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现金资产及流动性管理.ppt_第1页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及流动性管理.ppt_第2页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及流动性管理.ppt_第3页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及流动性管理.ppt_第4页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及流动性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商业银行现金资产及 流动性管理,一、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管理 1、现金资产的构成 1)、库存现金 2)、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包括:法定准备金及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存款 3)、存放同业存款 4)、托收中的现金 2、现金资产管理的目标及原则 1)、目标:在确保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以使规模适度,2)、应坚持的原则 适度存量控制原则 适时流量调节原则 安全性原则,银行和节俭储蓄机构、共同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面临流动性风险问题,二、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1、商业银行流动性及流动性管理 商业银行流动性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2、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及原则

2、 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其盈利最大化的根本目标。必须注意适度控制存量,适时调节流量,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应追求三个目标: 1、满足客户提存、支付和正常的贷款需求 2、满足货币管理当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 3、在这两个前提下,银行应将现金资产和流动性资产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以尽量降低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扩大盈利性资产,增加收益,流动性管理的原则:灵活调节原则、成本最低化和预期收益最大化原则、流动性需求与流动性供给的时间对应原则 3、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扩大业务、增强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维护和提高其信誉的保

3、证。,4、商业银行流动性供给与需求 1)、银行流动性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 (1)、流动性供给主要来自: 客户存款 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 客户偿还贷款 银行资产出售 货币市场借款 发行债券、股票,(2)、流动性需求主要来自: 客户提取存款 合格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 偿还非存款借款 提供和销售服务中产生的营业费用和税收 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在任意时点上银行的流动性供给与需求的对比状况决定了在这一时刻银行供净流动性头寸 净流动性头寸=流动性供给因素之和流动性需求因素之和。 当流动性供给超过流动性需求时存在流动性盈余,银行有正的流动性缺口 反之,存在着流动性赤字,有负的流动性缺口,2)预测银行流动性

4、需求的方法 准确地预测流动性需求是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首要任务 预测的方法有: (1)、因素法:通过分析影响存贷款业务变化的因素,估计判断预测期内流动性需要量 该方法基于两个基本事实:银行流动性随存款增加和贷款减少而增大;反之,流动性降低 未来一段时间的流动性资金盈余或赤字 =全部存款的预期变化额-全部贷款的预期变化额,根据资金来源和运用估算流动性需要,(2)、资金结构法:通过分析存贷款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 负债流动性需要量=095(游动性货币负债-法定准备金)+ 030(脆弱性货币负债-法定准备金)+ 015(稳定性货币负债-法定准备金) 银行总流动性需求=负债的流动性

5、需求+贷款的流动性需求=负债的流动性需求+100新增贷款额,某银行在预测期内的相关指标如下:亿元,银行的流动性需求 =0.95(3-0.24)+0.3(2.5-0.125)+0.15(4-0.12)+10.12=4.0365,3、流动性指标法:银行通过对比自身的流动性指标及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来评估其流动性需求状况 资产流动性测量指标: 现金资产/总资产(或总存款);流动性资产/总资产(流动负债);总贷款/总存款 无风险资产比率=(现金资产+政府证券)/总资产,负债流动性的测量指标,股权资本/总资产 贷款损失/总贷款 贷款损失准备金/总贷款 存款组合 总存款/总资产 核心存款/总资产 易变负债/总

6、资产,3)、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策略 (1)、资产流动性管理策略 通过资产途径满足流动性,如:现金资产、短期有价证券、同业拆出、商业票据、证券逆回购、其他流动性资产,(2)、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 通过负债途径满足流动性,如: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再贷款、再贴现)、向同业拆借资金、证券回购协议、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其他形式的负债(发行自己的票据) 另外,除传统的流动性资源外,还有一些创新流动性资源。如:期权、资产证券化等 (3)、平衡流动性管理策略,5、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头寸匡算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实质就是头寸的匡算与调度 1)、商业银行头寸及其构成 头寸商业银行手头拥有、可直接、

7、自主运用的资金 商业银行的头寸按照其包含的层次或构成因素可划分为基础头寸、可用头寸、可贷头寸,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基础头寸=库存现金余额+在商业银行的一般性存款余额 可用头寸是指商业银行扣除法定准备金以后可以运用的资金。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应清入清出汇差资金+(-)到期同业往来+(-)缴存存款调增调减额+(-)应调增调减二级准备金金额,可贷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在某一时期内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可贷头寸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存款和库存现金,但不能等同于超额准备金。 可贷头寸=+(-)在中央银行一般性存款超、欠限额部分+(-)库存现

