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冷水鱼病害及防治技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一、虹鳟鱼病害,二、冷水鱼常用药物,三、病例分析,目 录,点击添加标题,鱼 病,疾病是指动物机体或某些器官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呈现出一系列特定的临床症状和某些异常指标,通俗地说指由于某种内在或外在原因使机体脱离了正常状态。 疾病的发生有其外在及内在两方面的原因。,鱼病发生的外在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两部份。 生物因素-常见的虹鳟鱼的疾病大多是由各种病原生物感染、寄生而引起,病原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1)病原微生物 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由它们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称为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特点是发病速度快、来
2、势凶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虹鳟鱼主要疾病,其中主要以病病毒性危害程度最严重,如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等。在水体污染严重和水质恶劣的条件下,病原微生物很容易滋生繁殖,易引起传染性疾病; (2)寄生虫 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被寄生虫寄生遭受损害的动物称为寄主。寄生虫对宁主造成机械性刺激和损伤,如鲺寄生鱼体,用其倒刺及口器刺激或撕破寄主皮肤,因而使寄主极度不安,常在水中疯狂的游动或时而跳出水面。寄生虫能夺取寄主营养,大量寄生在体内时对寄主的组织赞成压迫,引起组织萎缩或坏死。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出特殊的有毒物质作用于寄主引起中毒现
3、象。以水产动物为寄主的寄生虫主要有原虫类、蠕虫类、甲壳动物及软体动物,由于它们的寄生而引起的疾病称为水产动物寄生虫病。寄生在虹鳟体内外的寄生虫主要有鞭毛虫、纤毛虫、孢子虫、单殖吸虫、钩虫和甲壳动物。,鱼病发生的外在因素,2.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机械损伤、理化因素和营养因素等,由非寄生生物所引起的疾病称为非寄生性疾病。 (1)机械损伤 鱼体受到严重损伤,即可引起大量死亡。有时虽然鱼体损伤并不严重,但是因损伤后继发微生物或寄生虫病,也可引起大量死亡。机械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压伤、碰伤或擦伤。当外部压力长时间的加在鱼体的某一部位时,因这一部份组织的血液流支受到阻碍,使组织萎缩和坏死; (2)理化因素 理
4、化因素对鱼类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是水温、水量、溶解氧和酸碱度变化,以及水中化学成分、有毒物质的含量等。鱼类体温随水温而改变,一般与水温仅差0.1,当急剧改变水温时,降低或升高都会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的失调,发生感冒。其症状使皮肤失去原有光泽,并有大量粘液分泌; (3)营养因素 虹鳟鱼采取人工投喂饲料的方法,因此要求人工饲料营养必须全面。最适合的饲料应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并且各营养成分要搭配合理,才可保证鱼体健康快速生长。如果饲料中的某种营养成分缺乏或过多,不仅会影响鱼体生长,饵料系数高,并且容易引起疾病造成死亡。如缺乏维生素时造成营养缺
5、乏病。虹鳟鱼饲料中脂肪含量较高,容易氧化变质从而引起肝脂肪性病变等。,鱼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鱼类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在致病生物影响下,是否发病与鱼群本身的易感性与抗病力有密切关系。易感鱼群和体弱的个体存在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实质上免疫力降低所造成的。病原体只有进行这样的机体才有可能会致病。 1 种群因素 各种生物对某些疾病,特别是微生物病常有“种”的不感受性,这种不感受性与生物的进化有关,其作用是较为广泛的; 2 个体因素 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对疾病有不同的感受性,这种能力与健康状况,也可能与其遗传因子有关。在同一池塘中的同种、同龄鱼中,通常健康的个体不易患病,体弱的个体易患病; 3 年龄因素
