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化学冲刺试卷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化学冲刺试卷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化学冲刺试卷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化学冲刺试卷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化学冲刺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2015 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化学冲刺试卷(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化学冲刺试卷(3 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7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6 分,共分,共 42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科学家称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 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易分解生成有色产物且溶于浓硝酸 C漂白粉既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刑 D铝热反应常被用于野外焊

2、接钢轨,说明铝的氧化性很强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脂的种类很多,但它们水解后都一定有一产物产生 B淀粉、纤维素都属糖类,它们的通式相同,但它们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C已知 CH 4+H2O CH 3OH+H2 该反应的有机产物是无毒物质 DC(CH 3)4 二氯代物只有 2 种 3下列实验现象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品红溶液中分别通入SO 2 和 Cl 2,溶液均褪色 B溴水分别滴入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溴水均褪色 C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 溶液和 HgCl 2 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D分别加热盛有 NH 4Cl 和单质碘的试管,管口均有固体凝结 4 已知 NaHSO 3 溶液

3、显酸性, 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SO 3 +H 2OH2SO3+OH HSO 3 H+SO 3 2, 向 0.1molL1的 NaHSO 3 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金属 Na,平衡左移,平衡右移,溶液中c(HSO 3 )增大 B加入少量 Na 2SO3 固体,则 c(H+)+c(Na+)=c(HSO 3 )+c(OH)+ c(SO 3 2) C加入少量 NaOH 溶液,的值均增大 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c(SO 3 2)c(H+)=c(OH) 5V、W、X、Y 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YV XW Z 为第

4、四周期常见元素,该元素是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组成金属元素V 的最简单氢化物 为甲,W 的气态氢化物为乙,甲、乙混合时有白烟生成,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W 与 Z 可形成化合物 ZW 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VW BX、W 的质子数之和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比值为 2:1 C甲、乙混合时所生成的白烟为离子化合物,但其中含有共价键 D在足量的沸水中滴入含有16.25 g ZW 3 的溶液可得到 0.1 mol Z(OH) 3 6 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 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 一种以肼 (N 2H4) 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

5、氧化剂, KOH 作为电解质下列关 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 2H4+4OH 4e N2+4H2O C 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 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 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 +D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K 从负极向正极迁移,因而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阳离子交换膜 7T时,在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 CO 2 和 6mol H 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 (g) CH 3OH(g)+H2O(g)H=49.0kJ/mol,测得 H2 和 CH 3OH(g)的浓

6、度随时间变化如 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10 min 内 (H 2)=0.3 mol/(Lmin) BT时,平衡常数 K=,CO 2 与 H 2 的转化率相等 CT时,若上述反应中有64 g CH 3OH 生成,则同时放出 98.0 kJ 的热量 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再充入CO 2 气体,都可以提高 H 2 的转化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5858 分其中分其中 3 3 题必考题,题必考题,2 2 题选考题任选一题)题选考题任选一题) 82013 年初,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 污染的原

7、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2CO 2(g)+N2(g) 在密闭 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 2)随温度(T) 、催化剂的表面积( 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 如图 1 所示 据此判断: 该反应的_0(填“”或“”) 在 T 1 温度下,02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N 2)=_ 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 1 S 2,在上图中画出 c(CO2)在 T1、S2 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 1 时 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

8、(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 4 催化还原 NO x 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CH 4(g)+2NO2(g)N2(g)+CO2(g)+2H2O(g)H=867.0kJmol 1 2NO 2(g)N2O4(g)H=56.9kJmol 1 写出 CH 4 催化还原 N 2O4(g)生成 N2 和 H 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 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可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 图 2 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 以 CO 2 和 H 2O 为原料制备 HCOOH 和 O2 的原理示意图电极a、b 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a:_,

9、b:_ 9目前,新能源不断被利用到现代的汽车中,高铁电池技术就是科研机构着力研究的一个 方向 (1)高铁酸钾锌电池(碱性介质)是一种典型的高铁电池,则该种电池负极材料是 _(填化学式) (2)工业上常采用 NaClO 氧化法生产高铁酸钾(K 2FeO4) ,K2FeO4 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在中 性和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反应原理为 在碱性条件下,利用NaClO 氧化 Fe(NO 3)3 制得 Na 2FeO4:3NaClO+2Fe(NO3) 3+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 Na 2FeO4与 KOH 反应生成 K2FeO4:Na2FeO4+2KOHK2FeO4+

