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西游记》欣赏--公选.ppt_第1页
第三章《西游记》欣赏--公选.ppt_第2页
第三章《西游记》欣赏--公选.ppt_第3页
第三章《西游记》欣赏--公选.ppt_第4页
第三章《西游记》欣赏--公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西游记赏析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和作者 第二节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和作者,一、 成书 世代累积 , 由真幻 西游记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相类似,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不断演化、最后由文人写定的过程。 但两者的演变并不一致:三国演义水浒传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生发与虚构,是“实”与 “虚”的结合而以“真”的假象问世; 西游记将历史的真实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唐僧陈玄奘到古印度取经 真 弟子辨机:大唐西域记 弟子慧立:大唐三藏法师传 民间传说 宋代讲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真 幻 元杂剧

2、西游记(杨景贤) 元末明初西游记平话(已佚) 明后期长篇小说西游记 以幻为主,二、作者 西游记的作者,迄今尚存争议,一般认为是吴承恩。 吴承恩,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其生卒年 约15001582年。,第二节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一、西游记的故事框架 西游记全书共100回,其故事框架大致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第17回),写孙悟空出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这七回写得极为精彩。 (花果山仙石 灵台方寸山拜祖师) 第二部分(第812回),这5 回是过渡性部分。主要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还阳,令僧人陈玄奘去西天取经。 第三部分(第13100回)共88回,是全书主体,详写孙

3、悟空等人护助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二、西游记的主题争议 明清两代 “幻中有理” “五四”前后 “幻中有趣” 新中国成立后 “幻中有实” 改革开放以来 “哲理”说。 西游记在神幻、诙谐之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和改造了的“三教合一”化的“心学”。,“心学”的基本主张 南宋 程、朱 提倡“理学”“读书明理”,儒家经典中求理 南宋 陆九渊 提倡“心学”“心即理也”,内心反省求理 明中期王守仁(王阳明)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提倡的“心学”, 认为: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外无物,无理,无事,无义,无善”。 “理”即“吾心之良知”,“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

4、而得也”。 “理”不是客观存在,也不是圣人能够制定的; “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但是,人往往因受外界迷惑而“放心”、“丧失良知”;应通过内心反省“求放心,致良知”。 参见袁本文学史 四 p.78,三、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参见袁本文学史 四 p.129132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在神幻、诙谐之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和改造的“三教合一”化的心学。 作者在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与道家“修心炼性”、佛家“明心见性”相融合的心学,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 但在客观上却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人性美的追求,曲折地表现和赞颂了与明代中后期文化思潮相合拍的追求个性、自由

5、平等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同时,小说中对邪恶势力、神魔世界的一些揭批,也使人们看到它确实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闹天宫 压在五行山下 西天取经 (17回) (812回) (13100回) 主观上 放 心 定 心 修 心 宣扬心学 放纵心性 安定放纵之心 修心炼性 致良知的艰难 客观上 赞颂自由平等 维护统治秩序 表现和赞颂对理想 个性解放 及个性完美的追求 人间王朝的造影 第10回 唐太宗入冥 29回 宝象国王问庸臣 被压迫阶级的反抗 人间的讲情分 44回车迟国乱抓和尚 局部折射 太白金星玩弄权术 45回 车迟国三妖专权误国 明代现实 两次招安孙悟空 78回比丘国王好色

6、 得病 (第3、4回) 98回西天尊者索贿 给无字经 佛祖:“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第三节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一、孙悟空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塑造的最 主要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作者的主观意图是想通过塑造孙 悟空形象来宣扬明中后期时兴的 “三教合一”化的心学; 但在具体的描绘中突破和超越了 预设的理想框架,将孙悟空塑造 成了一个桀骜不驯、英勇反抗、 斩妖除恶、才智非凡、活泼乐观、 坚韧顽强地追求自由平等与崇高理想的神话英雄形象。 孙悟空是有个性、有理想、有才智、人性美的象征。,二、猪八戒形象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塑造的具有 浓厚的人情味、优劣品质并存而又 讨人喜欢的普通人的艺术形象。 他

7、本性憨厚、纯朴、能干、勇敢、 善战,但又好说大话、贪食、贪色、 贪小便宜、好偷懒、过多地计较 个人得失。 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 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比之理想化的孙悟空形象,猪八戒更多几分生活中的真实。,三、唐僧形象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一个懦弱无能、 糊涂迂腐、人妖不分而又虔诚、善良 的圣僧的典型。 他严守佛教戒律,任何富贵、美色都 不能影响他的节操。 在猪八戒闹着要回高老庄、孙悟空也 耍小脾气,取经队伍常面临散伙的情 况下,他的信念从未动摇,而义无反 顾、不达目的不罢休,凭着虔诚的信 仰和顽强的毅力,终于取得了真经。 在唐僧身上,充分表现了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取经三弟子,第四

8、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其一, 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等浪漫手法,超越时空、超越生死及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神异奇幻又植根于现实的艺术世界。 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多身奇貌异,似人似怪,多有神通广大、变幻莫测的本领; 描写的故事或上天入地,或翻江倒海,或兴妖除怪,或祭宝斗法; 描写的环境则是天庭地府,龙宫冥间,仙洞佛境,险山恶水。 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了一个奇幻美丽的艺术世界。 而这种奇幻世界,又深深地植根于人间现实,让人感到真实。因为小说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其二,塑造艺术形象做到了物性、神性、人性的 融合统一。 小说塑造了很多似人

9、非人、似兽非兽、似妖非妖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多是动物(或植物)的精灵,具有真实的动 植物的自然属性,同时他们又具有奇幻的神通广大的本领,还富有真实的人的思想性格和社会属性。 作者圆熟地运用 物、神、人“三结合”的方法,而以表现人性为主体,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幻中有真的生动艺术形象。 孙悟空 猪八戒 塑造得最典型、最成功。 牛魔王 白骨精 物神人 真幻真,其三,情节和语言都具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 从其故事情节来看,西游记善于以游戏笔墨把生死攸关的事情和战妖斗魔故事写得轻松自如,充满幽默和风趣。 第75回 在老妖魔肚子里又说又闹 第44回 在车迟国戏弄三个妖道 第23回 猪八戒留在贾寡妇家招婿,娶其三个女儿,中计被绑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