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儿合作讲课稿_第1页
产儿合作讲课稿_第2页
产儿合作讲课稿_第3页
产儿合作讲课稿_第4页
产儿合作讲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如何加强产儿科合作,.,2,讲课背景,在很多医院,产科与新生儿科常因各自医疗的特点,不能互相理解而产生矛盾。尤其目前产妇及家属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以至于不合理要求时,造成医疗纠纷后,更加剧产儿科医务人员之间的埋怨情绪,从而使产儿科的医护人员均感到压力很大。如何把握产儿科的结合点,提高围产质量是当前颇为重要的任务。,.,3,.,4,产儿科医生的愿望,产儿科,.,5,讲课提纲,产儿合作的意义 产儿合作的历史和现状 如何加强产儿合作,.,6,产儿合作的意义,产儿科合作是围产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产儿科合作是提高围生保健水平的良好途径。 产儿科合作能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产儿科合作有利于产儿

2、科开展科研工作。,.,7,产儿科合作是围产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胎儿和新生儿是生物学的连续过程,新生儿的既往史就是胎儿史,胎儿疾病将延伸为新生儿疾病。 20世纪70年代初,围产医学在国际上逐步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并成为产科和新生儿科之间的桥梁学科,同时通过合作促进了两个学科的发展。 七十年代末期围产医学的概念正式引人我国。,.,8,产儿科合作是围产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1988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标志的中国围产医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和全国各地区围产医学分会建立后,便积极促进产儿合作,从过去围产保健、分娩及新生儿归属产科,儿科仅限于会诊管理的旧模式,逐渐转变成

3、产儿两科共同管理围产儿,产前儿科医生就参与到终止妊娠时机等的决策中,对高危儿的分娩,要求有新生儿科医生在场进行复苏,定期举行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真正做到产儿合作。 2002年在北京举行了第四届全国围产医学年会,主题是加强产 儿合作,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9,产儿科合作是围产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围产医学的研究方向: 都有赖于良好的产儿合作才能完成。 母亲妊娠期合并症对母儿的影响:如妊娠期糖尿病。 健康与疾病的发展起源(DevelopmentalOriginforHealthandDisease) DOHaD 胎儿医学: 新生儿窒息复苏: 新生儿外科:在我国胎儿外科尚未进入临床前

4、,产前诊断及新生儿外科早期治疗是现阶段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模式。 围生保健中心:除了产儿科合作外,还应拓展产儿科医生与影象专家、病理学家和遗传工作者之间的广泛合作,能为产前、分娩、出生和新生儿期提供连续服务的医疗中心。,.,10,产儿科合作是围产医学发展的需要,宫内治疗:宫内造血干细胞移植,影响胎儿免疫及血液系统,能够治愈许多疾病。 胎儿患内有血小板减少时,进行宫内血小板输注或孕妇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能够纠正胎儿血小板减少对胎儿免疫系统无抑制。 产前诊断为脑脊膜膨出的胎儿进行宫内修补术 。 前产诊断胎儿畸形,分娩后儿外科医生的及时干预。,.,11,提高围生保健水平的良好途径,围生保健水平衡量指

5、标:孕产妇与婴儿死亡率,儿童残疾率. 2006年中国婴儿死亡率20;北京(06) 4.66 ,(07)3.89 国外有研究发现28%的围生儿死亡有可能避免,其原因包括分娩的延迟和产间监测的不足、复苏不当、未外能及时转病婴至新生儿监护中心等。 围生儿死亡率的降低与及时熟练的复苏和先进的新生儿监护是分不开的。,.,12,提高围生保健水平卓有成效的途径,我国每年有2000多万新生儿出生,1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完成由胎儿向新生儿的过渡,开始正常呼吸,其中1%的新生儿需要采取各种复苏手段才能存活,复苏的技术及结果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生命及其预后。 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的新生儿复苏教程强

6、调:从产前、产时、婴儿出生后第一口呼吸即开始进行复苏,而这个过程必须产儿科合作才能完成。,.,13,提高围生保健水平的良好途径,据WHO2005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每年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了婴儿死亡的1/4。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5年我国5岁以下死亡儿童因窒息死亡的比例为20.5%,为第2大致死原因。 2007年北京市5岁以下死亡儿童死亡前3位原因:先心病、窒息、早产。,.,14,提高围生保健水平的良好途径,窒息发生率: 国外发达国家:0.1-1%, 窒息死亡率0.1/, 国内资料报道:5-10%, 北京市19932002年十年资料:2,

7、73%, 窒息死亡率1.53, 北京妇产医院2002-2005年22587活产婴儿窒息发生率为0.96%, 我院发生率:2001-2008年新生儿窒息年发生率分别为2.13%、2.02%、1.84%、1.20%、0.71%、0.45%、0.4%、0.4%;,.,15,提高围生保健水平的良好途径,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有关部门2003年底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19.9万,在五类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占54.2%,智力致残原因依次为:产时窒息、早产、宫内窘迫等。,.,16,降低窒息、早产及其并发症发生率 降低婴儿死亡率,儿童残疾率.,.,17,如何降低?,.,18,重要途径之

