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导读课件.ppt_第1页
《孝经》导读课件.ppt_第2页
《孝经》导读课件.ppt_第3页
《孝经》导读课件.ppt_第4页
《孝经》导读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孝经引论是中国第一部伦理道德专著,共18章1903字。虽然篇幅不多,但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思想,分别描述了帝王、王子、郁达夫、学者和庶人应该遵守的孝道以及弘扬孝道的方法和步骤。同时,它充分利用孝道来修身养性,治理家庭,治理官员,治理国家。孝的观念和观念是什么时候在中国产生的?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1)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原因是,在原始氏族公社中,无论是母系氏族还是父系氏族,母亲或父亲的权威都是至高无上的。这一权威的建立将不可避免地要求年轻一代信任并自觉服从他们的长辈。特别是在宗法公社中,随着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出现了根据父亲的世系继承财产的问题。这时,父亲要求他的孩子要“孝顺”自

2、己;为了获得财产继承权,孩子们必须孝顺他们的父亲。(刘俊达论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批判与继承,学术论坛1984年第5期。),原始社会不能产生“孝”的概念,因为那时的人们成群生活,采集野果和野草来满足他们的饥饿,或者一起集体捕鱼和打猎。当受到外国人或野兽的攻击时,只有集体抵抗才能生存。在这个时候,人们崇拜力量和勇敢,伟大的视力和勇敢是美德。因此,年轻、健壮、强壮和无畏的人受到尊重;年老体弱懦弱的人不仅得不到尊重,甚至成为受害者。(张林论孝的道德性,孔子研究1988年第4期。(1)“孝”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孝的形成和研究历史(1)孝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孝的形成都是建立在推测的基础上,没有可靠的文献支持,所以我

3、们不敢妄下结论。然而,只要翻开自撰写以来最早的史书,虽然没有发现用“孝”这个词来概括殷商时期的“孝”的例子,但从考古发掘中可以看到殷商时期的厚葬习俗,如湖北黄陂蟠龙城东墙外李家嘴的C型中型墓“李”,随葬品只有63件青铜器、玉器、陶器和木制品;这座坟墓里还发现了三名烈士。如何对待以上两种意见?据统计,安阳小屯墓M5有青铜器、玉器400多件,骨角器200多件,海贝6000多枚;15个人被埋在小屯墓顶及其周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系商周组,商周考古编辑,文物出版社,1979。),从甲骨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殷商时期人们祭祖和祭祖活动的记录。例如:(1)辛斯布,谁告诉水进入上佳,祝愿大邑,牛二和王游寿。

4、(148) (2)给党打电话,告诉文鼎。(一八一年) (三)甄、祖定若、甄、祖定富如。(公元前3422年)殷人的埋葬和对祖先的虔诚祭祀实际上表现了他们对祖先的崇敬和孝顺,目的是寻求对祖先的保护和祝福。礼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殷人敬神,领人事奉神,先思后礼,先罚后赏,敬而不亲。”它表明,向祖先祈求和献祭更多的是为了消除灾难、摆脱灾难和寻求幸福,希望永远保持世袭统治的地位。虽然殷人对待祖先的态度与周人的“孝”有所不同,但周人的“孝”也有一些内容和活动。从孝道的伦理观念来看,殷人在这方面虽然朦胧而软弱,但可以说是孝道的萌芽阶段。一切事物都是存在的,都有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以孝为伦理道德的标准,并以

5、此来概括孝的内容,这是周人首先提出的。有记录(景仁中0056)周人祭祀祖先的目的与殷人相同,也是为了得到祖先的祝福,达到世袭统治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周人继承了殷人的“孝”思想,这也是西周时期“孝”的主导方面。普通话的周方言中的所谓“孝必达神”,普通话的陆方言中的所谓“四面敬神,四面孝敬”就是对这一现实的概括。以上三个例子不仅反映了周人对孝的重视和孝的发展,也预示着孝的内容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即从祭祀死者、祈求鬼神赐福到善待父母、孝敬生者的转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周初,我吸取了尹吾的教训。一方面,我看到了“人”的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

6、特别注意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这导致了历史学家所谓的“成康世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再生产教育与父母密切相关,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稳定密切相关。因此,“孝”增加了“好父母”的内容。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牛耕教的普及和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旧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固有的天命和神权观念被动摇,人的价值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从对虚无的上帝世界的期待中逐渐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因此,虔诚祭祀祖先、祈福祈福的观念处于次要地位,而“父性与孝”则成为这一时期“孝”的主要内容。关于这一点,左传中有明确记载的有隐居三年、二十六年和国语晋语。仅在论语中,孔子关于孝道的言

