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_第1页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_第2页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_第3页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_第4页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11.1倍数、因数倍数、因数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认识自然数,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 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乘 法算式,从而引入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再通过发现不同的乘法算式的积都是一个36.说明这 些数都是 36 的因数,从而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特别是给几个数,判断是不是6 的倍数时,是让学生用乘法和除法分别来判断, 并对比而优化出最好的方法是除法, 而对于 找一个数的倍数,则是用乘法。从而体现出了这节课的主角是学生自己。 2.小组合作的充

2、分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是这节课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这里的小 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生生之间的互动中,还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 对于本节课, 我个人认为如果在练习的时间和内容上更丰富一点。 完成一些更深一层的练习, 使学生的学习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1.2.1 2 1.2.1 2、5 5 的倍数特征的倍数特征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找2 和 5 的倍数特征, 而对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学 生来说,总结规律并形成理论性的结论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 列举了大量的 2 的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发现 2 的倍数的特点是个位上的数就是 0, 2,4

3、,6,8。并用类推的方法找出 5 的倍数并发现 5 的倍数的个位上数字特征就是 0 或 5。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列举,观察,猜想,发现、最后形成结论。在独立观察中发现,在小组 合作中观察和发现。 小组内合作交流是这节课运用的最多, 也是最好的方法。 因为引导交流, 是集小组的智慧,让学生共同的发现。在交流中,学生才能学的更专心,记的更牢固。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21.22 32 3 的倍数特征的倍数特征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课是在学生对 2、5 的倍数特征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但由于3 的倍数特征 的特殊性,所以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在引发矛盾中激

4、发学生探索愿望。在引入课题环节,我先让学生复习2.5 的倍数特 征并对一些数据做出了判断,而后“谁来猜测一下3 的倍数特征”这一问题抛出,激发学生 探究的愿望。由于学生刚刚复习了 2.5 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 因此在学习 3 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但接下来让学生在验证中,学生 却发现不是这样, 于是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 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就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这样不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有效的将新知识纳入到 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激发学习困惑, 让探究走向深入。本节课先

5、通过猜想,并在猜想的过程中产生认知 冲突,就是 3 的倍数特征是与 2、5 的倍数特征是不同的,它不能只看个位,进而产生新的 探索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始终以让学生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的数学活 动中,获得3 的倍数特征。本节课始终围绕着操作和探究,在反复地验证中,强调和强化3 的倍数特征的验证练习。因为 3 的倍数特征与 2、5 的倍数特征是不同的,它不看个位,而 是看全体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31.3合数、质数合数、质数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 实践、自主

6、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 ”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本节课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 可以怎样 分类。在学生自主探索,自觉地把这些数分成三类。在此基础上,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奠定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让学生作 100 以内的质数表,提高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 视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在课堂教学 中,教师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充分 激发学生思维

7、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分类、观察、 分析、归纳和交流的数学 能力,建立正确的分类思想。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归纳概括,而教师 只是在关键之处适当点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归纳。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41.4公因数、公倍数公因数、公倍数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与交流活动中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与最大公 因数, 并在操作和交流中,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节课从最多能剪多少个正方形入手。 这 样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 能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背景, 加深对抽 象概念的理解;二是有利于改

8、善学习方式, 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 在这节 课上,让学生按要求自主操作,通过小组合作,去实际动手剪一剪,做一做,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边长既要是长方形长的因数, 也要是宽的因数。 这时揭示公因数和最 大公因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 。在教学中。要加强 新旧知识的衔接。 如倍数和因数是前面所学内容, 新内容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 要按照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大公倍数来组织教学。 其次 要围绕“公” ,理解公倍数与公因数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对概念间的 关系的理解,从而使知识的认识过程条理化。 本节的不足是对

9、于短除法, 我们引导和理解的 不够深入,对于素质的两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理解的不够透彻。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51.5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整理与复习课, 而整理与复习是在复习的过程中,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 以达到知识的在序和易于把握。所以本节课有如下两点: 第一:先回忆复习,再引导整理。要多让学生在小组内总结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 识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再通过复习时,让学生先填一填,把2,3,5 的倍数特征, 及 2,5 和 3,5 的公倍数。并拓展延伸,认识和掌握同时2、3、5 的倍数。教师以强调要