10、2NaOH 主要的生产流程如图 1: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流程图中反应是在某低温下进行的,且此温度无NaOH 析出,说明此温度下 K sp(K2FeO4)_Ksp(Na2FeO4) (填“”、“”或“=”) (3) 已知 K 2FeO4 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 4FeO 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是_ (4)FeO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如图2 所示 的分布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 +10H 2O 4Fe (OH) 则 K 2FeO43+8OH +3O2, 若向 pH=10 的这种溶液中加硫酸至pH=2,HFeO 若向 pH=6 的这种溶液中滴加 KOH 溶液,则溶液中含铁元素的微粒中,_转化为 _(填化学式

11、) 10硫代硫酸钠(Na 2S2O3)可用作传统照相业的定影剂、鞣革时重铬酸盐的还原剂及纸浆漂 白时的脱氯剂等 某化学探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 利用图 1 所示装置及试剂可制备硫代硫酸 钠 (1)装置 A 中的“硫酸”最好选用_(填字母序号) A发烟硫酸 B浓硫酸 C80%的硫酸 D10%的硫酸 (2)装置 C 中除生成目标产物硫代硫酸钠外,还生成一种温室气体则装置C 中发生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_ (3)装置 B 的作用是_,装置 D 的作用是_ (4)若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为浓盐酸, 装置 C 中除生成硫代硫酸钠外, 还生成一种钠盐, 该钠盐的化学式为_,为防止该钠盐的生成,有同学在上述装置中

12、增加了如图2 装置 E该装置 E 应该添加的位置为_(填字母序号) A只能在装置 A 和装置 B 之间 B只能在装置 B 和装置 C 之间 C在装置 A 和装置 B 或装置 B 和装置 C 之间都可以 D只能在装置 C 和装置 D 之间 该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_(填字母序号) ANaOH 溶液 BNa 2SO3 溶液 CNaHCO 3 溶液 DNaHSO 3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5858 分其中分其中 3 3 题必考题,题必考题,2 2 题选考题任选一题)题选考题任选一题) (1313 分)分) 化学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3

13、+11 (13 分)用 Cr 掺杂的氮化铝是理想的LED 用荧光粉基质材料,氮化铝(其晶胞如图1 所示)可由氯化铝与氨经气相反应制得 (1)Cr3+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 (2)氮化铝的化学式为_ (3)氯化铝是易升华,其双聚物Al 2Cl6 结构如图 2 所示在 Al 2Cl6 中存在的化学键有 _(填字母)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4) 一定条件下用 Al 2O3 和 CCl 4 反应制备 AlCl 3 的反应为 Al 2O3+3CCl42AlCl3+3COCl2 其中, COCl 2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 化学一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一有机化学基础 12有机物丙(C 1

14、3H18O2)是一种香料,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RCHCH 2 RCH 2CH2OH; 质谱图表明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它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 组峰; 乙是的同系物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名称是_ (2)B 的分子式是_ (3)C 与新制碱性 Cu(OH)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4)丙中有两个甲基,在一定条件下,1mol D 可以和 2mol H 2 反应生成乙,D 可以发生银 镜反应,则 D 的结构简式为_ (5)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的类型是_ (6)甲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共有_种 含有“COO”结构;核磁共振氢谱有3 组峰且峰面积比为 3:2:

15、3 20152015 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化学冲刺试卷(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化学冲刺试卷(3 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7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6 分,共分,共 42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科学家称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 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易分解生成有色产物且溶于浓硝酸 C漂白粉既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刑 D铝热反应常被用于野

16、外焊接钢轨,说明铝的氧化性很强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硝酸的化学性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铝的化学性 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硅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仅次于氧,硅 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 要的作用,以此解答该题; B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呈黄色; 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 2和氯化钙,即可用作漂白剂,又可用作消毒 剂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是Ca(ClO) 2; D铝热反应常被用于野外焊接钢轨,铝热反应中,铝失电子而作还原剂 【解答】解:A硅是“21

17、世纪的能源”,是因为硅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能作为半导体材 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故A 正确; B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则浓HNO 3 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而变黄,故B 正确; C 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是Ca (ClO)漂白的原理是: Ca (ClO)(ClO) 2,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 Ca 2+CO2+H2O=CaCO3+2HClO,HClO 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又可用作游泳池及 环境的消毒剂,故 C 正确; D2Al+Fe 2O3 Al 2O3+2Fe 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生成的铁融化,常被用于野外焊 接钢轨,铝热反应中,铝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而作还原剂

