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的发展--身体发展课件_第1页
婴儿期的发展--身体发展课件_第2页
婴儿期的发展--身体发展课件_第3页
婴儿期的发展--身体发展课件_第4页
婴儿期的发展--身体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婴儿期的发展,第四章 婴儿期的发展,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 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 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主要内容,了解婴儿身体发展的基本规律 了解婴儿运动技能发展的基本特点,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在第一年内,婴儿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这是人类个体发育中速度最高的阶段。,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一、婴儿期身体发育 (一)身高、体重及各系统的高速发展 (到第一年末) 这是人类个体发育中发展速度最高的阶段,到第一年末,婴儿的身高便由出生时的50cm增加到70-75cm,一年之内长高25cm,比出生时长高50%。体重的增加更为明显,从

2、3-3.5kg增加到9.4kg,几乎是出生时的三倍。,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所谓骨化即骨骼随年龄增长而变硬。骨骼是由胶质(韧而有弹性)和石灰质(脆而硬)两部分组成。 儿童的骨骼比较软,他的骨化有一个过程,发育成熟时,他的骨化才完成。年龄越小胶质的比例越大。 婴儿期大部分是含胶质的软骨,骨化刚从软骨中心开始,骨骼有弹性,很容易变形,所以必须逐步按骨骼系统加强程度教儿童坐、站或走。,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新生儿的脊柱几乎是直的,在生后2-3个月,开始抬头时就出现了颈弯曲;6-7个月开始会坐时出现胸弯曲;当第一年末开始站立和行走时腰椎出现凸向前方的弯曲,但这些弯曲在躺平时可以平复。,第一节

3、婴儿期的身体发展,婴儿肌肉白嫩柔软,含水分较多,蛋白质、无机盐较少,新生儿及婴儿期头几个月,肌肉紧张度高,尤其是四肢屈肌更显著。 小儿卧时四肢往往屈曲,这种肌肉紧张,上肢在生后2-2.5月消失,下肢在3-4个月时变为正常。 肌肉的发展有一个规律:一般大肌肉发展较早,小肌肉发展较迟。婴儿在第一年末大肌肉已有所发展,小肌肉尚远未发展。 婴儿的肺活量和心脏每次收缩的容积也大大提高,约为出生时的3-4倍。每分钟的心率已由150次降为120次。,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一、婴儿期身体发育 (二)身高、体重及各系统的发展(1-3岁) 身高:每年平均增高8-10cm,因而两岁时已有约有 88cm,三岁时约

4、有93cm 体重:到三岁时可增至14kg 胸围:至三岁时约有52cm 骨骼:还在继续骨化的过程,仍富有弹性,很容易变形 肌肉:到三岁时大肌肉已有一些发展,耐力还差,小肌肉 还远未发展,一般还不能从事需要手指活动的灵活 性、准确性很高的精细活动 内脏器官:也有一定的发展,心脏搏动100次/分,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一、婴儿期身体发育 (三)婴儿身体发展的基本原则 头尾原则。即身体发育是从头部和身体的上半部开始,然后扩展到身体的其它部分。 近远原则。即身体发育从中央部位向外围扩展。 等级整合原则。即简单技能一般是独立发展的,之后这些技能会整合为更为复杂的技能。 系统独立性原则。即不同的身体系统

5、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母乳喂养,重点关注,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二、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出生第一年内神经系统的发展 1、婴儿出生时,脑重约为300-390克,为成人脑重的25,神经细胞超过千亿,皮层面积占成人的42;到1岁时,脑重会增加到800-900克,约为成人脑重的60,这些变化是由于脑内神经元的发展所致。,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二、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出生第一年内神经系统的发展 2、脑细胞的形状、大小都在变化,树状突和神经纤维数量和长度都有很大发展,其中尤以锥体细胞(主要控制运动)的发展,较皮质中其他各种细胞更快。 到一岁时,发展较晚的前额部皮质六层次中的细胞也有

6、迅速发展。 由于树状突和轴突的发展,从白质深入到皮质的神经纤维到三个月时也迅速增加。同时突触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这就使复杂的暂时联系有了形成的可能。,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二、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出生第一年内神经系统的发展 3、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步完成 最早完成髓鞘化的是末梢感觉、运动神经,约在出生前六个月已髓鞘化。 其次是脊髓脑干传导通路的髓鞘化,在胎儿期亦开始,到儿童出生时几乎已经完成。 再次是联络脊髓与小脑神经的髓鞘化。 大脑两半球与脊髓的传导通路的髓鞘化要在婴儿出生前后才能相继完成,其中首先是感觉神经的髓鞘化,而后是运动神经的髓鞘化,人类完成运动通道的髓鞘化最迟,因此初生婴

