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概论课矛盾2.ppt_第1页
创新概论课矛盾2.ppt_第2页
创新概论课矛盾2.ppt_第3页
创新概论课矛盾2.ppt_第4页
创新概论课矛盾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矛盾分析,工程教学实习训练中心,目录,一、什么是矛盾 二、技术系统中的两类矛盾 三、39*39矛盾矩阵 四、40个创新原理 五、技术矛盾案例与解题 六、物理矛盾分析与解法 七、矛盾问题的解题步骤与实例,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羽绒服清洗将导致保暖效果下降,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钢笔笔尖细能写出较细的文字,但笔尖大才能不划破纸张,思考,面对如此多的矛盾,如何处理?是不是有章可循?,矛盾,“矛盾”一词来源于韩非子.难一。 在哲学中,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 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两种宇宙观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种类,知识储备,

2、系统与技术系统 系统:具有系统特征的部件和联系的综合。 技术系统:所有运行某种功能的事物均可称之为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由多个子系统与原件组成,并通过子系统与原件的相互关系实现一定的功能。 参数:表明系统中某一性质的量。 系统的更高系统称为超系统。,技术系统矛盾的分类,同一参数,两个不同 要求,两个参数 之间的矛盾,同一参数,两个不同 要求,解决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的区别,技术矛盾的定义 创新原理 矛盾矩阵,技术矛盾分析与解决方法,技术矛盾 什么是技术矛盾 39个通用技术参数 如何定义技术矛盾,技术矛盾的定义,技术矛盾的定义,为了改善技术系统的某个参数,导致该技术系统的另一个参数恶化 符号表示 A

3、+,B- B+,A- 两个参数之间的矛盾 改善A参数,导致B参数发生恶化,技术矛盾实例1,桌子强度增加,导致重量增加 桌面面积增加,导致体积增大,技术矛盾实例2,教鞭长度增加,导致重量增加,技术矛盾实例3,高铁运动速度增加,导致可靠性降低,技术矛盾实例4,计算机显示器的亮度增加,导致显示器的能量消耗大,显示器的实用寿命短。,技术矛盾实例5,百米运动员运动速度的增加,导致测量精度的降低,技术矛盾,思考题: 雨伞技术矛盾的两个参数是什么?,技术矛盾 什么是技术矛盾 39个通用技术参数 如何定义技术矛盾,技术矛盾的定义,描述系统的通用技术参数,用来描述技术系统中出现的绝大部分技术矛盾, 39个通用技

4、术参数,系统 参数,39个通用技术参数,描述系统的通用技术参数,39个通用技术参数,有关39个通用技术参数,常见的物理参数 如重量,速度 常见的数学参数 如长度,面积 概括性的参数 如可操作性,通用性 部分参数的提高导致系统的改善 如:功率,自动化程度 部分参数的提高导致系统的恶化 如:能量损失,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1. 运动物体的重量 解释:重力场中的运动物体,作用在阻止其自由下落的支撑物上的力,重量也常常表示物体的质量。 示例: 1、战斗机 2、卡车 3、轮船 4、动车组,39个通用技术参数详解(1),39个通用技术参数详解(4),4. 静止物体的长度 解释:静止物体上的任意线性尺寸,而不

5、一定是自身最长的长度。它不仅可以是一个系统的两个几何点或零件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是一条曲线的长度或一个封闭环的周长 示例: 1、铁钉的长度 2、旋转楼梯,39个通用技术参数详解(10),10. 力 解释: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度量。在经典力学中,力是质量与加速度之积。在TRIZ中,力是试图改变物体状态的任何作用 示例: 锤子的力,39个通用技术参数详解(15),15. 运动物体的作用时间 解释:运动物体具备其性能或者完成作用的时间、服务时间以及耐久时间等。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也是作用时间的一种度量 示例: 1、汽车撞击实验 2、火箭发射,39个通用技术参数详解(19),19. 运动物体的能量消耗

6、 解释:运动物体完成指定功能所需的能量,其中也包括超系统提供的能量。经典力学中,能量指作用力与距离的乘积 示例: 1、跑步机运动 2、汽车耗油,39个通用技术参数详解(28),28. 测量精度 解释:对系统特性的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程度,减小测量中的误差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示例: 1、称重精度 2、博尔特与电子计时,有关39个通用技术参数,有关39个通用技术参数,有关39个通用技术参数,有关39个通用技术参数,有关39个通用技术参数,有关39个通用技术参数,有关39个通用技术参数,39个通用技术参数的应用,实例:桌子,强度,静止物体的重量,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跑得快 (运动物体的速度) 干

