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六章4-7节_第1页
小学第六章4-7节_第2页
小学第六章4-7节_第3页
小学第六章4-7节_第4页
小学第六章4-7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教育基础知识 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节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第六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七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试 卷 结 构,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起源的各种理论 1. 生物

2、起源论 (1)代表人物 勒图尔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 沛西能(英国教育家) (2)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3)点评: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混淆了人类社会和生物界的本质区别,将动物的本能与人类的教育进行类比,忽视了人类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和目的性。,2. 心理起源论 (1)代表人物 孟禄(美国心理学家,著教育史教科书) (2)主要观点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无意识的模仿。 注:孟禄本人并没有直接讨论教育起源问题,而是在说明原始社会中的教育方法时提出了上述观点(提示:注意语境)。 上述观点是人们根据孟禄的说

3、法所作的推论。 重要提示: 生物起源说与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 劳动起源论 (1)代表人物 康斯坦丁诺夫、凯洛夫(前苏联学家教育学者); 曹孚、王天一(我国教育学者)。 (2)主要观点 教育起源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的时候,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即在人类的群体劳动生产过程中,把个体和群体逐步积累起来的劳动生产知识、经验和技能,有意识、有目的地随时随地传授给下一代,使人类自身和社会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下去)。 (3)点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批判和否定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提示: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教育)。,(二)教育的发展阶

4、段 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1. 非形式化教育阶段 特征: (1)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具有不稳定性。 (2)没有专设的教育机构,教育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3)教育的内容只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 重要提示: 非形式化教育阶段在人类发展史上处于原始社会。,2. 形式化教育阶段 特征: (1)教育主体确定。 (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所传播的文化逐步规范化。 (4)大多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或多或少的设备。 (5)由以上种种因素结合而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重要提示: 形式化教育阶段在人类发展史上处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3. 制度化教育阶段 学校教

5、育制度(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特征: (1)学校化。(把受教育等同于上学) (2)制度化。(明确规定种种制度) (3)封闭化。(构筑自身壁垒,排斥、狭隘) (4)标准化。(用划一的标准与规格来管理) 重要提示: 制度化教育阶段在人类发展史上始于资本主义社会。,4. 未来教育的走向 未来将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在对制度化教育进行改造的同时,在学校之外寻找种种非制度教育的方式,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越来越充分的学习机会,使教育成为一个终身连续的过程。,教育的 社会化,制度化 教 育,社会的 教育化,相互补充 共同繁荣,未来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6、1. 孕育期 苏格拉底 “产婆术” 柏拉图 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 政治学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奥古斯丁 忏悔录 伊拉斯谟 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愚人颂 拉伯雷 巨人传 蒙田 论儿童的教育,为教育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 诞生期(17世纪19世纪) 培根 “实验的归纳法” (为教育学的诞生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623年;第一次将教学的艺术作为 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 夸美纽斯 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 大教学论 (1632年;“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洛克 提出了“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观点 教育漫话 (1693年;提出了

7、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 卢梭 爱弥儿 (1762年;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提出要“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对教育学的诞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被称为“师范教育的奠基人”,康德 康德论教育 ( 1803年出版。 认为“教育必须成为一门科学”)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 1806年出版。 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重要补充: 教育学首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出版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成为人类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赫尔巴特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论

8、,并使教学理论走向心理学化。,为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3. 发展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梅伊曼和拉依 将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用于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狄尔泰等 将精神科学方法运用于教育学研究; 杜威 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 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教育问题 “批判教育学”等,流派纷呈,争鸣不断, 教育学出现了多元发展的态势, 逐步趋向成熟。,3. 分化(反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教育学科迅速分化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 从教育学中分化出一些新的学科(教学论、德育论等)。 教育学借鉴其

9、他学科的方法论与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些新学科 (教育技术学、教育人类学等)。 (2)研究者对教育学本身进行反思,开展了对教育研究的研究,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推动了教育学的未来发展,(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记载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礼记。 抄仿学创 1. 译介与引入阶段(19011915年) 王国维翻译日本文学士立花铣三郎讲述的教育学,是引进西方教育学的开始。 引进教育作品数十种,据日本原本译编、改编或自编16种,是近代教育学在中国的初建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研究与教育学科建设结合的开始。 特别

10、提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日本。,2. 积聚和建设阶段(19151949年) 中国教育学界开始由向日本学习转为向欧美学习(出版发行教育学著作种,译著15种); 学习国外经验,同时结合中国教育实际与问题展开独立研究; 开始形成教育学研究的专门队伍和代表人物。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由介绍、翻译转向评述,并联系中国教育实际撰写教育学著作。,3. 改造与苏化阶段(19491957年) (1)改造阶段(1950年左右) 批判杜威、批判国内“资产阶级教育思潮”,试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建构新的教育学体系。 (2)全面苏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1957

11、年) 翻译出版苏联教育学教材6种。其中,凯洛夫的教育学影响最大。,4. 革命与中国化阶段(19571966年) 1957年,提出了“教育学中国化”问题,开始了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 1958年,教育大革命,出现了教育学成为政策解读工具的现象。 5. 灾难与语录化阶段(19661976年) 6. 恢复与独立阶段(1977年至今) 中国教育学科建设因“元研究”的出现而进入“自为时期”(从恢复到繁荣并开始走向独立化),(三)教育学的理论流派 1. 实验教育学 (1)什么是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在实验生理学与实验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 (2)代表者及其代表作 梅伊曼 德国教