10、灵 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顺利完成本节教学。 第二:小组合作,协调发展。教师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复习,然后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出 题考对方,教师巡视指导。以小组或同位互帮互学的基础上,达到共同的进行与发展。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1.12.1.1分数的意义(一)分数的意义(一)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单位 “1” ,在些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怎样让学 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 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 1、在教学中,要抓住本课的这个重点,通过分月饼的问题情境,引导

11、学生通过动 手分一分,充分体验、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在草稿本上画分法示意图和小组内互相交流 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 让学生自主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通过这个环节 的设计, 也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切实提高了学生 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让学生根据整体 1 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 的大小,这样学生 会深刻的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而达到对分数意 义的更深一层认识的目的。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1.2 2.1.2分数的意义(二分数的意义(二) )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分数与

12、除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所以本节课在设计时: 1.以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为依托, 引入新课,再通过回忆除法的意义, 初步感知本节课 的知识目标。接着本课主要从这两个层面展开, 一是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 用除法的意义来 解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 求其中的一份的数;二是借助分数的意义, 理解把一个数平 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而这两个层面展开,均从问题解决的角 度来设计的。 2.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 反过来,一个分数 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 4 份,表示这样的 3 份;也可以理解 为把“3”

13、平均分成 4 份,表示这样的 1 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 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32.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是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所以 在教学中: 1.用分一分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画一画, 涂一涂,通过动手 操作、观察比较而得出分数相等。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变化关系,从 而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结论。 2.教学既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要训练了学生的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14、力。 本节 课首先让学生采用了让学生画一画, 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 再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 方法来验证,如可以画线段图、折圆,折正方形、分苹果图等方法来进行。并引导学生结合 前面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通过观察比较而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结论,在学习的过程中, 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42.4约分、通分约分、通分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约分和通分,并能运用约分和通分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充分数学学习的体验性和探究性: 1.通过引导学生把分子和分母比较大的分数化成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的过程。 学

15、 生体验到约分的过程,然后告诉学生他们刚才做的过程就是约分, 在潜移默化中,就让学生 掌握了约分的方法和定义。 这里教师只要强调一个最简分数的定义和如何化成最简分数的最 简便的方法。 2.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在通分的教学时, 设置一个不同于前面的比较分数大小的情境, 在问题中产生矛盾,引导学生能否运用转化法, 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 从而让 学生明白通分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通分的方法。 本节课教师遵循了问题引导教学, 转化引导思考。 让学生学会用变未知为已知的学习方 法来学习数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52.5分数与小数分数

16、与小数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里,我们有序地完成了对两个教学目标, 即第一个就是把分数化成小数, 第二 个就是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了转化和迁引的方法: 1.转化方法在第一个目标里的运用。 要完成分数化成小数的任务, 我们可以运用分数与 除法的关系来进行。对于转化的方法,学生比较熟悉,所以我们只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 法的关系, 学生自然就会理解。 而本小节的难点在于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 数。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把分数分解质因数, 并让学生观察比较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与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的质因数的特点而总结出规律。 2.迁

17、引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如在对于第二个目标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 义,把小数化成分数,运用了以旧知牵引来学习新知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62.6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整理与复习课,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整理,第二复习。所以在本节课 中,为了突出这两方面: 首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形成一个单元知识结构图,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方便学生的记忆和交流。 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对知识 进行结构化整理的一下学习和总结知识的方法教学。 第二: 复习与应用以课本为抓手,

18、 通过引导学生对书中的每一题进行认识地梳理知识点 和引导性地练习, 使学生明白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同时也对知识与应用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 识。知道如何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同时也可以运用分析问题找到练习的知识点。 对知识的 运用更加灵活地掌握。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 22 2真分数、假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内容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1.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充分的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活动中,自己通过分类,从而 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在开始的教学中, 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根

19、据分数涂色, 让学生 得出不同的分数,并在涂的过程中,感受到分数有的大于1,有的小于1,还有的等于1.以 此为依据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 比较,从而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数和假 分数的定义。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提升了思维水平。在分数大小比较这一节里, 通过让 学生画图比较出分数的大小, 并在对多组分数的大小结果的比较的基础上, 总结出分子相同 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3.13.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认知课, 而对于图形的认识对于高年级学生就要从直观的认识到图形规律