7、得快 (运行效率或生产率) 热得快 (温度或功率) 磨损得快 (物质的损失) 耗电快 (能量的损失),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作用于物体的有害因素 (有害作用的敏感性) 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 (有害副作用),技术矛盾 什么是技术矛盾 39个通用技术参数 如何定义技术矛盾,技术矛盾的定义,定义技术矛盾的实例(1),2003年底,日本曾利用H2A火箭6号机发射一颗多功能卫星,但以失败告终 高温高压导致喷嘴严重变形,定义技术矛盾的实例(1),定义技术矛盾的实例(1),Step1:问题是什么? 火箭需要上升力 Step2:现有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采用高温高压空气提供升力 Step3:上述方法的缺点? 使喷嘴

8、变形 改善:力 恶化:形状,定义技术矛盾的实例(2),现代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WiFi。 WiFi的辐射大,定义技术矛盾的实例(2),辐射大,Wifi发射功率高,增强信号,离得远也可以上网,定义技术矛盾的实例(2),Step1:问题是什么? 人需要离WiFi远的地方上网 Step2:现有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加强WiFi的工作功率 Step3:上述方法的缺点? 辐射大 改善:效率 恶化: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定义技术矛盾的模式,Step 1:问题是什么? 在因果分析链中找到问题入手点 Step 2:现在有什么解决办法? 目前的解决方法,改进了什么参数 Step 3:上述的方法

9、有什么缺点? 此方法导致什么参数恶化,定义技术矛盾,思考题: 手机比较重,定义其中的技术矛盾。,原因分析:,手机重量大,电池比较大,电池容量要大,待机时间需要长,Step 1:问题是什么?,手机待机时间需要长,Step 2:现在有什么解决办法?,增加电池容量,Step 3:上述的方法有什么缺点?,电池重量变大,手机重量变大,改善:能量损失 恶化:静止物体的重量,创新原理,创新原理 创新原理的由来 常用的创新原理 矛盾矩阵,创新原理的由来,大量专利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同,且来自各行各业,但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确有相同之处。 将这些方法进行总结和抽取,最终形成了40个解决问题时最常用的方法40

10、个创新原理,40个创新原理,创新原理的由来,创新原理的由来,嵌套 A. 把一个物体放入另一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放入第三个物体,依此类推; B. 让某个物体穿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嵌套原理的要点,目的:提高空间应用的价值 常用方式: 设法使彼此吻合、配合或放入; 考虑各种嵌套方式:如水平、垂直、旋转或包容; 好处:节省空间、保护对象不受损伤,或使其通过某个过程/系统更容易。 将具有不同功能的若干物体嵌套至同一个物体内,还可使这个物体产生多种独特的功能,家居的嵌套,嵌套原理,电脑CPU散热器(热缩嵌套技术) 成本低 散热效果佳,创新原理-不折衷的解决技术矛盾,创新原理,不同领域的问题,相同的

11、解决方法 大部分创新原理都有几个应用方法 编号不代表优劣,创新原理的分类,10、14、15、17、18、19、20、 28、29、35、36、37、40,2、9、11、21、22、32、 33、34、38、39,12、13、16、23、24、25、26、27,1、3、4、5、6、7、8、30、31,提高系统效率:,消除有害作用:,易于操作和控制:,提高系统协调性:,原理01 分割,A. 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B. 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C. 提高物体的可分性 要点: 以虚拟方式或实物方式将一个系统分成若干部分,以便抽取或合并一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系统属性; 在多数情况下,可对各部

12、分进行重组(合并),以执行某些新的功能,以及/或是消除某一问题。,分割原理的举例,大货车分割成独立的 车头与车厢,活动百叶窗取代代整幅大窗帘,提高分割程度,使用更加灵活,组合家具,原理02 抽取,A. 抽出物质中的“负面部分”或不要的属性 B. 抽取物质中必要的、有用的部分或需要的属性 要点: 从整个系统中分离出一个系统的有用或有害部分或者属性; 抽取可以用虚拟方式或实物方式来进行。,抽取原理举例,耳机式无线电话将手持 和受干扰的电话线抽离出来,改变成无线式和头戴式的电话,可以受空间的限制,腾出的双手可以同时做其它事情,专为儿童、老人所设计的三、四键手机,发明原理举例,思考题: 在您生活或工作

