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环境经济效应研究_第1页
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环境经济效应研究_第2页
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环境经济效应研究_第3页
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环境经济效应研究_第4页
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环境经济效应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环境经济效应研究中 文 摘 要如今,农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着力解决农村生活中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所相悖的定势思维,陈旧做法,至关重要。而对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而言,生活用能消费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以皖西大别山区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调查方式,从经济与环境效应角度对案例地进行深入调查。本文结合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特点,对比近些年能源消费出现的新趋势,科学分析出所产生的经济与环境正负效应,在坚持经济社会环境齐头并进的原则下提出改善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消费状况的建议:国家应统筹农村地区能源发展问题,加大财政补给促进商

2、品性能源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使用,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在新能源领域加大研究开发,增进新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清洁能源市场价格。同时优化能源结构,争取各方力量的协同参与,以此促使村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的提高,期望对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展开更切实的思考,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关键词:皖西大别山;农村生活用能;经济效应;环境效应;Environmental Economic Effects of Rural Life Energy Consumption Dabie Mountains in WestABSTRACTNow, is beneficial to the peoples liveliho

3、od in rural areas, efforts to solve the rural life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c thinking, environment whic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old practice, critical. And for most rural areas in China,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daily life.Dabie Mountai

4、ns in Wes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e the field observ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case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Dabie Mountains in West of rural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t

5、rend in recent years, energy consumption,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produced,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tatus of rural life in Dabie Mountains suggestions on other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 country should do ma

6、ny things at once under the principle of energy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area planning, increase financial supply to promote the commercial energy in rural areas to promote the use of,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increa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

7、f new energy, promote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new energy, clean energy market prices stable. At the same time, optimizing energy structure, for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on of all forces, in order to encourage villagers living energy consumption level rise, expectation of rural life in wes

8、t mountain area can dont start thinking more effectively, provide some reference opinions.KEY WORD:Dabie Mountains in West;rural life energy;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method;Environmental effects;economic effects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综述21.2.1国外研究综述21.2.2国内研究综述21.3研究数据与方法31

9、.3.1数据来源31.3.2研究方法31.4技术路线5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62.1区位状况62.2自然资源状况62.3社会资源状况7第三章 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73.1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消费特征与存在问题73.1.1消费结构落后73.1.2环境污染大83.1.3消费模式差异明显83.1.4开发利用技术落后93.1.5新能源问题93.2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结构转换103.2.1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结构103.2.2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结构转换10第四章 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变化影响因素分析114.1能源获取度114.1.1能源性质114.1.2交通通达度114.1.3地形特征

10、124.2经济测度124.2.1家庭收入水平124.2.2家庭支出水平134.2.3能源价格水平134.3家庭特征134.3.1人口规模134.3.2教育水平144.3.3家庭职业14第五章 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经济环境评价145.1评价思路145.2评价原则155.3能源消费经济性评价155.4能源消费环境性评价165.4.1大气环境165.4.2生态环境165.4.3人居环境17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186.1结论186.2讨论18第七章 研究展望197.1不足197.2展望19参 考 文 献20致 谢21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人类从原始时期到现代社会,历经三次

11、能源革命,每一次能源的变革都带来人类社会的跨越式发展1。能源的变革,标志着工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带来加工制造业的大洗牌,不能及时改变的,必定会被淘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全球能源消费量不断上升,特别是近二十年,年增长率居高不下,其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非石油莫属。可见,能源对于当今社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生活用能,在农村地区缺乏有效供给成为当今我国“三农”问题的头等大事。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以及能源纸质化问题突出,山民们靠山取材,这种依靠焚烧秸秆、薪柴等初级能源消费行为不仅花费时间长,产生效益少,更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对于外部环境而言,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森林植

12、被破坏,造成土地可承受力降低,生产力下降,陷入贫困怪圈。另外,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人们对于农村生活用能的需求也在大范围增长,越贫困越需要能源来维持生计,就会进行越多的毁灭性能源消费,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急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打破这一恶性循环。1.1.2研究意义从长远来看,农村能源问题是重要战略问题,逐步保障农村能源充分供应,扩大市场规模降低能源价格,能源结构优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3。以农村能源问题为突破口,从大局来认识和破解农村问题,对于推动“三农”问题的缓解以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现状的调查以及存在问题阐述,对比分析近年新出现的

