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健康讲座(绝对实用)_第1页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健康讲座(绝对实用)_第2页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健康讲座(绝对实用)_第3页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健康讲座(绝对实用)_第4页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健康讲座(绝对实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中年英才早逝,1992-07-07 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突发心脏病去世54岁 2004-04-08 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突发心脏病去世54岁 2005-07-02 电影艺术家古月突发心脏病去世72岁 2005-08-18 喜剧艺术家高秀敏突发心脏病去世46岁 2006-12-20 相声艺术家马季突发心脏病去世72岁 2007-06-23 相声艺术家侯耀文突发心脏病去世59岁 2007-07-26 著名足球教练王洪礼突发心脏病去世61岁 过劳死定义: 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终于导致积重难返并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以致死亡。,心

2、血管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发达国家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冠心病,心血管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全死因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占 50 % 发达国家死亡中近 50 % 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发展中国家死亡中 25 % 归因于心血管疾病 全球死因顺位的前两位均是心血管疾病,全球死因顺位,摘自 1998 WHO 全球健康报告,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发病率,21世纪初30年内,全球将面临的严重问题 1990年代跨入老龄化国家行列的为8.59 2020年,跨入老龄化国家行列的10 2030年,跨入老龄化国家行列的将达21.5 老年人群健康脆弱,有极高的患病率 老龄化趋势将使慢性病增加,冠心病增加,冠心病流行趋势,北欧

3、、北美、西欧等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在下降预防 欧洲中东部,包括前苏联的许多地区,冠心病发病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发展中国家,亚洲人口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 生活方式的逐渐西化。,0,30,60,90,120,15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 (年),脑血管病,冠心病,标化死亡率(1/10万),CV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CHD为第二位CV死因,冠心病: 中国人群死亡重要原因,在中国,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导致心血管病的相对危险高达3-4倍 在总的CV事件中,23.7%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归因于高血压,CHD死亡 48%,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

4、5,2004年城市居民CHD死亡 占所有心脏病死亡的48%,未来我国冠心病患病率,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摘自 1998 WHO 全球健康报告,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1998 年,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 58 % 2020 年,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 79 % 冠心病和脑卒中将成为心血管疾病中的主要原因,中国冠心病流行趋势,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性高于女性 明显的地区差别 城市高于农村 北方高于南方 南方沿海城市发病率显著上升 在人群中流行分布差异较大 白(领) 骨(干) 精(英),冠心病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部分监测人群,1984-1997年,(35-74岁,1/10万),引

5、自卫生部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 1988-1996,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心血管疾病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均为首要疾病负担 心血管疾病负担中 冠心病占第一位 脑卒中占第四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摘自 1998 WHO 全球健康报告,中国动脉硬化冠心病流行趋势,各种致动脉硬化冠心病危险因素均在上升,治疗为主 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医疗政策、医疗观念的调整,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积极预防、早期诊断、优化治疗,各种干预对降低冠心病死亡率的贡献,估算挽救例数 估算减少死亡率(%) 医疗方面 监护病房 85,000 13.5 院外心脏复苏 25,000 4

6、.0 冠脉搭桥 23,000 3.5 药物治疗 61,000 10.0 治疗高血压 55,000 8.5 合计 249,000 39.5,Goldbery RJ, Prevent of CHD P.64(1968-1976 ) *1993年 美国资料,各种干预对降低冠心病死亡率的贡献,估算挽救例数 估算减少死亡率(%) 医疗方面 合计 249,000 39.5 生活方式改变 血清胆固醇降低 190,000 30.0 减少吸烟 150,000 24.0 不能解释的原因 41,000 6.5 总计 630,000 100.0,Goldbery RJ, Prevent of CHD P.64,各种干

7、预对降低冠心病死亡率的贡献,医疗 危险因素干预 心肌梗塞死亡10 戒烟 36 因高血压控制 9 控制血脂 6 CHD的二级预防 8 降压 6 阿司匹林 2 无法解释 3 外科搭桥 2 合计 39 51,*1975-1994苏格兰资料 Capewells. Heart 1999; 81:380-386,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 (arterial atherosclerosis),动脉内皮功能失调 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动脉内皮损伤 血管壁重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病理),脂斑期,标本取自5岁儿童的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病理),脂纹期,标本取自20岁青年的主动脉,