12、育家 :实验教育学纲要 拉伊 德国教育家 :实验教育学(教育实验三阶段:假设的成立;实验的计划与执行;在实际中证明所得结果的准确性。),2. 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1)文化教育学的提出 文化教育学是作为科学主义的实验教育学和理性主义的赫尔巴特式教育学的对立面出现的。 (2)代表者及其代表作 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 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 李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 (3)主要观点 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既不能采用赫尔巴特的纯粹的概念思辨,也不能依靠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统计来进行,而必须采用文化科学的方法“理解”与“唤醒”。,3. 实用主义教育学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

13、提出 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代表者及其代表作 杜威:民主主义及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3)主要观点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 学校即社会; 以学生的经验而不是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学;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重视学生的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者们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教育问题的研究结果 (2)主要观点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 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1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又对其产生促进作用;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重要提示: 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5. 批判教育学 (1)批判教育学的提出 20世纪年代,巴西流亡者保罗佛来雷出版被压迫者教育学,认为教育应该激励学生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公民这是学界公认的批判教育学的直接起源。 (2)主要人物 美国: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 法国:布厄迪尔 (3)不同流派的共同特点 追求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解放,强调运用批判理论通过批判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和分析。 (4

15、)主要观点 强调教育目标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反对教育等级制度,主张大众的教育制度; 反对唯科学主义的课程,主张解放的课程; 反对教学的封闭结构,主张开放教学。,6. 元教育学 (1)元教育学的提出 1971年,德国教育家布雷岑卡在其出版的从教育学到教育科学:元教育学理论导论中提出。 (2)研究对象 元教育学是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是关于教育理论的认识论。 (3)主要内容 是一种“关于那些论述教育的陈述体系的描述性、批判性和规范性理论”,即关于教育理论的认识论。,第五节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一、学校的产生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1. 生产力的发展 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3. 文

16、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 4. 国家机器的产生 (二)学校的出现 1. 青年之家 2. 宣教广场(教育的萌芽状态) 3. 养老机构(庠、序等是我国古代的教育机构的代表) 4. 苏美尔学校(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我国大约在奴隶社会的夏朝出现了专门的学校),二、学校的发展 (一)中国学校的发展 中国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夏朝。 1. 古代学校 西周时期,官学分两类:国学(中央办) ;乡学(地方办)。 春秋战国时期,国学与乡学衰微,私学兴起,“学在官府”一变而为“学在四夷”。 中国历代由私人开设的各类学校统称“私学”,以“稷下学宫”最为著名。私学是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

17、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参考提示:关于稷下学宫 从齐桓公开始,在齐国的都城临淄(现在的山东淄博)的西门,也称稷门,设置了许多学馆,称:稷下学宫,招纳天下有学问的人,聚在这里讲学,由政府给予优厚待遇。孟子,慎到,宋钘等都来过这里,荀子在这里学习了1020年,后来,3次成为稷下学宫的“祭酒”(最尊贵的老师首领)。 汉唐宋时期,官学、私学并存,相得益彰,宋书院蓬勃发展。 元明清时期,官学、书院渐衰,启蒙教育主要由私学承担。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完善于唐朝。,2. 近现代学校 京师同文馆:1862年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学校的诞生;这是我国政府自行创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京师大学堂:1898年11月正式开

18、学,标志着中国新教育体制的肇始,也标志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进入了探索创建的阶段。 “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8月,清政府颁布,张百熙拟定;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虽经公布,但未施行) “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定;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颁布并切实落实的学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1912年1月,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学部为教育部,任命蔡元培为首任教育总长。 “壬子学制”(学校系统令):1912年7月,全国临时教育会议讨论通过。 “癸丑学制”(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

19、:1913年 陆续颁布。 “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了清末贵胄学堂,“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至此(清末),我国近代学制初步建立。,特别提示: 我国近代的四个学制 1902年 “壬寅学制” (钦定学堂章程) 1904年 “癸卯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 19121913年 “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 “壬戌学制”,(二)西方学校的发展 12、13世纪,欧洲经济发展和工商业兴旺促进了城市繁荣,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学校(基尔特学校:手工业者学校、商业行会学校)出现。 1316世纪,人文主义学校伴随着文艺复兴而建立,成为各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成为后世普通中学的源头。 16世纪中期,德

20、国教育家梅兰克吞、斯图谟分别创立了拉丁中学和文法中学,承担普通教育的任务。 18世纪,文科中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实科中学。) 链接:关于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本节关键词 教育 社

21、会 政治 经济 文化 人口 关系 制约 促进,第六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若干理论 教育万能论(柏拉图、洛克、爱尔维修) 知识点:柏拉图 理想国 主观唯心主义 洛克 白板论 感觉主义的认识论 爱尔维修 决定说 唯物主义基础 教育独立论(蔡元培、胡适) 知识点:(基本观点) 人力资本论(舒尔茨) 知识点:(主要观点),约翰洛克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开创人、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人类理解论是洛克最重要著作之一。在该书中,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论”。在他看来,人的心灵如同一张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中来。他认为教育对人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筛选假设理论(迈克尔斯宾塞;罗伯特索洛) 知识点

22、:第二代人力资本理论;筛选作用;文凭理论 劳动力市场划分论(皮奥里等) 知识点:(基本观点),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 (2)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制度 (3)政治制约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4)政治制约教育内容,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1)经济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 (3)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 (4)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内容与手段 特别提示: 决定教育权、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文化观念制约教育观念 (2)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 (3)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 (4)文化传统制约教育活动的方式,4、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制约 (2)人口波动对教育的制约 (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制约 (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制约 (5)人口分布对教育的制约,(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1、政治功能 (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 (2)促进社会政治变革,2、经济功能 (1)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 (2)知识“再生产” (3)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3、文化功能 (1)传递和保存文化 (2)传播和丰富文化 (3)选择和提升文化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