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LAN工程设计规范_第1页
中国联通LAN工程设计规范_第2页
中国联通LAN工程设计规范_第3页
中国联通LAN工程设计规范_第4页
中国联通LAN工程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中国联通 LANLANLANLANLANLAN 工程设计规范工程设计规范工程设计规范工程设计规范工程设计规范工程设计规范 (试行)(试行)(试行)(试行)(试行)(试行) 中国联通 发布 前前 言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结合中国联通“宽带升级提速”建设原 则、“光进铜退”发展策略和宽带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编制的,用于规范和指导中 国联通LAN网络的规划、设计等工作。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者: 王晓东、仝长杰 中国联通拥有本文件的版

2、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中国联通授权许可不得向任何第三 方泄漏本文件的内容。 目目 录录 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1 2引用标准引用标准.1 3缩略语缩略语.2 4名词术语释义名词术语释义.3 5LAN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 .4 5.1LAN 接入网网络结构.4 5.2交换机的上联.4 6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 6.1SNI 和 UNI 接口要求.5 6.2光接口技术指标要求.5 6.3以太网交换机设备要求.5 7设计原则设计原则.7 8系统技术要求系统技术要求.8 9网管系统要求网管系统要求.8 9.1网络管理总体要求.8 9.2网管系统管理对象.8 9.3设备的可管理性要求.9 9.4网管系统设计.

3、9 10设备安装设计设备安装设计.10 10.1机房平面布局与设备排列.10 10.2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装要求.10 10.3布线要求与线缆选择.10 10.4电源系统.11 10.5设备散热要求.12 11综合布线要求综合布线要求.12 11.1布线系统设计原则.12 11.2布线系统建设.12 12光缆布放光缆布放.14 12.1光缆技术指标.14 12.2光纤技术指标.14 12.3光连接器技术指标.15 12.4光纤接头技术指标.15 12.5光纤跳线技术指标.15 12.6光缆敷设技术要求.16 12.7光纤光缆设计原则.16 12.8光缆交接箱安装.16 12.9综合信息箱安装.1

4、6 12.10端接模式.17 12.11光缆防护要求.17 12.12接地要求.17 13网络资源配置网络资源配置.17 13.1VLAN 划分原则.17 13.2IP 地址规划原则.18 13.3用户业务认证方式.18 13.4QOS 实现方式.18 1414环境条件环境条件.18 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1.1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基于 LAN 技术的小区 LAN 网系统架构、综合布线、交换机设备配置 要求和网管设计等内容,其它与施工及验收相关内容由中国联通 LAN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 规定。对于采用 PON(FTTB)+LAN 建设方式,其 ONU 以下的综合布线在本规范中进行规定, OL

5、T、ODN 和 ONU 的设计由中国联通 EPON 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规定。 1.1.2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各分公司采用 LAN 方式进行的家庭客户的宽带接入网建设,适 用于小区 LAN 接入网新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对于大客户 LAN 接入方式可以参照本规范相关内 容。 1.1.3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准。如执行本规范个 别条文有困难时,应提出充分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2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YD/T 1160-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的宽带接入网 YD/T 1240-2002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的宽带接入网设备 YD/T 1225-2003具

6、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 1287-2003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YD/T 1099-2005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1141-2007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YD/T1691-2007具有内容交换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设备技术要求 YD/T1627-2007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YD/T1628-2007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测试方法 YD/T1629-2007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YD/T1692-2007以太网交换机集群管理技术要求 YD/T1694-2007以太网运行和维护技术要求 YD/T 1953-2009接入网技术要求E

7、PON/GPON系统承载多业务 YD/T 1128-2001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补充件1) YD/T 1292-2003基于H.248 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ITU-T Y.1291(2004)分组网络支持QoS的结构框架 ITU-T Y.1730(2004)以太网OAM功能需求 IEEE 802-2001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 标准:概况和架构 IEEE 802.1D-2004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 标准媒体访问控制网桥 IEEE 802.1Q-2005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 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 IEEE 802.1ad局域网和

