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其不可而为之,安阳高中:洪汉友,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道行不通却还要去做,题解:,弑:杀,古代卑幼杀死尊长叫弑。多指臣子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 夫三子:那 以:因为 之三子告:到 可:同意,孔子循礼卫道,不敢不告。,14.21,探究: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表明孔子对此事的重视。,探究: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 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说说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孔子啊,为什么你身处乱世却不知
2、退隐,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18.5,桀:ji 耦:u,两人并排翻土 然:对 谁以:与 易:改变 从:跟随 与其岂若:与其哪里比得上 辍:停止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8.6,第一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嘲讽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熟悉人生道路之坎坷。,第二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现在世道动乱,政治黑暗,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你不应该再追随孔子,而应该追随那些隐士。,从而后:而,连词,表承接。 为黍:为,做;黍,sh,一种粮食。
3、 见其二子焉:见,使见(xin) 明日:第二天 使:叫 反:返 如之何其废之:语中语气词,表反问。 洁:使清洁,18.7,如何理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关于“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指稻、黍、稷(粟)、麦、菽(大豆)。指麻(大麻)、黍、稷、麦、菽。),答:是对孔子一味周游求仕,不事生产的讽刺。,子路是如何评价这位丈人的行为的?,答:对他重视长幼之节表示肯定,但又对其废弃君臣大义,消极避世的作为表示反对,认为应该从政济世,知其不可而为之。,辨析: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同:忧国忧民,异:孔子济世 (用世) 隐士避世,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
4、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1、没有上的支持。14.21中的“三桓”为什么说不可?(自身是政在大夫,名不正言不顺),2、没有下的支持。狂傲的隐者、耕夫、荷dio的丈人、守门人以及挑夫这些最下层的劳动者无一例外地都表示了悲观乃至反对的态度,所以连孔子最后也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你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举例说明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因为,行为的目的
5、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了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后世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和榜样作用。,三国演义,正论间,忽报蜀使到曰:“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乃自引大军至合淝,令吴兵无功而退。” 孔明听知此信,长叹一声,不觉昏倒于地;众将急救,半晌方苏。孔明叹曰:“吾心昏乱, 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 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 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
6、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 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转沉重。,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 暗,摇摇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众将正慌乱间,忽尚书李福又至;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之大事也!”须臾,孔明复 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福谢曰:“福奉天子命, 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 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
7、可继 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时建兴十二 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后唐代杜工部有诗叹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魏蜀实力对比 人口 魏:景元四年537万魏国灭亡时1386万 吴:赤乌五年240万吴国灭亡时230万 蜀:章武元年90万蜀国灭亡时94万 辖区(东汉共14州,一个西域督护府) 魏:青州兖州豫州徐州司州雍州凉州并 州幽州冀州荆州北部西域督护府 吴:扬州交州荆州大部 蜀:益州荆州西南部 兵力 魏:70万-80万 吴:23万
8、蜀:10万,诸葛亮能在如此劣势下,逼的魏军不敢出门,已经相当不易了。 诸葛亮的隆中对在关羽丢失荆州时就已经破灭了,诸葛亮也知道再灭魏国已经没有太大希望了,之所以出兵是以攻代守。如果不进攻,只有死路一条。因为随着中原生产力人口的恢复,双方实力会越拉越大。,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子美蜀相,诸葛亮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表现在了八个字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神雕侠侣,杨过听他吟得慷慨激昂,跟着念道:“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郭伯伯,这几句诗真好,是杜甫做的么?” 郭
9、靖道:“是啊,前几日你郭伯母和我谈论襄阳城守,想到了杜甫这首诗。她写了出来给我看。我很爱这诗,只是记性不好,读了几十遍,也只记下这几句。你想中国文人都会做诗,但千古只推杜甫第一,自是因为忧国爱民之故。”,杨过道:“你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那么文武虽然不同,道理却是一般的。” 郭靖听他体会到了这一节,得是欢喜,说道:“经书文章,我是一点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即便是做个贩夫走卒,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汉,真豪杰了。”,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
