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年高考小说考查过的主要题型与知识点及其答题规范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6/cc7ba90f-8f33-4567-8125-bfbb3edfd664/cc7ba90f-8f33-4567-8125-bfbb3edfd6641.gif)
![近六年高考小说考查过的主要题型与知识点及其答题规范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6/cc7ba90f-8f33-4567-8125-bfbb3edfd664/cc7ba90f-8f33-4567-8125-bfbb3edfd6642.gif)
![近六年高考小说考查过的主要题型与知识点及其答题规范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6/cc7ba90f-8f33-4567-8125-bfbb3edfd664/cc7ba90f-8f33-4567-8125-bfbb3edfd6643.gif)
![近六年高考小说考查过的主要题型与知识点及其答题规范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6/cc7ba90f-8f33-4567-8125-bfbb3edfd664/cc7ba90f-8f33-4567-8125-bfbb3edfd6644.gif)
![近六年高考小说考查过的主要题型与知识点及其答题规范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6/cc7ba90f-8f33-4567-8125-bfbb3edfd664/cc7ba90f-8f33-4567-8125-bfbb3edfd66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六年高考小说考查过的主要题型与知识点及其答题规范一 分析表达技巧例如:1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09安徽卷)(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答:(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答: (1)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1)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例如2: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8分)(09四川卷)参考答案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
2、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和多疑。例三: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04辽宁卷)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只答出寓庄于谐的基本内涵或只举出实例却没有对寓庄于谐进行阐释的给2分。能够联系文中实例对寓庄于谐作具
3、体赏析的给4分。)例四: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07甘肃卷)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知识储备 小说常用的表达技巧1 刻画人物的方法 (1)主要方法:肖像、动作、心理和语言描写 (2)次要方法:人物衬托、人物对比、细节、环境烘托2 写景、叙事的方法 (1)写景的方法:白描、细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情景交融,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以景衬人等。 (2)叙事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4、;抑扬、误会、悬念;蒙太奇手法(几个生活片段连缀);寓庄于谐等。提示一鉴赏或分析表达技巧的步骤:指出技巧是什么举出文本中的例子分析对表现人物和主题、对增强小说艺术感染力的作用。(09四川卷)二 布局是否合理例如: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涵的表达;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
5、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轻易地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从现实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理念。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提示二分析布局或情节安排是否合理,答题思路:情节怎样安排的,总体判断好与坏从情节、主题、叙事、情理和当今现
6、实的等角度加以分析,判断其好坏。(09辽宁卷)三写景的方法与作用例如: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08浙江卷)参考答案手法: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人物的命运。知识储备小说中写景的主要作用交代时令与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衬托人物的命运;交代时间的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标志情节将发生转折;奠定感情基调,暗示小说主题等。提示三怎样分析写景的作用?先指出写景作用对应于上述的哪几点,然后举例分析。四 分析某一段落的作用例如:小说第二段(“侯银
7、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08江苏卷)参考答案 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解析】题目要求比较具体,要求分析小说第二段文字对全文情节展开的作用。而这无非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了铺垫。考生要做的,就是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分析铺垫以及推动作用。结合4分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两大点。【错因】题目阅读不细致,答题方向就发生错误。又不能结合得分点,分点叙述。知识储备怎样分析小说中某一段落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总起下文,交代
8、背景;承上启下,转换情节;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等。 2内容上的作用:主要包括对写景、叙事、刻画人物、表达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等方面的作用。 提示四怎样做分析段落作用的题目?围绕结构上、内容上两方面来解答。先指出作用,再联系有关情节或内容加以分析。五 考查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08江苏卷)参考答案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小说的主旨是
9、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解析】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所以小说的主旨一定是在侯银匠身上,但却写了女儿,则是运用了正侧描写、实写暗写等。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错因】未能理清两位人物的关系。知识储备小说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小小说中一般只有一到两名主人公,其余均为配角。主人公与配角的关系是主与宾的关系,即写配角是为表现主角服务的。提示五分
10、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一般从主与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实写与虚写等角度入手。六 分析场景描写的特点与作用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07湖北卷)每答对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4分)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知识储备怎样理解场景描写的特点?包括两方面:场景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如喜庆、宁静、肃穆、庄重等),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场景的(如以景衬人、情景交融等)。提示六怎样分析场景描写的特点?首先指出
11、场景内容与本身的特点,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描写场景的手法。(07湖北卷)七 人物语言的特点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07湖北卷)参考答案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与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问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知识储备小说人物语言的特点有哪些?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特点指的语言的一般特点(如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是否还有其他个性,如地方色彩
12、、特别幽默、尖锐等)。提示七怎样分析人物语言的特点?分析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特点一般从以下角度入手:一,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与性格、爱好、职业、修养等;二,有无地方特色或时代特色;三,有无其他显著特点(如含蓄俏皮等)。八 概括小说内容(04辽宁卷)例如: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4分)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4分)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的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答案包括以上画线的四个要点,按顺序每答出一个要点或相似表述,即给1分。(2)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
13、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4分)提示八怎样概括小说内容?同概括散文的方法相似。先将小说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把每一层次的情节加以概括即可。九、评价小说中的人物例如: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4分)(04辽宁卷)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本质)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人物形象的意义)答出人物形象本质的给2分,答出人物形象意义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提示九怎样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请注意:评价人物形象与分析人物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包括人物
14、形象的本质或类型是什么,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后者只需要联系有关情节,指出人物形象的本质或类型。2009高考小说考点分析 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
15、和变化。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考情分析 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的要求与对散文的要求是一致的。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
