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从容说课通过对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那这种选择性是如何实现的呢?则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这一节就是要解决膜的结构是怎样的。本节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内容:1.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
2、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史的教学是在新教材中特别强调和突出的,在旧教材中涉及不多,要教好不容易。老师备课过程要细致策划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的实验及假说,评价他们的贡献;要能通过一连串的环环
3、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要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那个科学家在思考研究;最后让学生从中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科学史的教学必须抓住主线,言语简洁,不要赘述过多的枝节,否则学生容易混淆,把正确的观点给记错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个难点的解讲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有顺序和层次地介绍。要求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理解各种成分是如何空间分布的。另外这部分内容与前面所学的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有密切联系,可以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白为什么说“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少量是多糖”。总结时强调细胞膜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流动性。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
4、能(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3)尝试利用废旧物制作生物膜模型。(4)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2)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正确认识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
5、用。教学重点1.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1.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2.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3.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教具准备1.与生物膜结构探索过程相关的科学家图片及其实验图片。2.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多媒体演示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由于本节课内容跳跃较快,需要在一节课时间内展示近两百年来人们对细胞膜认识的过程,而学生对这过程中所提及的实验及一些结论又比较陌生,所以课前老师要精心组织好相关图片,按时间顺序依次展示,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让学生能较快建立对科学史的理解。(2)准备生物流动镶嵌
6、模型的多媒体演示课件,重点突破:膜的空间立体结构,各种成分是如何排列的;生物膜的流动性。情境创设 教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通过对几种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我们明白了生物膜是一种半透膜,一些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分子则不能自由通过,但细胞膜又不是纯物理意义上的半透膜,它是有生理活性的,能对一些离子和小分子进行选择性通过。所以生物膜更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那为什么会有选择性呢?生物膜是靠什么机制来对不同的物质进行选择的呢?这就跟细胞膜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接下来学习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在前面我们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中,当时也遇到过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的问题,很多组的同学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我们
7、要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能更好地体现细胞膜的功能。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已知的细胞膜的特点有哪些。学生:细胞膜很薄,是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学生: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让一部分物质通过,其他物质不能通过。学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告诉我们,细胞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胀大和缩小,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很好,现在有三种材料: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用哪种更适合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呢?学生:塑料袋只能满足作为系统边界的要求,普通布能够满足系统的边界和让一部分物质透过这两项功能的要求,只有弹力布能够满足前面提到的三项功能的要求。教师:那也就
8、是说弹力布较适合制作细胞膜,大家再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要找到更好的材料,我们还需要对细胞膜的结构有更深的认识。师生互动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科学家当年正是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开始了对生物膜结构的孜孜以求地探索,历经了一百多年时间,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直到现在仍有许多科学家在继续深入研究。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这段历史,会让大家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有所启发。 问题(1):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实际上是指其组成成分之间的组合形式。要弄清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首先要弄清其组成成分。那么,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
9、展示材料:欧文顿及其实验相关的图片时间:19世纪末 1895年人物:欧文顿(E. Overton)实验: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图421教师:大家看,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学生:是从生理功能上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的。教师:欧文顿的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呢? 学生:根据他的实验结果,通过严谨的推理得出来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
10、膜进入细胞。教师:那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之后,还有没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学生:有必要,通过鉴定能更准确地说明问题。教师:那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学生:当时的技术不能实现。教师:是的,这说明技术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直至20世纪初,科学家才能第一次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的确是脂质和蛋白质。从而以实验说明了欧文顿的假说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假说是在实验与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又需要更进一步的实验来证明。问题(2):清楚了膜的化学组成后,接下来就要探索这些物质是如何组成膜的了。朗缪尔Irving Langmuir
11、在水盘中展开的是磷脂分子(如图422),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结构既有疏水基团(尾部),又有亲水基团(头部)。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所以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一面。这样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 图422 图423展示材料:Gorter 和Grendel对血影的研究时间:1925年人物: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图424实验:两位科学分离纯化了红细胞,从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抽提脂类,按Langmuir的方法进行展层,并比较展层后的脂单层的面积和根据体积所推算的总面积,发现提取的脂铺展后所测的面积同
12、实际测量的红细胞的表面积之比为(1.82.2)1,约为两倍。教师:假如你是当时的科学家,当你做实验时发现单分子的磷脂分子正好是红细胞的两倍时,大胆地展开你的想象力,你能做出什么假说?学生:细胞膜中的磷脂是两层的。教师:很好,科学家也正是因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才得出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假说。说明你们也具有了一点科学家的思维能力了,假说的提出不仅需要有实验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力。问题(3):那蛋白质和磷脂的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展示材料:J. Danielli H. Davson的三明治模型时间:1935年人物:J. Danielli H
13、. Davson实验:J. Danielli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膜中含有蛋白质。提出假说:提出了“蛋白质脂类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认为质膜由双层脂类分子及其内外表面附着的蛋白质构成的。1959年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修正模型。展示材料:罗伯特森的单位膜模型时间:1959年人物:J. D. Robertson罗伯特森图425图426实验: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如图426),厚约7.5 nm,它由厚约3.5 nm的双层脂质分子和内外表面各为厚约2 nm的蛋白质构成。提出假说:连续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膜的主体,磷