7、儿最软弱无力。,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二、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出生第一年内神经系统的发展 3、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步完成 皮质中,运动区和各感觉区的神经纤维最早完成髓鞘化,联络皮质各部分的联络纤维主要都在出生后才逐步髓鞘化,和高级神经活动直接有关的额叶、顶叶等部分的髓鞘化则要在出生后两个月才开始,到七岁左右才基本接近完成。由于髓鞘化,才使兴奋能沿一定的路线传导。,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二、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出生第一年内神经系统的发展 4、分析器的完善化 分析器外围部分的完善化表现在眼的协调,网膜细胞的成熟,耳能感受声音等。 在婴儿三个月时,分析器的皮质末端就在相当程度上

8、发展起来,生后头半年内,各分析器大部分已有较完善的发展,能发挥它正常的机能作用。,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二、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出生第一年内神经系统的发展 5、皮质机能的发展:条件反射、抑制机能和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儿童最初的条件反射是在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条件反射在一个月内就可以看到。三个月以后儿童的条件反射可以在定向反射的基础上建立。大约五个月左右,条件反射可以在一切分析器范围内形成。,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二、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出生第一年内神经系统的发展 5、皮质机能的发展:条件反射、抑制机能和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皮质机能的发展还表现在抑制机能的发

9、展,特别是内抑制的发展上。初生时只有外抑制,到第一个月的后半月开始有内抑制。最初可以看到的是分化抑制。 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生理基础。,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二、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出生第一年内神经系统的发展 5、皮质机能的发展:条件反射、抑制机能和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在婴儿期末,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可以说已初步发展,具有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了。 儿童在7-8个月时,在和周围人的交往中,词开始在复合刺激物中占一定的位置,作为复合刺激物的一部分参与条件反射活动。但最初,词在复合刺激物中是作用最微弱的成分,起主要作用的是身体的位置或场所和说话的人等因素,其

10、后语言的音调起主要作用。到一岁后,词作为条件刺激,参与条件反射活动。,资料1,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资料2:条件反射的抑制,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的基本神经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过程表现为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出现,即由条件刺激引起机体的积极反应,如分泌反应等。 抑制过程表现为条件反射的抑止,即反应不出现或强度减弱。,资料2:条件反射的抑制,抑制可分为两类:无条件性抑

11、制和条件性抑制。 无条件性抑制。它与无条件反射一样,是有机体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外抑制:任何额外的新异刺激(如:强音、陌生人的出现等)都可以暂时抑制条件反射的正常出现。超限抑制:当刺激过于强大、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导致条件反射广泛而长期的抑制。,资料2:条件反射的抑制,抑制可分为两类:无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 条件性抑制。这是后天获得的抑制,也称内抑制。内抑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内抑制形成需要经历不强化的过程。 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消退抑制: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

12、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分化抑制:在条件反射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是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资料2:条件反射的抑制,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例如,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应用,使狗建立了条件反射;然后,反复单独应用铃声而不给予食物(不强化),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不能引起分泌。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不强化的条件下,原来引起唾液分泌的条件刺激,转化成了引起大脑皮层发生抑制的刺激。条件反射的消退并不是条件反射的丧失,而是从原先引起兴奋(有唾液分泌)的

13、条件反射转化成为引起抑制(无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前者称为阳性条件反射,后者称为阴性条件反射。,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二、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 (二)1-3岁神经系统的发展 三岁时皮质细胞已大致分化完成 皮质机能的发展 内抑制的发展使抑制过程远弱于兴奋过程的状况有所改变 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直接刺激-直接反应;词的刺激-直接反应;直接刺激-词的反应;词的刺激-词的反应,知 识 点,“突触修剪” 大体上,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大约40的突触会被修剪掉,最后达到成人的水平。所以,在这一时期对儿童的大脑给予适当的刺激就非常关键了,这时候正是突触形成的高峰期。也就是说,神经系统的发展存在着“敏感期”

14、。 婴儿出生以后,神经元的体积继续增加,除了树突继续生长之外,神经元的突触会覆盖上一层“髓鞘”,这使得婴儿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在神经元生长的同时,它们也会重新定位,根据功能进行重组。一些神经元会成为“大脑皮层”,另一些则成为大脑皮层下的“皮下组织”。 大脑皮层由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脑叶组成,它们有不同的机能定位,通常分为感觉皮层、联络皮层和运动皮层。 各个机能定位区的发展与儿童各种相应能力的出现是对应的,发育最晚和髓鞘化最晚的部分是额叶区,它主管的是思维和意识。,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就已经开始“偏侧化” 。 语言发展较好的婴儿相比发展较慢的同龄儿童,其左半球的语言区发展更好。 这