16、对份量,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辽宁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了小说,2007年宁夏、海南卷、湖北卷,2008年宁夏、海南卷、江苏卷、浙江卷、广东卷高考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甘肃卷近四年均考散文,09年新高考不排除考小说的可能性,因此,今年的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未雨绸缪。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即“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
17、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这样的小说学生已经读过了不少,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因此,在今后的高考中,利用“小小说”来检测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1、考查重点: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8、 2、考题选材: 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另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试卷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作品,特别是近年发表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更是命题人选材的重点。当然,古代白话小说中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也有可能被节选作为命题材料。 在复习中,要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推荐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
19、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3、题量赋分: 2007年宁夏、海南卷赋分25分、湖北卷赋分18分,2008年宁夏、海南卷赋分25分、江苏卷赋分20分、浙江卷赋分18分、广东卷赋分15分,根据高考说明,现代文阅读必考分值为22分左右。从设题来看,一般34题,题型为多选、简答、填充和表述题。最具挑战性的应该是探究性试题的命制,强调个性化阅读,分值比例较大,复习过程中应在这方面加以强化训练。 在语文课本中,有节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的作品,有中篇小说变形记、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等,有短篇小说药、
20、项链、荷花淀、陈奂生上城等,还有白话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知识链接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
21、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 小说阅读属于文学作品阅读,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在备考中要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结合2008年高考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在教
22、学过程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明确高考怎么考,重点研究高考的题型特征和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一)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
23、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典型例题: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
24、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
25、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26、(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典型例题: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
27、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三)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
28、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对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会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等。 常见题型: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典型例题:2008年浙江卷乌米“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29、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四)主题思想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常见题型: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
30、说的主题呢? 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
31、,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五)表达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多在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方面设题。 常见题型: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
32、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33、,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34、 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35、 总之,小说备考应注重实效性,要关注文本,走出题海战的误区。既要有老师的解题指导,又有学生的限时训练,老师和学生一起评分、探究,分析答题的得失情况,掌握答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备考效率。 附:高考语文小说模块专家解读考纲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小说这种文体的特征,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如何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体现考纲的要求,下面对这7项内容分别进行解说和评析。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概括作品主题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
36、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总体性显示。可见,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容量虽小,但并不意味着肤浅单薄。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迸发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
37、象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概括作品主题”,是阅读小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阅读过程中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过程中只有通过细致地分析,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准小说的故事发展脉络,才能分析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小说往往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对话、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叙述故事的发生、
38、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三是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就是要通过对小说特征的深悟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小说创作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39、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顺叙是基本的叙事方法。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既要着意体会作品具体运用倒叙、插叙方法的表现力量,又要把倒叙、插叙部分,还原于发生的时间顺序之中,展现出故事情节和矛盾斗争的发展进程,把鉴赏故事情节和鉴赏典型性格统一起来。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最后尚需提到的是环境所展示的世态风情不仅仅只为塑造人物服务,还有它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40、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以此提高自身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三分析作品中的主要形象,把握其思想和性格特点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或片断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当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与情
41、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依据。1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矛盾的两个方面,那个时代,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
42、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事业落后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主要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是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
43、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对社会、历史,我们的认识越深刻,那么,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2从
44、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语句的表现力
