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急救知识_第1页
自然灾害急救知识_第2页
自然灾害急救知识_第3页
自然灾害急救知识_第4页
自然灾害急救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灾害急救知识一、地震地震是最不可预测、最具破坏性的自然力。全球每年发生100多万次地震。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造成的灾难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灾难,更不用说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次要灾难了。因此,在地震后的地球上,人们必须具备丰富的自救知识,懂得如何利用,才能在地震和第二次灾害发生时成功地脱身。联合国减灾技术委员会的报告这样描述中国。“这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大陆地震的频率和强度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地震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台风登陆频率平均每年7次。有人类记录以来,干旱、洪水、山地灾害、沿海灾害每年都发生在中国。”以中国发生的地震灾害为例,中国历史上记录的地震有8000多起,其中1000多

2、起是规模6以上的地震。中国从20世纪初到现在,地震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占50%以上。地震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属于自然灾害,不会沦为人类的意志,但也不是无法防御的。只要我们掌握了某种急救知识,地震来临的时候就能自救,自我保护。与地震损失相比,无知是最大的灾难。地震逃生自救的9种方法1)夹角减震选择发生地震时,可以立即沿暖炕选择下面、床前、桌子下,蹲下身体,避免房屋盖、墙砖等物品的冲击。因为形成了可以复盖倒塌的物体的生存空间。但是要注意不要钻到床底下。床和桌子要结实。衣柜不能是板条箱。太高了就行了。2)厨房、卫生间减震选择如果居住水泥现浇板或水泥预制屋顶住宅,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进入厨房或卫生间

3、等。因为房间小,有上下管道连接,能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还能找到生存的水和食物,减少伤亡。弊是机动的空间小,使人体缺乏屏蔽物。3)首先保护自己要保存尽可能多的生命力。地震发生在某一时刻,没有什么可想的了。要保护自己,如果可能的话,要保护别人。要记住,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救别人。自己脱离危险后,要先救人,先救容易救难的。争取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拯救更多的人。4)保护头、嘴、鼻子如果自己已经被埋在废墟下,千万不要惊讶。要使头部平静,首先要用手保护头部、鼻子和嘴,以免受伤,使石灰土进入呼吸系统。在可以移动的状态下,先用手剥压迫身体的土砖,增加活动空间。如果四肢或上肢被压得动弹不得,要注意保存体力,培养气力

4、。这时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绝对绝望会渡边杏,要坚定活下去的决心,以顽强的意志等待救援。面对危险哭是没有用的,只有自救号结构才能生存。不要大声喊要注意的事项:地震时被杀后,千万不要跟着自救,大声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如果坚持得更久,获救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要注意,压在里面的人听得见外面的声音,而里面的声音在外面听得不太清楚。要想节省体力,就听外面有人大声呼救。储蓄的水源节约使用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地震后被困在密闭空间时,要尽一切可能找到水。没有水可以找到储存自己尿液饮料的容器。找不到湿土要洗的尿。要长期计划,液体只能喝嘴唇或小酒,不能喝大饮料。困得太久,要找到一切可能的东西来填补空虚。7)整合生

5、活空间埋在废墟里,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为了防止在余震中砸自己,必须尽快用砖头支撑头部的天花板。要想办法用棍子扎自己,防止窒息。8)创造逃跑条件地震经历苦难后,如果能移动,就要想办法钻出来。寻找刀、铁棒、铁钉等可挖掘的工具,挖掘废墟。眼睛、耳朵、感觉寻找逃跑方向:能看到光的地方显示出短距离;能听到声音的地方意味着距离很近。说明哪个方向风大,距离近等。坚持的话能赢应该强调,埋在废墟里的人只要能坚持下去,生存的概率仍然很高。像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样,大约86%的城市地区被掩埋,在极津区大约90%以上被掩埋。在数字上接近70万名市民中,约有63万人被埋,在掩埋压力下,近10万人被埋的人占16%。在