13、能源结构转型特征,从能源获取度、经济测度、家庭特征等因素入手,科学地推测出新特征带来的新效益。现实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农村生活能源的消费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直接会造成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这些变化,影响着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甚至对我国整体的能源战略造成影响。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能源问题越发突出,世界各国也越发重视能源安全。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成为各国解决能源问题关键。近年来,国际上也开始注重农村能源问题,代表性的机构有:联合国环境能源规划署、气候和可持续发展合作中

14、心等,主要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能源规划和环境政策;The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是美国国家能源部研究实验室,目前的研究包括光电作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等;N.H.Ravindranath等人利用统计数据,估算了印度薪柴、作物秸秆、畜粪等资源潜力,指出生物质能数量巨大,应加强能源转换技术研究;Wolde Ghiorgis 等人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分析了可再生资源对农村发展的作用。1.2.2国内研究综述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方面,闫丽珍等人认为,当前我国农村生活用能消费水平低,能源结构落后

15、,不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不仅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并带来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4。王效华指出,我国农村能源消费以生物质能为主,随着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的消费结构可能会出现更加多元化的特征5。邓可蕴表明,随着能源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经济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农村商品性能源的消费比例逐步增加6。对于农村生活用能构成转变的影响因素方面,叶依广、李广存发现农民生活能源消费行为的转变受到经济状况、家庭结构以及能源获取度的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收入水平是关键7。翟辅东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储存开发条件、社会基础设施供应、历史文化因素以及地理环境等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换的影响8。王效华研究了农村消费水平与人均收入水平

16、关系密切,且成正相关9。1.3研究数据与方法1.3.1数据来源(1)资料检索。本文的大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和图书馆的数据资料检索,主要包括政府官方资料记载,相关文献研究资料记载和前人的调研报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有数据来源均翔实准确。(2)实地调研。对于一些无法检索到的数据资料和一些来源模糊需要进一步证实的资料,笔者又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当地的居民,并对当地政府进行了求证,以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 1.3.2研究方法(1)调查分析法。通过资料检索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得了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现状,新能源普及情况等的一手资料,整理后进行细致的分析,为论文提供初步的研究方向和结论。主要分为实地调

17、查法与社会调查法。笔者于2014年3月中旬在皖西大别山区附近的霍山县境内向村民发放问卷,共计1000份。(2)案例分析法。根据国内外现有的案例,再结合皖西大别山区的具体信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提出解决的方法。(3)历史资料的收集。通过对皖西大别山区的地方县志以及古籍善本等的翻阅查询,了解皖西大别山区的发展历史,追根溯源,再结合现阶段具体发展情况,提出最佳方法。(4)GIS空间分析法。综合运用ArcGIS、MapInfo等软件,广泛获取有关皖西大别山区地理区位、生物质能源分布、农户住区分布等基础数据,采用叠加分析,最佳路径分析,得出结论。(5)结

18、构转换法。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是指我国农村生活消费中各种不同能源之间的比重。为了科学准确地分析我国农村生活用能结构转换的变动过程,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学中结构转换分析的K值方法,在此定义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转换测度方法如下:其中,i=1,2,3,分别代表农作物秸秆、薪柴、煤炭三种能源类型:qi,t表示第i种能源在即期的消费数量的比率,qi,0表示第i种能源在即期的消费数量的比率,显然,K值越大,表示能源消费的变动幅度越大,反之亦然。1.4技术路线传统习惯的农村生活能源使用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的结构模式需要迫切革新,积极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使商品性能源

19、消费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使用,从来带来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本文从数据处理的外部视角以及因素分析的主观视角入手,针对皖西大别山区农村消费能源的现状特别是存在问题深入思考,综合环境效应评价,最终提出保障政策。数据处理因素分析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生活能源价格污染物排放量估算农村生活用能结构转换分析结构转换法综合环境效应评价政策建议图1 技术路线图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2.1区位状况大别山与三省相接,主峰为东西走向,地势崎岖,沟谷纵横。大别山地理位置独特,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大别山区地势崎岖陡峻,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困难,经济发展