20、 的把握,这就要学生从寻找和探索规律。 1.运用多种感官, 从多方位探索和寻找规律。 首先让学生在触摸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活动 中学习和感受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特征。再让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 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 2.运用多种方法和多样手段。在教学中, 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 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并在讨论和交流中总结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找到长、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3.在练习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拓展认识。 练习中多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特 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自

21、己来完全消化。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3.23.2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 先让学生动手操 作,以长方体的特征为依据, 把一个长方体拆分开,使学生明确表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 面积总和。 并结合长方体而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是6 个面的总面积。 再通过让学生找长 方体的长、宽、高与求每一个面的面积的解法。在小组合作中,通过算式总结归纳出长 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注重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

22、表面积 的计算方法后, 不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而是设计了一道练习题, 让学生在列算式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样既节省了时间, 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3.33.3体积与体积单位体积与体积单位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体积和容积的定义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所以在教 学中: 首先,认识体积的意义,是从一个小实验中,让学生明白物体占用的空间就是物体的体积的道理。然 后再出示棱长为 1 厘米小正方体的体积为 1 立方厘米。并让学生实际感受它的大小。再

23、迁移得出 1 立方分 米,1 立方米的大小。 接着,在拼摆和数算的基础上,明白体积单位的进率关系。 第三:容积的概念还是在实验中,让学生明白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容积。再通过容积单位与体积 单位的关系中,推导出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面、体单位互不分,把 1 平方厘米与 1 立方厘米混淆的情况。要想很好的突 破这一点,就得让学生在观察、触摸中建立表象。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3.4 3.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总结发现课,而对于规律的总结

24、,总是在操作中发现,从结 论中总结。所以本节课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1.在操作中探究规律。课堂首先从摆积木,数积木,算积木的过程中,通过计数单位体积的个数来计 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来初步感受体积计算的一般方法。然后再探索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 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化抽象为直观,在对比一排的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 高的关系中,发现每排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长,排数就是长方体的宽,层数就是长方体的高,那么长方体 的体积就是长乘宽成高。使学生推导出体积计算的公式。 2.在练习中巩固运用体积的计算方法。体积公式推导出来之后就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 运用

25、,并引导学生明确,要求长方体的体积就要求到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则 是让学生在长方体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自己探索公式,后进行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只要知道正方体的棱长 就能知道正方体的体积。最后进行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3.53.5问题解决问题解决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把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是本节课的主要 目标。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 第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抓手,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本上先设置了“粉刷墙壁”的 这个离学生生活最近的问题, 让学生观察

26、教室的墙壁, 使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 有时我们 求表面积时是不用用 6 个面的总面积的, 要根据实际情况而求相应面的面积。 本节课的第二 个问题,算价钱,这个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自主解决, 第二:等积转化思想的充分运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第三个问题的解决, 在这里用到 了等积转化的思想,在教学时,我是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操作实验, 外加课件的演示,让 学生明白在等积转化的过程中, 形状发生了改变, 但它们的体积并没有改变。 可利用体积与 长、宽、高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第三:留下足够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有理解和消化的时空 。在教学中, 我为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去经历学习过程

27、。 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操作 时间。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3.63.6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所以本节的重点体现在整理和复习 上。 在整理方面:首先,在上课的开始导入时, 我就引导学生初步地回忆了一下本单元的知 识点。在学生已感知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想象一下,这些知识可以怎样分类,在 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分类总结, 形成知识结构图, 培养学生一种复 习知识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别进行介绍,使学生能收的笼,也能展的开。对知 识才能收放自如。 在复习方面:除

28、了上面的系统知识整理即复习外, 还结合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怎 样利用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问题, 从而实现真正地全面 掌握了本单元知识的目的。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是实践活动课, 而实践是本节课的重点, 要让学生在实践的活动中运用知识来解决 问题,也就是一个有序的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1.要用明确的操作要求:在活动中,我每一次都提出活动的操作要求和活动目标。 这样 学生才会有活动的方向。 比如在对 4 个长方体进行包装时, 首先就引导学生把这