6、野外如何避免地震不要当场蜷起身子或趴在地上,双手搭在头上,用适当的东西缠在头上,不要到处走动,最好回到室内,避开很多人的地方。要避开建筑物、大烟囱、水塔等大建筑物,尤其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建筑物。要注意避免危险的老房子和狭窄的街道等危险的地方。避免像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起重机等高耸或悬挂的危险物。地震发生时,郊区的人要迅速离开山、水等危险的地方,以防泥石流、土地裂开或泛滥等突发事件。自行车的下车,停车,人们侧着走。地震发生时,车上的人被路边掉下来的东西打碎了。实际上,他们只需要离开车辆,坐得靠近车辆,或躺在汽车旁边。因为通常被压碎的车辆旁边有可以避免的空间。同样,在停车场的时候,倒下的天

7、花板也渡边杏留在车里,以免撞坏车。不要躲在土窑、隧道或地下通道里。因为地震造成的碎石残骸填满或堵住了出口。不结实的话,隧道等也会倒塌。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房、危墙、高门脸等危险的地方。避免像天桥这样结构复杂的结构,不要停留在天桥、天桥上下在家里怎样才能避免地震如果你感觉到地震了,要赶快撤离。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只需要几十到几十秒钟,所以抓紧时间躲避地震是最关键的,不要耽误时间。木结构建筑在地震中最坚固。树木具有弹性,可以随着地震的力量移动。木建筑倒塌后,生存空间充裕,木材材料密度最低,重量最小,损失也少。砖材料是用较小的砖打碎的。砖头会伤人,但被砖头压的人要比被水泥压的人少得多。因此,只能考

8、虑在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好的时候跑到室内,住在平房里的时候最好尽快跑到室外空地。地震发生时,木屋倾斜,不能打开房门,可能会丧命。因此,即使不出门,也应该先打开房门。地震的时候不要惊慌。特别是晚上发生地震的时候,简单地从床上滚下来。床的周围是安全的空间。如果你在看电视,不能很快从门或窗逃走,请躺在沙发或椅子附近,然后蜷起身子。不能跑到阳台,不能去走廊等人群拥挤的地方,不能跳下去,不能使用电梯,地震时要尽快离开电梯,门打不开的时候要低着头坐着。减震位置很重要。根据建筑物布置和室内情况,最好找到安全的空间,避免,找到可以创造三角形空间的地方。当建筑物倒塌在事物或家具上时,这些物体在它们附近留下了空间。

9、这个空间是“拯救生命的三角形”。物体越大,越强,挤压的空间越小。物体受到挤压的空间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所以利用这个空间的人更有可能不受伤害。在炕头下、低重量的坚硬家具下、内壁根部、墙角、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这些三角空间是人们生存的相对安全的场所。避免的时候,要尽量靠近水源,尽量靠近建筑物周围,越靠近建筑物中心,逃跑路线被切断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果靠近建筑物外围,即使不出来,救援也容易,但躲在窗户或门框下渡边杏。地震后建筑物倒塌,很多人被发现在门前被砸碎。因为如果站在门框下,门框向前或向后摔倒时会被砸在头顶上的屋顶上。门框往旁边摔,你会被压下去的。躲在厨房、浴室等小房间里的时候,要尽量远离炉子

10、、煤气管和易碎的餐具。如果厨房或洗手间在建筑物的边缘,墙是薄板的,则不要选择最佳减震场所。不要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了进去,就会立即失去机动性,视线受阻,身体受限,失去逃跑的机会,也叫救援。选择躲避的地方后,蹲下、坐下或脸朝下,额头枕在双臂上,不要躺下。因为躺下时人体的平坦面积大,直立的概率大5倍,很难站稳。抓住周围的坚硬物体,以免地震时摔倒,身体失去控制,受伤。当大地乱晃,站得不稳的时候,人们会有想靠着抓住的心。周围的门柱和墙壁大部分是靠着的对象。但是这些看起来结实结实的东西其实很危险。保护头部和颈部,低下头,用手保护头部和后颈。保护眼睛,低下头,闭上眼睛,防止异物受到伤害。保护嘴和鼻

11、子,可以用湿毛巾盖住嘴和鼻子,以免吸入泥土和气体。一旦被困,可以敲打管道和散热器,努力与外界接触,也可以打开手电筒学校如何避免地震在比较安全的教室里,要用包裹住头,闭上眼睛,根据建筑物的布置和室内情况,找到可以创造三角形空间的地方。可以在结实的桌子下或讲台旁边躲避身体,绝对避免拥挤,发生踩踏伤亡或跳楼渡边杏。地震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搬到了教室外面。在户外操场上蜷起身子,用双手保护头部,同时避免大建筑物或危险物质,不要回到教室在野外和海边如何避免地震要避免山脚下、陡峭的悬崖和陡峭的山坡,防止山泥倾泻、山崩或山崩等山崩。为了避免可能发生地震的海啸袭击,我们必须尽量远离海边在公共场所如何避免地震在电影剧