6、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消亡与鱼的年龄有关,或仅级在某个年龄段才患某种疾病。鱼苗早期发育阶段往往有一些敏感期。在敏感期内,鱼苗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对许多疾病也有易感性,死亡率很高。,虹鳟鱼疾病的划分,虹鳟鱼病害主要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及营养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包括: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IHN)、病毒性出血症(Viral haemorrhagic septicemia, VHS)及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IPN); 细菌性疾病:虹鳟鱼细菌性疾
7、病的病原大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细菌性疾病有细菌性烂鳃病、弧菌病及疖疮病等。 真菌性疾病:即虹鳟鱼水霉病,一般是由于拉网、运输时操作不慎引起鱼体受损,水霉菌由患处侵入,同时在死卵及表面有损伤的鱼卵上也有水霉菌的寄生。 寄生虫性疾病:虹鳟鱼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有三代虫和小瓜虫。 营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投喂了变质的饲料或饲料中各营养成份不均衡引起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初期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摄饵不良,各鳍条基部充血,游动迟缓,多数鱼苗肛门拖着粪便。初期症状出现后,病程来势凶猛,很快出现大批死亡(首先是鱼苗中太的个体死亡),频死鱼旋转狂奔,上下窜动,很快死亡。病死鱼腹(特别是前胃部附近)膨
8、大。解剖观察肠道内无食物而充满透明或乳白色粘液肠壁松驰无弹性呈卡他性炎症;胃幽门部出血;胰脏有出血点,病变严重。病鱼组织切片观察,胰脏组织细胞严重坏死此外,肝、脾、肾组织也有坏死病灶。在体重1g以下的幼鱼多呈慢性型病例,死亡速度较慢。 该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虹鳟鱼苗、幼鱼的病毒性鱼病。在我国东北、山西等地均有流行,曾经造成90% 的虹鳟稚鱼死亡。此病在水温101 5 C流行,1OC以下、15 C以上发病较少,而且病较轻,死亡率低。发病后残存未死的鱼,可数年以上乃至终生成为带毒者,并通过粪便、鱼卵、精液排出病毒,继续传播。 该病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可采取预防措施。因为该病主要危害2O周龄以内的幼鱼
9、,所以可对进行产卵、鱼苗孵化及培育的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切断感染源的传播。另外,可以通过控温方法控制病情(如国外将病鱼放在56 C水温中饲养,以控制病情)。,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N),病鱼初期呈昏睡状,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且拖着长而不透明的白色粪便,有腹水,在口腔、鳃、肌肉、脂肪、脑膜、内脏等处有出血瘀斑,体侧有线状“v”型出血,严重时鱼贫血,鳃丝苍白,肝、脾、胰、肾等变性坏死,造血器官严重坏死、崩解。 发病水温413 ,而以水温810 时发病率最高。水温15 以上停止发病。开始投饵后2个月左右的幼鱼发病最多,病程急。1 990年4月本溪市虹鳟鱼种场发生此病,稚鱼死亡近
10、100% 。近年来发现7OlOOg的虹鳟鱼也有发病的。1HV病毒可通过排泄物、水、污染的饵料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将鱼的内脏不经煮熟就作为鱼苗鱼种的饵料而传播此病。 可采取提高水温的办法控制IHV的发生。鱼卵消毒: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剂(含1 有效碘),50ppm洗浴1 5分钟,可达到完全消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VHS),有三种类型。急性型:发病迅速,死亡率高。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眼和服眶结缔组织及口腔上颚充血,鳃苍白或花斑状充血,肌肉和内脏有出血症状;有时胸鳍基部充血。慢性型:病程较长,死亡率低。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鳃丝肿胀,贫血,肌肉和内脏有或无出血症状。神经型 主要表现为病