29、4 个长方体 摆一摆,拼一拼,看一看能摆成什么形状的物体。 在摆完成不同的方案后,再让学生通过计 算, 比较出最佳方案, 最后让学生再次观察计算的结果和摆的形式, 找到最节省的包装方案。 2.活动的目的是总结规律。 要让学生对活动的成果进行展示的同时, 也要对操作过程中 的规律进行整体把握。 如包装的实践, 也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表面积与包装纸的大小与包装成 的形体的长宽高的相差值有关,差值越小,表面积就越小。还有就是大面覆盖越多,露在外 的面积就越小,表面积就越小,包装就越节省。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4.1.14.1.1分数加减法(一)分数加减法(一) 教学反思

30、教学反思 本课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一课时, 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 但本节的重点只有 一个,就是通分后再加减。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不难学习。所以本节课在教学中采用了: 1.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 让学生在自主 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 并辅以老师的引导合作的形式,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 体教学思想。 2.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 开始用多媒体出示家乡的美丽画面, 引导学生由画面过渡到教 材中的情境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根据主题情境 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 3.图形与算式相结合

31、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算理时, 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方格图, 思考计算异分母分数的方法, 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出异分母 分数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探究结果, 学生在反馈的过程中, 进行了全班互动, 交流不同的算法。 最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探究出的来计算方法来独自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在计 算后感受到探究的成就感,和学习有收获的喜悦感。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4.1.24.1.2 分数加减法(二)分数加减法(二)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 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32、一、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总结知识点。 如通过例 2 的教学,学生通 过计算交流汇报总结, 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分数、小 数和整数加减法的异同时, 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归纳总结出分数、 小数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在教学中渗透统计思想。 让学生统计练习中, 自己做对的题数和所占总题数的几分 之几,以及本小组计算全部正确的人数和占本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在统计的过程中,向学 生渗透了统计思想, 又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掌握情况, 起到了一举两得的 作用。 三、注重知识与方法的优化。 如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时候,

33、学生回答出了两种通分的 方法, 而通过让学生讨论并在说明理由的过程中, 学生明确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 分母,这样计算时会比较简便。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4.2.14.2.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以“酒精实验”的情境和“打 扫卫生” 的情境为抓手, 在学生观察了解情境中的信息的情况下, 出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解决。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 教师

34、不仅让学 生在这个自主学习活动中不断充分、 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 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3.充分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 无论是教学例 1 时,还是教学例 2 时,都让学生充分发挥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并在对比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中, 掌握分数加减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在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同时, 感受算法的多样化,提高 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4.2.24.2.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

3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本节课在教学中体 现了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设置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沿着问 题的主线去探索,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教学例 3 时, 当学生列出了 3 种不同的算式时, 我提出了“刚才这几名同学所列的算式正确吗?为什么?”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发现 3 种算 式之间的变化关系其实就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算式中的运用。 2.以练习及时巩固发现成果。 在学生体会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分数加法中同样适用后, 及时让学生通过“试一试” 、 “课堂活动” 、 “巩固练习”等形式,加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 确用加法运

36、算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学生在练习中对新知的运用变得熟练, 同时在分析每 题所用方法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4.34.3探索规律探索规律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规律探索课,所以本节课要体现在探索的环节上, 由此出发,本节课有以下特 点: 一、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对于例题中每一条规律 的认识过程中,都注重让学生思考、分析、交流,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发 现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 二、注重转化思想的运用,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在例 2 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 方形纸涂

37、色后, 分析涂色部分与未涂色部分的关系, 让学生明确分数加法的结果可以用单位 1 减去未涂色部分所占的几分之几,把本来的加法算式转化成减法算式来进行计算。这样, 省略了繁琐的通分过程,使本来较复杂的分数加法计算变得简单、易解。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综合与实践:一年“吃掉”多少森林综合与实践:一年“吃掉”多少森林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表现了以下几点: 一、在实践活动中整合和复习了旧知。学生在解决 “一年大约吃掉多少棵松树” 、 “ 吃掉的这些松树大约占地多少公顷”等问题时,进行了大量的整数、小数计算,学生 在计算中复习巩固了

38、整数、小学除法的相关知识。 二、提高了学生的对信息的调查和分析能力。在活动前, 布置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学生通过调查,搜集到解决问题需要的资料,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和分析,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节约的重要性, 增强了学生的环 保意识。本节课的内容与环保息息相关, 学生通过计算,在事实数据面前体会到人类在制造 一次性产品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掠夺量之大, 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环 保意识。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15.1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我在教

