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第1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第2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第3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第4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 文 教 学 论 主讲教师:印文霞学 习 导 引专业教育类课程语文教学法 理论:语文教学论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实践:技能训练教材:王文彦 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 高等教育 出版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评价与考核:学习过程评价50% ,期末闭卷考试50%。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及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一、课程的产生、形成、发展(1)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2)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3)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4)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5)语文

2、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6)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第一时期: 孕育期(p29-30)(混合型教育) 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清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史称“壬寅学制”。(未实行) 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正式实行) “癸卯学制”实行分科教学,标志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过渡,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第二时期:国文教授法时期(p32-36) 1.夏宇众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标志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开始从教育

3、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国文”(文言文) 3.“国语”(白话文)(1920年) 第三时期: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p37-39)陶行知提出:教授法改教学法教授教师教,传授教学教师教、学生学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1924(汉语拼音)师范学院:“国文教学法”或“国语教学法”1938第四时期:语文教材教法时期(p15) 师范学院: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 1939 改名“语文” 1949 (p40)【什么叫语文?】 【语文是一门学科的名称,它始用于1949年,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著作: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吕叔湘论语文教学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初探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第五时期:语

4、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 十二院校统编教材中学语文教学法197820世纪80年代语文教学原理语文教学论问世。第六时期:语文教育学时期 学科教育学研讨会。1989 反思:人与学生(理论教学+培养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法教学论教育学的侧重点(p17)第七时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p18)课程理论与教育学理论整合 1997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论的基本任务:研究“教学什么”、“为什么教学”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研究“教学是什么”和“怎么教学” 必修课高中语文课程 选修课 理论指导实践! 活动课二、本学科的基本性质特点 (1)此门理论是应用理论 (2)边缘性强,实践性强 三、研究对象(1)

5、语文课堂教学。(2)学生语文学习活动。(3)一切语文教育现象。四、任务(p11)(1)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2)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3)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课程现象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教学现象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课程规律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教学规律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课程与教学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开展语文语文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教育实践,可以区分为管理、研制和应用三种类型。第二章 语文课程性质 一、语文内涵 1、“语文”名称的由来 中国文学国文国语语文 (P30) (P32) (

6、P35) (P40) 过渡 独立 确立 意义(混合型教育分课教学) (现代文课程) 2、语文观(对语文内涵的解释) “一语一文”观 (以叶圣陶为代表) 口 书 语言+文章() 头 面 语言+文学(x) 语 语 语言+文字(x) 言 言 “一语双文”观(以曾祥芹为代表)语言文章文学 二、语文课程性质 (1)工具性。(2)人文性。(3)其他属性(综合性、实践性) 课程标准的现代阐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 叶圣陶:语文是工具。(开其先) 吕叔湘:“活”的 (继其后) 张志公:特殊的工具。(集大成) 1963年中小学语

7、文教学大纲“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础工具”。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稿)“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2000年修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性 天文 (P62 )“文明以止,人文也。” 神学 人性或教养(对人的重视,人性的张扬) 科学 (1)环境、教育对人的文化塑造。 (2)人对环境、文化的选择与创造。理解: 1、语文课程负载着文化。 避免: 2、语文课程传承着文化。 “泛化人文性” 3、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502马克思主义文论外国文学(单)古代文学(双)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学第二节第三节古典文献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单)古典文献学(双)外国文学第四节第五节港澳台及海外华人文学研究106西方美学语文教学论301第六节第七节中国文化与当代小说研究406形式与政策10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501第八节第九节语文教学论(双)201语用研究106第十节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502马克思主义文论外国文学(单)古代文学(双)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学第二节第三节古典文献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