8、城域网的IEEE 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增补文件4:提供 商网桥 IEEE 802.3-2005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 部分: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增补文件:用于用户接入 网的媒质接入控制参数、物理层和管理参数 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 926-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中国联通集团200927号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原中国网通2008年9月中国网通光接入网络技术解决方案 -FTTB/C 和FTTCab 部分 原中国网通2007204号中国网通接入网及光进铜退建设指导意见 3缩略语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

9、适用于本标准。 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 光网络 FE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 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大楼 FTTC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 FTTCabFiber to The Cabinet光纤到交接箱 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 FTTO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办公室 FTTVFiber to The Village光纤到村

10、 FTTZFiber to The Zone光纤到小区 GEGigabits Ethernet千兆位以太网 HG Home Gateway 家庭网关 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综合接入设备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 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 OSIOpen Source Initiative开放系统互联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 POTS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传统电话业务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

11、rk公共交换电话网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业务节点接口 SRService Router业务路由器 STBSet Top Box机顶盒 TETerminal Equipment终端设备 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用户网络接口 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ed非屏蔽双绞线 4名词术语释义名词术语释义 1)网桥(Bridge):网桥工作在OSI 7层参考模型中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通过转 发MAC帧实现网络互联。网桥的实现应当符合ANSI/IEEE Std802.

12、1D,1998。网桥可以连接同种 或不同种MAC技术的网络,利用包含在MAC帧中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信息作智能转发决定。在连 接以太网时,网桥不但可以扩展物理网络拓扑结构,还可以将端口上的子网隔离成独立的冲突域。 2)以太网交换机(Ethernet Switch):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是支持以太网接口的多端口网桥。 交换机通常使用硬件实现过滤、学习和转发数据帧。交换机必须实现网桥功能中相应功能。 3)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Ethernet Switch with Routing Capability):是拥有第三 层路由功能的数据包交换机。除实现数据帧转发功能外,能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网络层地

13、址以及交 换机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交换机地址或主机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 路由表必须动态维护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通常通过与其它类似设 备/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来完成动态维护路由表。 4)三层交换机(Layer3 LAN Swtich):同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 5)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ccess Network):VLAN功能指通过桥接的局域网内活跃拓 扑中工作站的划分,各VLAN使用VID(VLAN标识符)区分。各个VLAN是原桥接的局域网的一个 子集。 6)远程桥接(Remote MAC Bridgeing):远

14、程媒体访问控制桥接是指在互连的局域网间使 用远程媒体访问控制桥的操作及远程媒体访问控制桥通过非局域网通信设备按照生成树算法配置被 桥接局域网的协议。 7)链路聚合(Link Aggregration):多链路聚合是指在逻辑上将多条独立的链路作为一条单 独链路使用,以此获得灵活的高带宽以及链路冗余。 8)ONU(LAN接口)设备:配置以太网口提供宽带接入的ONU设备,可选配置POTS口。 9)楼宇机柜(箱):用于安装FTTB应用的ONU设备、交换机设备、配线设备和电源设备的 机柜(箱),能为内部设备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机械和环境保护。楼宇机柜(箱)一般安装在楼宇 的弱电竖井内。 10) 设备缆线:

15、连接通信设备和配线设备的电缆/光缆。 11) 用户驻地:一个用户住宅小区,或一栋(多栋相邻)的商务楼宇; 12) 用户驻地网:从用户业务集中点到用户端之间的相关电信网络设施。 13) 楼道接入交换机:通常设置在楼道设备间,用于直接接入用户业务的交换机。 14) 园区汇聚交换机:在用户驻地网范围内设置的用于接入楼道接入交换机的汇聚交换机,在 一个用户驻地网中根据用户分布和数量的不同可以设置1台或多台。 5LAN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 5.1LAN 接入网网络结构接入网网络结构 5.1.1LAN 接入网是基于以太网方式构建的宽带接入网络,LAN 接入网一般为两层结构,分 别为园区汇聚交换机和楼道接入交