8、金超、欠限额部分+(-)上级行应调入、调出资金额+(-)到期同业往来+(-)缴存存款调增、调减部分,商业银行头寸的预测其实就是对流动性需求量的预测,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变动,能够引起银行头寸的变动 头寸增加的渠道主要有:贷款本息收回;债券到期或变现;存款存入;发行股票;其他负债增加。 头寸减少的渠道主要有:发放新贷款;购买证券;提取存款;收购股份;其他负债减少。,2)、商业银行头寸的匡算 商业银行头寸的匡算具体内容: (1)、营业日初始头寸的匡算 营业日初始可用资金头寸=(备付金初始余额-备付金限额)+(库存现金初始余额-库存现金限额)+(-)初始日到期同业往来应收应付差额+(-)应清入清出汇

9、差资金 注:这里的备付金指的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存款,(2)、营业日全部头寸变动的匡算 在.基础上,对当日营业活动中能够增减的可用资金以及需要应用的可用资金进行匡算,从而测算出在营业日结束时,商业银行的头寸是不足还是多余,以便统筹安排资金,达到保持营业日结束时的资金平衡的目的。 头寸匡算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收付、联行汇差、同城票据交换清算、调整缴存款、到期借出借入款项和贷款变动,银行流动性需求的分析和估算,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对各类存款、各类贷款、法定存款准备金总量和其他变量变化的预测; 作出上述变量对银行头寸影响的分析 分析银行全部的潜在资金流入和潜在资金流出,

10、在此基础上,按需时间段计算出流动性缺口或需求。 例:书259266,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什么是资产负债管理?,中式定义:银行在控制各种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为完成既定经营目标而对其资产和负债的总量、结构、成本、收益进行统一计划、指导和控制的全过程。 西式定义:在宏观经济和利率环境下,承受合理的风险,短期内确保净利息收入增长,长期内确保市场净值增长,保持资产负债表的稳定和良性运作.,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源于200多年前的西方商业银行,至今已大体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四个阶段。事实上,一种理论往往是一种实践的抽象,又服务于实践,并伴随银行的发

11、展而成熟,因此,所谓阶段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概念或相对抽象的划分。,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的管理重点应放在资产方面,通过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经营方针的要求。,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早期的经营理论,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广泛流行。资产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首先,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在其早期的业务中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吸收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数量则有限。活期存款的不稳定性,迫使银行家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于资产管理方面,特别是如何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应付客户的提款。可见,早期的商业银行主要是求生存,而不是求发展,这是资产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的主

12、观原因; 其次,从外部条件来看,在商业银行早期,工商企业贷款需求比较单一,数量也有限,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这就使商业银行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努力增加资金来源,扩大盈利,而只需进行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以满足客户贷款和提款的要求。,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商业性贷款理论 2、转移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1)商业贷款理论,商业贷款理论认为,由于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随存随取,流动性高,因此,相应地必须保持银行的清偿力和资产的流动性。商业银行为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就将业务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而能自动清偿的贷款。具体说,就是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随着商

13、品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即所谓自偿。这种理论还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要用真实的商业票据为凭证作抵押,这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全。在此,人们又称这种理论为“真实票据理论”。,(2)转换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保持银行资金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购买那些需款时可以立即出售的资产,只要银行持有能随时在市场上变现并不受损失的资产,它的流动性就有较大的保证。用莫尔顿的话来说:“流动性即转换”。在他看来,债券的转换(或变现)不是指债券到期时的兑现,而是指债券的转让或出售。,(3)预期收入理论,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贷款并

14、不能自动清偿,贷款的清偿依赖于借款者同第三者交易时获得的收入。简而言之,贷款是靠借款者将来的或预期的收入偿还。因此,贷款安全性和流动性取决于借款者的预期收入,如果一项贷款的将来收入或预期收入有保证(如按日、季分期付款),即使期限较长,由于安全性和流动性有保证,银行仍然可以接受。反之,如果一项贷款的预期收入不可靠,即使期限较短,银行也不应当发放。根据这种理论,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贷款,经营易于转让的证券,而且还可以发放长期设备贷款,还可发放非生产性消费者贷款,只要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可靠,还款来源有保证即可。,以上三种资产管理理论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经营管理的特点,在保证银行资产流动性

15、方面而各有侧重。商业贷款理论,主要通过短期放款来保证银行资产有流动性;转换理论,是在金融市场得到一定发展,金融资产交易成为普遍的条件下,通过金融资产的转换来保证流动性;而预期收入理论,则主要是从贷款和投资的清偿条件来考虑资产安全和流动性的。,二、负债管理理论,(一)负债管理理论成因分析: 第一,追求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外在压力。 第二,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的上升,迫切需要银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金。 第三,银行管理制度的限制,严重的通货膨胀,存款利息在吸引资金方面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竞争力下降。 第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了银行家的冒险精神,刺激了负债经营的发展。,(

