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琦教授:大蒜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ppt_第1页
刘世琦教授:大蒜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ppt_第2页
刘世琦教授:大蒜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ppt_第3页
刘世琦教授:大蒜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ppt_第4页
刘世琦教授:大蒜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刘世琦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TELMTEmail:,大蒜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提 纲,大蒜二次生长形成机理研究 大蒜二次生长生理特性研究 洋葱型大蒜及其成因分析 控制大蒜二次生长及高产模型建立 土壤营养对大蒜生理生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控释掺混肥对大蒜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大蒜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控制大蒜异常生理现象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一、大蒜二次生长形成原因分析,本研究以早中晚熟品种二水早、苏联蒜和苍山蒜为试材,对播期、种蒜、施肥、地膜覆盖、冬后施氮、浇水及温度与大蒜二次生长的关系

2、作了探究。结果表明: 1 播种期与大蒜二次生长,表1-1 播种期与大蒜二次生长 Table 2-1 Effect of Sowing Time on Garlic secondary Growth,1 播种期与大蒜二次生长,2 施肥与大蒜二次生长-施N,表1-2 施N与大蒜二次生长 Table 1-2. Effect of Applied Nitrogen on Garlic Secondary Growth,2 施肥与大蒜二次生长-施P,表1-3 施P与大蒜二次生长 Table 1-3. Effect of Applied Phosphorus on Garlic Secondary Gro

3、wth,2 施肥与大蒜二次生长-施K,表1-4 施K与大蒜二次生长 Table 1-4. Effect of Applied Potassium on Garlic Secondary Growth,3 种蒜与二次生长的关系3.1 种蒜脱毒,表1-5 种蒜脱毒与大蒜二次生长 Table 1-5 Effect of Virus-free Seed Bulbs on Garlic Secondary Growth,3 种蒜与二次生长的关系3.2 种蒜低温处理,表1-6 种蒜脱毒与大蒜二次生长 Table1-6 Effecto of Virus-free Seed Bulbs on Garlic S

4、econdary Growth,3 种蒜与二次生长的关系3.3 二次生长种蒜与大蒜二次生长,表1-7 二次生长种蒜与大蒜二次生长 Table 1-7 Effects of Seed Bulbs of Secondary Growth on Garlic Secondary Growth,3 种蒜与二次生长的关系3.4 种蒜瓣大小与大蒜二次生长,表1-8 种蒜瓣大小与大蒜二次生长 Table 1-8 Effects of Weight of Garlic clove on Garlic Secondary Growth,4 地膜覆盖与大蒜二次生长,表1-9 地膜覆盖与大蒜二次生长 Table 1

5、-9 Effect of Ground film Mulching on Garlic Secondary Growth,5冬后浇水及追N时间与大蒜二次生长,表1-10 冬后浇水及追N时间与大蒜二次生长 Table1-10 Effect of Time of watered and Applied Nitrogen After winter on Garlic Secondary Growth,6 温度与大蒜二次生长,表1-11温度与大蒜二次生长 Table 1-11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Garlic Secondary Growth (泰安 Taian),结 论

6、,1.播种期与大蒜二次生长密切相关,即播种期延迟二次生长发生率明显提高,为防止二次生长发生,苍山蒜宜于9月20日前后播种,苏联蒜宜于9月30日前后、二水早于10月10日前播种。 2.过量施N可明显诱发大蒜二次生长,施N量水平20kg667m2以下可有效防止二次生长;缺P、K或过量施P、K均可诱发二次生长,适宜用量为P2O51535 kg667m2、K2O1030kg667m-2。,结 论,3.种蒜低温(3)贮存60天以内,对二次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90天以上可显著促进二次生长。上年度发生二次生长植株所形成的鳞茎作种蒜,对二次生长无明显影响。种蒜瓣大小对二次生长产生明显影响,种蒜瓣6.10g以下

7、可极大降低二次生长发生率。,结 论,4.地膜覆盖可明显诱发大蒜二次生长。 5.大蒜越冬后浇水和追N时间与二次生长关系密切。早熟品种(二水早)于3月6日3月16日、中晚熟品种4月5日4月15日和追N可显著控制二次生长。 6.温度升高是诱导大蒜二次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尤其23月份(大蒜鳞茎分化)温度过高,二次生长率明显升高,2、3月份的月均温之和及3月份的月均温与二次生长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388和0.9681,据此可以预测当年大蒜发生二次生长的可能比率。 7.从以上结果可以总结得出,二水早(早熟种)为不易发生二次生长品种,晚熟品种(苍山蒜)为易发二次生长品种,苏联蒜为中度易发二次生长品种。,