20、也比较缓慢。近年来,相关部门开始重视大别山区的发展,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铁路的建设,使得大别山区成为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大别山区是革命老区,还有着重要的旅游价值。图2 大别山区区位示意图2.2自然资源状况皖西大别山区是亚热带季风带内的山地气候区,雨热同期,除正常的对流雨外,大别山区还有大量的地形雨,降水十分丰富。大别山区是重要的分水岭,山体两侧都有河流发育,分属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别山区还是重要的森林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很多珍稀树种和动物在这里栖息。大别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物产众多,主要以山珍为主。当地居民多用柴薪为日常生活主要能源。同时,由于近年来,政府对沼气池的大力推广,

21、使得沼气的使用成为大别山区重要日常生活能源。此外,由于地形地势和有河流流经,这里也拥有丰富的势能和水能,但是目前并没得到大力的开发。2.3社会资源状况大别山区历史上作为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红四军摇篮,拥有灿烂的古老历史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总人口约2200万,数量庞大。但因为地处山区,教育资源匮乏,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今天,大别山区工业化高速发展,其经济总产值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但是二元结构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大别山区位于我国的中心地带,也是中部六省的心脏之所在,南临武汉,东靠合肥,近年来,大别山区成为皖西地区的交通枢纽,紧密连接着安徽和湖北。图3 大别山区三大产业产值柱

22、状图第三章 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3.1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消费特征与存在问题3.1.1消费结构落后大别山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柴薪为主,占据了60%,而沼气作为主要辅助能源,也占据了30%,两者占据了大别山区几乎全部的能源消费,导致消费结构单一,对某一种能源的依赖性过强。而且能源利用率极低,并主要以燃烧热能方式使用,浪费率高。这种单一且低效率的能源利用结构急需改善。表1 2000-2007年间大别山区农村生活消费主要能源的数量(单位:万t标准煤)年份秸秆薪柴煤炭总量2000502.4090.6072.66665.662001360.3551.6887.74499.772002254.0

23、657.2867.90379.242003147.7751.2728.05227.092004284.1034.5012.32330.922005579.8743.4531.77655.092006959.5939.4247.711046.822007790.8185.6393.65970.093.1.2环境污染大大别山区对柴薪的焚烧,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首先,柴薪大部分取自于当地的森林,对树木不加节制的砍伐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大别山又是很多河流的发源地,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会影响到河流中下游城市的取用水;其次,柴薪的焚烧尤其是秸秆等的焚烧会形成大量烟雾,大别山区又地处丘陵地带,大气扩散缓

24、慢,烟尘容易集聚,造成对大气的污染,扩散开来之后还会对周围城市的空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沼气的使用虽然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但沼渣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处理,也会对附近的土地和地下水产生影响,污染土地和地下水水质。大别山区是合肥市主要的供水地,一旦大别山区的水质遭到污染,会对安徽北方众多城市的供水带来毁灭性的灾难。3.1.3消费模式差异明显根据实地走访以及与村民们的交谈中发现,在皖西大别山区,村民之间生活能源消费模式也存在这个体成片差异。例如,在近大别山区的农户中,生物质能源的消费使用比例比商品性能源平均高出16.7%,这是由于生物质能源的获取较商品性能源更加方便,村民可随意在山中砍伐薪柴,在山间已开发

25、空地焚烧秸秆等,且能源地到消费地距离近,加之新能源在此地普及率不高,新能源价格超出承受,村民们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生物质能。相反于距大别山区较远的乡镇村民来说,普遍偏向于使用商品性能源,商品性能源使用清洁方便,配套设施完善,方便获取,价格适中。图4 当地居民使用薪柴等生物能源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需因地制宜,符合就近开发与节能高效原则,在村民可接受范围内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给予财政补贴,惠及村民。3.1.4开发利用技术落后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发展还很缓慢,能源消费的科技含量比较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社会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由于大别山区整体生活用能消费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工艺相对落后