18、,故D 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硅、氯、氮、铝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了铝热反应,明确铝热反 应的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脂的种类很多,但它们水解后都一定有一产物产生 B淀粉、纤维素都属糖类,它们的通式相同,但它们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C已知 CH 4+H2O CH 3OH+H2 该反应的有机产物是无毒物质 DC(CH 3)4 二氯代物只有 2 种 【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分析】A、油脂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 ; B、淀粉和纤维素聚合度不同; C、CH 3OH 有毒; D、4 个甲基上的 12 个 H

19、 等效 【解答】解:A、油脂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 ,它们水解后都一定有相同产物甘油, 故 A 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均属于多糖,聚合度n 不同,因此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 正确; C、CH 3OH 有毒,能致人失明,故C 错误; D、4 个甲基上的 12 个 H 等效,二氯代物只有2 种,其中一种情况为取代同一甲基上的2 个 H,另外一种情况为分别取代不同甲基上的一个H,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淀粉、纤维素、油脂的结构和性质,涉及聚合物、等效氢、甲醇的性质和 应用,难度不大 3下列实验现象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品红溶液中分别通入SO 2 和 Cl

20、 2,溶液均褪色 B溴水分别滴入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溴水均褪色 C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 溶液和 HgCl 2 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D分别加热盛有 NH 4Cl 和单质碘的试管,管口均有固体凝结 【考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 铵盐; 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氨基酸、 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 具有强氧化性; B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均含碳碳双键; C前者是盐析,后者是蛋白质变性;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解答】解:A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

21、ClO 具有强氧化 性使品红漂白,则褪色原理不同,故A 不选; B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均含碳碳双键,均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褪色原理相同, 故 B 选; C前者是盐析,后者是蛋白质变性,二者原理不同,盐析可逆,变性不可逆,故C 不选;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二者原理不同,故D 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 发生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反应原理的判断及现象的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4 已知 NaHSO 3 溶液显酸性, 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SO 3 +H 2OH2SO3+OH HSO 3 H+SO 3 2, 向 0.1

22、molL1的 NaHSO 3 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金属 Na,平衡左移,平衡右移,溶液中c(HSO 3 )增大 B加入少量 Na 2SO3 固体,则 c(H+)+c(Na+)=c(HSO 3 )+c(OH)+ c(SO 3 2) C加入少量 NaOH 溶液,的值均增大 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c(SO 3 2)c(H+)=c(OH) 【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盐类水解的原理 【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A加入金属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抑制水解平衡促进 电离平衡; B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判断; C加入氢氧化钠促进电

23、离平衡右移,抑制水解平衡左移; D依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分析比较 【解答】解:A加入少量金属 Na,Na 与 HSO 3 电离出的 H+反应,溶液中 c(HSO 3 )浓度减 小,故 A 错误; B加入少量Na 2SO3 固体溶解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2c(SO 3 2)+c(HSO 3 )+c(OH ) ,故 B 错误; 2C加入氢氧化钠促进电离,平衡右移,抑制水解,平衡左移,c(SO 3 ) ,c(OH )浓度增 大; 1 ,比值增大,故 C 正确; +2D.0.1molL的 NaHSO 3 溶液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c(Na )=c(SO 3

24、+2+)+c(HSO 3 )+c(H 2SO3) ,则 c(Na )c(SO3 )c(H )=c(OH ) ,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三大守恒关系的应用, 平衡分析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5V、W、X、Y 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YV XW Z 为第四周期常见元素,该元素是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组成金属元素V 的最简单氢化物 为甲,W 的气态氢化物为乙,甲、乙混合时有白烟生成,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W 与 Z 可形成化合物 ZW 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

25、径:XYVW BX、W 的质子数之和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比值为 2:1 C甲、乙混合时所生成的白烟为离子化合物,但其中含有共价键 D在足量的沸水中滴入含有16.25 g ZW 3 的溶液可得到 0.1 mol Z(OH) 3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V、W、X、Y 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则Y、V 为第二周期而 X、W 为第三周期 元素; Z 为第四周期常见元素,该元素是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组成金属元素,为Fe 元素; V 的最简单氢化物为甲,W 的气态氢化物为乙,甲、乙混合时有白烟生成,甲能使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变蓝,则甲是NH

