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经病学的特点:疾病的复杂性,症状的多样性,诊断对工作的依赖性,神经病学的难治性重要性:社会老龄化,诊断手破损的改善,治疗方法的进步,分析和诊断,定向诊断:以确定它是否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是否有神经系统的局部迹象。位置诊断:病变在哪里,即解剖诊断。从神经系统损伤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学,我们可以推断出损伤的位置。定性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学诊断。(血管性、传染性、脱髓鞘性、变性、创伤性、遗传性、占位性、发育不良等。),分析和诊断,血管:急性发作,快速峰值。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发作,从几天到几周发展到高峰。发生了几次疫情,从几个小时到一天达到高峰。有感染症状。脱髓鞘:急性或亚
2、急性发作,缓解复发。分析和诊断、变性:潜伏发作,进展缓慢,但主要侵犯某一系统,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创伤:确定创伤的历史。肿瘤:缓慢发作和进行性恶化。遗传性:儿童或青少年会发展成这种疾病,其中一些会在成年后发展。发育异常:以定位诊断为重点的分析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核心和基础,也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最具特色的特征。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临床诊断基于这两个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布,(1)局限性疾病:如面瘫。(2)多灶性病变:多发性硬化、多发性脑梗死。(3)弥漫性病变:如播散性脑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代谢性脑病,GBS等等。(4)系统性疾病:运动神
3、经元疾病、亚急性关节变性、遗传性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缺陷,如感觉丧失、肌肉麻痹等。缓解症状:锥体束损伤后瘫痪时,肢体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基底神经节疾病等引起的手足蠕动。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刺激症状:如癫痫和烧神经痛。断线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与受损部位密切相关的远处部分神经功能的短期丧失。如脑震荡和脊髓休克。定位诊断,中枢:脑:脑实质(皮质、脑干、小脑)、脑膜。脊髓:上下界,髓内或髓外,硬膜外或硬膜外。外周脑神经:核、核上、核间和核下。周围神经:根、丛、神经干和末梢。肌肉:肌肉本身、神经肌肉接头、常见症状和表现、肌肉疾病:肌无力、肌肉萎
4、缩、肌痛、假肥大、肌强直等。没有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障碍,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麻痹。脊髓疾病:截瘫或四肢瘫痪、传导束感觉障碍和排尿困难。脑干损伤:同侧脑神经症状,对侧肢体障碍(跨运动感觉障碍)。小脑: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张力减退。大脑半球:癫痫可能发生在刺激性病变中,瘫痪可能发生在破坏性病变中。基底神经节区:表现为肌肉张力变化(增加或减少)、异常运动(增加或减少)和震颤。1.试着用一个病灶来解释病人的所有临床表现。2.第一个症状通常是病变的起点。3.并非所有的临床体征都有相应的病变(颅高压时外展神经麻痹),但患者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无症状脑梗死)。脑神经:感觉
5、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副交感神经纤维:2,除了面神经和舌下神经只受对侧核上纤维支配外,几乎所有脑神经运动核都受两侧核上纤维支配。,引言(2),中脑、脑桥、延髓、视神经(2),视网膜两侧鼻半部的纤维相交,但颞半部的纤维不相交,然后形成视神经束。从瞳孔反射光的纤维穿过视神经、视神经束、上丘臂和中脑上丘。在外侧膝状体的前面,它分支到四倍体脑干的上丘。黄斑视力主要由两侧(黄斑保留)、视神经(3)、视觉损害部位:外周(外侧膝状体前):视觉损害,瞳孔对光的反射,中央(外侧膝状体后):视觉损害,瞳孔对光的反射正常,动眼神经、滑车和外展,典型症状:复视,体征:眼球运动障碍,动眼神经麻痹:上外斜视和复视;瞳
6、孔放大;光的反射消失了;眼球向上、向下和向内的运动是有限的。瞳孔变化:瞳孔扩大:动眼神经麻痹;大脑钩疝的瞳孔收缩:霍纳征(瞳孔缩小,小眼睑分裂,眼球内陷,面部出汗少),三叉神经,1。中枢和外周感觉障碍外周:眼支、上颌支、下颌支中枢:洋葱皮样,中央部分为脑干上端,外周部分为脑干下端。2.角膜反射:三叉神经传入神经、面神经传出神经、三叉神经受损、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面神经、外周中枢皱眉、闭眼、裸牙、吹口哨、听神经、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成,耳蜗神经受损:耳聋、耳鸣、前庭神经受损:眩晕、眼球震颤、迷走神经、延髓麻痹、延髓麻痹:三大真性延髓麻痹:颅神经损伤所致,亚核损伤特征假性延髓麻痹:双侧皮质脑干束损