26、,缺乏创新技术,其中优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也较弱,导致能源消费需求持续力不足,无法充分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开发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努力降低能源价格,保障优质条件的能源供应,大力推广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开发利用技术的落后状态。3.1.5新能源问题由于教育的束缚,很多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例如,沼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但是很多农户家里安装了沼气池之后由于使用不当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再加上不会正确处理沼渣等,使得很多沼气池闲置,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此外,由于

27、知识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很多新能源不能在这里得到很好的推广,例如太阳能,水能等等。3.2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结构转换3.2.1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皖西大别山区的农村生活能源资源主要包括传统生物质能(秸杆、柴草和畜粪)、商品能源(煤、液化气和石油)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沼气)等。薪柴主要是指农作物的秸秆以及采集的枯木、树叶等,大别山区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牲畜的粪便是皖西大别山区另一重要能源,虽然不能直接燃烧,但可以作为沼气池原料。表2 大别山区主要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比例(2008-2013)年份秸秆(%)薪柴(%)煤炭(%)总量(%)200853.0534.5612.3910020095

28、1.0237.5611.42100201049.2739.8710.66100201146.6238.5114.86100201251.6233.3515.03100201354.4731.6713.86100煤炭、电力和液化气等商品能源从区外输入,在目前的供给条件下,其可获得性主要取决于农户的购买能力。可再生能源以沼气使用为主,在“一池三改”项目中,将沼气池与改厕所、改暖圈、改厨相结合,沼气池与卫生厕所、暖棚养畜、新型炉具相结合,提高沼气池产气率,粪便直接入池,有效杜绝了其对环境的污染,美化了环境。太阳能的使用相对较少,山区多雨,现有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前期投入资金也比较多,很多农村家庭不愿意负

29、担。3.2.2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结构转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数量不断增长,商品能源逐渐替代生物质能源成为主要能源,即商品能源开始在农村普及。但无论从消费总量还是人均水平来看,数量均低于平均水平,增长空间较大。图5 大别山区三类主要生活能源消费量趋势图(2000-2007)在皖西大别山区,生物质能虽然一直占据着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但是所占比重却不断下降。2000年以前,生物质能使用较多,占到能源消费总量70%左右,而到2008年这一比重下降到35.5%,首次低于商品能源;商品能源消费则从2000年以前的20.5%迅速增加到2008年的44.5%。

30、第四章 研究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变化影响因素分析4.1能源获取度4.1.1能源性质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开始改变。在以农耕为主的时期,能源主要是薪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电、太阳能等新式能源也在不断兴起。太阳能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用途过窄,主要集中在热水器等仅有的几个方面。沼气是目前农村主要推行的新式能源。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用传统的掩埋、堆放、焚烧、冲洗等办法都无效,特别是养猪养鸡,都有可能造成严重污染。如果将牲畜的粪便收集于沼气池内,形成沼气,不但可以处理掉这些废弃物,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清洁的能源。而且,沼气的投入较少,操作简单便捷,适合在农村大规模推

31、广。4.1.2交通通达度交通是能源获取的重要标志,交通的通达度可以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的主要用能。大别山区位于皖西,而皖北是中国重要的煤矿产区,能够为皖西农村提供充足的煤炭资源。因此,在生物质能源向商品能源的转换过程中,煤炭就成为了首选商品能源。交通和电力等的运输速度和方法决定了能源获取度及其经济成本,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增强能源可获性。近年来,皖西大别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交通通达度不断提高,这也使水电、煤炭等商品能源的进入和使用成为可能。4.1.3地形特征皖西大别山区是山区,交通相对闭塞,基础设施建设较平原地区更为困难,因此商品性能源的进入和使用会比平原地区晚。同时,平原地区的城市

32、多为同心圆或组团状分布,基础设施建设方便,覆盖范围也可以达到最大。山区居民居住分散,引入商品能源需要付出更多的建设成本。山区生物质能丰富,农民可以就地取材,没有经济负担。而平原地区开发程度大,生物质能获取相对困难,因此商品能源的需求会更大。4.2经济测度4.2.1家庭收入水平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有能力担负商品能源的支付,因此,较富裕的农民会率先使用商品性能源,从而推动了整个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用能结构的转变。新式能源一般前期投入较高,在目前的皖西大别山区只有少量农户使用,多为太阳能。表3 大别山区农户收入水平(2000-2012)年份大别山区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元)生活能源商品率20002