13、中,有哪些案例应用了 分割和抽取原理?,原理04 增加不对称性,A. 将物体的对称性外观变为不对称的 B. 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度 要点: 从各向同性转换到各向异性,或反之 各向同性指与测量方向或目标方位无关的对称 各向异性即不对称,指按照目标方位或测量方向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增加不对称性举例,电插头 (引入形状不对称用于吸引人们的注意来防止不正确的使用),底部呈斜面的液化气罐一旦燃气快用完时,燃气罐会自动发生倾斜,钥匙的不对称性?,原理05 组合、合并原理,A. 将相同或相关的功能在空间上组合 B. 将相同或相关的功能在时间上组合 要点: 使一个系统的各功能、特性或部分之间建立一种联

14、系,其可产生一种新的、理想的或唯一的结果 要产生新的功能,可对先前不存在的功能进行组合 此原理也可用于心理学或人力资源等领域,以产生新的功能或能力,组合、合并原理举例,冷热水混和龙头,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原理07嵌套原则(套叠法),A. 把一个物体嵌入第二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依此类推 B. 使一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俄罗斯套娃,嵌套原理举例,滑行门/推拉门,教鞭笔,原理10预先作用原则(预先作法),A. 预先部分或全部完成物体所需的作用 B. 预置物体,一旦需要时能及时地从最方便的位置使其发挥作用,不干胶粘贴 (预先将塑料带粘上胶制成“胶带纸”,到时可随用随扯),

15、预先作用原理举例,为了解决铁道枕木易于腐朽的问题, 预先浇灌渗透漆,预先在停车场安置的咪表预付费系统,可以使驾车随到随用,原理14球形原则(曲面化法),A. 从直线部分过渡到曲线部分,从平面过渡到球面,从正六面体或平行六面体过渡到球形结构。 B. 利用滚筒、球体、螺旋等结构。 C. 利用离心力,以回转运动代替直线运动。,球形原则(曲面化法)举例,操场直道与圆道连接处采用曲线化跑道,储物箱底下装滚轮方便移动,原理15 动态特性,A. 调整物体或环境的性能,使其在工作的各阶段达到最优状态, B. 分割物体,使其各部分可以改变相对位置, C.如果一个物体整体是静止的,使之移动或可动。,相机的自动调焦

16、,动态特性原理举例,可调整座椅,跳舞时能旋转的裙子,原理16 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原理,如果不能达到100%的效果,争取部分达到或超越理想效果,喷雾式化妆水,说明:在涂抹化妆水时,很难刚好涂上所需的量、涂得均匀,所以先喷一层在脸上,在用手适度涂抹、推匀。(a.如果很难完成100%的理想效果,则使用较多一点或较少一点的作法,去简化问题),原理17 一维变多维,A. 将一维线性运动的物体变为二维平面运动,或三维空间运动 B. 单层排列的物体变为多层排列 C.将物体倾斜或侧向放置 D.利用给定表面的反面,高楼建设,原木竖起来存放,一维变多维原理举例,螺旋梯 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多碟CD机,可以在一层中多

17、个放置,也可以多层放置,原理17 一维变多维,A. 将一维线性运动的物体变为二维平面运动,或三维空间运动 B. 单层排列的物体变为多层排列 C.将物体倾斜或侧向放置 D.利用给定表面的反面,高楼建设,原木竖起来存放,一维变多维原理举例,在树下放置反射器来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增加光合作用)。,利用给定表面的反面,原理18 机械振动原理,A. 使物体处于振动状态 B. 如果已处于振动状态的物体,提高其振动的频率(直至超声振动),超声清洗,可变频率。,原理19 周期性作用原理,用周期性动作或脉冲,代替连续动作,闪光灯频率预示危险,模拟数字转换器,原理20 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A.消除空闲和间歇性动

18、作,硬件消抖,软件消抖,原理22 变害为利原理,利用有害的因素,得到有益的结果,打疫苗,原理23 反馈原理,A. 在系统中引入反馈 B. 如果已引入反馈,改变其大小或作用,反馈放大电路,原理24中介物原则(中介法),A. 利用中介物质传递某一物体或中间过程。 B. 在原物体上附加一个易拆除的物体。,杀毒软件 阻挡有害病毒进入另一个系统或软件,原理24中介物原则(中介法)举例,托盘 使用托盘避免烫手,或盛放更多物品,原理25 自服务原理,物体通过执行辅助或维修功能,为自身服务;,自动售货机,原理26 复制,A. 用简单、廉价的复制品代替复杂、昂贵、不方便、易损、不易获得的物体 B. 用光学复制品