8、二、大蒜二次生长生理特性研究,本研究就内源激素变化、 15N、14C运转规律、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与大蒜二次生长的关系作了探究。结果表明:,表2-1 植株内源激素变化Table 2-1 Hormone changes in garlic plant,表2-1 植株内源激素变化Table 2-1 Hormone changes in garlic plant,表2-1 植株内源激素变化Table 2-1 Hormone changes in garlic plant,表2-2 大蒜生长类激素与ABA之比的变化 Table2-2 Rat

9、io of stimulating growth hormones to ABA in garlic,2.2 14C、15N运转规律2.2.1 14C的运转规律,表2-3 大蒜各器官14C放射性活度 品种为:苏联蒜 Table 2-3 14C Radiactive intensity in organs of garlic Variety:Russiagarlic,表2-4 大蒜各器官15N分配率Table 2-4 15N distributive rate in organs of garlic,2.2 15N的运转规律,表2 5 大蒜顶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Table2-5 Changes

10、of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 top leaf of garlic,2.3.1 可溶性糖,2.3.2可溶性蛋白质,表2 6 大蒜顶叶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 Table 2-6 Changes of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in top leaf of garlic,2.4 光合速率,表2 7 大蒜顶叶光合速率的变化 Table 2-7 Changes of photosythetic rate in top leaf of garlic,2.5 酶活性2.5.1 POD活性,表2-8 大蒜顶叶POD活性的变化(OD470.min-1.g-1FW)

11、Table2-8 POD activity change in top leaf of garlic(OD470.min-1.g-1FW),2.5.2 CAT活性,表2-9 大蒜顶叶CAT活性的变化(OD240min-1g-1FW ) Table2-9 CAT activity change in top leaf of garlic(OD240min-1g-1FW ),3. 结论3.1 内源激素变化趋势,二次生长植株的AB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植株。 含量过低是发生二次生长的主要内因。 在ABA含量迅速升高的同时,IAA和GA则呈现单峰态变化,即在鳞茎膨大初期迅速上升,至蒜薹快速抽生时达高峰,之

12、后快速下降至较低水平。 而发生二次生长植株的IAA 、iPA及GA含量则明显高于正常植株,并且在高峰后的降幅小于正常植株。,结论 1 内源激素变化趋势,生长激素(IAA+iPA+GA)与ABA的比值,说明植株衰老休眠的强度,即比值越小,植株越接近衰老休眠。 二次生长植株的比值远高于正常植株且下降缓慢。,2 14C、15N运转规律,二次生长植株鳞茎和花薹的14C放射性活度和15N分配率却明显增加,分别由开始时的7.42%和6.82%增加到18.14%及16.05%(5月29日),次生叶片成为营养物质又一输入库,致使鳞茎和蒜薹产量显著下降。,发生二次生长的植株,其顶叶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明显高于正常植

13、株叶片。这与二次生长植株激素含量较高相吻合。,3 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规律,发生二次生长植株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正常植株,且降幅趋缓。 尽管光合速率提高,但由于增加了次生叶片库,分流了大量营养,所以,大蒜鳞茎和蒜薹产量却不增而降。,4 光合速率,二次生长植株的POD和CAT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植株。 POD和CAT活性下降更加促进了衰老过程的发展。,5 POD和CAT活性变化,三 、洋葱型大蒜及其成因分析,3.1 洋葱型大蒜概念探讨 洋葱型大蒜为鳞茎的异常生理变态所形成的类似洋葱鳞茎结构的大蒜。该类型大蒜鳞茎由具叶身的叶鞘基部异常加厚,以及全部或部分鳞芽的外层鳞皮加厚所构成,无肉质鳞片或肉

14、质鳞片极不发达(如黄豆大小或无),可形成蒜薹或无薹分化。无任何商品价值及食用价值。,表3-1 基肥施用量与洋葱型大蒜形成,3.2.1基肥用量与洋葱型大蒜形成,表3-2 追N量及时间对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 Table 3-2 Effect of amount and time of top applied N on formation of onion-type-garlic,3.2.2 追N量和时间与洋葱型大蒜形成,表3-3 土壤类型及土壤含水量与洋葱型大蒜形成 Table 3-3 Effect of soil type and soil water content on formation