7、论就多达十条或四条。通过分析孔子的这些言论,我们认为孔子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孝道的完善和丰富做出了贡献。首先,强调“尊重”在践行“孝道”中的重要性。他说:“今天的孝顺意味着能够供养。至于狗和马,他们可以被饲养和不尊重。为什么不呢?”(论语治之。这是孔子孝道理论的核心,也是孔子赋予孝道不同于前人的新内容。第二,强调“不违反”。他说:“当父母谈论事情的时候,他们不遵从他们的意愿,他们尊重他们,他们不抱怨。”(论语)。(3)把孝道推向社会,上升到治国安邦的基础。他说:“弟子入时孝顺,出时孝顺。事实上,他们热爱公众,热爱慈善事业。”(论语向别人学习。第四,强调孝与忠的结合。他说:“孝就是忠。”这是孔子

8、在“孝”延伸到社会后提出的做人原则,绝不是后世所谓的“忠君”。第五,孝道作为一种伦理标准,并不局限于普通人,而是包括各行各业的人。强调“君君,部长,父亲,儿子”。(论语颜元)你应该像国王一样,像大臣一样的大臣,像父亲一样的父亲,像儿子一样的儿子。战国初期,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理论,主要表现为:首先,孟子提出了孝道原则。孟子的“尊亲”、“行事”、“得亲”、“顺亲”都是基于这一原则。第二,孟子把孔子提倡的“孝”扩展到评价一切是非的最高标准。他说:“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大事。”(孟子离娄上)孝子的到来是(孟子和离娄)第三,孟子也强烈反对“不孝”,提出“不

9、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格言(孟子和离娄),并数算了世俗所谓的五不孝:“世俗所谓的五不孝:懒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不孝其一;游戏有利于饮酒,不管父母的支持,第二是不孝;好财富,私妻,不顾父母支持,三不孝;渴望耳目,认为父母被屠杀,四不孝;勇敢战斗,敢于冒险,孝顺父母都是好事。”(孟子和离娄)除了孟子之外,这一时期的著作,如李记、李记,甚至荀子,都有许多论证“孝”的言论。由于儒家对“孝”的重视和倡导,战国末期产生了专著孝。这本书的出版充分体现了儒家进一步弘扬“孝”的决心,以达到维系家庭、治理国家、平衡世界的目的。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儒家孝道的必然发展。一直是分裂的。综上所述,有八种:1 .孔子说。韩

10、志:“孔子之孝,乃曾子陈孝道。”孝道一书的作者曾子说:汉书曾参司马迁仲尼弟子传:“孔子以为能教孝,故以孝为之。”,3,曾子大师说。宋胡寅:“曾子向仲尼讨孝,退隐到门外弟子,与小弟成书。”(见朱彝尊的试卷222),4。子思说。宋风主席:“子思是中庸之道,他的祖先的话被称为话,但书籍(指孝道)被视为子思的手。”(见王应麟的被困研究),5。孔子说。宋司马光的古代孝经是指孝经的序言:“因此,孔子和曾可以讨论孝道,而夫子的书就叫孝道。”齐鲁儒者说。宋珠熙:“孝的前六七章是经典,其次是杂文。然而,齐鲁所有的僧侣都采纳了左书上的话。”(见朱彝尊的试卷222),第7页。孟子的师傅说。邻居王今天也考了孝经:“总

11、之,孝经的内容与孟子的思想非常接近,可以断定孝经是孟子的弟子所写。”(见顾颉刚主编古代史,第4册),孟子的弟子,第8。韩儒说:清代姚继衡古今伪书考辨:“书(指孝)源于汉儒,既有孔子之作,又有周、秦之言。“以上所有陈述都可以准备。我们认为孝道是孔子对曾子的孝道,古代的著书是口头的。孔子应该是孝的自然作者。孔子和曾子的弟子收集并记录了最后一本孝经。孝经成书于战国末期,至少不晚于鲁的春秋(成书于公元前241年)。因为吕的春秋和孝经都引用了孝经。孝的“经”不同于诗、书、书容易叫的“经”。诗经、经书和易经是汉代人以儒家著作为经典之后增加的。孝的“经典”指的是“原则”和“方法”,而不是后人所加的。清朝时,