26、 3,乙为 HCl,所以 V 是 N、W 是 Cl 元素,则 Y 是 C、X 是 Al 元 素, W 与 Z 可形成化合物 ZW 3,ZW3 为 FeCl 3; A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BAl、Cl 的质子数之和为 30,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C白烟为 NH 4Cl,是离子化合物,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H 原子之间存 在共价键; D沸水中加入 FeCl 3 溶液得到的是 Fe(OH) 3 胶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解答】解:V、W、X、Y 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则Y、V 为第二周期而 X、W 为第三 周期元素;

27、Z 为第四周期常见元素,该元素是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组成金属元素,为Fe 元素; V 的最简单氢化物为甲,W 的气态氢化物为乙,甲、乙混合时有白烟生成,甲能使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变蓝,则甲是NH 3,乙为 HCl,所以 V 是 N、W 是 Cl 元素,则 Y 是 C、X 是 Al 元 素, W 与 Z 可形成化合物 ZW 3,ZW3 为 FeCl 3; A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所以原子半径 XWYV,故 A 错误; BAl、Cl 的质子数之和为 30,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二者之比为 3:1,故 B 错误; C白烟为 NH 4Cl,

28、是离子化合物,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H 原子之间存 在共价键,所以氯化铵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 正确; 3+D沸水中加入 FeCl 3溶液得到的是 Fe(OH)3 胶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溶液中的Fe 不可 能完全转化为 Fe(OH) 3 胶体,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涉及化学键判断、 胶体 制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 正确判断元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铵盐中都存在离 子键,铵盐是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易错选项是D 6 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 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 一种以肼

29、(N 2H4) 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 KOH 作为电解质下列关 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 2H4+4OH 4e N2+4H2O C 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 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 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 D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K+从负极向正极迁移,因而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阳离子交换膜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该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左侧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N 2H4+4OH 4e=N 2+4

30、H2O,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右侧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O 2+2H2O+4e =4OH,电池总反应为: N 2H4+O2=N2+2H2O,结合离子的移动方向、电流的方向分 析解答 【解答】解:A该燃料电池中,右侧通入氧化剂空气的电极b 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 极,即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故A 正确; B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 2H4+4OH 4e=N 2+4H2O,故 B 正确; C因为电池中正负极上为气体参与的反应,所以采用多孔导电材料,可以提高电极反应物 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故C 正

31、确; D该原电池中, 正极上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离子交换膜要选取阴离子交换膜,故D 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明确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 难点是电极反应式 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书写,注意电流的方向和电子的流向相反,难度不大 7T时,在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 CO 2 和 6mol H 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 (g) CH 3OH(g)+H2O(g)H=49.0kJ/mol,测得 H2 和 CH 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 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10 min 内 (H 2)=0.3 mol/(Lmin

32、) BT时,平衡常数 K=,CO 2 与 H 2 的转化率相等 CT时,若上述反应中有64 g CH 3OH 生成,则同时放出 98.0 kJ 的热量 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再充入CO 2 气体,都可以提高 H 2 的转化率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据 v(H 2)= B、据 K= 计算; 求算; C、据热化学方程式求算; D、正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 【解答】解:A、v(H 2)= =0.3 mol/(Lmin) ,故 A 正确; B、氢气反应了 3mol/L,则二氧化碳反应 1mol/L,生成甲醇 1mol/L 则生成水蒸气

33、1mol/L, K=,CO 2 与 H 2的起始浓度与化学计量数 相等,所以转化率相等,故B 正确; C、生成 1mol 甲醇即 32g,放热 49KJ,醋酸 64g 甲醇放热 98KJ,故 C 正确; D、正反应放热,升温时平衡逆向移动,氢气转化率降低,故D 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求算、 平衡常数的计算、 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转化率, 题目难度中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5858 分其中分其中 3 3 题必考题,题必考题,2 2 题选考题任选一题)题选考题任选一题) 82013 年初,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

34、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 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2CO 2(g)+N2(g) 在密闭 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 2)随温度(T) 、催化剂的表面积( 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 如图 1 所示 据此判断: 该反应的0(填“”或“”) 在 T 1 温度下,02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N 2)=0.05mol/(Ls) 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 1 S 2,在上图中画出 c(CO2)在 T1、S2 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