33、161.980.4320012210.340.4220022253.420.4420032366.40.4420042475.630.4320052622.240.4220062936.40.4320073254.930.4420083587.040.4520094140.360.4620104243.120.4620114355.450.4720124789.20.484.2.2家庭支出水平一个家庭的支出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消费水平。统计显示,在2003年调查的农村家庭消费支出中,生存型消费约60.9%,发展型消费占30%左右。而在2010年再次调查时,生存型消费已经降至49.7%,

34、发展型消费上升至42.2%,由此可见,皖西大别山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升高,生物质能源的消耗降低,商品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因为商品能源往往使用更干净、便捷,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体力,且价格相对较低,家庭足以负担。4.2.3能源价格水平随着煤炭开采处理技术的发展,水电站和电网的普及,以及西气东输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使得皖西大别山区的农民能够获得更加便宜的能源,特别是水电和天然气。皖西大别山区地势较为险峻,有众多河流流经,拥有丰富的水能。近年来,安徽政府也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投资发展无污染和低污染能源。大别山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先后建起多个水电站,在为皖北地区提供

35、大量电力的同时,也为皖西大别山区本地的农民提供了低廉、无污染的能源。4.3家庭特征4.3.1人口规模分析表明,家庭人口与人均能耗相关程度较高,且呈负相关13。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90年代后的家庭多为三口之家,农村每一户人口的降低,就意味着劳动力水平的降低,而生物质能源的获取往往需要较多的体力。家庭平均能耗增加,劳动力数量却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会更加倾向于使用便捷的商品能源。随着家庭人口熟练的不断下降,每一户的总能耗量也在不断下降,再加上水电、天然气等商品能源价格的不断下降,农户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担负本家的商品能源开销,生物质能变渐渐被商品能源取代。4.3.2教育水平学历与能源选择的品种

36、也有较强的关系,一般而言,较低教育水平的家庭多选择使用生物质能源。而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商品能源的消费比例也不断增加,传统能源的使用则会有所下降。皖西大别山区近年来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更多的人理解生物质能源消费的危害,转而增加商品能源的消耗。并且,受教育水平也与家庭经济密切相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从侧面体现了皖西大别山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能源消耗从传统生物质能向商品能源转型。4.3.3家庭职业随着皖西大别山区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转移,很多家庭都不再是单纯的依靠种田为生,经济收入迅速增加。农村居民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采集生物质能源,工作所得收入足以担负家

37、庭商品能源的开销。近年来,安徽农村大量劳动力外输,形成了一股民工潮,皖西大别山区也是如此,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造成土地荒废,村内多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商品能源相对于生物质能源的使用更为便捷,费用也低廉,便于留守老人和儿童的使用。第五章 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经济环境评价5.1评价思路环境评价是对在建或拟建的工程项目可能或已经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评估和预测,再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降低工程项目对环境的损害,尤其是对化工产业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威胁人类健康的项目,必须严加评估,并实时监测,防止污染造成事故。这一制度,可以有效的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保护环境,从源头上治理

38、。5.2评价原则对农村生活用能的经济环境评价主要从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社会经济性、主导性、等衡性和公众参与八个方面入手。在评价过程中,不同的对象评价的方式也不同,建设项目、规划环境等都会影响评价结果;环境要素的不同和评价时间的差异也会造成不同的评价结果。本次对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经济环境的评价主要按照环境要素分,并结合具体情况,分为能源消费经济性评价和环境性评价。其中,以环境性评价为主,细分为大气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和人居环境评价。5.3能源消费经济性评价能源消费的经济性评价是一种价值评估,通过对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等的分析,预测和引导能源的开发和生产,能源消费的经济性评价主要