45、“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语句的表现力”,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主旨。所谓品味句子,它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它不是高考的重点。其次是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第三,是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这一点也是高考考查的范围。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留心这方面的内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从某种
46、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特殊的魅力,就在于语言的魅力。揣摩是欣赏的基础,在揣摩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欣赏小说语言的美感。如何欣赏小说语言,我们认为可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1细细咀嚼品味,进入美感享受。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向茅盾学习,“第一遍最好很快的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的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2细心玩味,发现其不易察觉的妙处。3联系语境,想像情景,欣赏语言之美。优秀的小说描写人物语言总是高度个性化的,欣赏时要听其言,想其人,知其心,更要看作家是如何把握人物的身份与个
47、性,借助什么样的场景让人物表现出来。4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祝福中当祥林嫂捐过门槛,满以为赎了一世的罪名,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仍然说:“你放着吧”,祥林嫂的反应是“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这样的语句,作家示其形,而会其神,蕴含丰富,使祥林嫂的心理活动,尽去其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5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风格是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相比较中感知的。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而典雅。五从不同角度和
48、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着重理解它的主题。非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往往以明确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或者可以通过归纳判断来提取。小说的主题融合了多种意义,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更依赖于读者的直觉感受和体悟。那么,应当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呢?首先,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鲁迅的小说药,写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意在揭示在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无知,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吃他的血。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
49、揭示民众的麻木不仁,而且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哀。如果小说中被杀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是普通强盗,那么主题就会是另一种了。其次,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如果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它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那么很难获取小说的真正内涵和主题。联系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社会、生活,就有可能正确揭示陈奂生上城的主题。否则,陈奂生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带点阿Q相的农民而已。第三,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和情采风貌等,也有助于理解他的小说的主题。我们了解了鲁迅的创作意图,就能顺利理解药的主题。第四,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也是理解概括主题的
50、重要方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技巧,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就能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第五,小说的叙述角度、结构和语言,都与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主题时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结构、语言和叙述角度,主题也会有所不同。第六,分析小说的主题,要注意发挥我们的知识水平和艺术素养。从一定角度看,读者不是主题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题创造的参与者。小说主题的正确获取,需要读者的努力,是作者与读者的双向运动的结果。最后,要注意对小说主题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分析,观察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如何导致了主题的模糊。一般说来,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对这类小
51、说,如果仅用一个主题来分析,或在几种意义中硬行选取一种意义来说明主题,是不可取的。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阅读小说我们往往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对文本主旨的归纳,事实上,读小说就是审美过程,就是对生活重新体验的过程,因此,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下面可以介绍几种独到的阅读方法:一、从醒目的标题解读。标题是一篇课文中最醒目、最传神之点。常常被称为“文眼”、“题眼”,它以最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往往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小说。二、从含蓄的结尾解读。结尾常是文章的点睛之处,含蓄、余味无穷的结尾,常常最能体现作者的匠心。如项链这篇小说点的设计巧妙,线的
52、脉络清晰,面的揭示不凡。细究这篇小说的全盘构思,不难看出,作品的点、线、面浑然天成得力于悬念,铺垫和穿插的巧妙运用。项链的结局看似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项链是假的直到最后才由佛来思节夫人道破,这不仅使玛蒂尔德大吃一惊,也会使读者大吃一惊。实际上作者已多次用铺垫手法作了巧妙的暗示。小说是情节因素较强的文学体裁,作者常常借助悬念来安排结构、组织情节、调节疏密,以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也就是在作品某一部分揭示出矛盾的端倪,而又把它悬置起来,暂不予解答,故意在读者心中造成疑问,引起猜测、期待、疑虑等心理情绪,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三、从精彩的高潮解读。小说的高潮是文章最精彩、最动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
53、部分,也是矛盾最尖锐、最突出的地方,常常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小说。如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住宾馆交住宿钱前后的不同心理和行为,非常富有戏剧性,读起来也会饶有兴味。由此入题,逆向分析,理解人物的异常行为,找出他的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人物形象分析及典型意义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了。抓住了高潮这个“大”,其他的“小”,诸如开端、发展之类的就迎刃而解了。七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特别是其中较稳定部分的民族心理素质,是千百年的文化传统的心理结晶或积淀,是整个文化圈的最深层的内容。优秀的小说家往往以本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支撑点,把创作思想和文化价值取向深入地指向文化传统所蕴含的美德,通过对生活
54、的挖掘和人生意义的揭示,展现了民族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也传达着一个民族在同社会命运、个人命运搏斗中的力量和坚强。阅读小说,我们就必须有意识在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使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得以进一步深入。小说主要是通过写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家的审美理想。作家通过小说描绘出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并且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充分表现人的感情。有良知的作家无不在作品中正确地表现高尚的人道主义和人性美,以启迪社会,启迪人生。小说中的“人文精神”正是作家所要追寻的理想,因此,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对此进行深入地探讨正是为了获得价值取向和得到审美愉悦。小说阅读一、关于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常见题型有: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研咨询-电机行业市场调查、产业链全景及市场需求规模预测报告(2025版)
- 2025年01月中国贸促会直属单位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体格检查课件
- 人类的生殖系统课件
- Unit+3+Weather+Part+B 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 Unit 1 Keeping Healthy Lesson 1【知识精研】五年级英语下学期同步备课(人教新起点版)
- Recycle Mike's happy days Day 7 Day 8 【知识精研】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课件
- 6.1法律保护下的婚姻 课件 【知识精研】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课件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 医疗器械市场部年度规划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4版)
- 竹签购销合同范例
- 心脏骤停抢救应急预案
- 202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县乡卷)及答案解析
- 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分享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物联网工程导论
- 《综合能源系统信息模型技术规范》
- 慢性病患者门诊身份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