16、换机。LAN 接入网的网络结构如 Error!Error! ReferenceReference sourcesource notnot found.found.所示。 5.1.2LAN 网络是光纤到大楼(FTTB)其中的一种建设方式,将楼道接入交换机安装在楼道 配线间,结合 UTP 实现 LAN 接入。PON+LAN 是 FTTB 的另外一种建设方式,EPON 的光网络终结于楼 道配线间,由 ONU 出线和楼宇的综合布线系统配合,采用五类线入户的方式实现用户的接入。 PON+LAN 方式和 LAN 方式都可以配合家庭网关设备为客户提供语音、宽带数据服务等多种业务的综 合接入。PON+LAN

17、的 PON 网络部分由中国联通 EPON 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规定,ONU 至用户侧的综 合布线与楼道接入交换机至用户侧的综合布线规定相同,其设计规范由本规范负责。 楼道接入交 换机 园区汇聚交 换机 PC1 PCn 用户网络 设备1 用户网络 设备n 二层汇聚交 换机 IP城域网 电信管理网(TMN) 小区LAN网 UNI SNI 图 5-1 LAN 系统组成示意图 5.2交换机的上联交换机的上联 5.2.1园区汇聚交换机上联设备应与本地网的其它接入设备一致,通常上联二层汇聚交换机, 对流量大或有特殊要求的交换机设备可以直接上联至 BRAS/SR。 5.2.2业务量大的园区汇聚交换机应采用双上联

18、,在光缆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光 缆路由。 5.2.3园区汇聚交换机上联二层汇聚交换机应采用 FE 或 GE 接口。 5.2.4楼道接入交换机原则上应直接上联园区汇聚交换机,避免楼道接入交换机之间的级联。 5.2.5楼道接入交换机根据至园区汇聚交换机的距离采用 FE 电口或光口,应避免采用光电 转换器。 6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6.1SNI 和和 UNI 接口要求接口要求 6.1.1园区汇聚交换机接口一般为 GE 接口、100BASE-FX、10/100BASE-T 和 10GBASE-X 接 口。 6.1.2楼道接入交换机设备的 UNI 接口应采用支持 10/100BASE-T 接口和 1

19、0/100BASE-T 接 口,可选 GE 接口; 6.1.3网络接口要求: 1)GE 接口 GE 接口可以是1000BASE-LX、1000BASE-SX、1000BASE-CX 和1000BASE-T接口中的一 种或多种,各种接口类型均应符合IEEE 802.3-2005 的规定。 2)100BASE-FX 100BASE-FX 接口应符合IEEE 802.3-2005 的规定。 3)10/100BASE-T 接口 10/100BASE-T 接口应符合IEEE 802.3-2005 的规定。 4)10GBASE-X 接口 10GBASE-X 接口应符合IEEE 802.3-2005 的规定

20、。 6.1.4其它接口 1)本地维护管理的接口(Console口); 2)远程集中维护管理的带外接口(100BASET); 3)远程集中维护管理的网络侧带内接口; 4)以太网交换机级联接口(可选)。 6.2光接口技术指标要求光接口技术指标要求 6.2.1以太网交换机 GE 口发光功率 GE 口的发送光功率,波长 1310nm 的单模光口:102dBm。 6.2.2以太网交换机 GE 口接收动态范围 波长 1310nm 的单模光口:21-9dBm。 6.3以太网交换机设备要求以太网交换机设备要求 6.3.1设备尺寸 设备必须适合于安装在 19 英寸标准机架上。 6.3.2冗余保护 设备的核心部件

21、支持冗余保护和备份,可以支持用户端口的冗余保护和热备份功能。 园区汇聚交换机设备主控模块实现冗余热备份,电源实现冗余备份。 6.3.3设备应具备以下以太网基本功能 1)MAC地址交换功能; 2)二层交换能力; 3)帧过滤功能; 4)二层隔离功能; 5)生成树功能; 6)流量控制功能; 7)链路聚集功能; 8)网络侧本地汇聚功能; 9)园区交换机可以采用具有三层路由功能的交换机。 6.3.4用户端口绑定 园区汇聚交换机必须支持 Stack Vlan(802.1ad)的用户端口绑定解决方案;必须支持 DHCP OPTION 82 功能,可将物理端口信息插入 DHCP Discovery 消息中,传

