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_第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_第2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_第3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_第4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的概述 夏、商、周时期的管理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有关管理国家、巩固政权、统帅军队、组织战争、治理经济、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等方面极为丰富的经验和理论,至今仍闪耀着光辉的管理思想。举下面的两个例子: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赞叹不已的伟大工程;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思想。 教育管理思想。 “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较为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1、人

2、本管理思想,人本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一个永恒的命题。 管子:“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荀子:“法不能独立,类不能独行,得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韩非子:“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以上皆强调了人的作用。,1、人本管理思想,在选人、用人方面,中国古代也有许多精辟见解。 在选人方面,如“不以前为过”、不计较“小疵小过”、“勿限年龄”、“勿拘资格”、“不限国籍”等。 在用人方面,孔子提出:君子“使人也,器之”;而小人“使人也,求备焉”,孙子兵法中,“择人任势,不责于人”;此外,为官择人、任人唯贤、外举不避丑、内举不避亲等等都充分显示了古人在选人、用人方面的高明之处。,2、教育管理思想,儒家学派的

3、创始人孔子认为: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道出了教育的功能。 孔子还在大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能“明德”、能“亲民”、能“止于至善”、能“化民从俗”、能“使近者悦服,远者怀之”的佐政管理人才。 我国古代对教育有过很多论述。在习斋记余中,颜元指出:“使天下之学校皆实才实德之士,则他日列朝廷皆经济重臣”,即强调了教育了充分发挥学校教化作用及其在培养优秀人才地位上的重要性。,3、“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先秦儒家的“修己安人”被称为最具现代价值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被儒家奉为“治国之道”。 通过修养个人道德,提高个人道德品质,以此来教育感化周围的人,使其改变不

4、良行为,最终达到齐家治国的目的。即通过“修己”“安人”的过程,达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大同”。,3、“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所谓“道”,主要是指管理事务的最高指导原则,因而可以说“重道”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 “人事为本,天道为末”(论天道)。 所谓“德”,主要是指伦

5、理道德。“明德”即有培养人们高尚道德情操德含义,同时还有使人们明白自己合理合法收入的含义。,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孔子曰:“富与贵使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所谓“知止”,即指要明确管理所要达到得至善得目标。 孔子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也”。以上便是儒家关于达到至上至美得目标而阐述的过程理论。,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所谓“行法”,即实行法治。 对于法治得认识,孔子曾说过“齐之以

6、刑”,“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孟子曰:“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孟子里娄) 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墨子法仪) 总之,百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没有法制,国将不国。,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所谓“术”,即指具体实现战略目标、实施管理、解决实际问题得步骤和方法。 荀子提出“六术”,即“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法,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徒步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我明,无道我所疑。夫是谓六术”。(荀子议兵) 另外,荀子提出了评定人得标准“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

7、如择术”。(荀子非相),二、夏、商、周时期的管理思想,我们的祖先从窕窕冥冥的洪荒中走来,经过传说中的“五帝”时代,随着夏王朝早期国家的建立,跨越商与西周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漫长的前国家社会和国家社会丰富的社会管理实践,已经意识形态化为日趋成熟、各富个性而交相辉映的不同管理思想,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国早期古代管理思想的知识宝库。,1、夏代的管理思想,夏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奴隶制度国家。禹是夏代开国之君,并开创了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这是从氏族社会的民主管理向国家行政管理过渡的历史转折。郡主是国家权利的主宰者,在王之下,设有政治和军事机构。政治机构包括辅助王的官吏和为王服务的家臣,总称为“官

8、”、“百僚”或“百工”,其中官吏有“四邻”:“大理”掌刑法,“太史”掌历法和典籍,“啬夫”掌农事赋役,“牧正”掌畜牧。军事机构的将领称“卿”。此外,地方机构有属国和州之分。,1、夏代的管理思想,夏王朝是尧、瞬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因此管理思想具有较多的氏族民主精神,在信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 君主主要做到“慎厥身,修思永”,而臣子要具备“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惠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疆而义”。 “九德咸事,俊义为官”,则“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1、夏代的管理思想,能否“知人”、“安民”是君主“德”的重要表现。知人则明,能任用人;安民则见

9、爱,公民思之。 正因为禹的“德治思想”,“天下于是太平治”。可惜,自禹之后,夏王朝一代不如一代,日益腐朽,末代君主“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于是为商汤所灭。,1、夏代的管理思想,夏代是奴隶制宗法制的逐渐形成时期。王是一国之尊,又是家属之长,国家政权组织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以“亲亲”、“子子”为中心的政权和族权相结合,成为宗法制的重要特征。,1、夏代的管理思想,代表夏代经济的二里头文化 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叫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由于两地遗存的文化面貌有一些差异,后者被称为东下冯类型。 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文化。其文化特征为,陶器以灰色为主,多拍

10、印绳纹装饰,流行鸡冠耳饰和花边口沿,模仿绳索的箍状泥条堆纹比较发达。以底部涂泥的夹砂圜底罐和鼎为主要炊器。生产工具多为木、石、骨、蚌、陶质。,1、夏代的管理思想,代表夏代经济的二里头文化 根据二里头遗址的地层与典型器物所作的排 比,二里头类型文化目前被分为 四期。第一、二期遗存的特点是:炊器有实足的鼎和平底的罐;许多器类均以平底为主;装饰纹样为方格纹、篮纹和细绳纹。,第三、四期的陶器颜色普遍变为浅灰,以绳纹为主,出现粗绳纹,篮纹和方格纹几乎绝 迹。炊器出现了袋足的鬲、 等,器类以圆底器为主。,1、夏代的管理思想,手工业生产 手工业生产以青铜冶铸业为代表,发现有万余平方米的铸铜遗址,采用合范浇注