19、(图像)代替实物或实物系统,可以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像,为了弥补警力不足,英国警方设计人形警察肖像纸板,放置在公共场吓阻犯罪。,模拟游戏,原理28 机械系统替代原理,用光学系统、声学系统、电磁学系统等替代机械系统,激光笔代替教鞭,电磨代替石磨,原理29 气压或液压原则(压力法),A.用气体结构和液体结构代替物体的固定部分。,消防救生用的充气气垫,原理30利用软壳或薄膜原则(柔化法),A.利用软壳和薄膜代替一般的结构 B.用软壳和薄膜使用物体同外部介质隔离,水立方,手机套,原理32变色原则(色彩法),A.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颜色 B.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透明度 C.为了观察难以看到的物体或过程

20、,利用染色添加剂。,感温变色的汤匙,绷带用透明物质做成,以便随时能观察到伤口变化情况,交通信号灯,原理34 抛弃或再生原则,采用溶解、蒸发等手段,抛弃已完成功能的组件,或直接修复它们。,可降解饭盒,原理39 惰性环境原则(惰性环境法),A.用惰性介质代替普通介质。 B.在真空中进行某过程。 实例:电解NaOH制取钠要在惰性环境下进行等。,惰性气体保护灯泡,真空干燥箱用于存储,加热,矛盾矩阵 矛盾矩阵 应用实例,矛盾矩阵,如何快速解决技术矛盾,定义技术矛盾,最终方案,待解决的问题,创新原理,矛盾矩阵,?,矛盾矩阵,矛盾矩阵,矛盾矩阵的作用 单元格中的数字 数字的顺序 矛盾矩阵是不对称的 空格,矛

21、盾矩阵的应用,类比,定义技术矛盾,创新原理,在因果分析/ 功能分析中找到问题点,解决方案,三步法,矛盾矩阵,技术矛盾应用实例1 洗衣机,Step 1:第一步,问题是什么? 洗衣机:减少物质的浪费是否能达到原来的效果 Step 2:现在有什么解决办法? 传统洗衣机 Step 3:上述的方法有什么缺点? 改善一方:物质的浪费(省水、省时间、省洗涤剂) 恶化一方:功率(洗衣效果),方案和分析,方案:利用水电解与超声波振荡相结合的方式,取代原有电机拖动波轮或滚筒的系统 分析:该方案可以避免衣物缠绕,也可降低甚至免用洗涤剂,且洗衣水可以重复利用,达到环保与节能的功效。从大电流的电机驱动到电解与振荡装置的

22、发展,符合技术系统的进化趋势。,全球首台不用洗衣粉的滚筒洗衣机日前在海尔顺利走下生产线,技术矛盾应用实例2 排污水管,排污水管 案例背景: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传统的水泥管正在逐步退出市场,上世纪90年代后期,新型替代产品-各类环保排水管材开始在工程上应用。在排污管道领域,应用较多是塑料管,如PVC双壁波纹管、PE双壁波纹管、HDPE缠绕结构壁管。近几年,采用欧州瑞士与美国技术制做的镀锌螺旋钢管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广泛应用于通风,雨水管道系统中,由于受防腐性能限制,还没有大量进入污水管道工程。 分析以上两类管材的性能差别,主要是由于材质不同,所以两类管材性能上具有的优势不同,镀锌螺旋钢管优

23、点是环刚度较大,耗材较少,不足是防腐性能一般,并且不耐磨损;塑料管优点是耐腐蚀、耐磨损,但环刚度提高受限,耗材较多,技术矛盾应用实例2 排污水管,以塑料管为例 塑料管要提高环刚度,就要增加耗材,技术矛盾是既要提高管材强度,单位重量还要下降。 改善一方:强度 恶化一方:运动物体的重量 推荐创新原理: 1号、8号、15号、40号,技术矛盾应用实例2 排污水管,以镀锌钢管为例 镀锌螺旋钢管本身强度好,但不耐腐蚀,不耐磨损,可靠性下降,至使使用寿命降低。 改善一方:可靠性(改善耐腐蚀、耐磨损性能) 恶化一方:运动物体重量 推荐创新原理:3号、8号、10号、40号,技术矛盾应用实例2 排污水管,都要用复