8、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病理),纤维斑块期,主动脉纤维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病理),斑块破裂,主动脉斑块中有溃疡形成,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过程,Copyright 1989. Novartis.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the Atlas of Human Anatomy, illustrated by Frank H. Netter, M.D. All rights reserved.,冠状动脉 心绞痛、心肌梗死 脑动脉 脑卒中、缺血性脑病 肾动脉 肾衰竭,尿毒症 下肢动脉 间歇性跛性,动脉硬化的病因,多因素作用 危险因素(risk fac

9、tors) 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视角 减少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是一个流行病学概念。 特点为: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及量效关系。 在某种因素存在或暴露时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进行干预后可能减少其发生率,这些因素称为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迄今已提出的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达200多种。,危险因素的概念,动脉硬化(冠心病)危险因素,传统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吸烟 糖尿病 家族史等,动脉硬化(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相关的新 危险因子 生活方式改变 体力活动减少 精神紧张 超重 环境因素 炎症,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致病性、负荷性、条件性、促发性、易感性,有助于找出防治的重点对象 年龄 性别 家族史等

10、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往往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有关,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内容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糖尿病 吸烟等,动脉硬化(冠心病)危险因素分类,致病性危险因素 吸烟、高血压、高血脂(TC、LDL-C)、 低HLD-C、高血糖 斑块负荷性危险因素 年龄、静息心电图ST改变 条件性危险因素: 高TG、高 Lpa、高 Hcy,AHA冠心病危险因素分类,AHA冠心病危险因素分类,促发性危险因素 肥胖、体力活动少、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社会经济因素、行为因素(精神抑郁)、胰岛素抵抗 易感性危险因素 左心室肥厚,除低密度脂蛋白(LDL-C)外的另 5 类危险因素: 吸烟 高血压 低HDL-C (1.03m

11、mol/L或40mg/dl)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男性55岁 女性65岁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ATP III,生化指标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炎症相关指标 有关基因检测 病原体感染 血栓形成的有关指标,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无危险因素,吸 烟,吸 烟 高脂血症,吸 烟 高 血 压 高脂血症,年 龄 (岁),50 52 54 56 58 60 62 64,?,吸 烟 酗 酒 高 血 压 糖 尿 病 高脂血症 精神压力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年龄,成年男性发病率随年龄增加; 50 岁以上女性,绝经期后,呈相同趋势; 冠心病始于生命早期,危险因素的存在加速病

12、变进展; 遗传性高血脂症可能在 40 岁以前发病; 35-74岁人群,年龄每增加10岁,冠心病发病率增高1-3倍、脑卒中发病率增加1-4倍。,危险因素性别,男性:随年龄增加,危险性显著增加,25-74岁男性冠心病发病率是女性的1.1-6.2倍,脑卒中为1.2-3.1倍 绝经前妇女,如无糖尿病、无遗传性高脂血症,较少发生冠心病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危险显著增加, 发病率与同龄男性接近,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压常伴发高脂血症和高凝状态 高血压常伴有躯体肥胖和遗传史 单纯收缩压升高也增加冠心病的危险,需积极治疗 血压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生活方式和膳食对血压有一定影响,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和其他心

13、血管疾病的独 立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冠心病、 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归因危险达55%,高血压对心血管病发病的归因危险,25%,73.2%,55.5%,Adjusted for age, sex, TC, HDL-c, smoking, diabetes, BMI, etc by Cox regression.,类别 收缩压/ 舒张压 正常血压 120 / 80 正常高值 120139 / 80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 110

14、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 90,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常用血脂检查项目: 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Critchley J. Circulation, 2004;110:1236-1244,2500,胆固醇升高77%,1822例新增死亡由以下危险因素的改变造成,糖尿病19% 肥胖4% 吸烟1%,医药治疗避免了642例死亡事件,急性心梗治疗41% 高血压治疗24% 二级预防11% 心力衰竭10% 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10% CABG 47:410-414.,心血管疾病进展模式,Dzau V. Am

15、 Heart J 1991;121:1244-63,冠心病,将含氧丰富的血液运送到心肌的冠状动脉逐渐变狭窄。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个症状,心绞痛(angina pectoris),诱因 如运动、饱食、情绪激动 部位 并非仅局限于胸部 放射痛 常在左上肢 性质 压迫样 持续时间 几分钟 缓解方式 休息、药物,危险因素,吸烟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肥胖 缺乏运动 冠心病家族史,心脏: 排出供应全身的血液。跳动10万次/天。需要氧来维持它的功能,冠心病: 狭窄 50% 狭窄 亦可由痉挛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区别,发作不超过5分钟 经休息和用药多缓解 缺血对心肌的影响可恢复,不