12、马国翰写了一系列佚文,其中有黄侃的孝经,也有黄氏的仁义:“经常随法。”孝是百行之本,所以叫做孝。”鲁先生的春秋中明确引用了“孝”这个名称,这说明春秋是这样写的。孝道一书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根据四库全书总目,东汉蔡邕引用了战国时期魏王魏文侯的孝经。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像其他几部经典一样,孝道可以分为现代和古代两种。根据传说,古代文献由孔安国注释,而现代文献由郑玄注释。自汉代以来,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历代的帝王都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金元年间,汉武帝立孝经,司马炎立明史通鉴一卷,梁武帝立孝经十八卷,梁健文帝立孝经五卷,唐玄宗于开元十年(722年)将此文作为御注,并于天宝二年(743年

13、)增补修订,作为终稿,颁布于世;天宝四年(745年)九月,太学刻下帝王孝道,即所谓的石台孝道,现保存在Xi安北林;宋代邢炳还注释了孝经,即清代阮十三经注本中的孝经。石台孝敬,清顺治皇帝朱钰孝敬一卷,雍正帝朱钰孝敬朱记一卷,据四Ku全书总目记载,关于孝敬:“从魏文侯到唐宋,有著名训导家99人,220卷。元明两代心不在焉。今有五唐、十七宋、四元、二十六明、四朝引用曹廷栋孝经。”据清代手抄本统计,清代孝经注释本有三十三种,共七十四卷。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可以说,从魏文侯到清朝,大约有162位著名的记者,出版了300多卷,汗流浃背。虽然这些注本大部分都丢失了,但我们可以一窥帝王和学者对孝道的重视以及他们

14、研究的盛况。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一书中也高度评价了孝道。他说:“说到孝道,中国特别擅长,而且比其他国家先进得多。孝中的孝几乎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说到孝道,还没有中国说的那么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学术界对孝道一直没有兴趣。不仅没有新的注释,而且关于孝道的论文也很少。可以说,对孝道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关于儒家经典的书,收录了已故学术元老杨伯钧的孝经。在这篇文章中,杨对孝道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他说:“孝经内容陈旧,行文简单,很值得一读。”杨的评价颇有偏颇。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左”倾思想对学术界的影响有关。有些人总是

15、喜欢把孝和封建社会联系起来,把孝和封建主义混为一谈,认为孝是一切愚昧落后的根源。事实上,这是一个误会。正是由于这种误解,学术界才把“孝”视为禁区。许多人害怕抓辫子、打棍子和戴帽子,所以他们不敢贸然进入。然而,具有民族特色的“孝”的思想并没有窒息。作为人类伦理,只要人类存在,它就会永远存在。然而,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其内容会有所增减,但尊老爱幼的观念永远不会改变。关于孝经的各种著述,朱彝尊的经典义卷222-230,其中都有详细的收集和整理。蔡汝坤的孝经通论也有对孝道的总结。日本学者林秀怡的日本孝道年谱(中国社会杂志,第3卷,第2号)描述了孝道在日本的传播和版本。作为儒家孝道的专著,它借鉴

16、了儒家先人对孝道的评价,对其进行了综合和概括,使之成为儒家的代表作。下面,我们将从七个方面对孝道做一个简要的回顾。首先,它讨论了孝道的重要性。第一章开头指出:“孝是美德的基础,教的是生的。”这说明“孝”是道德之根,是教育之源。第三章人才:“孝,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总的想法是,“孝”充满了宇宙和世界,这是神圣化章:“因此,那些不爱自己的亲戚,但爱别人的人被认为是违反道德,而那些尊重别人的人被认为是违反礼貌。”总的想法是,一个不尊重或爱他父母的人不可能去爱和尊重别人的父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孝道强调“孝”和重视“孝”是对的,但片面夸大“孝”的作用,甚至将其描述为神圣和无所不能,无疑是错误的

17、。第二,对孝道思想内容的回顾。其次,论述了实施孝道的必要性。首先,这是时代的需要。如上所述,孝写于战国末期。从春秋到战国的数百年间,诸侯互相争斗,兼并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十分悲惨。人们的思想是固定的,人们的思想是统一的,这就是当时的总的形势。如何适应这一历史趋势,所有的学校都在根据他们所代表的班级和兴趣来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此时,儒家公开打出“以孝治天下”的旗帜,其目的当然是为了维护宗法世袭统治,但从当时的现实来看,这也是一个稳定社会、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案。在孝这个方面不乏讨论。三人才章:“第一,爱,人不会离开自己的亲人;陈至是有道德的,人民是富裕的;第一,尊重和宽容,与人不争;在礼乐的指引下,人与人是和谐的;显示它的好恶,人们知道这是禁止的。”孝道规定,只有通过孝道,我们才能实现“世界和平,没有灾难,没有灾难。”总之,孝道的作者认为,只有孝道,社会才能稳定。以孝治天下,能赢得万国的青睐;如果不孝,这是混乱的方式。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