24、合材料,用什么材料复合呢?这里一目了然,就是用塑料与钢材复合,做成塑钢复合管。 具体的方法:在镀锌钢板的两面上熔融粘贴塑料片。再以此复合板材为原料,在专用设备上加工成复合管。此项技术工艺为国内领先,产品填补了国内污水管的空白。,技术矛盾应用实例3 破冰船,破冰船 背景:冬天破冰船必须在3米多厚的冰封航道上破冰前进运送货物。现在要将航速从2公里/小时提高到6公里/小时,也就是提高船的生产率。要提高速度就要加大发动机的功率。,技术矛盾应用实例3 破冰船,改善一方:速度 恶化一方:功率 推荐创新原理: 19周期性动作用振动破冰代替一直执续破冰; 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改变船与冰接触部分的状况; 38

25、加速氧化无用; 02抽取抽取有害的部分或抽取有用的部分。,方案:选择的创新原理是“抽取” 。把船与冰相接触的那一层算是有害部分抽掉,也就是把船与冰相接触的阻碍冰通过的那一层船体去掉,这样船就变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一部分在冰上,一部分在冰下。这样船就不需要破冰,让冰穿过船体。可是冰下面的船体与冰上面的船体没有联系,于是冰下面的船体就会沉入海底。所以要想法把下面的船体与上面的船体连起来。要连起来又不妨碍冰的穿过,就在船的两边用有破冰刀刃或有破冰装置的板连接起来,靠破冰刀刃或破冰装置只要破出很窄的冰,板之间是空档让冰穿过。这样消耗的功率就会大大降低。,课堂作业: 根据教鞭的技术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26、。,物理矛盾和分离方法,TRIZ的工具体系,技术系统矛盾的分类,物理矛盾的定义 分离方法,物理矛盾,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的比较,同一参数,两个不同 要求,两个参数 之间的矛盾,物理矛盾的定义,结实,轻便,厚度(桌面),厚,薄,对系统的同一个参数有不同的要求 符号表示 A+,A-,物理矛盾实例1,鱼竿既要求长,又要求短,物理矛盾实例2,熨斗既要求温度高,又要求温度马上降低,物理矛盾实例3,多媒体教室既要求亮,又要求暗,物理矛盾实例4,吃火锅,有的很能吃辣,有的一点也不能吃辣,物理矛盾实例5,高速公路越宽越利于交通,但是越宽占地越多,因此又需减少公路的宽度。,定义物理矛盾,Step 1 :技术系统的

27、因果轴分析 Step 2 :从因果轴定义技术矛盾 A+ B- B+ A- Step 3 :提取物理矛盾:在这对技术矛盾中找到一个参数,及其相反的两个要求 C+ C- Step 4 :定义理想状态:提取技术系统在每个参数状态的优点,提出技术系统的理想状态,物理矛盾的定义,桌子强度增加,导致重量增加 桌面面积增加,导致体积增大 从技术矛盾得出物理矛盾,解决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的区别,物理矛盾的定义 分离方法,物理矛盾解决方法,分离方法 空间分离 时间分离 条件分离 系统级别分离,物理矛盾解决方法,水杯,哪里热? 哪里凉? 什么时候热? 什么时候凉?,空间分离,对同一个参数的不同要求,在不同的空间实现

28、。,空间分离,操作空间1,操作空间2,热,凉,(杯子内),(杯子外),杯子的空间分离,解决物理矛盾空间分离,_,Step 1 :定义物理矛盾,Step 2 :如果想实现技术系统的理想状态,这个参数的不同要求应该在什么空间得以实现?,Step 3 :以上两个空间区域是否交叉?,是 ,否 ,应用空间分离,尝试其他分离方法,_,_,空间1:,_,_,空间2:,参数:,_,要求1:,_,要求2:,空间分离,空间分离,如何实现空间分离,分割原理 抽取原理 局部质量原理 嵌套原理 增加不对称性原理 一维变多维原理 对应创新原理 1.2.3.4.7.13.17.24.25.30,分离方法 空间分离 时间分离

29、 条件分离 系统级别分离,物理矛盾解决方法,雨伞,时间分离,对同一个参数的不同要求,在不同的时间段实现。,时间分离,操作时间1,操作时间2,大,小,(下雨的时候),(携带的时候),雨伞的时间分离,解决物理矛盾时间分离,Step 1 :定义物理矛盾,Step 2 :如果想实现技术系统的理想状态,这个参数的不同要求应该在什么时间得以实现?,Step 3 :以上两个时间段是否交叉?,是 ,否 ,应用时间分离,尝试其他分离方法。,_,_,_,时间1:,_,_,时间2:,参数:,_,要求1:,_,要求2:,时间分离,需要移动箱子时抽出拉杆,时间分离,如何实现时间分离,动态特性原理 抛弃或再生原理 预先作