15、of onion-type-garlic,3.2.3 土壤类型及土壤含水量对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11.52aA,3.3 洋葱型大蒜形成原因分析(结论) 基肥中当N、P2O5用量均达到40 kg667m-2时,可诱发洋葱型大蒜大量出现。当N、P2O5、K2O用量分别为 20、10、15 kg667m-2时,洋葱型大蒜发生率极低,近于0。 土壤过于粘重及土壤相对含水量达90%100%,可导致26.06%的洋葱型大蒜形成。 诱发二次生长的条件也可诱发洋葱型大蒜。,四、控制大蒜二次生长及高产模型建立,1.控制大蒜二次生长及高产栽培试验 采用五因子(1/2)二次通用旋转设计,控制大蒜二次生长及高产栽培

16、试验,表4-1 五因素五水平编码表 Table4-1 Coding table of five level to five factors,试验结果见表42,根据表4-2结果求得苏联蒜(yy1)和苍山蒜(yy2)产量与各因子间的数学模型为: yy1=2424.79+40.77x198.42x123.12x231.41x1x2148.91x22 + 45.01x3 + 7.89x1x312.85x2x3159.05x32 + 6.14x4 + 2.55x1x48.43x2x4 + 36.15x3x4120.06x42 +47.31x5 + 0.24x1x510.38x2x5 + 19.33x3x

17、523.17x4x5110.89x52,苍山蒜:,yy2 = 1900.40 + 29.51x186.44x1267.27x2 + 31.19x1x2116.59x22 + 21.11x3 + 7.24x1x310.61x2x3148.95x32 + 19.74x4 + 9.78x1x414.89x2x4 + 19.90 x3x4101.33x42 + 36.14x5 + 35.66x1x55.60 x2x5 + 4.08x3x518.99x4x592.66x52,表42不同试验组合大蒜产量及二次生长株率统计表 Table 4-2 Statistical table of yield and

18、secondary growth rate of garlic in all treating combination,通过模型检验可知,苏联蒜(yy1)苍山蒜(yy2)产量与各因子间高度相关,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和0.9632,拟和检验F值分别为10.68和10.57均大于F0.01(20,11) = 4.10,失拟检验不显著。说明该模型在本试验控制条件下完全成立,可信度极高,达到极显著水平。,2.1主因子效应: 钾、氮和密度对苏联蒜产量的影响较大,其次是磷和播期。而对苍山蒜而言,播种期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钾、氮、磷和密度。,2 模型解析,2.2 单因子效应 利用降维分析法,分别使五

19、因子中某一因子处于5个水平,其余4个因子于0水平,由模型可得该因子不同水平下的大蒜产量动态变化的子模型:苏联蒜yy11=2424.79 + 40.77x198.42 x12;yy12=2424.793.12x2148.91 x22;yy13=2424.79 + 45.01x3159.05 x32;yy14=2424.79 + 6.14x4120.06 x42;yy15=2424.79 + 47.31x5110.89 x52;苍山蒜yy21=1900.40 + 29.51x186.44 x12;yy22=1900.4067.27x2116.59 x22;yy23=1900.40 + 21.11x

20、3148.95 x32;yy24=1900.40 + 19.74x4101.33 x42;yy25=1900.40 + 36.14x592.96 x52;,实际上,降维后所得到的子模型,相当于特定水平下对某一变量所做的单因子试验。依各因子效应值,将回归子模型可绘成抛物线图。 对于密度(x1)、播种期(x2)、氮(x3)、磷(x4)、钾(x5)与大蒜产量(y)的曲线均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且在本试验约束范围(2xl 2)内,都存在极大值。大蒜产量最大时,各因子的取值分别为,苏联蒜:x1 = 0.21(29050p667m2),ymax = 2429.01kg667m2; x2 = 0.01(9月2

21、9日至9月3日);ymax = 2424.81kg667m2; x3 = 0.14(21.4kg667m2N);ymax = 2427.98kg667m2; x4 = 0.03(15.23kg667m2P2O5);ymax = 2424.87kg667m2; x5 = 0.21(22.21kg667m2K2O);ymax = 2429.84kg667m2;,苍山蒜 x1 = 0.17(28850p667m2);ymax = 1902.91kg667m2; x2 =0.29(9月27日);ymax = 1910.10kg667m2; x3 = 0.07(20.70kg667m2N);ymax =