22、给上层网络设备。 6.3.5 VLAN 功能 交换机设备应支持 IEEE 802.1Q 协议。应支持按照设备端口和业务类型划分 VLAN,可选支持 按照 MAC 地址划分 VLAN。园区汇聚交换机应支持 VLAN 标记/去标记,VLAN 透传,VLAN 转换,VLAN 优先级标记,VLAN 过滤等功能。 交换机设备应至少同时支持 4000 个可配置的 VLAN/上联接口,VLAN ID 的范围是 1-4094。 交换机设备网络侧接口应支持 VLAN Trunk 功能。 6.3.6VLAN Stacking 功能 园区汇聚交换机应支持符合 IEEE 802.1ad 标准的 VLAN Stacki

23、ng 功能,VLAN Stacking 以太 网帧的外层 TPID 参数应可配置,支持针对 CVLAN ID、CVLAN 优先级标签或端口进行外层 VLAN ID 标记。 6.3.7设备应具备以下 QoS 机制要求 1)业务分流分类功能 2)优先级标记 3)优先级队列机制 4)优先级调度 5)缓存管理 6)流限速 6.3.8组播功能要求 7)组播协议 园区汇聚交换机和楼道接入交换机应采用支持 IGMP V2(RFC 2236) ,可选支持 IGMP V3(RFC 3376)和组播管理协议 MIB(RFC2933) 。 园区汇聚交换机采用支持 IGMP Proxy 功能的设备。 8)组播控制 园

24、区汇聚交换机支持通过对用户以太网端口划分组播 VLAN 的方式实现对用户访问权限的控制。 园区汇聚交换机支持本地和远程查询、配置用户的频道访问权限的功能。 9)组播性能要求 园区汇聚交换机设备应支持 1024 个以上组播组。 6.3.9安全性要求 1)MAC地址数量限制; 2)帧过滤和抑制; 3)ICMP报文攻击; 4)防火墙黑名单; 5)防火墙功能。 6.3.10可靠性 系统的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大于17520小时,更换模块或设备所需的系统故障恢复时 间应小于1小时。 7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7.1.1工程设计应以用户需求和用户分布情况为基础,结合驻地网建设情况以及业务网发展 情况选用合

25、适的接入方式。 7.1.2LAN 网络的建设既要满足近期用户的需求,又要考虑今后用户增加和用户需要引入新 业务时系统扩容和系统升级的需求。 7.1.3小区 LAN 是城市新建楼宇进行光纤到楼建设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 LAN 技术由于网管 不完善和 PON 技术的发展,目前逐步与 PON 等技术结合,采用 PON+LAN 方式向用户提供 LAN 业务。 7.1.4小区 LAN 应尽量采用二层结构,即楼道接入交换机直接上联园区汇聚交换机,避免楼 道接入交换机之间的级联。 7.1.5楼道接入交换机应根据用户数量选择合适的端口,目前常见的交换机端口数量包括 8 端口、16 端口和 24 端口。 7.1

26、.6楼道接入交换机上联园区汇聚交换机根据距离可以采用 FE 电口、FE 光口或 GE 光口。 8系统技术要求系统技术要求 8.1.1吞吐量 当 LAN 网承载以太网/IP 业务时,在 64Byte 到 1518Byte 之间的任意以太网包长能做到线速转 发。 8.1.2传输时延 当 LAN 网承载以太网/IP 业务时,在业务流量不超过该系统吞吐量的 90的情况下,传输时延 应小于 1ms。 8.1.3丢包率 当 LAN 网络承载以太网/IP 业务时,在特定流量下(吞吐量的 90)的以太网业务的丢包率应 为 0。 8.1.4长期丢包率 当 LAN 网络承载以太网/IP 业务时,在特定流量下(吞吐