11、鱼运动异常。在水中时而静止或沉水底,时而激烈或挣扎作旋转运动;病鱼腹壁收缩,体表出版因症状不明显;病程较慢,死亡率较低。 本病流行于冬末春初,水温612 发病较多,升到1 4l 5时,发病少且逐渐消失。 对鱼种和1龄以上的虹鳟鱼较敏感,累计死亡率高达80% 。而鱼苗和亲鱼很少发病。本病通过病鱼和带病毒鱼的尿、粪、鱼卵及精液排出病毒,在水中扩散传播。 参考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防治方法。,细菌性鳃病,在病鱼的鳃组织表面由于有大量长杆菌繁殖,刺激鳃上皮细胞异常增生,鳃小片粘着愈合,鳃丝棒状化。从外规看,鳃组织分泌大量粘液,鳃淤血,鳃丝肿胀鳃盖不能完全闭合。 该病是虹鳟鱼养殖中最常见的细菌病,在许多
12、国家流行,该病流行水温是13。体长5cm左右(1 左右)的鱼种易患病死亡。成鱼很少发病。 重点在于避免过密养殖,保持良好的水质。可用漂白粉全池遍洒,使池水呈lppm浓度,同时内服抗微生物药物。,虹鳟弧菌病,本病病原体为鳗弧菌。病鱼摄饵不良,体色发黑,各鳍条基部充血,肛门红肿,鳃丝贫血略发自 解剖观察,可见肝脏、肠道发炎,有时呈点状出血,肠内含有淡黄色牯液 成鱼患病,体表往往有溃疡症状或局部膨隆病灶,膨隆处肌肉溃烂,剪断皮肤有血脓状组织坏死物流出。 本病属世界性流行的鱼病。从孵化后数个月到1龄左右的虹鳟鱼均易感染,病程发展快,死亡率高 个体大的虹鳟鱼乃至亲鱼都易感染,但多为慢性。山西省朔县虹鳟鱼
13、实验场曾发此病,损失惨重。 国外有商品化鳗弧菌疫苗上市,采用注射、口服、浸泡和喷雾方法进行免疫,均有预防弧菌病效果。可用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内服药。,细菌性肠炎,肠壁充血发炎呈红色或紫红色,有时肛门红肿。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不吃食。鱼体发黑。,鲑鳟鱼类疖疮病,该病病原体为灭鲑气单胞菌 该病分为四个类型:急性型,外部症状未表现出来,病鱼已开始死亡;亚急性型,表现出疖疮症状后开始死亡;慢性型I,表现出肠道发炎,鳍基部出血症状,病鱼死亡较慢;慢性型,能分离到病原菌,但无明显症状,也不引起死亡,有时在鳃上有轻度症状。 病菌可经皮、鳃感染:皮肤创伤是经皮肤感染的主要门户,病菌侵入后,在躯干部肌肉内形成小
14、的感染病灶,由于细菌增殖,肌肉组织溶解坏死、出血、浆液渗出,患部皮肤软化,向外隆起,形成疖疮;经鳃感染的首先是在鳃小片上皮和毛细血管形成细菌集落,引起血行障碍和组织崩坏继而细菌经血流侵人心脏及其他内脏,形成转移病灶;经口感染则表现为肠道发红,肠道内含混有血液的粘液物质,逐渐形成严重的卡他性炎症。本病确诊需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几乎所有的鲑鳟鱼都对灭鲑气单胞菌具有感受性,虹鳟鱼感受性较低,多表现为慢性型或亚急性型 该病流行水温是634(最适水温为2025 )。 防止病原菌带入养鳟场,转入的鱼卵、鱼苗用进行消毒处理。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放养密度不宜过高,经常注意换水保持良好水质。注射或口服灭鲑气单
15、胞菌疫苗,可起到积极的预肪作用。发病时可口服抗菌药物。,常见虹鳟鱼真菌性疾病的诊断防治,即虹鳟鱼水霉病 鱼受伤时,水霉菌的动孢子侵入鱼体伤口,吸取皮肤里的养分,迅速萌发,并向内外长出菌丝,当受伤较深时,霉菌可向内深入肌肉。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黏附,同时能分泌蛋白质分解酶分解鱼的组织,从而造成组织坏死,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棉毛状。病鱼表现焦躁不安,运动失常,皮肤牯液增多,食欲减退,最后衰弱而死。鱼卵孵化过程中发生此病时受伤的鱼卵上菌丝象根状物侵入卵膜,外菌丝穿出卵膜成辐射状浸入水中,形成一个白色绒球,严重时,造成鱼卵大批死亡。 该病危害受伤的鱼类和质量较差的鱼卵。水霉菌