7、伤所致,核上损伤特征, 真性和假性延髓麻痹的鉴别,真性延髓假性延髓的病变部位:双侧皮质脑干束咽反射:消失的病理性脑干反射:(掌骨反射)缺失,舌下神经,中枢性麻痹的周围性麻痹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下的运动神经元病变:对侧同侧肌肉萎缩:肌肉纤维性颤动:伴随症状:偏瘫不确定,感觉系统,感觉分类,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一般感觉:浅层感觉:疼痛、温度和触觉的深度感觉:运动的复合感觉, 位置和振动:身体和两点辨别感觉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破坏性症状:感觉丧失,感觉分离(疼痛,触摸分离),刺激性症状:疼痛:主要由神经根和躯干疾病的刺激引起,其他:过敏,反常,过度,异常,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1),远端
8、型:在多发性神经炎中,对称肢体的远端出现各种感觉障碍,分布像手套和袜子。 神经干型:感觉障碍出现在以受损周围神经(如桡神经、尺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为主的皮肤区域。)。后根型:根痛,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2),脊髓型:后角型:分离性感觉障碍,前连合型:双侧对称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分离疼痛和触摸)后角和前连合损伤在脊髓空洞症或早期髓内肿瘤中更常见。传导束类型:受损节段平面以下感觉缺失,感觉障碍定位诊断(3),脑干类型:交叉感觉障碍。病灶侧脑神经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疼痛和温度感觉障碍。丘脑型:由于对侧偏离而失去深浅感觉。内囊:由于对侧偏离而失去深度感觉。皮质型:一侧肢体感觉丧失,皮质型感觉障碍。表现
9、出良好的感觉障碍(复杂的感觉障碍)。(如身体感觉、两点辨别感、方位感、图形感等。)、运动系统、引言、1运动系统的组成:锥体束:锥体束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的锥体束小脑系统2主要症状: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分化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构成脊髓前角运动核的锥体束。瘫痪的范围相对有限且广泛。肌肉萎缩显然不明显。肌肉张力降低,肌腱反射减少或消失。病理反射缺失。上肢运动神经元麻痹的定位诊断,皮质:上肢、下肢或面部的麻痹,称为单瘫。杰克逊癫痫症:当病变具有刺激性时,在对侧身体的相关部位出现局部阵发性抽搐;内囊:三分综合征:对侧肢体偏瘫、对侧躯体感觉障碍、同侧偏盲脑干:交叉麻痹,即局部平
10、面的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和对侧躯体的上运动神经元麻痹。脊髓:损伤部位在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外周神经损伤,1特征:大部分外周神经为混合神经,损伤时,其优势区域出现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外周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常见类型:神经末梢、神经干、神经丛、神经根、脊髓疾病的定位诊断、脊髓损伤的特点:(1)节段性和传导束症状和体征。(2)一般表现:三大障碍和两种异常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膀胱和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异常反射;血管运动、内分泌和营养功能异常、脊髓损伤的侧位、1个后根:损伤节段的各种感觉减弱或消失,可能出现放射痛。2后角: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丧失疼痛和温度感觉,但保留触觉和深度感觉)。3灰
11、质前连合:产生双侧对称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4.前根和前角:支配肌节下相应的运动神经元麻痹。5侧角: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血管舒缩、出汗和毛发直立反射障碍,以及皮肤和指甲的营养变化等。脊髓的半横断损伤,Brown-Secald综合征的同侧损伤:损伤水平以下的深度感觉丧失(后脊髓损伤),上运动神经元麻痹(锥体束损伤),血管运动障碍(早期皮肤潮红,晚期皮肤发绀,以及中、下外侧脊髓的血管运动纤维损伤)。损伤的另一面:疼痛和温度感觉在损伤水平以下消失,但触摸仍然存在(因为未交叉的触摸纤维在对侧后索上升)。脊髓横向损伤、双侧上运动神经元麻痹、四肢瘫痪或截瘫、感觉丧失、排尿困难和该节段平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改变
12、。当脊髓遭受急性严重横向损伤时,如急性脊髓炎、外伤等。脊髓休克现象首先出现在早期:弛缓性麻痹的肌肉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且无病理体征,伴有尿潴留。纵向定位(1),1个高颈段(颈14):所有感觉丧失低于运动神经元损伤程度的肢体瘫痪、排尿困难、呼吸困难(C35两侧前角受损)或呃逆(膈神经刺激引起的膈肌痉挛)。颈部和枕部可能会有疼痛,弯曲颈部时会有一种电击向下辐射的感觉(勒米特征)。纵向(2),颈部增大(5颈,2胸):四肢瘫痪,上肢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由上肢前角受损引起),下肢上运动神经元麻痹。霍纳综合征发生在当所有的感觉在焦平面以下丧失,并且颈椎8和胸椎1节段的外侧角细胞受损时。纵向定位(3)