27、量的 90)的以太网业务的长期(24 小时)丢包率应为 0。 9网管系统要求网管系统要求 9.1网络管理总体要求网络管理总体要求 9.1.1根据 LAN 网络建设的规模可以单独为 LAN 网络交换机设置网管系统,或通过接入网综 合网管、IP 城域网综合网管系统对 LAN 网络交换机进行管理。 9.1.2对于单独建立的 LAN 网络交换机管理系统的情况,交换机网管系统应满足本规范的要 求。对于接入综合网管的网管系统的情况,综合网管交换机部分的管理功能应满足本规范要求。 9.1.3以太网交换机的操作维护管理功能应支持对以太网交换机本身的配置、故障、性能和 安全管理。 9.1.4以太网交换机的网络管

28、理功能应支持 SNMP 协议。 9.2网管系统管理对象网管系统管理对象 9.2.1设备资源:园区汇聚交换机、楼道接入交换机。 9.2.2业务资源:上网业务、语音业务等。 9.2.3配置管理:以太网交换机设备配置信息的功能,包括 VLAN 等业务相关信息。网管数 据与资源系统的数据同步,网管系统与资源系统的通路保持正常。 9.2.4性能数据:通过历史数据记录,可以提供网络参数的日报、周报及月报,支持数据的 对比分析。 9.3设备的可管理性要求设备的可管理性要求 9.3.1协议的支持要求: 以太网交换机设备支持通过 SNMP、CLI 等技术对其进行管理。 以太网交换机设备支持 TACACS+协议,

29、以便设备远程访问的集中鉴权管理。 9.3.2设备管理方式要求: 远程管理:网络设备支持远程管理。 本地管理:本地用户通过终端登陆设备并进行相应权限内的控制操作。 9.3.3安全管理要求: 以太网交换机设备通过日志文件记录设备工作状态、管理操作记录等,支持以下几种日志: 访问日志:用户操作日志,包括登录记录、管理配置操作记录等; 安全日志:包括状态防火墙日志、防 DoS 日志、NAT 日志等外部攻击记录、告警信息记录等; 系统状态日志:设备必须支持标准的 syslog 日志记录;日志文件采用 TXT 文本文件格式;日 志文件本地保存,且掉电不丢失;设备必须支持日志文件上传至指定网管服务器;支持日

30、志文件本 地下载。 9.3.4配置文件 设备配置文件允许本地管理用户的上传升级和下载备份; 设备配置文件允许通过远程管理系统进行在线升级和下载备份操作。 9.4网管系统设计网管系统设计 9.4.1网管系统由以太网交换机网元管理系统(EMS) 、远程操作终端(X终端)和本地维 护终端(LCT)组成。 1)LAN EMS实现对LAN系统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对于PON+LAN 方式提供业务的ONU设备,由PON网管对ONU内置的LAN 交换机进行统一管理和业务配置。一般 以本地网为单位集中设置。 2) X终端由EMS 授权,具有部分EMS功能。一般以区县为单位设置。 3) LC

31、T主要用于LAN系统设备安装初始化,但作为辅助管理设备,也可对以太网交换机设备 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9.4.2EMS 管理系统一般采用带内方式,通过 IP 城域网实现与以太网交换机的通信。 9.4.3网元管理系统的保护 1) 网元管理系统的数据通道保护:在网元连接至EMS的传输通道阻断时,EMS应能通过第 二通道获取被管理的网元信息。 2) EMS支持数据库备份、恢复和拷贝功能。网管系统应配置外围存储器,可以以手动或者 自动的方式将指定的网管数据备份到外围存储器中,外围存储器可以包括磁盘,磁带,数据库等。 9.4.4管理系统应向集中维护管理的方向发展,EMS 宜配置北向接口。北向接口的具体要求