39、学中主要突出体现了以下两点: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用字母表示数很抽象, 学生 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了“数青蛙”等不同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新知,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2.通过回顾各种数量关系及用字母表示其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应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 如:让学生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学过的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公式等。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25.2 等式等式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认识等式是学习方程的基础, 尤其是等式的性质, 是解方程的基础和依据,

40、因此我在教 学时给予特别重视。 1.教学等式,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合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 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 让学生积极的参加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2.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本课通过跷跷板的情境导入,引入天平的 工作原理,再引入数学中的等式,理解三者相通的地方, 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同时合理运 用“参观科技馆”的情境让学生认识等量和等式, 再运用天平是否平衡的情境学习等式的性 质。使情境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学生始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新知。 3.注重操作演示的验证方法, 让学生在实际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 猜想、 验证的过程, 学生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

41、 自己动手用天平来操作, 利用天平的直观性, 理解等式的性质。这种先扶后放、动手实验操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 会。培养了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等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35.3认识方程认识方程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方程的认知课,而对本节抽象的方程知识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充分动手操作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 首先设置了用天平的工作原理, 体会相等的关系,从而引出等量的关系, 再通过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初步感知 方程;然后又通过教材中的两个问题情境, 让学

42、生再次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让学生在情 境中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二、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辨析关系,加深对方程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情境中的 数量关系, 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并要求学生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含未知数的等式相 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感知方程的特点,形成方程的概念。 三、对方程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表面趋向本质的渐进过程。 所以在学生了解方程概念的 基础上,还要通过尝试练习、课堂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 进一步感知方程是用等式 表示数量关系,它是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 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 事件中最主要的 是等量关系。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43、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4.15.4.1 解一步计算的方程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学习解方程。 所以在教学中, 主要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一、首先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不变。 让学 生探究“ax=b”这一类型方程的解法,帮助学生理解建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这两个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掌握解简单一步计算方程的方法。 二、再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 ,等式仍 然成立。引导学生探究“ax=b 和 xa=b”这一类型方程的解法。 三、 掌握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检

44、验的习惯, 减少作业中的错误。 让学生在每一次的练习中,都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去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4.25.4.2 解两步计算的方程解两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步计算的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两步计算的方 程的解法,本节课的亮点有以下两点: 一、创设了有趣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采用猜数的游戏, 让学生产生悬 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整个一节课都伴随着这种积极的情感来完成, 在教学 中,要关注学生数学问题的生成性,并积极地进行探究思考。 二、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 让学生

45、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想 说做”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发展空间,使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 的过程,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新知 识是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这种教学使学生学的轻松、记得牢固。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5.15.5.1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充分挖掘教材和利用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和文字信 息,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并在对这些数学信息的分析中找出了等量关系。 从而为

46、顺利地列 出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深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材中例举的例题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近, 学生 对这些情境比较熟悉, 如加油问题, 花卉盆栽问题等, 在这样的情境中更容易找出等量关系, 解决问题。 三、以知识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许多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结果的快乐中, 主动学习知识,形成基本技 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5.25.5.2 列方程解决典型的问题列方程解决典型的问题 教

47、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直观的演示。在教学行程问题时,利用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路程,速度 (或速度和) 与时间 (或相遇时间) 的关系。 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 比较, 小组讨论, 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从而才能顺利找出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二、巧设引导性的问题。 通过设疑, 给学生指明学习思考的方向, 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 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 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活用知识的迁移。 因为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用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

48、中运用 知识的迁移规律, 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 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65.6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 以知识点和主题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本节课主要是整理与复习本单元所学的与方 程相关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教材所要掌握的各个知识点,配合主题图, 引导 学生回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和方程、解方程、用方程解决问题等知识点, 让学生边整理边 练习,从而得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把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在教学中,以生活为源泉, 让

49、学生真正感悟 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 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 有效地交流、 进一步地体验由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 值所在。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6.16.1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点特色: 一、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注重以学生的观察活动和操作 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 只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 用。 教学中, 我让学生观察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观察中得到感性体验,

50、 找到需要的信息。再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解决疑问,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在知识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知。 二、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整节课,课堂 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情绪高涨, 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竞争意识得到发展,动 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6.26.2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和绘制方法, 使学生掌握和运用 复式统计图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一、以旧知为基础,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把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所学的 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对比,以及观察、操作、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体会复式折 线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