8、一,产儿科医生在产前、产时及产后各个时期的密切合作, 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及窒息儿抢救成功率, 从而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之一。,.,19,几组研究数据,北京协和医院报道通过产儿合作、新技术的应用等措施,超低体重儿治愈率由33%升至75%,极低体重儿死亡率由26%降至10.9%,并缩短了住院时间。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报道了用羊膜腔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法预防早产儿RDS,取得良好疗效。 多项循证医学研究证明: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分娩后即刻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预防早产儿RDS,减少后期上机率。 深圳市一项6年回顾性研究发现产儿科合作前后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呈逐年

9、下降趋势 ,合作前的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分别是 11 .4 和 4 .93% ;而合作后的二种率分别是6 .65和 2.31% , 其中窒息缺氧 和极低出生体重儿所致死亡率明显下降。-小儿急救医学,2004年6月第3卷第11期,.,20,产儿科合作能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产伤:颅内出血、锁骨骨折、软组织及神经损伤。 母婴同室容易发生新生儿疾病:低血糖、反流吸入 新生儿窒息及HIE 新生儿畸形 新生儿死亡,.,21,有利于产科、儿科开展科研工作,研究方向: 研究方法: 课题申报: 论文发表:,.,22,产儿合作的历史,1952年前国内实行苏联专家施行“新生儿都由儿科管理,产科管理产妇,对

10、母婴都有利”的工作模式。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在石树中等教授提议下,新生儿与产科合作,创建了我国最早的产儿合作模式。 1957年创建国内第一个围产新生儿病理室. 1958年提出要求请工厂制成新生儿喉给氧器械,正式开始儿科医师进产房。 1982年上海卫生局规定产院和综合性医院产科婴儿室由儿科医生管,儿科医生要进产房。,.,23,产儿合作的现状,紧密合作型:产科与新生儿科组成围产医学科。产科主任和新生儿科主任共同担任其行政管理。 例:北京妇幼保健院、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医院。,.,24,产儿科合作的现状,较紧密合作型:产科管理孕产妇,产前进行会诊、儿科参与复苏、新生儿科管理婴儿,死亡进行讨论。

11、例: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25,产儿合作的现状,松散合作型:产科管理孕产妇及婴儿室,儿科不参与复苏、疾病新生儿儿科管理。 例:部分综合医院,.,26,产儿合作的现状,简单合作型:儿科医生固定在产科,无新生儿病房。 例:部分基层医院 无合作型:无儿科医生支持, 例:部分乡镇医院。,.,27,加强产儿合作的几点体会,行政管理:重视支持。 专业管理: 因地制宜。 科室之间: 理解补台。 建立制度:切实可行。 科室布局:便于抢救,.,28,产前会诊与例会制度的建立,产儿科每周交班会:为了使新生儿医生掌握孕妇,尤其是高危孕妇的情况,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观察, 产儿科的医生与护士长每周一起召开一次交班会

12、,对各病区重点的孕产妇情况进行通报,使新生儿科医生掌握即将出生的高危胎儿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同时将高危新生儿的情况及时汇报给产科医生,对产科质量的提高防范可能发生的纠纷。 高危孕妇定期会诊制度:对伴有严重妊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当宫内条件不适宜胎儿生存,并威胁到孕妇生命安全时,根据儿科现有技术力量,产科与儿科医生共同协商,决定使胎儿及时娩出还是宫内转运。,.,29,儿科医生看台制度,所有高危妊娠分娩时均有儿科医生到场,24 h随叫随到,指挥复苏和抢救,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并及时转运高危儿至新生儿科监护;,.,30,儿科医生在母婴同室的查房制度,儿科医生坚持每天到产科

13、查房,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发现危重儿及时转人NICU治疗,及时阻断了新生儿疾病的发展,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提高了新生儿的生存质量。,.,31,加强对孕期高危新生儿的观察,在母婴同室偶会发生新生儿在母亲床旁突发青紫、呼吸障碍、低血糖等,但因抢救时间的延误,会造成一些医疗纠纷。我们吸取教训,增加了NICU观察的对象范围,如对凡是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分娩后先至NICU观察4 h,再送回母婴同室,Apgar评分低、母有糖尿病、母亲产前曾有发热或有胎膜早破史等新生儿,病床允许都可作为留观对象。由于抓住重点,因而避免了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急症的发生。 新生儿科医生对母婴同室的婴儿进行每日的体检,定期巡视病房,定期培训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并与产科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交流产妇及婴儿情况,共同管理。,.,32,病历讨论制度,围产儿死亡病历讨论:每季度产儿科及有关科室如B超、遗传、病理等进行围产儿死亡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查明死因,共同提高医疗质量。 疑难病历讨论: 集中差错讨论:锁骨骨折、巨大儿。,.,33,做好解释 加强培训,配合产科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工作。对有产科合并症的婴儿酌情配合产科医生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