16、病对宿主无严格选择性,对各种饲养鱼类,从鱼卵至咸鱼都可感染,密养池最易生长。尤其是水温在l 520C时极易发生,井迅速蔓延。 用生石灰清塘。捕捞、转运和放养时,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亲鱼在人工繁殖时如果受伤,可在伤口处涂擦适量的磺胺药物软膏或碘酒。也可用五倍子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4ppm浓度。鱼卵孵化时要选用合适的药物每隔一定时间消毒一次。,三代虫病,三代虫主要危害鱼苗、鱼种。虫体寄生于病鱼的皮肤上,可见皮肤有一层灰白色的牯液,鱼体失去光泽。寄生于鳃上,鳃丝出血或淤血,刺激上皮细胞增生,粘液细胞分泌过多牯液影响鱼体呼吸。病鱼食欲明显减退,体色发黑,消瘦,鱼极度不安,狂奔急游,继而摄
17、食不良游动迟缓,导致死亡。三代虫的寄生还可引起眼角膜浑浊及失明症。 此病往往会与水霉病并发。该病分布广,每年春季和夏初危害饲养鱼的鱼苗、鱼种。 鱼塘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鱼苗鱼种放养前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30分钟。,小瓜虫病,虹鳟鱼从鱼苗到成鱼都可感染此病并可发生大批死亡。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剥取宿主组织作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白色的囊泡。严重感染时,病鱼的皮肤、鳍、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虫体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影响呼吸。病鱼食欲减退,消瘦,游泳缓慢,漂浮水面;鱼体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表皮糜烂。眼被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眼腈发炎、变瞎。 此病各养鱼区均有,是一种流行广、危害大的寄生虫
18、病。从鱼苗到鱼种均可寄生,对当年鱼苗危害最大,尤其在密养情况下,此病更为猖獗。适宜小瓜虫生长和繁殖的水温为1525,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28时发育迟缓或停止,甚至死亡。 小瓜虫的药物治疗一直是个难题,国内外均已开展了小瓜虫疫苗的研究工作,但尚无商品化的疫苗应用于生产,近年来一些以中药提取物为主要成份的防治药物出现在市场,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营养性疾病,1 肝脂肪变性病 病因:投喂脂肪氧化、霉变的饲料或含有维生素B1分解酶的生鲜鱼。过量投喂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饲料中缺乏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和维生素所致。 脂肪是脂肪酸和能量的主要来源。虹鳟饲料中脂肪的最适量高达35%甚至更高;虹鳟饲料中缺乏必需脂肪
19、酸,则生长不良,发生烂鳍病。冷水性鱼类饲料中的脂肪应是低溶点的,在低温下容易消化吸收;温血动物的脂肪熔点高,不易消化,如长期使用这种脂肪,容易患脂肪性肝病。氧化脂肪产生的醛、酮和酸有毒,虹鳟吃后,引起肝发蓇和贫血。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的背鳍露出水面,有的侧卧于池底,停止摄食,鳃褪色,肛门红肿,眼球突出。 防治方法:发现病症应检查投喂饲料的质量。饲料中脂肪酸的质量问题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添加的脂肪酸质量低劣或添加的量不够,二是贮藏中脂肪酸腐败。无论哪种原因,应立即停止投喂有问题的饲料,改善饲料质量,投喂脂肪酸质和量合格的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等可以有效地治疗。钱续(
20、2002)报道,同是按100公斤鱼用茵陈80克,大黄、黄芩、黄连、金银花各60克,连翘、板蓝根各40克,郁金30克,甘草40克煎汁拌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5天对该病症有效。,2 缺乏维生素引起的疾病 一种好的饲料应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H、维生素C、烟酸、叶酸、泛酸、胆碱和肌醇等。用没有维生素的饲料饲养鱼,一个半月后生长停止,三个月后体重开始下降,突眼、虹膜周围充血、耗氧量降低和抵抗力下降,最后死亡。 缺乏维生素A的饲料饲养美洲红点鲑时,出现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并伴有腹水,表皮色素减退,眼球膨大,晶体移位和视网