16、二)负债管理理论基本内容:,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的储备资产的方式。一旦商业银行需要周转资金,完全可以向外举债。主张商业银行将管理重点放在负债业务方面,通过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来实现经营方针的要求。 该理论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以负债作为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经营重点。 第二、主动负债是该理论的重要方法。 第三、负债经营是实现商业银行流动性和盈利性均衡的工具。,(三)负债管理理论意义,为银行加强经营管理、保证流动性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较好的解决了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矛盾; 为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件; 由于主动负债

17、增强了银行的资金实力,因而也就增强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商业银行的作用更加显著。,随着负债理论的发展,西方商业银行传统的主动型负债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同业拆借得到了很大完善,同时,随着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又开始向欧洲货币市场借款,此后,又开始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和“回购协议”等借款形式,扩大了资金来源。 负债管理理论的产生,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方法,在流动性管理上变单一的资产调整为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相结合。这一理论还为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件。,(三)负债管理理论局限性,(1)负债管理理论建立在对吸收资金抱有信心、并能如愿以偿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

18、(2)负债管理理论导致银行不太注意补充自有资本,使自有资本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比重下降,经营风险增大。 (3)提高了银行负债成本。在美国,实施负债管理主要是通过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向中央银行贴现窗口借款,向联储资金市场借款,或据购回协议借款,向欧洲美元市场借款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来借款都必须付息而且高于一般存款利息,这类负债增加,必然增加银行负债成本。,(4)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如果市场上资金普遍紧张,无论银行怎样努力也难于借到款,那么用负债管理来提供流动性就无法保证,这样就会提高银行流动性的风险。另外,在负债成本提高的条件下,为了保住利润,银行须把资产投放在收益高的贷款和投资上,而收益高的

19、贷款和投资往往伴随着更高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形成背景 (1)、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经济普遍出现衰退,并伴随较强的通货膨胀,出现“滞胀”局面,银行的经营环境恶化。 (2)、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金融市场利率大幅度上升,从而使银行负债的成本提高,影响银行的盈利。 (3)、60年代开始负债经营的结果,使银行自有资本的比重越来越小,短期资金的比重越来越大,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受到威胁。 (4)、80年代初西方国家对存款利率管制的放松,使负债管理的必要性下降。,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单靠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都难以使“三性”

20、达到总佳状况,只有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通过对资产与负债的总量、结构共同调整、相互搭配,以实现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者的协调统一 所谓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将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结合为一体,在适当安排资产结构的同时,寻找新的资金来源,使资产和负债统一协调以实现经营方针的要求。 增强了银行抵御经济动荡的能力、有助于减轻“短借长贷”的矛盾、使银行业务管理日臻完善,四、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尽管80年代以来,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仍是西方商业银行推崇的主要经营管理理论,但这种理论也有明显的缺陷。在80年代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的形势下,商业银行之间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

21、烈;尤其在8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普遍出现衰退的情况下,银行经营环境恶化。上述因素抑制了银行利率的提高和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银行存放款的利差收益越来越小。,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主张银行应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的范围去寻找新的经营领域,从而开辟新的盈利源泉。,这种理论认为,存贷业务只是银行经营的一条主轴,在其旁侧,可以延伸发展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同时,这种理论还提倡原本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以降低成本。在信息时代到来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普及运用的今天,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服务领域成为银行资产负债以外业务发展的重点。如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转让、存款转售(在资产和负债上分别销帐)等方法,使表内经营规

22、模维持现状甚至缩减,银行收取转让的价格差额,既可增加收益,又可逃避审计和税务部门的检查。 在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迅速发展,各种服务费收益在银行盈利中比重已日益上升。,90年代以后,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银行存贷利差收益越来越少,银行有进行资产负债外管理的客观必要性。 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过多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增加自身的盈利,第二节、资产负债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一、资产负债管理的原理 1、对称原理 2、目标替代原理 3、资产分散化原理,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应遵循以下五个原理: (1)、规模对称。即指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要相互对称、平衡。比较接近我们所说的总量平衡。这种平

23、衡对称不是简单的对称,而是建立在经济合理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即指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要相互对称与平衡。 (3)、速度对称。也称偿还期对称,即按资金来源的流转速度来分配其在资产上的分布,使来源与运用的偿还期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 (4)、目标替代或互补。即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尽可能实现三者之间的均衡。 (5)、资产分散。即银行资产要在资产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尽可能地适当分散。,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资金汇集法、资金分配法、差额管理法、 比例管理法、线性规划法 1、资金汇集法是指在不考虑各种负债的性质与构成的条件下,将资金全部集中起来,按照商业银行的需要或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各种存款,发行债券,同业借款,中央银行借款,资本金,资金池,一级储备,二级储备,贷款,证券投资,固定资产,2、资金分配法,根据不同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即周转速度和法定准备金的要求来决定银行的资产分配,活期 存款,储蓄 存款,定期 存款,非存款 短期借款,债券,权益 资本,第一准备,第二准备,贷款,长期证券,固定资产,3、线性规划法,是在设定银行受到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求解目标函数最优的一种方法 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