13、,3个胸段(胸212):胸脊髓最长,血液供应差,是最脆弱的部分(T4)。双下肢显示上运动神经元麻痹(截瘫)、各种感觉丧失、排尿困难和异常出汗。感觉障碍程度是确定脊髓损伤部位的重要依据。躯干周围的带状感觉或神经痛。纵向定位(4),Beevor征阳性:当病变位于胸部8-11时,腹直肌下部较弱,上部肌力正常,患者仰卧,检查者用手按压患者前额,患者抬头用力时脐向上移动。纵向(5),4腰部增大(1腰骶2):下肢运动神经元麻痹,下肢和会阴感觉减弱或消失,排尿困难。当腰椎13被侵犯并辐射到大腿前外侧时,出现下背痛,当涉及腰椎5和骶骨1时,出现类似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当腰部24受损时,膝反射消失,而跟腱反射增加
14、,当腰部5骶骨1受损时,跟腱反射消失。纵向(6),5个锥体(骶骨35和尾部):髓内病变的特征。鞍区(肛门和生殖器周围)感觉丧失,肛门和跟腱反射消失,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双下肢无明显运动障碍。神经根疼痛是罕见的。纵向定位(7),马尾6:髓外病变的特点和症状与锥体相似,但早期在会阴、膀胱和骶骨常发现严重的神经根疼痛,并沿坐骨神经放射。症状和体征大多是单侧或双侧不对称的,各种感觉在没有感觉分离的情况下受损。下肢可能出现运动神经元麻痹,膝关节和跟腱反射消失,排便障碍不明显或直到晚期才出现。区别于圆锥和马尾损伤,圆锥马尾具有较少的自发性疼痛且不明显更严重,但感觉障碍呈马鞍形分布是单侧或不对称的,伴有或
15、不伴有运动障碍,运动神经元麻痹反射改变不明显,膝关节和跟腱反射消失,括约肌障碍出现较早,症状呈对称和不对称分布,且病变位于延髓内外。髓内髓外根疼痛是罕见的。感觉障碍向下和向上发展。感觉分离伴或不伴肌肉萎缩明显不明显。锥体束征出现较晚,尿潴留出现较早和较晚。常见脊柱疾病部位,后根和脊髓:脊髓肿瘤,后锥体束周围脊髓N:亚急性联合变性后锥体束脊髓小脑束:遗传性共济失调前角:脊髓灰质炎,脊髓肌萎缩锥体束:原发性侧索硬化,痉挛性截瘫前锥体束: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脊髓半切:脊髓压迫,出血,炎症,外伤性脊髓横断:急性脊髓炎,外伤等。长束(锥体束和感觉系统)症状;小脑症状(脊髓小脑束和索体)。典型症状:交叉麻痹是
16、指同侧脑神经损伤、对侧瘫痪或感觉障碍。脑干损伤的一般症状,双眼侧瘫:脑桥病变:双眼偏瘫对着病灶,额叶病变:双眼偏瘫对着病灶。双眼垂直运动障碍、假性球麻痹、意识障碍(网状结构损伤)、去神经强直、中枢性高热(脑桥)、内脏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主脑干综合征(1)、韦伯综合征(中脑):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面瘫和偏瘫。米勒德-古布勒综合征(脑桥):周围性面瘫、外展神经麻痹、对侧中央性面瘫和舌侧瘫痪以及偏瘫。脑干主要综合征(2),瓦伦堡综合征(延髓),受损(疑核):同侧延髓麻痹,咽反射消失;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丘脑脊束:同侧和对侧半痛觉缺失,温度感觉障碍;前庭核损伤:头晕、呕吐、眼球震颤;绳索损伤:同侧小脑症状;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受累:霍纳征。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自主运动,保持身体平衡和调节肌肉张力。小脑损伤的两个主要症状:共济失调:距离辨别能力差(指鼻测试、跟膝胫测试)、旋转运动差、正反弹现象和同侧肢体的有意震颤。平衡障碍:站立不稳,龙贝格试验中肌肉张力降低:摆式膝关节。小脑,3小脑半球损伤言语障碍明显,肢体共济失调一般不明显,没有眼球震颤,肌肉紧张正常。间脑包括丘脑、丘脑上、丘脑下和丘脑下。丘脑损害的特点:对侧偏离感下降,深部感觉障碍更严重。对侧躯干四肢自发性疼痛。对侧肢体暂时性或持续性偏瘫。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可能伴有类似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短视频制作运营合作协议
- 行政合同范文
- 体验式团体沙盘课程教学设计
- 关于疫情主题班会-教案
- 住房按揭贷款合同样本谁有
- 供货合同样本开关
- 个人租店面合同标准文本
- 入门建筑合同样本
- 软装合作协议
- 交换机维保合同标准文本
- 钻井队关键岗位人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升降梯货梯应急救援预案
- GB/T 30314-2021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磨性的测定泰伯法
- 非正式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 罗布人村寨旅游景区讲解词
- KTV包厢物品赔偿价目表
- 初中生个人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 《比萨斜塔》-完整版课件
- 危化品使用登记表(需修改)
- 尉克冰《别把我当陌生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题)
- 升降机安全检测报告书及检测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