22、 1901.14kg667m2; x4 = 0.10(15.75kg667m2P2O5);ymax = 1901.36kg667m2; x5 = 0.20(22.00kg667m2K2O);ymax = 1903.92kg667m2;,2.3单因子边际效应,由边际效应方程可知,密度(x1)、播种期(x2)、N(x3)、P2O5(x4)、K2O(x5)的边际效应在本试验范围内,大蒜产量随密度增大,播期延迟及N、P2O5、K2O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对苏联蒜在x10.21(x10.17苍山蒜)、x20.01(x20.29苍山蒜)、x30.14(x30.07苍山蒜)、x40.03(x30.07苍山蒜)、

23、x50.21(x50.20苍山蒜)时,产生负效应。 除上述效应外,各因子间还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其中x1(D)x2(T)、x1x5(K2O)之间的交互效应达极显著水平。,2.4 高产频率分析,根据所建模型,在2xl 2范围内,在蒜(苏联蒜)产量在2200.00Y2600.00kg667 m2的频率见表4-3。高产频率全部分布在1xl 1范围内,以xi = 0附近高产频率最高,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01(28050P667m2)x10.49(30450P667 m2)、0.25(9月28日) x20.08(9月30日)、0.03(20.10kg667m2)x30.36(23.60kg667

24、m2)、0.18(13.65kg667m2)x40.26(16.95kg667 m2)、0.01(20.10kg667m2)x5 (24.90kg667 m2)。,表4-3 大蒜高产(2200Y2600kg667 m2)频率分析 Table 4-3 Analysis to frequency of high yield of garlic(2200Y2600kg667 m2),*品种为苏联蒜 Variety was Russia garlic,2.5 大蒜二次生长模型建立根据表4-2结果求得大蒜二次生长率与各因子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检验可知,大蒜二次生长率与各因子间高度相关,复相关系数分别达

25、r苏联蒜 = 0.8455、r苍山蒜 = 0.7380。 2.5.1 主因子效应 通过模型解析,各因子对苏联蒜二次生长的影响程度,依次是,苏联蒜x1(6.97) x3(4.50)x5(2.94)x4(0.88)x1(0.32);对苍山蒜二次生长的影响程度为:x2(10.35)x3(4.75)x5(4.40)x1(2.32)x4(0.62)。,2.5.2 单因子效应 通过降维后的单因子效应值(固定因子0水平)。表明密度(x1)、播种期(x2)、氮(x3)、磷(x4)、钾(x5)与大蒜二次生长存在极大值或极小值。各因子取值分别为: 苏联蒜:x1 = 0.06(28300P667m2),ymax =

26、 3.87%;x2 =1.02(9月19日播种),ymix = 0.30%;x3 =1.22(17.8kg667 m2N),ymix = 1.11%;x4 =1.24(13.20kg667 m2P2O5),ymax = 4.41%;x5 = 0.30(23.00kg667 m2K2O),ymix = 3.42%。,苍山蒜:x1 =0.17(28850P667 m2),ymax = 16.54%;x2 =1.53(9月19日播种),ymix = 8.40%;x3 =1.25(32.5kg667 m2N),ymax = 19.30%;x4 =0.97(7,73kg667 m2P2O5),ymax

27、= 16.645%;x5 = 0.80(28.00kg667 m2K2O),ymix = 14.72%。 除此之外,x1x2、x2x3、x1x3间对大蒜二次生长存在极显著交互效应,x1x4、x2x4、x3x4、x1x5、x4x5间存在显著交互效应。,3 结论3.1 大蒜产量模型,通过五因子(1/2)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就密度(x1)、播种期(x2)、氮(x3)、磷(x4)及钾(x4)对大蒜产量(y)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起各变量与产量(苏联蒜、苍山蒜)间的函数模型 。各因子与大蒜产量间高度相关,复相关系数分别达r苏联蒜= 0.9752,r苏联蒜 = 0.9632,拟合检验达极显著。,由模型解析可知