14、脂的非极性端朝向膜内侧,极性端朝向膜外两侧,蛋白质以单层肽链的厚度,通过静电作用与磷脂极性端相结合,从而形成蛋白质磷脂蛋白质的三层结构,称之为单位膜。他提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具有相同的膜结构。单位膜模型的主要不足在于:把生物膜的结构描述成静止的、不变的,这显然与膜功能的多样性相矛盾。单位膜结构模型继承了前人的有关“脂双层”和“蛋白质脂类蛋白质”三明治模型的结论,又成功地利用了先进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作为证据。但是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这一点很快又被新的技术手段下的实验所否定。问题(4):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不是静态的呢? 展示材料: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时间:1
15、970年人物:Larry Frye等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种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例如物质跨膜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以及激素的作用等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成功地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实际上,一些很简单的例子也能说明膜具有流动性,如我们初中学习的白细胞会吞噬细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再想想类似的还有什么例子?学生: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学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学生:动物细
16、胞吸水膨胀和失水皱缩。教师:很好,在继承前人的结论基础上,结合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又有科学家提出一些关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其中1972年桑格(S. J. Singer)和尼克森(G. Nicolson)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好,学到这里,纵观整个人们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过程,我们有些话题想让大家思考讨论。2.以讨论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堂讨论交流(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请说说你的看法。学生: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不可能完美无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对膜的研究将更加细致入微,对膜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将能更完善地解释细胞膜的各种
17、功能,不断完善和发展流动镶嵌模型。的确,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但它无法完美地回答生物膜的所有功能。所以后来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模型,如Wallach于1975年提出晶格镶嵌模型;Jain和White于1977年提出板块镶嵌模型等,迄今为止,已提出的生物膜结构模型达几十种之多,生物膜的结构模型虽然有很多种,但被广泛接受的结构模型基本内容是趋向一致的。其要点和特点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膜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征。(2)纵观整个人们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过程,你能谈谈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如血影的制取和化学成分的鉴定技术使
18、人们认识膜的化学组成;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使人们终于看到了膜的存在;冰冻蚀刻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使人们认识到膜的内外两侧并不对称;荧光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又证明了膜的流动性等。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持,人类的认识便不能发展。(3)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学生: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始终引导人们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使人类一步步接近生物膜结构的真相。例如,不同生物膜的功能是有差异的。在生命系统中,一般来说,功能的不同常伴随着结构的差异,而早期的生物膜模型假定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相同的,这显然与不同部位的生物膜功能不完全相
19、同是矛盾的。还有,不同膜的厚度也不完全一样。由此促进学者们重新研究脂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问题。一些学者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运用红外光谱等技术证明,膜蛋白主要为球形结构。冰冻蚀刻电镜技术又证明,脂双层中分布有蛋白质颗粒,这样又发展了生物膜模型。生物膜中存在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在生物膜中的不同分布情况,恰能较好地解释不同结构的生物膜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4)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你受到什么启示?学生:科学研究是要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假说,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地验证假说。学生:科学研究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了,可以得到更多新的实验数据。学生:科学发现的
20、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学生:科学发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验证、修正和完善发展的。学生: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完善。教师:那流动镶嵌模型的具体内容是如何的呢?教师精讲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结合课件展示依次介绍:(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相对朝向内侧。图427(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里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图428(3)在细胞膜的外侧,有一层由细
21、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构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密切联系。图429(4)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膜脂分子的运动有多种形式:侧向扩散: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旋转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摆动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伸缩震荡:脂肪酸链沿着与纵轴进行伸缩震荡运动。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是在翻转酶的催化下完成。旋转异构: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导致异构化运动。图4210(5)大多数的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评价反馈1.精选练习(1)变形虫的任何部位能伸出伪足,
22、人体的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说明细胞膜具有下列哪一特点A.选择透过性B.一定的流动性C.保护作用D.细胞识别(2) 1985年 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3) 1925年 C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发现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_组成。(4) 1970年,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鼠和人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相结合,使它们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将两种细胞融
23、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呈绿色,另一半呈红色,但在 37 水浴中保温40分钟后,融合细胞上的两种颜色的荧光呈现均匀分布。这个实验说明_,其原因是_。参考答案:(1)B (2)脂质 (3)磷脂双分子层 (4)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抗原)是可以运动的2.过程性评价表格 班别课题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组长成员评价评价讨论主题所选主题号小组号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请说说你的看法小组讨论记录2.纵观整个人们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过程,你能谈谈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你受到什么启示小组号1234小组自评小组互评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一方面我们重温了科学家探索细胞膜结构的历程,这是一个在继承中不断验证、修正和完善发展的过程,这段科学史给予我们很多有用的启示,使我们加深了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也重点学习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施工合同样本:学校建设协议
- 电力公司供水管道铺设项目合同
- 城市环保光纤布线合同
- 智能办公监控系统施工协议
- 交通运输服务招投标合同模板
- 宿舍区消防演练计划
- 社团投资管理规范
- 制造业临时工薪资发放规范
- 南宁市物业安全隐患排查
- 皮具店防火门安装协议
- 2020湖南湖南省建筑施工开工安全生产条件承诺书
- 英语语音教程ppt课件
- GS069电动工具直流调速电路
- 二十五项反措(汽机专业)
- (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系列之智能交通系统(完整版)
- 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变更修改操作方法
- 理想别墅的数学_Colin R Microsoft W
- 电流互感器选用参考
- 附件2:跨境业务人民币结算收款说明
- 污水处理厂350K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 民航货物运输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