10、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 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倚天屠龙记中交代,后来蒙古大军攻破襄阳城的当天,郭靖与其妻黄蓉、其子郭破虏、其女郭芙、其婿耶律齐全部血战到底,以身殉城。,郭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体现在四句话上: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初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难忘的。尽管每一个初恋都是那么纯洁,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恋的记忆还是会不断退色。可是如果平生第一次让你心颤的人,忽然离开这个世界,你会如何?而过了10年以后,在你即将要结婚的
11、时候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又忽然出现在你面前,你又会怎样?,惟珍在漫天大雪中苦苦追寻的身影是“冬恋”中最让人心酸和痴迷的身影。十年了,所谓“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在似水的流年里,有谁可以做到像惟珍那样把年少的坚持化为今天的坚守呢?这何尝不是一种情感上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呢?,“难道我所看见的真的只是一个梦吗?在我的记忆中有太多太多的你了。你为我弹的美妙的钢琴声,和你一起漫步湖边的红色晚霞,当你握着我的手的时候嘴角边泛起的那甜甜的微笑。这些我都记得,我常常在心里祈祷,希望我心中所有的回忆还有你的微笑能在我面前再次出现。又是一个初雪纷飞的一天,就在那雪花飘落的林阴大道上,我恍如在梦境中
12、一般,那是真的吗?俊尚,你现在在哪里?你能听见我的心声吗?” -订婚的那天傍晚,从美容院出来的惟珍在初雪中看到俊尚后,回到家中,写出的一段心声。在大街上疯狂找寻俊尚未果的惟珍被相奕找到了,听了相奕一番发自肺腑的话之后烧掉了所有与俊尚有关的东西,但是东西可以烧掉,记忆可以吗?爱呢?也可以吗?,“刚开始的时候完全没有感觉,不知道他什么样子,有哪些地方我和他很像,我只是觉得很好奇。我觉得在他的记忆里面好象没有我,我心里面又希望他能记住我。这是恨一个人的原因吗?” 这是第一集中出现的。在金黄色的晚霞中,俊尚和惟珍漫步在湖边,当俊尚提到父亲时,惟珍这样跟他说。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惟珍
13、十分朴实的话里体现的就是这个。其时,惟珍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再想想俊尚去了之后的十年,惟珍对俊尚的思念,这话给人的深刻的悲哀就更让人心酸。恨的人都期望他能活者,更何况刻骨铭心爱着的人呢?惟珍的心有多苦,你想得到吗?,“喝酒流眼泪,哼,那是为死去的人吗?在我看来,那只是为了安慰自己的孤独寂寞。”“对死去的人最好的礼物是什么?是遗忘。明白吗?”“我在想,你可能没有真正爱过一个人吧,应该是这样,所以你才会轻易地说这种话你不知道,一个一直在你身边生活的人,在某一天的早上,突然消失的感觉(音乐)周围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你身边少了一个人,那种感觉,像你这样的人你明白吗?因为这个而伤心,也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
14、吗?” 惟珍对着俊尚(民亨)说这话时,眼睛里噙满泪水,楚楚可怜又愤怒激动!话语简单,但如果细细体味,不难体会出其中蕴涵的深深的悲伤。十年了,惟珍就是这样思念着俊尚。经历过失去俊尚的深悲巨痛,惟珍深深懂得那种感觉。惟珍没有忘记俊尚的证明,在十年后第一次出场时就能看出来。坐公车时习惯性地坐在最后的位置上,下意识地看看身边的座位,自己所在的公司名叫POLARIS。,文言练习三,1(孔子)之三子告,(三子)不可 (接舆)趋而辟之,(孔子)不得与之言 子路行以(之:指遇丈人事)告 鸟兽不可与(之:指代鸟兽)同群 丘不与(之:指代“斯人之徒”)易也 (子路)至,(丈人)则行矣,2、说明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5、,止: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使(子路)停止,留下。 食:及物动词用作使动,使(之,子路)食,给(他)吃,读s,后作“饲”。 见:及物动词用作使动,使(二子)见,读xin.(第三课3.24章“从者见之”的“见”义同。) 洁:形容词用作使动,使(自身)清洁。 迷: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其邦)混乱。,四、给下面短文加标点。,天人之理一也。人事尽,至于无可奈何,然后可以归之于天。譬犹农夫之治田,耕耘之功既至而遇水旱,乃可曰天实饥之也;医师之治病,药石之功既至而犹不起,乃可曰天实死之也。今未尝力耕耘而望岁于天,未尝投药石而责命于天,其可乎?古之君子,以在天者不可知,而尽其在人者。故立人之朝,卒然遇非常之变故,及察事理之将然,必力争而救止之,虽得罪至于蹈死而不悔。其意以谓:吾知尽夫人事而已。幸而时君听之,可以转危亡而为安存,庸讵知人之非天也?不幸而不听,至于得罪而死,然后可以归之于无可奈何,曰“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君子亦无憾焉。,译文,天意和人为的道理是一样的。人们做完一件事,到了无可奈何,然后就把它归咎于天意。譬如农夫种田,已经辛勤耕耘却遭遇水灾或旱灾,才能说上天实在使他饥饿;又如医生治病,已经用好药物却还不能治好病人,才能说上天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适应布局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前景-全面剖析
- 英语学习应用程序减负提质的设计方案
- 智能化食品安全监测-全面剖析
- 2025一对一廉洁谈话记录示例
- 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进展-全面剖析
- 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验收计划
- 生态伦理与生物技术-全面剖析
- 汽车制造业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
- 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 数学教育教学计划与实践探索
- 老人预防电信诈骗
- 2024年11月-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 【2025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经济学原理》课件
- 第16课《有为有不为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5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节奏与旋律》课件
- 2024年05月新疆克拉玛依金龙国民村镇银行招考15名客户经理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 2024年中国全钢子午线轮胎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抖音游戏推广合作服务合同范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