35、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 1 时 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bd(填字母)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 4 催化还原 NO x 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1例如:CH 4(g)+2NO2(g)N2(g)+CO2(g)+2H2O(g)H=867.0kJmol 2NO 2(g)N2O4(g)H=56.9kJmol 1 写出 CH 4 催化还原 N 2O4(g)生成 N2 和 H 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CH4(g)+N2O4(g)=N2(g) +CO 2(g)+2H2O(g) ,H=810.1kJ/mol 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可

36、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 图 2 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 以 CO 2 和 H 2O 为原料制备 HCOOH 和 O2 的原理示意图电极a、b 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a:2H 2O4e O 2+4H +, b:2CO 2+4e +4H+2HCOOH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计算题;平衡思想;演绎推理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电化学 专题 【分析】 (1)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温度高低, 根据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判断温度对 平衡的影响,进而判断H; 由图可知, T 2 温度平衡时, 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量为0.1mol/L,根据 v=计算

37、 v(CO 2) , 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N 2) ; 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催化剂的表面积S 1S2,S2 条件下达 到平衡所用时间更长,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与温度T 1 到达平 衡时相同; a、到达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不再变化; b、到达平衡后, 温度为定值,平衡常数不变, 结合反应热判断随反应进行容器内温度变化, 判断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 c、t 1 时刻后二氧化碳、NO 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最后不再变化; d、到达平衡后各组分的含量不发生变化; (2)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

38、标热化学方程 式; 由图可知,左室投入水,生成氧气与氢离子,电极a 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右室通 入二氧化碳,酸性条件下生成HCOOH,电极 b 表面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 【解答】解: (1)由图1 可知,温度T 1 先到达平衡,故温度T 1T2,温度越高平衡时,二 氧化碳的浓度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 故答案为:; 由图可知,T 2 温度时 2s 到达平衡,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量为0.2mol/L,故 v(CO 2) =0.1mol/ (Ls) , 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故 v (N 2) = v (CO2) = 0.1mol/ (Ls

39、)=0.05mol/(Ls) , 故答案为:0.05mol/(Ls) ; 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催化剂的表面积S 1S2,S2 条件下达 到平衡所用时间更长,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与温度T 1 到达平 衡时相同,故 c(CO 2)在 T1、S2 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为: , 故答案为:; a、到达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不再变化, t 1时刻 V正最大,之后随反应进行速率发生变 化,未到达平衡,故 a 错误; b、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到达平衡后,温 度为定值,达最高,平衡常数不变,为最小,图象与实际

40、符合,故b 正确, c、t 1 时刻后二氧化碳、NO 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t 1时刻未到达平衡状态,故c 错误; d、NO 的质量分数为定值,t 1 时刻处于平衡状态,故d 正确; 故答案为:bd; (2)已知:、CH 4(g)+2NO2(g)N2(g)+CO2(g)+2H2O(g)H1=867kJ/mol 、2NO 2(g)N2O4(g)H2=56.9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得 CH 4 (g)+N 2O4 (g)=N 2 (g)+CO 2 (g)+2H 2O(g) ,故H=867kJ/mol (56.9kJ/mol)=810.1kJ/mol, 即 CH 4(g)+N2O4(g)=N2(

41、g)+CO2(g)+2H2O(g) ,H=810.1kJ/mol, 故答案为:CH 4(g)+N2O4(g)=N2(g)+CO2(g)+2H2O(g) ,H=810.1kJ/mol; 由图可知,左室投入水,生成氧气与氢离子,电极a 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反 +应式为 2H 2O4e O2+4H ,右室通入二氧化碳,酸性条件下生成HCOOH,电极b 表面发生 +还原反应,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CO 2+4e +4H 2HCOOH, 故答案为:2H 2O4e O 2+4H +;CO 2+2H +2e=HCOOH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 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热化学

42、方程式书写、 原电池、电离平衡常数与水解平衡常数等,题目综合性较大, 难度中等,是对知识的综合利 用、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9目前,新能源不断被利用到现代的汽车中,高铁电池技术就是科研机构着力研究的一个 方向 (1) 高铁酸钾锌电池 (碱性介质) 是一种典型的高铁电池, 则该种电池负极材料是 Zn (填 化学式) (2)工业上常采用 NaClO 氧化法生产高铁酸钾(K 2FeO4) ,K2FeO4 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在中 性和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反应原理为 在碱性条件下,利用NaClO 氧化 Fe(NO 3)3 制得 Na 2FeO4:3NaClO+2Fe(NO3) 3+10NaOH2Na2Fe