16、引起细胞死亡,心绞痛,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 持续时间较长 程度更剧烈 休息和一般药物无法缓解症状 心肌损害不可逆,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区别,心绞痛,诊 断,病 史 心 电 图 血液化验 X 线检查,病 史,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疼痛或不适的发作特点,常可以得出初步诊断 特别需注意症状以下特点: * 部位 * 诱因 * 休息后症状是否缓解 * 危险因素:吸烟、饮食习惯、高血压、 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 家族史,心电图,记录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及传导 可以正常,亦可以有缺血改变 常可以反映以往有无心肌梗死,血液化验,血脂:如甘油三酯、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S

17、-CRP 血糖,X 线检查,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胸痛 食道裂孔疝 胆囊病变 颈椎病 肺部疾病,冠心病的确诊,运动心电图 心肌核素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运动心电图,演示典型心绞痛发作前的心脏情况 使用踏步机或脚踏车 同时观察心电图的改变、心绞痛的发作 罕有并发症 原理: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肌缺血,心肌核素显像,在运动时静脉内注射少量同位素 收缩的心肌摄取同位素 仪器屏幕上观察心脏吸收同位素的情况 心脏某部位无同位素出现,表明冠脉循环受阻,即存在缺血,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直接看到冠脉狭窄或阻塞部位 X光机下进行 局麻,穿刺腹股沟或手臂动脉 送细而长的导管至心脏冠脉开口处 从导管中注射造影剂

18、至冠脉内 仪器屏幕上观察,心绞痛的治疗,减少诱因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减少诱因,更好地治疗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发生,停止吸烟 注意饮食 减轻体重 适当锻炼身体,药物治疗,减少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心脏负荷,减轻了心脏的氧需求 硝酸酯类:减低心脏负荷、扩张冠脉。如硝酸甘油舌下含立即缓解心绞痛。剂型:片剂、胶囊、喷剂、针剂、贴剂。 受体阻滞剂:一般用来长期控制心绞痛。减慢心率和减低心肌收缩力,降低氧耗量。 钙通道阻滞剂:长期治疗心绞痛。减慢心率、减低心肌收缩力、使狭窄冠脉扩张,使心脏供氧增加而需氧减少。 减少心肌梗死,延长寿命 阿司匹林,ACE抑制剂(Aspirin,ACE inhibition

19、) 降低血压,受体阻滞剂(Blood Pressure,Beta-blockade) 戒烟,降低血脂(他汀类药物)(Cigarette,Cholesterol ) 饮食控制,预防和控制糖尿病(Dietary,Diabetes) 适当运动,健康教育(Exercise, Education),缓解心绞痛 减少心脏事件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 素更重要,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脉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为心外科开胸手术 从大腿或胸部取一段血管 一端常连于主动脉根部,一端绕过冠脉狭窄处连于狭窄远端血流通畅处,冠状动脉搭桥术,冠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STENT),先

20、行冠状动脉造影 在冠脉狭窄部位将导管末端的球囊加压扩张,狭窄的血管被扩张 常在扩张的基础上,通过导管在狭窄处释放支架,降低再狭窄率 手术需12小时,冠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STENT),定期随诊,监测疾病进展 监测治疗效果 修改治疗方案 心绞痛发作加重时,及时就诊,脑卒中,表现 脑梗死 脑出血 偏瘫,脑卒中的原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原因。长期的高血压对脑血管间生巨大的冲击力,高血压、高血脂使脑血管硬化、狭窄。 高血糖、高血脂使血液粘稠,容易出现血栓。 对于糖尿病病人,脑梗死比较脑出血常见。,症状与特点,(1)好发于早晨410时,其他时段也有,无明显诱因,常在睡眠中发生;,症状与特点,(2)早期无典型症状: 轻度头痛 歇性头晕 短暂失明 单肢无力、麻木,症状与特点,(3)重者失语 偏瘫 迟钝 昏迷,症状与特点,复发较多见,预后差。 预防 (1)防治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 高血凝状态; (2)睡前及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