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1.1正数和负数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1.2.1有理数(1)凡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3)自然数0和正整数; a0a是正数; a0a是负数;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 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1.2.2数轴1、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

2、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 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3、画数轴的步骤:一画(画一条直线并选取原点);二取(取正反向);三选(选取单位长度);四标(标数字)。4、数轴的规范画法:是条直线,数字在下,字母在上。5、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字上的点表示,但是数轴上的所有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6、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

3、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1.2.3 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1)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2)相反数的商为-1; (3)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2、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他们分别在原点的两侧,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3、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只有0。4、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5、若两个数a、

4、b互为相反数,就可以得到a+b=0;反过来若a+b=0,则a、b互为相反数。6、多重符号的化简由“-”的个数来定:若“-”的个数为偶数,化简结果为正数;若“-“的个数为奇数,化简结果为负数。1.2.4 绝对值1、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记作|a|。2、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或者说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或者说0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0是绝对值最小的数。3、绝对值可表示为:或;4、;5、任何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非负数是正数或0),即|a|

5、0。6、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可能是互为相反数或者相等。7、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比0大,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8、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1.3.1 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2、加法计算步骤:先定符号,再

6、算绝对值。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的交换律:a+b=b+a;(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的结合律:(a+b)+c=a+(b+c).4、灵活运用运算律,使用运算简化,通常有下列规律: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1.3.2 有理数的减法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两“变”:减法变加法;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2、有理数

7、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把加减混合算式中的减法应用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利用加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1.4.1 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2、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的相反数。3、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a、b互为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汇总: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4、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

8、求出各因数的绝对值的积。5、几个不是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是,积是负数。6、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7、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乘法的交换律:ab=ba;(2)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4.2 有理数的除法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

9、这个数的倒数。2、有理数除法符号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3、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确定积的符号;运用乘法运算律和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得出结果。4、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除,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1.5.1 有理数的乘方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 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2、an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3、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4、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

10、要把整个负数(连同负号)用小括号括起来。5、10的几次方,幂的结果中1后面就有几个0。6、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1的任何次幂都是1。-1的奇数次幂是-1,-1的偶数次幂是1。7、一个运算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8、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1.5.2 科学记数法1、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11、而且 1a10,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1.5.3 近似数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2、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3、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4、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5、解题技巧: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只需看这个数的最末一位在原数的哪一位。当四舍五入到十位或十位以上时,应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再按要求取近似数。6、a10n中有效数字是指a的有效数字。第二章

12、 整式的加减2.1.1 单项式1、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3、研究单项式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1)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前面;(2)当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3)当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4)圆周率是常数; (5)单项式的系数应包括它前面的“正”、“负”符号。4、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独的一个数的次数是0.)2.1.2 多项式1、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

13、数项。(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2、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3、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2.2.1 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2、把多项式里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2.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1、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都不变。(“+”不变)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都变。(“”全变)2、去括号应注意:去括号应考

14、虑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做的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括号内原来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同时括号前的符号也要去掉。3、当括号前的因数是1或-1时:先把数字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 再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4、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4、列方程

15、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5.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3.1.2等式的性质1、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3、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且c0,那么.4运用等式的性质时要注意三点: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16、。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合并同类项的依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的作用:是一种恒等变形,起到“化简”的作用,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a是常数)的形式。2、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3.移项依据:等式的性质1.移项的作用:通过移项,使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a是常数)的形式。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1、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方程不在含有分母,这样的变形叫做去分母。2、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3、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4、工作量=人均效率

17、人数时间。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售价指商品卖出去时的的实际售价。2、进价指的是商家从批发部或厂家批发来的价格。进价指商品的买入价,也称成本价。3、标价指的是商家所标出的每件物品的原价。它与售价不同,它指的是原价。4、打折指的是原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则称将标价打了几折。5、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 售价=进价+利润;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6、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含油率种植面积。7、应用:行程问题:路程=时间速度;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第四章 图形初步认识1、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

18、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5、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为体。6、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有直的和曲的),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无大小之分)。8、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9、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10、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132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