12、场、体育馆等地发生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在现场停电的时候,不要乱喊乱叫、慌张,要躲在现场蹲伏或躲在椅子下面,避开吊灯、风扇等吊架,保护头部,在地震发生时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组织地撤离。不要慌张,不要挤到墙或篱笆里,要避开人群,冲向出口路,渡边杏。地震发生时,如在商场、地铁、书店、展览馆等处,则在强烈的柜台、商品(如低家具等)或柱子边缘,在内墙角处原地蹲伏,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用口罩堵住嘴和鼻子,避开玻璃门和玻璃窗,蹲伏在通道里,等地震平息后,有序地撤离在奔驰的车里抓住扶手,放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在中国的很多地区地震带一般认为是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的地带。世界上主要有环太平洋地震带

13、、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等三大地震带。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释放的能量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三。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时间分布不均匀,显著活动和相对平静交替,一段时间后再出现。每个地震带的重复周期可达数十年至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以上。各地震带的大型地震发生方式分为单发和延发式。电子利用8级以上的地震和一些中小型地震释放地震带上积累的能量。后者在一段时间内释放了7-7.5以上地震积累的大部分能量。地震带内出现的各种地震活动,都与该地区的地壳媒体特性、地壳形态和地壳运动强弱有关。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的我国,在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板块的压迫下

14、,地震断层活跃。我国自20世纪以来,除贵州、浙江、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等6.0级以上地震发生了近800起如何应对地震引起的二次灾害地震会引起间接的火灾、洪水、毒气泄漏、瘟疫扩散等被称为地震的第二次灾害。例:强烈的地震导致山崩,山体滑坡和山体滑坡形成。大坝决堤,发生了洪水。地震后传染病流行。第二次地震灾害,如易燃易爆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爆炸或管道破坏引起的气体泄漏、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引起的人员威胁,主要包括火灾、洪水(海啸、水库塌坝等)、火山爆发、传染病(传染病)发生、气体泄漏和扩散(包括核电站污染物泄漏等放射性物质);以及地震造成的第二次损失往往会引起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15、。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重大城市,损失将不亚于真正破坏性的地震。如果遇到地震引发的海啸怎么办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里氏8.7级地震,袭击印度洋沿岸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巨大海啸导致印度尼西亚12万人死亡,20万人流离失所。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仙台港口以东130公里的9.0级强震发生海啸,日本东北地区被水淹没,造成人员伤亡。海啸是地震次生灾害的一种,地震活动是海啸的最大原因。海啸发生在海洋或海洋附近,当地震形成或减弱的时候。地震发生时,海底板块变形,海水被移动。地震减弱时,地壳板块之间徐璐滑动,发生大量漩涡,发生海水的交替和移动。海底山体滑坡也可能引发海啸。海底滑坡经常发生在

16、地震期间或海底火山爆发时。这次山体滑坡和地震引起的沉淀物和岩石也移动了大规模的海水,引起海啸。地震海啸的两种形式地震海啸是在海底发生地震时,由于海底地形急剧上升的变化,海水强烈扰动而形成的。其形成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融化型”海啸。下落型海啸:部分结构地震导致海底地壳大幅下降,海水首先突然涌出凹陷的空间,在上面大规模积累海水。汹涌的海水在海底受到阻力的话,就会返回大海,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巨浪,向四面传播和扩散的这种下降型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是这种类型。“隆起”地震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的大幅度上升,海水也与隆起带一起上升,使隆起区上方大规模海水堆积,在重力作用下海水要保持相对平衡,海水必须保持等电位面,海水从海浪源向四面扩散,形成巨浪。这种融化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首先在海岸出现了异常的涨潮现象。这是1983年5月26日日本中部7.7级地震海啸造成的。什么样的地震会诱发海啸地震、地震波、地震波方向、海底地形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地震的生死界限。地震强度是对地震引起的最大冲击波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