21、膜退化现象。缺乏维生素的虹鳟,除增长缓慢外,还呈现贫血、鳃盖扭曲、眼和鳍基部充血,还伴有肝脏萎缩退化、体色变白等症状。 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时,鲑鱼可出现生长缓慢,肝脂质增加,体内钙平衡失调,并呈现白骨骼肌抽搐,肌纤维出现超显微结构的变化。,虹鳟鱼养殖常用药物,虹鳟鱼用药可根据药物的性质、用途要分为以下6类: 1 环境改良剂 环境改良药是以改良水体环境、去除水体中有毒有害目的的一类有机或无机的化学物质。它具有调节Ph值、吸附重金属离子、调节水体氨氮含量、提高溶氧等作用。包括底质改良剂、水质改良剂和生态条件改良剂等。这类药主要有碱类、盐类、矿物质等,氧化钙、碳酸氢钠及沸石等是一些常见的改良药物,但
22、由于虹鳟鱼特殊的养殖环境,这类药物在虹鳟鱼养殖中应用并不多见。 2 消毒剂 消毒剂是通过泼洒或浸浴等方式作用于养殖水体,用于杀灭动物体表、工具和养殖环境中的有害生物或病原生物,控制病害传播或发生的药物消毒剂较多,虹鳟鱼养殖中常用的包括:含氯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硫酸铜及聚维酮碘等。,3 抗微生物药 抗微生物药通过口服、浸浴或注射等方式抑制或杀灭体内病原微生物的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病毒、细菌和真菌所导致的水产动物疾病。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抗细菌药是水产养殖业中应用最广泛、种类最多的一类药物,又可分为抗生素(如青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磺胺类(如磺胺甲基嘧
23、啶、磺胺二甲嘧啶等),氟喹诺酮类(如恩诺沙星、诺氟沙星、达氟沙星等)及其他一些种类。 抗病毒药物是通过阻断病毒的增殖途径起到治疗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常用的水产养殖抗病毒药物有碘制剂及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草药。 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水霉等真菌引起的感染。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等。,4 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又称杀虫驱虫药,指能够杀灭或驱除水产养殖动物体内、体外或养殖环境中寄生虫病原的药物。根据药物作用可分为抗原虫药、驱杀蠕虫药、杀甲壳动物药和除害药四大类。根据作用方法可分为内服和外用药。内服药如阿维菌素、盐酸左旋咪唑、阿苯达唑、吡喹酮等,外用杀虫药有硫酸铜、甲醛、高锰酸钾等。 5 中草药
24、 中草药是指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和改善水产动物体质的经过加工或未经加工的药物植物、动物或矿物。中草药具有天然、安全、药物作用温和与稳定等优点,在水产养殖用药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在虹鳟鱼养殖中常用的包括大黄、黄芩、黄柏、甘草、大蒜、板蓝根等。 6 生物制品 目前用于虹鳟鱼养殖的生物制品主要为疫苗,如传染性胰脏坏死症疫苗及弧菌疫苗等。,虹鳟鱼养殖禁用药物,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有一些药物被禁止使用。 被禁用的药品有:1、地虫硫磷(大风雷);2、六六六;3、林丹(丙体六六六);4、毒杀芬(氯化莰 烯);5、滴滴涕(DDT);6、甘汞;7、硝酸亚汞;8、醋酸汞;9、呋喃丹(克百威、大扶农);10、杀虫
25、脒(克死螨);11、双甲脒(二甲苯胺 脒);12、氟氯氰菊酯(氟氰菊酯);13、五氯酚钠;14、孔雀石绿(碱性氯);15、锥虫胂胺;16、酒石酸锑钾;17、磺胺噻唑;18、磺胺脒(磺 胺胍);19、呋喃西林(呋喃新);20、呋喃唑酮(痢特灵);21、呋喃那斯;22、氯霉素;23、红霉素;24、杆菌肽锌;25、泰乐菌素;26、环 丙沙星;27、阿伏帕星;28、喹乙醇;29、速达肥;30、乙稀雌酚;31、甲基睾丸酮。,药物剂量的计算,药物剂量指防治疾病时的用药量,不同剂量不仅可以产生药物作用强度变化,还能产生质的变化。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时用药剂量计算主要根据给药方式决定,其中内服药按吃食鱼体重计算