32、 见中国联通接入网网元网管系统北向接口功能要求(试行) 的相关规定。 10 设备安装设计设备安装设计 10.1机房平面布局与设备排列机房平面布局与设备排列 1)应近、远期结合,既要考虑便于维护又要考虑适于远期向光纤到户演进的要求; 2)以太网交换机安装位置应首先考虑与配线架之间的布线距离最短,便于走线,其次考虑和 其它设备之间的布线距离最短,便于走线; 3)应便于维护、施工和扩容; 4)有利于提高机房面积利用率; 5)适当考虑机房的整齐和美观。 10.2 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装要求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装要求 10.2.1园区汇聚交换机设备应安装在小区中心机房或模块局等管线资源丰富、机房条件较好 的

33、现有机房。楼道接入交换机应安装弱电间或楼层综合布线间等封闭环境中,尽量避免放置在楼道 等开放空间。 10.2.2根据工程情况设备安装可采用上走线或下走线方式。 10.2.3机房内走线架或走线槽可按区域安装,其高度应根据设备高度设计,机房走线架的安 装方式应满足 YD/T 5026-2005通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规范的相关技术要求。 10.2.4机架的安装必须进行抗震加固,其加固方式应符合 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 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10.3布线要求与线缆选择布线要求与线缆选择 10.3.1机房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通信线应按不同路由分开布放。通信电缆与电力电缆 相互之间距

34、离应50mm。 10.3.2布线距离要求尽量短而整齐,且应考虑不影响今后扩容时设备的安装及线缆布放。 10.3.3软光纤应尽量沿专用的槽道布放,与其他通信线共槽道或走线架布放时应采取保护措 施。 10.3.4应避免跨机房布放软光纤,机房之间有光纤连接需求时应采用联络光缆。 10.3.5告警信号线宜选用音频塑料线。 10.3.6根据系统所支持带宽选择不同的线缆类型,见下表: 表 10-1 铜缆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类别铜缆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类别 支持应用器件 系统分级支持带宽(Hz) 电缆连接硬件 A100K B1M C16M 3 类3 类 D100M 5/5e 类5/5e 类 E250M 6 类6 类

35、 F600M 7 类7 类 注:3 类、5/5e 类、6 类、7 类布线系统应能支持向下兼容的应用。 10.3.7根据业务种类和系统位置选择不同的线缆类型,见下表: 表 10-2 布线系统等级与类别的选用布线系统等级与类别的选用 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业务 种类 等级类别等级类别等级类别 语音 D/E5e/6C 3(大对数) C 3(室外大对 数) D/E/F5e/6/7D/E/F 5e/6/7(4 对) 数据光纤(多模 或单模) 62.5um 多模/50um 多模/10um 多模、 单模 光纤 62.5um 多模/50um 多模/10um 多模、 单模 光纤 62.5um 多模 /

36、50um 多模 /10um 多模、 单模 其他 应用 可采用 5e/6 类 4 对对绞电缆和 62.5um 多模/50um 多模/10um 多模、单模。 注:其他应用指数字监控摄像头、楼宇自控现场控制器(DDC)、门禁系统等采用网络端口传送数字信息时的应用。 10.4电源系统电源系统 10.4.1电源要求 交换机设备采用直流或交流供电方式,根据使用环境,采用a)或者b)方式。 a)直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 标称电压:-48V 电压波动:在直流输入端子处测试的-48V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57V-40V。 b)交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 交流电压单相90264V,频率50Hz5%,线电压波形畸变

37、率小于5%。 10.4.2绝缘电阻 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M。 10.4.3设备接地要求 (1) 局端接地电阻:设备的接地电阻应3; (2) 有源用户端接地电阻:设备的接地电阻应5; (3) 无源用户端接地电阻:设备的接地电阻应10。 10.4.4过压、过流保护 设备应安装过压、过流保护器。设备的过压、过流保护应符合YD/T 1082-2000对模拟雷电冲击、 电力线感应、电力线接触等指标的要求。 10.5设备散热要求设备散热要求 10.5.1楼道接入交换机应采用自然散热方式,即不需要空调等外部制冷设备。 11 综合布线要求综合布线要求 11.1布线系统设计原则布线系统设计原则 11.1.