43、O4+3NaCl+6NaNO3+5H2O Na 2FeO4与 KOH 反应生成 K2FeO4:Na2FeO4+2KOHK2FeO4+2NaOH 主要的生产流程如图 1: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 2+2OH =Cl+ClO+H 2O 流程图中反应是在某低温下进行的,且此温度无NaOH 析出,说明此温度下 K sp(K2FeO4)Ksp(Na2FeO4) (填“”、“”或“=”) (3) 已知 K 2FeO4 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 4FeO 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是杀菌消毒、净水 (4)FeO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如图2 所示 的分布分数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 后变 +10H 2O4Fe (OH) 则

44、K 2FeO43+8OH +3O2, 若向 pH=10 的这种溶液中加硫酸至pH=2, HFeO 小 若向 pH=6 的这种溶液中滴加 KOH 溶液,则溶液中含铁元素的微粒中,HFeO 4 转化为 FeO 4 2 (填化学式)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实验分析题;实验评价题;演绎推理法;电化学专题;无机实验综合 【分析】 (1)高铁酸钾锌电池(碱性介质)中,高铁酸钾是氧化剂在正极反应,锌易失电 子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据此答题; (2)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相同温度下,溶度积大的物质向溶度积小的物质转化; (3)高铁酸钠具有

45、强氧化性,被还原后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 (4)根据图象可知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HFeO 4 的分布分数先增大后减小; 向 pH=6 的这种溶液中滴加 KOH 溶液,根据图象知, 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 FeO 4 2的分布分 数逐渐增大,HFeO 4 的分布分数逐渐减小 【解答】解: (1)高铁酸钾锌电池(碱性介质)中,高铁酸钾是氧化剂在正极反应,锌易 失电子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 故答案为:Zn; (2)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l 2+2OH =Cl +ClO +H 2O, 故答案为:Cl 2+2OH =Cl +ClO +

46、H2O; 相同温度下,溶度积大的物质向溶度积小的物质转化,所以K sp(K2FeO4)Ksp(Na2FeO4) , 故答案为:; (3)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杀菌消毒,被还原后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 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净水, 故答案为:杀菌消毒、净水; (4)根据图象知,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HFeO 4 的分布分数先增大后减小, 故答案为:先变大,后变小; 根据图象知,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FeO 4 2的分布分数逐渐增大,HFeO 4 的分布分数逐渐 2减小,所以 HFeO 4 转化为 FeO 4 , 故答案为:HFeO 4 ;FeO 4 2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难溶电解

47、质的溶解平衡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 的积累、运用 10硫代硫酸钠(Na 2S2O3)可用作传统照相业的定影剂、鞣革时重铬酸盐的还原剂及纸浆漂 白时的脱氯剂等 某化学探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 利用图 1 所示装置及试剂可制备硫代硫酸 钠 (1)装置 A 中的“硫酸”最好选用C(填字母序号) A发烟硫酸 B浓硫酸 C80%的硫酸 D10%的硫酸 (2)装置 C 中除生成目标产物硫代硫酸钠外,还生成一种温室气体则装置C 中发生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 4SO 2+2S 2+CO 3 23S 2O3 2+CO 2 (3)装置 B 的作用是防止装置 C 中的液体倒吸入装置 A 中(或作安全瓶) ,装

48、置 D 的作用是 吸收尾气中的 SO 2 (4)若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为浓盐酸, 装置 C 中除生成硫代硫酸钠外, 还生成一种钠盐, 该钠盐的化学式为 NaCl, 为防止该钠盐的生成, 有同学在上述装置中增加了如图2 装置 E 该 装置 E 应该添加的位置为A(填字母序号) A只能在装置 A 和装置 B 之间 B只能在装置 B 和装置 C 之间 C在装置 A 和装置 B 或装置 B 和装置 C 之间都可以 D只能在装置 C 和装置 D 之间 该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 D(填字母序号) ANaOH 溶液 BNa 2SO3 溶液 CNaHCO 3 溶液 DNaHSO 3溶液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49、 【专题】实验分析题;实验评价题;演绎推理法;无机实验综合 【分析】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 2,装置 B 中的两个导管均为短管,作安全瓶,装置C 中二氧化硫、 硫化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和二氧化碳, 装置 D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 以与二氧化硫反应,防止污染环境 (1)SO 3 2与 H+反应可生成 SO 2,故所用硫酸不能是分子状态的硫酸,必须能电离出H +; (2) 结合反应物碳酸钠可知生成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 因此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二氧化硫、 硫化钠和碳酸钠,生成物为硫代硫酸钠和二氧化碳; (3)装置 B 中的两个导管均为短管,作安全瓶;装置D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硫 反