30、用原理 预先反作用原理 事先防范原理 对应创新原理 9.10.11.116.18.19.20.21.29.34.37,分离方法 空间分离 时间分离 条件分离 系统级别分离,物理矛盾解决方法,条件分离,时间/空间,条件分离的使用情况,解决物理矛盾条件分离,Step 1 :定义物理矛盾 Step 2 :如果想实现技术系统的理想状态,这个参数的不同要求应该在什么时间/空间得以实现? Step 3 :以上两个时间/空间是否交叉? 是,尝试其他分离方法 如果对参数的不同要求,可以按照某种条件实现分离和切换,尝试条件分离方法,条件分离,对同一个参数的不同要求,在不同的条件下实现。 水是软的还是硬的?,水射

31、流可以用来淋浴,也可以用来进行金属切割,条件分离,电梯超载不能动,只有分离出人员后才能继续,如何实现条件分离,复合材料原理 多孔材料原理 改变颜色原理 局部质量原理 周期性作用原理 一维变多维原理 对应创新原理 12.28.31.32.35.36.38.39.40,分离方法 空间分离 时间分离 条件分离 系统级别分离,物理矛盾解决方法,系统级别分离,三个术语 超系统 系统 子系统,系统级别分离,将对同一个参数的不同要求,在不同的系统级别上实现。,子系统,系统,超系统,解决物理矛盾系统级别分离,Step 1 :定义物理矛盾 Step 2 :如果想实现技术系统的理想状态,这个参数的不同要求应该在什

32、么时间/空间得以实现? Step 3 :以上两个时间/空间是否交叉? 是,尝试其他分离方法 如果对参数的不同要求,可以按照不同的系统级别(如系统+子系统,或系统+超系统)实现分离,尝试系统级别分离方法,是“YES”还是“NO”,系统级分离,如何实现系统级别分离,分割原理 组合原理 同质性原理 等势原理 对应创新原理 1.7.25.27.5.22.23.33.6.8.14.26.35.13,分离方法对应的创新原理,物理矛盾应用实例1 公路,背景:公路路面要宽,越宽占地越多。要减少公路占地面积,路面要宽又要窄,一个物理矛盾。,物理矛盾应用实例1 公路,采用分离原理的空间分离,到“四种分离原理与40

33、创新原理对应表”中去查创新原理,选取创新原理“17多维化”。,物理矛盾应用实例2 手机,背景:手机的尺寸要小,便于携带。手机的屏幕要大,好看。又要小,又要大,一个物理矛盾。,物理矛盾应用实例2 手机,采用空间分离,查四种分离原理与40创新原理对应表,在空间分离一栏可选到创新原理01、17。 创新原理“17多维化”,向空间发展。于是把手机分割成两层,做成滑盖手机,屏幕可以做大。,物理矛盾应用实例3 建筑基础打尖桩,工程背景:打桩的时候桩要尖,容易打入;打到位以后,不要尖,以提高承载能力。要尖又不要尖,一个物理矛盾。,物理矛盾应用实例3 建筑基础打尖桩,采用时间分离:在桩内尖端位置装炸药,桩打好后

34、引爆炸药,将桩尖炸掉。,物理矛盾应用实例3 建筑基础打尖桩,采用条件分离:在桩的下端装一螺旋,不采用打入,改用旋入。螺旋部分提高承载能力。,物理矛盾应用实例3 建筑基础打尖桩,采用整体和部分分离: 把较粗的尖桩分成若干细的尖桩组装在一起,提高承载力。,分离方法综合应用,路口交通,时间分离,空间分离,系统分离,课堂作业,钢笔笔尖细能写出较细的文字,但笔尖大才能不划破纸张 -物理矛盾 如何解决?,矛盾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矛盾问题的解决模型,矛盾小结,矛盾问题的解决流程图,问题描述,植入式无线传能系统,传输电能,工程实例,工程实例,工程实例,L1,L2,工程实例,问题分析,工程实例,Step 1:问题是什么? 线圈L2接受的能量不足。 Step 2:现在有什么解决办法? 增加线圈L2的面积(体积) Step 3:上述的方法有什么缺点? 导致植入式压力监测系统整体体积增大,对实际应用不利。,技术矛盾分析 1,工程实例,技术矛盾分析 1,工程实例,改善的参数:功率 恶化的参数:静止物体的面积 查找冲突矩阵,得到发明原理:NO.17维数变化 依据选定的发明原理,得到方案一: 接收线圈L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