38、1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电缆、光缆、各种连接电缆、跳线,以及配线设备等所有硬件设 施的选用均应符合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3、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YDT83814 及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372005 等标准的各项规定。 11.1.2布线系统的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应符合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 1 部分:总规范 中的相关规定。在传输距离过长,电缆已不能满足传输接入条件的情况下,应敷设光缆。 11.2布线系统建设布线系统建设 11.2.1系统指标 1)布线系统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包括线缆和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在内,应符合综 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2)综

39、合布线系统任意两线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限值,包括线缆和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设 备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但不包括设备连接器),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相关 规定。 3)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一电缆接口处的回波损耗限值,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中的相关规定。 4)综合布线系统链路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比率(ACR)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中的相关规定。 5)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限值,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相关 规定。 6)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传播时延值,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7)综合布线系统光缆波长窗口的各项参数,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40、设计规范中的相关 规定。 8)综合布线系统的光缆布线链路,在本规范规定各项参数的条件下的衰减限值,应符合综 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9)综合布线系统多模块光纤链路的最小光学模式带宽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中的相关规定。 10) 综合布线系统光缆布线链路任一接口的光回波损耗限值,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11)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与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应注意阻抗匹配和平衡与不平衡的转换适配。 特性阻抗应符合100标准,在频率大于1MHz时偏差值应为15。 11.2.2电气防护、接地及防火 11) 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大于3V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41、。 12) 综合布线电缆与可能产生高频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 的间距。 13) 线缆进入建筑物内部时,其金属护套或金属件均应有良好的接地,并应有过压保护和过流 保护措施。 14) 综合布线应满足建筑物防火等级对材料提出的耐火要求。在易燃的区域和大楼竖井内布放 电缆或光缆,应采用阻燃的电缆和光缆。 11.2.3配线子系统 1)配线子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 b)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的数量及其位置。 c)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的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 d)一次性建设或分期建设的方案。 2)配线子系统宜采用4对对绞电缆。配线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

42、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交换间 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配线子系统的配线电缆长度不应超过90m。 3)配线电缆宜选用阻燃、低烟、低毒的综合布线铜芯对绞电缆。 4)信息插座应采用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 5)配线设备交叉连接的跳线应选用综合布线专用的安插软跳线,在电话应用时也可选用双芯 跳线。 11.2.4干线子系统 1)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交接间的干线电 缆或光缆组成。 2)数据应用中可采用光缆或4对对绞电缆,采用对绞电缆时,其长度不应超过90m。电话应 用中可采用4对对绞电缆。 3)干线子系统应选择干线电缆较短,安全和经济的路由,干线电缆宜选用带

43、门的封闭型专用 通道敷设,也可通过弱电竖井敷设。 4)干线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 5)缆线不应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强电等竖井中。 12 光缆布放光缆布放 12.1 光缆技术指标光缆技术指标 12.1.1室外光缆技术指标 (1)机械性能 拉伸力:短期1500N 长期600N 压扁力:短期1000N/100mm 长期300N/100mm 弯曲半径:静态10 倍光缆外径 动态20 倍光缆外径 (2)温度特性 储运温度:-40+60 安装温度:-15 (3)绝缘特性 光缆在浸水 24h 后聚乙烯外套的电性能应符合:在直流电压 500V 下对水绝缘不小于 2000Mkm,

44、在直流电压 15kV 下耐电压水平应不小于 2min 不击穿。 (4)光缆的其他要求均应符合 GB/T13993.4-2002 的规定。 12.2 光纤技术指标光纤技术指标 用户主干光缆环和配线光缆应采用 G.652 光纤,且应全程一致。基于 G.652单模光纤光缆的 特性标准的光纤衰减如下: 表 12-1 G.652 系列光纤衰减系数表 衰减系数应用 光纤类别最大 PMDQ在 1310nm 最 大值 在 13833nm 最大值 在 1550nm 最大 值 G.652B0.2ps/km0.35dB/km0.21dB/km10Gbit/s 3000km G.652D0.2ps/km 在 1310nm to 1625nm 最大 值 0.35dB/km 不大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