11、法铸造工艺,种类有鼎、爵、斝、戈、戚、钺、镞、凿、锛、锥、鱼钩、刀、刻刀、钻、铃、泡、镶嵌绿松石圆铜牌、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圆铜片等。玉器制作精美,器类有圭、璋、璜、板、钺、戚、戈、刀、琮、柱、筒、玦、镞、柄形饰等。供贵族使用的白陶和施釉陶器,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运用砍、砸、切、锯、磨、钻等技术生产骨器。除纺织工具陶、石纺轮外,还发现有纺织品遗痕,经过鉴定主要是麻布。另外还有金器、漆器、竹编等手工业产品的发现。,1、夏代的管理思想,历法与文字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保存在大戴礼记中

12、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保存了我国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 在殷墟等处发现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是无可怀疑的。,2、商代的管理思想,商王朝统治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商王是商王朝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总代表,在其之下,由许多新旧贵族,包括附庸于商王朝的方国诸侯,组成比夏代更为庞大和完备的行政通知机构。 权利机构有师、保、傅即后世的“三公”,在其之

13、下是两僚(卿史僚、太史僚)机构。权利机构中各种职官分别掌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大权。 统治阶级借助于鬼神的意志来通知和麻痹被统治阶级,神(鬼)治思想是商代意识形态的最大特点。,2、商代的管理思想,商代已经具有相当发达的文明,甲骨文、青铜器和城市,构成了商代文明最突出的特征。 作为奴隶制度的主要形式,商代的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完备,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可分为土地制度、财政制度、商业与货币制度等。这些经济制度与政治、军事制度相辅相成,为商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商代的管理思想,商代的土地制度由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已经转化成以商王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制度。

14、 商代的财政制度,就是诸侯百姓对商王的贡纳制度,诸侯百姓的财富则直接来源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对奴隶奥动的剥削。 商代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比以前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是许多产品得以转化为商品。,2、商代的管理思想,商代对商业也非常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重视商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重视交通发展与商业贩运活动 重视经商谋利 商代的货币,2、商代的管理思想,农业生产的发展 石器和骨角器制作技术的提高,使农业生产工具种类和数量都显著增加。在此基础上,耕作技术也得到了逐步地改进。 粮食产量的增加,为酿酒创造了条件。 庄园是商代农业经济的基础结构。 随着农业的发展,畜牧业也在家畜饲养的基础上日

15、渐繁盛。,2、商代的管理思想,手工业的发展 繁荣的制陶业 东方文化的瑰宝商代青铜器 初具规模的商代纺织业 商代的制骨业 商代的玉器制造 竹木器和漆器,2、商代的管理思想,商代的城市发展 城市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其两个重要标志是商品交换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商代城市的发展,不仅是商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而且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成为世界几个主要文明发源地的标志。 商代兴起的城市经济,一方面作为农业、手工业的补充,另一方面也在农业、手工业产品的交换过程中协调并促进了这些经济领域的发展。,3、西周的管理思想,西周王朝为了巩固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利用从氏族制度演

16、化而来的血缘关系和祖先崇拜观念,建立了宗法制度和世袭制度。 周王朝拥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即在周王之下设有六官和和三公或三保。 虽然自天子和诸侯一下各官都是实行世卿制,但西周已经有个别贤明的统治者开始从平民或奴隶中通过考试和推荐把有才能的人提拔起来,授以重要官职。,3、西周的管理思想,为了不重蹈商代的覆辙,西周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措施,并辅之于相应的治理思想和方针,以此巩固其统治地位。 周王朝打着天命和鬼神的旗号,以“天命”为护身符,采取攻心战术,对百姓进行精神奴役。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现实出发,以“敬德”来弥补“天命”德虚幻和不足。 西周统治者意识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进而提出“

17、用康保民”思想来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西周统治者在刑法德具体执行过程中,比较注意量刑适中,慎用刑法,提倡“明德慎罚”。,3、西周的管理思想,西周的经济制度 土地制度,主要要承袭了商代的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商业制度,包括市场管理制度、价格制度、税收制度及货物出入关市制度。 西周的农业 西周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方面因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经验的增加使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因为天文、历法等科学知识和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使生产有了更快的发展。,3、西周的管理思想,西周的手工业 周王朝很重视手工业生产,周王室和诸侯公室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有众多的具有专门技艺的工匠,号称为“百工”。

18、 西周中期,逐渐形成了以手工业工匠为主体的“国人”阶层,这支新兴的社会力量,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奴隶制度的瓦解,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西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制陶业、青铜制造业、玉石器制造业、骨角器制造业和竹木器制造业等几个部门的成就比较明显。,3、西周的管理思想,西周的商业 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业由奴隶主国家垄断,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交易的商品,除了比较珍贵的“宝货”和兵器、牛马、丝帛等各种物资外,还有奴隶。 在商业交换中,主要的货币仍是以朋为计算单位的贝。铜也被用作交换手段。铜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同时担负着货币的职能,后来就发展为铸造铜币。 民间的贸易活动一般数量较小,大都以物易物,相互交换一些日用必需品。“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诗句,反映了一般自由民以家庭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情景。,3、西周的管理思想,西周的科学思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和科学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