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一、 教材分析(一)教材定位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基础上,对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探究。其中尿的形成过程有利提高对学生读图解图的能力。因此,本节是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3、概述肾单位的基本结构。二、能力目标1、观察泌尿系统的图片、猪的肾脏 ,提高观察能力。2、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
2、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三)重点和难点 1本节的重点是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因为:(1)学生对排泄的概念常常有不确切的认识。他们从大众传播媒体得知排便、排尿都是排泄,这种错误认识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若学习了生物学知识还不能扭转这个错误认识,不懂排泄的正确含义,本章的学习就失败了。故排泄的概念是重点。(2)肾脏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本章的主题是排泄,主要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故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是重点。2肾单位
3、的结构是难点。因为: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为尿液的形成打好基础。二、教法与学法(一)学情分析学习者是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这些特征对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故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者已学习了血液循环的知识,为学习尿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同时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尿液形成的常识,但非常
4、肤浅,且遇到的问题似乎更多,如其具体过程如何,血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毒症为何要换肾等。教师利用这些学生想知道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 教法学法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教师评价和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话题。一个儿子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这就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田世国。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籍。捐肾救母,感动了天下所有的人难道肾对人体如此重要吗?肾到底有什么用呢?这就
5、是我们今天探究的问题。(二) 新课讲授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1、泌尿系统的组成自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人体泌尿系统”图片想一想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怎样?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归纳:肾形成尿液泌尿 输尿管:输送尿液系统 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2、尿的形成(1) 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投影出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完成讨论题。1、肾单位有哪些部分组成?2、肾小球是如何形成的?3、肾小囊在哪里?和什么相连?4、肾小管外面有什么,从哪里来的,又汇集到哪里?5、肾小管和什么相连?(2) 尿的形成过程活动1:(
6、投影出示尿液化验单)各位同学生病看医生,有时医生会让你去做尿液检查。拿到化验单,医生才会下诊断书,这是为什么?这张化验单你看得明白吗?想学吗? 活动2:资料分析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并讨论 1.800.030.03尿素1.100.100.10无机盐0.000.100.10葡萄糖0.000.038.00蛋白质969890水C (克/100毫升)B (克/100毫升)A(克/100毫升)主要成分1、上表中, 是血浆, 是原尿, 是尿液。2、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3、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原尿)成分的变化
7、,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4、在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现在有谁能读懂化验单吗?生活链接:1、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2、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呢?3、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葡萄糖呢?活动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图(或投影片)讲述尿的形成过程。先出示FLASH动画了解血液进入肾单位以后如何成为尿液。教师点评。活动4:小组讨论血液是怎样进出肾单位的?尿液的形成和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该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人体的各个系统是互相存在的。3、尿的排出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学习
8、尿的排出路径。身边事:有的同学有憋尿的习惯,这样好不好呢?请你说说理由。了解排尿的意义。请同学在学习了尿的形成和排出以后,来谈一谈田世国捐肾为母的故事为何感人?4、排泄和排遗。尿液中所含的成分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对人体有害无利,将这些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就是排泄,那么人体还有其他途径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吗?四、知识整理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成尿液的器官。 2、输尿管:输出尿液 3、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4、尿道:排出尿液(二)、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形成尿液 3、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三
9、)、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四)、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2、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五、反馈练习1.正常人的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尿素 D.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2.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一定没有( )A.无机盐 B.尿素 C.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质 3.下列物质中,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是(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4.尿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肾的 作用和 作用。六、中考链接能力提升 下表是正常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试解读表中数据回答下面问题:成 分样品A样品B样品C蛋白质7
10、-9微量0葡萄糖0.10.10尿 素0.030.032.0尿 酸0.0020.0020.05无机盐0.910.911.6样品A是: ,理由是 。样品B是: ,理由是 。样品C是: ,理由是 。七、板书设计: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 2、输尿管:输出尿液 3、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4、尿道:排出尿液二、尿的形成(一)肾单位的结构 肾小球 肾小体肾单位 肾小 囊 肾小管(二)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形成尿液三、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四、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2、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六、教学反思就宏观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粤建安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物配伍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物的剂型设计试题及答案
- 专利国际化趋势的试题及答案
- 营养成分与健康关系试题及答案
- 航天焊工考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的挑战与机遇考题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重庆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系统架构设计师行业技能传播试题及答案
- 机器的征途:空天科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培训学校应急管理机构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学校内控工作小组成立方案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农业发展成就课件(含讲稿)
- ASTM-D3359-(附著力测试标准)-中文版
- 教学设计初中英语课的口语情景演练与表达训练
- 宠物医院保洁合同
- 新解读《JTG 2112-2021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空气动力学实验方法:风洞实验:风洞实验案例研究
- 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运动健身app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