39、任务是督促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由表2中的数据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大别山区20082013年间农村能源结构变动的K值。图6 大别山区主要能源消费比例柱状图(2008-2013)从图6可以看出,以2008年为基期,大别山区20092013年的农村生活能源结构变动幅度的总体趋势大致符合对数递增模式,图中蓝色曲线表示为结构方程式为y=6.298In(x)-2.7431,其中x代表年份,y代表K值,优化拟合度达到63.14%。图7 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结构变动的K值煤炭和天然气是目前皖西大别山区使用最为广泛的商品能源,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需求量也将不断扩大。皖北本身拥有庞大的煤炭储存量,供应潜力大,供应时

40、间长,但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不建议大规模使用。天然气虽然储存小,开采困难,但因为拥有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发展迅速,价格也不断下降,同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再生能源中,作物秸秆和薪柴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范围较窄,数量有限,并且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因此也不建议继续大规模使用。水电是清洁干净的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政府近年来不断鼓励开发,也是可以长期发展的能源。5.4能源消费环境性评价5.4.1大气环境本文中所提到的商品能源和生物质能源都有相关气体的排放,其中以煤炭为主,但是,在经济并不足够发展的皖西大别山区的农村,煤炭的使用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发展过渡阶段。作物秸秆的燃烧也会带

41、来严重的大气污染,且随着大气扩散影响周围城市,但近年来政府正在严格控制秸秆的大规模燃烧,并且已经取得初步成效。5.4.2生态环境过度采集生物质能带来的生态影响也是持久性的,对薪柴的需求是森林退化的原因之一。不仅在农村,在一些发展国家的城镇薪柴也是重要能源。森林退化降低了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吸碳、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就是因为对薪草的利用减少了地表覆盖,引起水土流失。在上世纪80年代皖西大别山区的农民过度砍伐森林,严重破坏了植被,土地裸露,加大了水土流失。作物秸秆的燃烧减少了家畜饲料和秸秆还田,中断了物质循环的过程,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地贫痔化。而由于大量的能源消费造成局部区

42、域空气质量的恶化,特别在不利的地形和气象条件下形成非自然的阴霆天气。从中观尺度来看,能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具有明显影响。煤炭开采区尽管采取回填、复垦等措施,但采矿区一般都难以恢复到原生态的状况。因此,薪柴、作物秸秆和煤炭都不能作为皖西大别山区主要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能源必须被逐步取代。5.4.3人居环境在微观尺度上能源消费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一是生物质能和煤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室内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健康。这对于长期从事烧饭和取暖的妇女的健康有着极大地损害,还薰黑房屋,使室内能见度降低。而且固体燃料以及燃烧后灰渣的堆放造成人居环境的脏乱差现象。与直接使用薪柴、

43、秸秆、煤炭相比,沼气的利用具有较好的清洁性。生物质能通过沼气池的发酵,产生了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可燃气体,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减少了生物燃料不完全燃烧引起的室内污染,人畜粪便入池净化了居住环境,沼渣沼液还成为优质肥料。近10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建设沼气工程。沼气普及率成为评价农村用能清洁性的重要指标,但目前想要在农村大规模使用沼气,仍有很多问题,例如:按照“一池三改”建设标准,农户修建沼气池需自筹2000多元,对于低收入的农户较难;家畜养殖日规模化,许多农户不再养殖家畜,家庭人口也减少,填料不足;部分农户宅基地小,没有修建沼气池的地方,且石山区难以开挖沼气池;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44、运营维护工作跟不上,难以为农村沼气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6.1结论实证研究部分为本文的主题内容,是以农村生活能源的消费为主线,从燃料的获取方式、经济测度、家庭特征入手,运用多学科的综合集成研究方法和替代分析手段,分析能源消费对生态与环境以及农户经济支出的影响,基于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核算,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获得的主要结论有:1、本文通过对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的走访调研,明晰了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存在消费结构落后、环境污染大和新能源使用缺乏等问题,并且基于环境、经济和政策等相关原因,用能结构也在逐渐转换。2、从能源获取度(能源性质、交通通达度、地形特征)、经济测度(家庭收入水平、支出水平、能源价格水平)、家庭特征(人口规模、教育水平、家庭职业)等多个方面,对分析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变化。3、通过对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经济性评价和环境性评价(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提出应当大力发展水电、沼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