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已亥杂诗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朱元璋个人小档案,姓名:朱元璋 原名:朱重八 曾用名:朱国瑞 生卒:1328-1398 性别:显然不是女的 民族:汉 血型:不详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职业:皇帝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
2、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历史原因,3.直接原因,2.具体原因,4.根本原因,宰相职权过大, 威胁皇权,5.宰相制的废除产生的影响,(1)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巩固统治。 (2)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二,内阁的出现,1原因:,宰相废除,皇帝政务繁多,2过程,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3.内阁的评价,(1)明
3、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结构。 (2)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披红,4.性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参与决策并执行,提供意见无决策权,制约皇权,服务于皇权,异族终结者 清朝,清朝初期满洲贵族商讨并决定军国大事的一种重要形式。,三,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康熙帝加强皇权的措施,(1)措施: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2)影响,
4、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军机处特点:简、速、密,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承旨、下达)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问题:从材料中
5、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 结合三个材料,概括军机处的特点。,3.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初年为用兵西北而设置的,专门处理有关前线的奏报和诏令。,(1)军机处的由来: (2)军机处的前身: (3)设置时间: (4)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 (5)军机大臣的职责:,军机房,雍正初年,亲臣、重臣(即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但只是承旨遵办,4.影响:,1,提高了行政效率,能迅速处理各种文书,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做主;它也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
6、员可以随时被撤换;而皇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 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5.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地方:,行中书省,2、中央:,(1)宰相制度的废除,(2)内阁的创立,(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军 机 处,南 书 房,雍正,康熙,皇太极
7、,内 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得到空前加强,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受到限制,(三)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1)积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2)消极作用:,想一想,秦朝(形成),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朝(加强),明清(顶峰),单元整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央集权制的演变(中央官制) 秦始皇,第一统,中央集权成系统。 三公九卿立中央,郡守县令治地方。 丞相助帝理万机,御史传达兼监察, 太尉其实
8、并未立,军权实际归皇帝。 秦朝完了是两汉,汉承秦制有改换。 位高权重武帝疑,为限相权起布衣, 形成中朝与外朝,决策执行要记牢。 光武帝,强皇权,尽夺三公归台阁。,三省六部唐完备,魏晋形成隋确立。 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工又监督。 中书决策门下议,然后尚书去行政。 吏户礼兵刑与工,具体行政细分工。 宋初鉴于唐割据,三省六部虚有名。 中书门下枢密院,二府就指这两院。 参知政事三司使,分把行政财权理。 元代兼顾汗与蒙,同时又有新内容。 中书省、领六部,最高行政它来控。 军事机关枢密院,教务藏务宣政院。,明强皇权新招出,废了丞相和中书。 六部直接来分工。 政务繁多全归帝,太祖又把内阁立。 成祖决策宣票
9、拟,大权都是皇帝理。 清初基本学明皇,内阁六部议政王。 议政王,太张狂,康熙再设南书房。 内阁议政南书房,三足鼎立权归皇。 雍正还觉不满意,又把军机处来立。 军机大臣膝跪地,上传下达传帝意。 中央机构全架空,君主专制达顶峰。,课堂巩固练习: 1明代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的根本目的是 A)要清除权臣 B)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彻底解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中枢权力体系 2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B)内阁的设立 C)军机处的设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3明朝掌管地方行政的机构是: A)布政司 B)行省 C)按察司 D)都指挥司,C,C,A,4康熙帝强化皇权的主要措施: A.设南书房B.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内阁D.设立军机处 5、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 A.皇权专制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决策失误 B.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C.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 D.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6、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 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 C.明宣宗时 D.明神宗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