15、也反映了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在丰富环境中长大的婴儿相比成长环境受到严重限制的婴儿,其大脑的结构和重量都是很不一样的。,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实验对象 老鼠脑部是平滑的,对其大脑的检测和测量更容易 老鼠体型较小并且也不昂贵 老鼠一胎多子,允许研究者将同一窝的老鼠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假设 饲养在单调或贫乏环境中的动物与饲养在丰富环境中的动物相比,两者在大脑发育和化学物质等方面将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方法 老鼠被随机分配到3种不同的条件中, 让老鼠在这些不同环境里生活的时间从4周到10周不等。 1 标准的实验室笼子 几只老鼠生活在足够大的空间里 2 “丰富环境”的笼子 老鼠的迪斯尼乐园,

16、68只老鼠生活在一个“带有各种可供玩耍的物品的大笼子 3“贫乏环境”的笼子 略微小一点的笼子,老鼠被放置在单独隔离的空间,结果 解剖老鼠的大脑发现,在丰富环境中生活的老鼠的大脑和在贫乏环境中生活老鼠大脑有区别 在丰富环境中生活的老鼠其大脑皮层更重、更厚,并且这种差别具有显著意义。 两组老鼠的脑细胞(又称神经元)在数量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别,但丰富的环境使老鼠的大脑神经元更大。 在丰富环境中长大的老鼠大脑中的神经突触比在贫乏环境中长大的老鼠神经突触大50。,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三、婴儿期运动技能的发展 (一)运动技能发展的顺序 对婴儿来说,运动技能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粗大运动的发展”(g

17、ross motor development) 大运动指的是对身体动作的控制,婴儿要学会爬行、站立,然后学会走路。 二是“精细运动的发展”(fine motor development)。 精细运动指的是较小的运动技能,主要体现在手臂和手指的运动上,比如够物、抓握和操控物体等。,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三、婴儿期运动技能的发展 婴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也体现了关于身体发育的基本原则。 婴儿首先能够控制头部,然后是手臂和躯干,再往后是腿这符合“头尾原则”。 “近远原则”也很清晰:对头部、躯干和手臂的控制先于手指的协调。 运动技能的获得并不是按照固定的成熟时间表自然完成的,换言之,它不是由成熟决定的。

18、 一方面,婴儿生理上的条件必须有保障,另一方面,也必须有环境条件的支持。 运动发展的速率上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三、婴儿期运动技能的发展 (二)粗大运动技能的发展 新生儿会摆动手臂和双腿,也可能会尝试抬头。在婴儿的力气增加以后,他们就能够撑起自己的身体向各个方向移动通常是往后移动,而不是往前。 到6个月时,婴儿可以让自己向特定的方向移动。这些努力实际上是为爬行做准备,它有助于手臂和双腿的协调。 到6-8个月时,婴儿一般就能够爬行了。 大多数婴儿在6个月时,即使没有支撑物也能够坐直。 在9个月时,大多数婴儿能够借助桌椅来走路,到1岁时,大约一半的婴儿能够走得很好。,第一节

19、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三、婴儿期运动技能的发展 (二)粗大运动技能的发展 大多数婴儿在他们能够独立行走之后的几个月内,就学会了跑。 不过2岁婴儿的跑更像是“疾走”,他们腿的移动较为僵硬,不会折叠膝盖 到5、6岁时,儿童能够跑得很自如 单腿跳也是儿童在发展的运动技能 2、3岁的婴儿可以单腿跳几次,但是上身很明显地非常僵硬 到5、6岁时,儿童可以单腿跳较长的距离,或换腿跳,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三、婴儿期运动技能的发展 (三)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 婴儿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中,最重要的是“够物”(reaching)和“抓握”(grasping)。 新生儿对自己眼前的物体会表现出欠协调的挥动或摇晃,这被称为“前够物行为”,最终在婴儿7周时会消退。 大约在3个月时,婴儿眼睛凝视、头部和肩部的控制得到必要的发展,够物行为再次出现,并逐渐变得较为精确。,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三、婴儿期运动技能的发展 (三)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 到5-6个月时,婴儿在关了灯的房间里也可以够到物体。 到7个月时,婴儿能够只用一只胳膊就够到物体。 抓握行为 3个月时,婴儿能够根据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调节抓握行为 4-5个月时,婴儿会协调双手的活动,眼手协调,五指分化。 快到1岁时,婴儿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扣在一起做出协调的“钳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