28、,对苏联蒜,当密度为31050株667m-2,9月29日至30日,播种,施N21.40、P2O515.23、K2O22.10kg667m-2时,大蒜产量存在极大值;而对苍山蒜,当密度为30850株667m-2,9月27日播种,施N20.70、P2O515.75、K2O22.00kg667m-2,产量存在极大值。,除此之外,各因子还存在明显的单因子边际效应及因子交互效应。通过大蒜(苏联蒜)产量在2200.00Y2600.00kg667m-2频率分析可知,当密度为28050-30450 P667m-2、9月28日30日播种、施N 20.1023.60、P2O513.6516.95、K2O 20.1

29、024.90kg667m-2时,高产频率极高。,3.2 大蒜二次生长模型,3.4.1 大蒜二次生长模型 通过五因子(1/2)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对密度(x1)、播种期(x2)、施N(x3)、P2O5(x4)及K2O(x5)与大蒜二次生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起各变量与大蒜二次生长(苏联蒜、苍山蒜)间函数模型由模型检验可知,大蒜二次生长与各因子间高度相关,复相关系数分别达r苏联蒜 = 0.8455、r苍山蒜 = 0.7380。,通过模型解析表明,密度(x1)、播期(x2)、氮(x3)、磷(x4)及钾(x5)与大蒜二次生长间存在极大值或极小值。各因子取值分别为,苏联蒜:x1 = 0.06

30、(28300P667m2),ymax = 3.87%;x2 =1.02(9月19日撒种),ymix = 0.30% x3 =1.22(17.8kg667m2N),ymix = 1.11%;x4= 1.24 (13.20kg667m2P2O5),ymax =4.41%;x5 = 0.30(23.00kg667m2K2O),ymix = 3.42%。 苍山蒜x1 = 0.17(28850P667m2N) ymax = 19.30%;x4=0.97 (7,73kg667m2P2O5),ymax = 16.645;x5 = 0.80 (28.00kg667m2K2O) ymix = 14.72%.除此

31、之外,各因子间对大蒜二次生长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交互效应。,五、 土壤营养对大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5.1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大蒜产量的关系 土壤有机含量与大蒜鳞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相方程为Y=852.91 + 59483.38x ( r = 0.9765)。 5.2 土壤营养对大蒜产品矿质元素的影响 5.2.1 土壤营养对大蒜大量元素的影响 土壤中N、P、K、Ca、Mg、S六种元素除N外均与其所产大蒜的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都在0.80以上。 5.2.2 土壤营养对大蒜产品微量元素的影响 土壤中微量元素B、Mn、Cu含量与大蒜产品中的各微量元素含量也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

32、,其规律性与大量元素相似,但Fe和Zn的相关性不明显,相关系数分别为0.4461及0.1001。,六、控释掺混肥对大蒜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的影响,6.1控释掺混肥对株高的影响,6.2控释掺混肥对假茎粗的影响,6.3控释掺混肥对叶鞘长的影响,6.4控释掺混肥对叶面积的影响,6.5控释掺混肥对叶身干重的影响,6.6控释掺混肥对假茎干重的影响,6.7 控释掺混肥对根系干重的影响,6.8 控释掺混肥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6.9控释掺混肥对光合特性的影响,6.10 控释掺混肥对叶片保护酶活力的影响,6.11 控释掺混肥对根系活力的影响,6.12 控释掺混肥对鳞茎产量的影响,6.13 控释掺混肥对鳞茎品质的

33、影响,6.14 控释掺混肥对干物质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 论,1.施用控释掺混肥可促进大蒜生长。 增加其假茎粗度和叶面积,为后期鳞茎的膨大储备充足的养分 2.施用控释掺混肥能可提高大蒜鳞茎产量。 与普通复合肥相比,等量时苍山蒜增产12.5%、金乡蒜增产15.8%;80%用量时仍分别增产5.0%、15.0%;但进一步降低用量不利于鳞茎增产。 3.施用控释掺混肥能够改善大蒜品质。 可溶性糖含量、SOD、VC、大蒜素含量均以等量和80%用量控释肥处理最优。,7.1连作土壤微生物变化趋势,七、 大蒜土壤连作障碍形成原因分析,7.2 连作对大蒜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连作年限的增加,

