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法制史,主讲教师:谢嗣强,绪论,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1、何谓法制? 2、“从中国古代正式的法律文献出发,认识(衡量官方厘定的)中国社会和政治价值”,确实是认识中国古代法制的一个捷径。,二、中国古代法制的特点,法理学者,从以下要点进行对比分析:人身依附、等级身份、王权和刑罚。 法制史学者: 实质层面:伦理法(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法律体系:“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以刑为主”; 法律渊源:混合法; 运作层面:司法从属于行政,三、中国法制史的分期与线索,夏商(起源)西周(确定基调;德、礼、刑)春秋(公布成文法)战国(法经,商鞅变法)秦(一切皆有法式)汉(司法实践层面法律儒家化)魏晋
2、南北朝(立法层面法律儒家化逐步加深)隋唐(法律儒家化定型,礼法合一。唐律疏议)宋元明清,第一章 夏商法律制度,甘 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见尚书甘誓) ?这一史料隐含着那些法制史信息,后续学习过程中,我们的一些判断能否从此史料中得到印证.,第一节 中国国家和中国法制的起源,一、中国国家的起源 国家起源的经典理论:“以地域划分居民”和“公共权力的产生” 中国国家的起源能大体印证经典理论吗?有那些
3、证据? 中国国家起源的特点: 夏王朝的形成过程及其统治区域的划分与公共权力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氏族血缘组织的解体,从而形成家国相通政治体制,国混合在家族之中。,二、中国法制的起源法源于天理。 礼源于原始的宗教礼仪。刑起于兵,三、中国奴隶制法的特点,1、 礼法不分(法律规范与宗教道德规范不分) 2、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判例法、习惯法),第二节 夏的法律制度,一、禹刑 1、左传昭公六年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 2、东汉郑玄说:“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 二、夏法律制度的内容 1、奴隶制五刑:墨(黥)、劓、剕(刖)、宫、大辟 “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
4、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见尚书吕刑) 2、“昏、墨、贼,杀” 3、赎刑。尚书吕刑书序:“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尚书舜典:“金作赎刑”;路史后记:“夏后氏罪疑惟轻,死者千馔,中罪五百,下罪两百”。 4、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第三节 商的法律制度,一、神权法思想的鼎盛与法律概况 1、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天降玄鸟,降而生商” 2、汤刑,刑名从商。 “刑三百,罪莫大于不孝” 刑名从商:商代刑罚制度已形成体系,并直接影响到后世。,二、现可见罪名:主要来自盘庚迁都之命和单行法规,如汤之官刑、弃灰之法),1、尚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
5、劓殄灭之,无遗育。 2、三风十愆罪:尚书伊训“制官刑,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 3、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三、商代婚姻与继承制度,1、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媵嫁制 2、继承制度:兄终弟及到父死子继,并出现了嫡长子继承制,四、神明裁判,1、更早期的情况 2、商的神明裁判,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概要 (国家整体面貌) (法制领域) 意识形态:“以德配天” “明德慎罚”“刑兹无赦”
6、“敬德保民” “三国三典” 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继承制度:纵的延续 封建制、等级制 婚姻制度:横的联合 (规范系统):礼、刑 周公制礼、吕后制刑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第一节、西周立法概况,(一)制刑方面 1、“有亡荒阅” 2、九刑 3、吕刑,1、周公制礼:赋予礼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从而具有法的性质 2、礼的内容和精神 礼记礼器曰:“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本: “亲亲”(孝)“亲亲父为首”; “尊尊”(忠)“尊尊君为首” 文:“五礼”:吉礼(祭祖)、凶礼(丧葬)、军礼(行兵仗)、宾礼(迎宾待)、嘉礼(冠婚)。,(二)制礼方面,(一)“出礼入刑” 与“寓
7、刑于礼”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后汉书陈宠传) “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汉书贾谊传) “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袛,有不举祭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之;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 ( 礼记王制),第二节、礼与刑的关系,(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1.从适用对象看,“礼”与“刑”各有侧重:从“内外之别”到“上下之别”。 “德以柔四方,刑以威四夷”(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2.从法的约束力,贵族主要来自对礼的自觉遵守,而平民尚须刑罚威慑 “廉耻礼节(足以)治君