26、,而外用药则按池内现有水体何种计算; 同时结合水产动物种类,年龄,健康状况及环境因素(水温,PH,有机物含量等)可适当灵活变动用药剂量。,防治虹鳟鱼疾病的施药方法,1 遍洒法 采用对某些病原体有杀灭效果、而对鱼体本身又安全的药物浓度,将药物按水分体体积计算的用量,在鱼池中遍洒,以杀灭鱼体表面和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体。使用此法,必须较准确地计算出鱼池水的体积,然后再能计算出所用药物的药量,称取的药物用水均匀化开,稀释后均匀的泼洒全池。由于此法能同时对寄生在鱼体和水体中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效果较好。注意在使用时对光敏感的药物遍洒时应在傍晚时进行。同时,水温、酸碱度、有机物及水体浑浊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药
27、物的使用效果,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加以注意,避免出现药效降低或药物中毒现象的出现。 2 内服法 即投喂法、药饵法。根据虹鳟鱼病情。把相应的药物拌于饲料中,药物随饲料摄入机体内,从而在体内发挥作用。此法对预防体内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使用药物时耍防止滥用药与盲目增大剂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 3 注射法 鱼病防治如常用的注射法有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两咱。肌肉注射,一般在背鳍基部与鱼体成3040的角度进针;腹腔注射,将注射器针头从胸鳍内侧基部插入,深度依鱼体大小而定。由于自动注射器的普及,注射法应用也很广泛,此法常用于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优点是药效好;缺点是操作费时,易伤鱼,幼苗无法使
28、用。,4 浸浴法 即洗浴法。即将鱼集中在较小的容器或水体内,配置较高浓度的药液,在短时间内强制受药,以杀死其体表和鳃部的病原体。此种方法通常在稚鱼转池或运输前后使用在流水池可采取降低水位、停止流水或减慢流速,全池遍洒药液,药浴一定时间后再恢复水位及流速的方法,药物浓度要比一般的药浴法浓度低一些。 5 涂抹法 在体表患病处涂抹较浓的药液以杀灭病原体。此法适用于产卵亲体检查、注射催产剂及名贵品种。用药量少,方便,安全,副作用小。涂抹时头部一定要向上,以防药液流入鳃,产生危险。 6 挂袋法 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挂于饵料台,以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常用于疾病发生高峰期的疾病预防。优点是操作简单,用药省,
29、对水质危害少;缺点是只能起到局部消毒灭菌的作用。,1.烂鳃;2.小瓜虫;3.不明疾病;4.疥疮;5,6. 烂鳍,1,2,3,4,5,6,1 细菌性烂鳃病,1.1 初步诊断及症状 病原是嗜鳃黄杆菌。由于在重症病鱼不易观察到本菌,故在进行细菌检查时应该选择症状较轻微的病鱼。从患病鱼外部症状及其行为也可作出初步判诊,通过镜检病灶组织可看到大量絮状结构的细菌团。通常将一部分鳃丝置于载玻片上,4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确认是否有长杆菌。该病主要多发于幼鱼阶段,早期鳃盖难于闭合,频繁开合,鳃发红,鳃盖变短,严重鱼体色发黑,游动不活跃,反映迟钝,摄食差,最后鳃盖处将出现絮状分泌物。 一般患有该病的鱼体色变黑,
30、游动迟缓,离群,聚集在水流平缓的鱼池壁以及池角,摄食停止或下降。由于鳃部大量分泌黏液,致使鳃盖向外开启不能闭合,鳃功能发生障碍,妨碍呼吸严重的导致鱼死亡。,1.2防治对策 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进行防治,勤于观察和镜检是极为重要的。由于该病多发于幼鱼阶段,而且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在这个阶段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鱼种和成鱼阶段也容易感染细菌性烂鳃,但只是感染但不至于死亡。 1.2.1预防对策 硫酸铜,使用剂量500ppm,浸泡50-60秒,使用对象主要是10克以下的幼鱼,溶剂与鱼体重比为10:1,每批次药物循环使用不超过4次,每1-2周预防一次即可;或者选用保守策略,选用3%5%的食盐水,浸泡30
31、分钟,每1-2周预防一次即可。 注意事项:如选用硫酸铜进行预防,消毒前必须对鱼苗停食24小时,操作时严格控制时间,浸泡后立即将鱼苗放入溶氧充足的进水口出,避免大水流刺激,待10-15分钟后在开启大水流,避免长时间操作造成缺氧。 1.2.2治疗对策 最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为硫酸铜,使用剂量、方法与注意事项同预防方法,但在已发病阶段一周内连续2-3次用药,基本能够控制与治愈,在治疗期间保证提前停食与用药后继续停食。较为保守的治疗方法是将患病鱼置于3%5%的食盐水中浸泡30-60分钟,根据水体的溶解氧承载量确定浸泡时间。该病的发生多余高密度养殖,饲养水含氧量过低,氨浓度超标以及过量投放饲料有关。因此预防