50、应; (4)若将硫酸换为浓盐酸,则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混有 HCl;装置 E 的作用是除去 HCl,则 其应放置在安全瓶前;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亚硫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均能发生反应 【解答】解: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 2,装置 B 中的两个导管均为短管,作安全瓶,装 置 C 中二氧化硫、 硫化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和二氧化碳, 装置 D 中的氢氧化钠溶 液可以与二氧化硫反应,防止污染环境 (1)SO 3 2与 H+反应可生成 SO 2,故所用硫酸不能是分子状态的硫酸,必须能电离出H +,硫 酸的浓度大则反应速率快,故选取80%的硫酸, 故答案为:C; (2) 结合反应物碳酸钠可知生成的温

51、室气体为二氧化碳, 因此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二氧化硫、 硫化钠和碳酸钠,生成物为硫代硫酸钠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 4SO 2+2S 2+CO 3 23S 2O3 2 +CO 2, 故答案为:4SO 2+2S 2+CO 3 23S 2O3 2+CO 2; (3)装置 B 中的两个导管均为短管,作安全瓶;装置D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硫 反应,防止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防止装置 C 中的液体倒吸入装置 A 中(或作安全瓶) ;吸收尾气中的 SO 2; (4)若将硫酸换为浓盐酸,则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混有 HCl,HCl 可与碳酸钠、硫化钠反应 生成氯化钠;装置 E 的作用是除去 HCl,则其应放

52、置在安全瓶前;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 亚硫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均能发生反应,因此只能选取 NaHSO 3溶液, 故答案为:NaCl;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制备过程分析应用, 主要是实验基本操作的 应用,掌握基础,注意积累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5858 分其中分其中 3 3 题必考题,题必考题,2 2 题选考题任选一题)题选考题任选一题) (1313 分)分) 化学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3+11 (13 分)用 Cr 掺杂的氮化铝是理想的LED 用荧光粉基质材料,氮化铝(其晶胞

53、如图1 所示)可由氯化铝与氨经气相反应制得 (1)Cr3+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1s22s22p63s23p63d3 (2)氮化铝的化学式为AlN (3) 氯化铝是易升华, 其双聚物 Al 2Cl6 结构如图 2 所示 在 Al 2Cl6 中存在的化学键有 bc (填 字母)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4) 一定条件下用 Al 2O3 和 CCl 4 反应制备 AlCl 3 的反应为 Al 2O3+3CCl42AlCl3+3COCl2 其中, COCl 2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专题】化学键与晶

54、体结构 【分析】 (1)铬 24 号元素,铬元素失去 3 个电子变成 Cr3+,所以 Cr3+核外有 21 个电子,根 据构造原理写出其核外电子排布式; (2)利用均摊法求出晶胞中两种原子的个数,再确定分子式; (3)根据双聚物 Al 2Cl6 结构确定化学键的类型; (4)COCl 2分子的结构式为 ,双键中含有1 个 键、1 个 键,确定碳原子的杂 化方式与分子构型 3+3+【解答】解: (1)铬24 号元素,铬元素失去3 个电子变成 Cr ,所以Cr 核外有 21 个电子, 根据构造原理知,该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3; (2)氮化铝晶胞中 N 原子的个数=8 +1=2,Al 原子的个数=4 +1=2,所以氮化铝的化 学式为 AlN; 故答案为:AlN; (3)双聚物 Al 2Cl6 形式存在,氯化铝中铝原子最外层电子只有3 个电子,每个铝原子和四 个氯原子形成共价键,且其中一个共用电子对是氯原子提供,所以含有配位键,则在Al 2Cl6 中存在的化学键有共价键、配位键, 故答案为:bc; (4)COCl 2 分子的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