8、子,刑人不在君侧” 之所以有上述差异, 有礼的等级差别性的原因,也有事实上的因素。从而决定贵族享受的“礼”或“礼遇”,平民消受不起。 “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而无物为礼,又分地是务,不服燕饮,故此礼不下与庶人行也” 4.准确的说,“礼”与“刑”这两大规范系统,整体上对贵族和平民都适用,但二者内部又因身份不同而又适用的不同的规范,礼是如此,刑也是如此。 礼:“各位不同,礼亦异数” 刑:周礼秋官小司寇“以八辟丽帮法”同罪异罚,第三节 刑法制度,一、定罪处刑的原则 1、“三赦之法” 2、“三宥之法” 3、眚、非眚,非终、惟终 4、罪疑惟轻 5、“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尚书立政,“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
9、正”,“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 尚书吕刑,二、刑罚 1、五刑 2、五罚(即赎刑) 3、圜土之制(即徒刑) 4、嘉石之制 三、罪名 1、不孝不友罪 2、寇攘奸宄、杀人越货 3、群饮罪,一、所有权 1、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田里不鬻 二、契约:质剂和傅别 周礼:“听买卖以质剂”,“大市以质,小市以剂。” 周礼:“听称责以傅别”。“ 周礼、天官、小宰:“七日听卖买以质剂。”郑玄注:“质剂,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日质,短日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一)婚姻制度 1、亲属: 宗亲、妻亲、外亲。五亲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2、结
10、婚 同姓不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六礼 3、离婚 “七出”“三不去” (二)继承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宗祧、爵位、财产三位一体),三、婚姻继承,第五节 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 1、周天子 2、中央 大司寇(掌三典)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下设司刺、司刑、司约、司圜等 3、地方: 国都:士师 国都外:百里之内的六乡设乡士;百里之外的(三百里内)郊的六遂设遂士,二、诉讼制度 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1、狱讼的区分 讼,谓以其财货相告者。狱,谓相告以罪名者。 2、起诉 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 以两
11、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3、审理 两造具备,师听五辞。 尚书吕刑 五听(“以五声听狱讼”):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 证据: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周礼地官小司徒:“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 郑玄 注:“地讼,争疆界者。”凡民之有约剂者,其贰在司盟(贰之者,检其自相违约)。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不信则不敢听,此盟诅所以省狱讼)。 4、读鞠乞鞫 凡治质剂者,国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邦国期,期内听,期外不听。 5、直诉制度:路鼓、肺石,第三章 春秋战国法律制度,一、春秋成文法的公布 1、背景:礼崩
12、乐坏、百家争鸣 2、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 3、公布成文法引起的论战及其值得我们思考之处。,叔向的忧虑,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惧其未也,故诲之以忠,耸之以行,教之以务,使之以和,临之以敬,莅之以强,断之以刚。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
13、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诗曰:仪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又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如是,何辟之有?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肸闻之,国将亡,必多制,其此之谓乎!”复书曰:“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敢忘大惠?”,布迪: “信中真正具有中国特色因而也是最有意义的内容,是叔向所提出的观点:公布成文法将会对道德和政治造成威胁。在其他任何一个文明古国中,似乎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这种观点。”,二、战国时期法律制度,(一)概况 1、立法指导思想(法家) 事断于法、刑无等级、重刑轻罪、布之于众 2、成文法运动持续深入 3、法律性质、内容的变化 (二)魏李悝之法经 晋书卷三十刑法志:“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整修合同范本
- 2025年天津从业资格证货运题库答案大全
- 关于消防器材购买合同范本
- 企业联营合作合同范本
- 医美手术合同范本
- 单位公车出租合同范本
- 加高工程合同范本
- 农户合同范本
- 剧组服装采购合同范本
- 共享单车租金合同范本
- 《建筑设备安装与识图》混合式教学课程规范(课程标准)
- 2024年云南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疗卫生公务员招录1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卷(答案详解版)
- 《体育开学第一课:体育常规教育》课件
- 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申请书
- 休闲体育小镇规划方案
- 海南红色拓展培训方案
- 镁合金汽车轮毂的研究与开发
- SHAFER气液联动执行机构培训
- 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实施方案
- 湖南省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达标检测试卷全册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