32、的根本在于改善养殖环境和合理调整放养密度。,2 细菌性肠炎,2.1 初步诊断及症状 病原为大肠杆菌。轻压病鱼腹部,有淡黄色浓状分泌物,解剖病死鱼可发现,其肠道后端(直肠)充满黄色液体,且胃内无食物。细鳞鱼多发于夏季的最适生长阶段,从幼鱼到成鱼阶段都能感染。早期摄食表现正常,但随着肠道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鱼开始不爱摄食,轻压腹部有黄色浓状分泌物。 2.2 防治对策 细菌性肠炎多发于鱼类养殖的不同阶段,易发率较高,主要与饲料质量和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一般幼鱼阶段容易控制,成鱼阶段主要是预防。 2.2.1 预防对策 大蒜素(纯品),使用剂量为万分之1-1.5(饲料重量),每2-3周连续投喂3-5天;诺
33、氟沙星(纯品),使用剂量15-20毫克/千克鱼体重,每2-3周连续投喂3-5天; 2.2.2 治疗对策 大蒜素,使用剂量万分之3-4(饲料重量),每周连续投喂3-5天,连续用两周至三周即可治愈。诺氟沙星,使用剂量30-40毫克/千克鱼体重,每周连续投喂3-5天,连续两周至三周即可治愈。,3 细菌性烂鳍病,3.1 初步诊断及症状 病原为细菌性的。主要是背鳍和胸鳍容易溃烂,早期鳍基部充血,游泳正常;后期鳍条不断缺损,游泳不平衡、偏向一侧;严重时期病灶将延伸到肌肉组织,发生溃烂导致死亡。 3.2 防治策略 烂鳍一般多发于5克以上的幼鱼,较容易控制;成鱼也有感染,但很少。 3.2.1预防对策 碘制剂即
34、可,一般选择聚维酮碘(10%),剂量是7-10ppm,浸泡15分钟,一个月预防一次,每次2-3天。 注意事项:浸泡前停食12小时以上,药物与水充分混匀,浸泡后大量新水冲刷即可。 3.2.2 治疗对策 液态碘制剂,一般选择聚维酮碘(10%),剂量是10-15ppm,浸泡15分钟,连续3-5天。,4 疥疮病,4.1 初步诊断及症状 病原是由革兰氏阴性气单泡菌属的杀鲑气单泡菌。本病无运动性,可产生褐色色素。由于本病形成典型的局部脓肿,故将此病成为疥疮病。一般只在大规格鱼种群体发病,在鱼的体侧或是尾部形成特征性的脓肿病灶。也有脓肿严重形成溃疡的情况。 4.2预防策略 疥疮病主要多发于30克以上的细鳞鱼鱼种与成鱼,较为普遍,治疗也较为容易。 4.2.1预防对策 盐酸恩诺沙星,剂量10-15毫克/千克鱼体重,喷洒于饲料中饲喂,每2-3周投喂3-5天。 4.2.2治疗对策 盐酸恩诺沙星,剂量20-30毫克/千克鱼体重,喷洒鱼饲料中饲喂,每周连续喂3天,连续投喂2-3周。,5 三代虫病,5.1 初步诊断及症状 三代虫是细鳞鱼幼鱼阶段容易感染的寄生虫,但其危害力不大,容易诊断和治疗,一般成鱼很少感染。该虫主要寄生在鳍部,体表和鳃部,早期无名显的外观症状,但当鱼体表三代虫数量剧增的时候,幼鱼经常用尾鳍蹭擦池底。三代虫为大型寄生虫,在虫体中央部分有子宫。由于在子宫内的仔虫再孕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浅谈我国精密仪器与装备的现状和发展
- 肠道微生态行业发展趋势
- 石河子大学《医药数理统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解析几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健康评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阿拉伯国家历史与文化常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室外空间设计方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矩阵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父亲的病阅读题
- 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新版章程
- 蔚来用户运营分析报告-数字化
- 来开火锅店!扇形统计图(课件)三年级上册数学
- 2024年广东机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互联网营销师培训
- 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 药业有限公司洗眼液生产及滴眼液扩产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
- TCAPC 014-2023 零售药店经营银屑病治疗药品药学服务规范
- 冷库安装施工方案
- 环境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