34、大蒜根际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连作10年为最强。连作15年的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和蔗糖酶与连作10年的差异不明显。,7.3 连作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随连作年限的增加, 大蒜总生物量和鳞茎产 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 的趋势,以连续种植10 年的产量最高。 图1 连作对大蒜总生物量和鳞茎鲜重的影响 Fig.1 Effect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n biomass and bulb yield of garlic,八、控制大蒜异常生理现象及优质 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 出口大蒜栽培技术规程 2 薹蒜栽培技术规程,出口大蒜栽培技术规程,出口大蒜要求蒜头大

35、、瓣少、色白、质优。因此,为生产出高产、优质及出口合格率高的大蒜产品,必须严格按照大蒜对土壤、肥料、水分、温度及光照等条件的要求进行精心设计,科学管理,方能生产出优质高产无公害的产品。,出口大蒜栽培技术规程,1.选择适宜品种 目前适于出口的大蒜品种主要为苏联大蒜及苍山大蒜,以前者出口量为大。 2选择适宜播种期 根据多年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证实,苍山蒜、苏联蒜分别于9月25日-10月5日、9月30日-10月10日为适宜播种期。过早过迟均易导致减产,或出现各种生理异常现象,如二次生长、洋葱型大蒜等。,出口大蒜栽培技术规程,3土壤选择 出口大蒜宜选用壤土或轻粘壤土。土壤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效氮110.53

36、gg-1、有效磷60.22gg-1、有效钾136.77gg-1、含硫8.41 mgkg-1、有效硼浓度为0.85 gg-1、有效铜7.52gg-1、有效锌12.52gg-1和土壤有机质1.71%为宜。,出口大蒜栽培技术规程,4整地、做畦及施基肥 大蒜根系入土浅,需肥量较大。耕翻土地前施入腐熟鸡粪2-3M3667m-2,或优质腐熟厩肥4-5 M3667m-2。整平耙细(土块直径应小于3cm)后做畦。畦面宽1.9m,畦背宽30cm,高20cm,用脚踩实或用木棍砸实。把畦面整平后再施入速效化肥,施用量因地力而定,肥力中等土壤可按包膜尿素20kg667m-2,磷酸二铵25kg667m-2、硫酸钾30k

37、g667m-2或控释复合肥100 kg667m-2、另施复合微肥5-8kg667m-2。,出口大蒜栽培技术规程,若不施用鸡粪或厩肥等有机肥,还应外加豆饼50kg667m-2或棉籽饼100kg667m-2。饼肥应进行腐熟,腐熟后每50kg饼肥中拌入100g 50%的辛硫磷,以防种蝇(蒜蛆)。若来不及发酵处理可将饼肥粉碎后,拌入辛硫磷后直接撒于畦面。撒施化肥及饼肥后,畦面应用镢或锄等将肥料与8-10cm土壤混匀,以免造成养分失散或烧苗。混土后整平畦面,待播种。,5播种密度,因出口大蒜要求蒜头大,形状圆整,因此密度应适宜,苏联蒜可按株行距151617cm、苍山蒜1516cm。苏联蒜每667m2(包括

38、畦背在内)理论株数应保持在25000-27000株,苍山蒜应为29000-30000株。切勿播种过密或过稀,以免影响产量和商品品质。,6播种方法,为了打破大蒜种子的休眠期,使它能及时发芽。在播种前,对种瓣可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浸种或药剂浸种促进萌芽、发根。此外,播前晒种可提高出苗率,出苗整齐,幼苗健壮,有利于增产。 播种前,首先进行种瓣选择,去除带有伤残、病斑及过小蒜瓣,单瓣重在56g为宜。并将蒜瓣上残破鳞茎盘(蒜踵)去除,勿剥蒜皮。去踵时不要损伤种瓣。同时,尽可能选用蒜皮白色的蒜头,去除皮色褐黄的蒜头。,6播种方法,播种时用特制开沟器具开深5cm的浅沟,行距17cm,先撒入辛硫磷颗粒剂5kg667m-2,然后按株距15cm播种。播种时蒜瓣的弓背面与腹面连线应同行向一致,以确保大蒜叶片在田间分布均匀,避免相互遮光。播后蒜瓣上覆土1.5cm,并用耙子轻轻耙平,然后浇透水,但水量不宜过大,以减少养分流失。,7化学除草及地膜覆盖,播种后3-5d内,用33%除草通乳油150g667m-2,兑水50-75kg,均匀喷洒畦面,大风天不宜喷药。喷药后随即覆盖地膜(幅宽2m,厚0.005-0.006mm),可用铝锅盖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