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熟市农业委员会文件常农委2018100号关于印发2018年常熟市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动防站:根据苏州市农委2018年苏州市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苏市农牧201822号)要求,结合苏州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我委组织制定了2018年常熟市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2018年常熟市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常熟市农业委员会2018年5月21日附件2018年常熟市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根据2018年苏州市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苏市农牧20
2、1822号),结合苏州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重点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等优先防治病种,血吸虫病、牛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工作,以及非洲猪瘟、疯牛病等重点外来动物疫病的监测和巡查工作,重点做好“3+2”病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马鼻疽、马传贫)监测工作。疯牛病监测方案按照国家牛海绵状脑病风险防范指导意见要求实施。本方案涉及的其他动物疫病病种,各镇按照省农委印发的江苏省动物疫病防治指导意见做好监测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
3、工作,全面掌握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等优先防治病种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等动物疫病的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要重点对禽流感、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优先防治病种开展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推进种畜禽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净化与评估,加强动物疫情风险分析评估,科学研判防控形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探索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鼓励推进生物安全隔离区和无疫区建设。要结合今年开展的动物防疫支持政策调整试点工作,加大对试点场的免疫效果监测。二、基本原则(一)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要继续做好动物疫病主动监测,科学设计监测实施方案,主动获取科学真实的监测
4、数据;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被动监测,对报告的不明原因死亡等异常情况的动物要及时采样监测。根据区域动物疫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采样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和信息上报工作,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二)病原监测与抗体监测相结合。市级监测以血清学为主,鼓励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开展病原学监测。重点开展口蹄疫(A型、亚洲I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学监测和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监测,血吸虫病查治,H7N9流感和小反刍兽疫监测,及时掌握病原分布状况,分析疫病流行趋势。尤其是要做好猪A型口蹄疫以及亚洲I型口蹄疫退出免疫后的病原学监测。同时,做好本辖区的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做好相关记录,注明疫苗生产企
5、业和疫苗名称。(三)常规监测与定点及飞行监测相结合。各地应根据本辖区动物疫病流行特点、防控现状和畜牧业优势产业带,坚持开展常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要持续开展定点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具有地理分布的监测调查数据,科学研判疫情态势。要参照飞行监测方案,对“三大集中防疫行动”的免疫效果实施飞行监测。飞行监测要做到人员、镇、场户、畜禽“四随机”,切实提高免疫效果监测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要通过对飞行监测结果的科学分析,及时发现免疫工作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切实加以整改。(四)专项调查与紧急调查相结合。各地要持续监视动物养殖、流通、屠宰加工、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因素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基
6、本流行病学信息,开展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定期分析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风险。对疑似或确认发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非洲猪瘟等外来疫病病例、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或新发疫病病例,或者猪瘟等疫病流行特征出现明显变化,或者部分地区(场户)较短时间内出现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疫病蔓延较快时,要及时开展紧急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通过开展疫源追溯和追踪调查分析,科学研判疫病流行和扩散趋势,提高早期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五)疫病监测与净化评估相结合。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特别是种畜禽场疫病监测力度,鼓励、支持、引导具备条件的种畜禽场和规模养殖场主动开展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净化工作,对相关养殖企业开展评估分析。要加大对
7、开展疫病净化相关养殖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三、职责分工(一)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结合当地动物养殖情况、流通模式、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重点做好国家规定的“3+2”病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马鼻疽、马传贫),兼顾其他流行疫病的监测,及时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为早期预警和应急处置提供支持。(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省、苏州市两级要求,负责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主要动物疫病血清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采样送样工作;负责本市动物疫病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和报送工作。(三)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按照
8、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管理规范和省有关要求,做好相应区域内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疫情信息直报工作。开展采样监测时要做好人员防护,防止发生意外伤害和感染。要建立健全采样监测各项管理制度,兽医技术人员在采样时要规范填写采样记录单和问卷调查表,确保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在送检样品时必须同时上报采样记录单和问卷调查表。上一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收送检样品时,要认真查验采样记录单,并按规定保存,送检、接收样品要逐级履行登记、审核、签字、盖章制度。四、监测结果上报和信息反馈(一)国内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送1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分析系统”,
9、按要求将监测结果和疫情信息报送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半年报送本辖区内动物疫病监测分析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各一次。分别于7月3日和2019年1月18日前报至苏州市。3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按照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管理规范要求,重点对禽流感、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优先防治病种开展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做好相关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并按要求定期向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报送畜牧业生产、屠宰加工、畜禽价格、养殖场免疫情况等流行病学信息;在7月15日前和2019年1月15日前,分别将上半年和全年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总结报告报至中国动
10、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和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4发生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时,应以快报形式及时上报。相关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应急预案有关要求,立即开展紧急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在解除疫区封锁后,苏州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将流行病学调查表、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及专家组审核意见报省农委兽医和畜禽屠宰管理局、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由省农委上报至农业农村部兽医局,并抄送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二)外来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送1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于每月20日前将上月的外来动物疫病监测和临床监视结果(见附表4)报送至中国动物卫生
11、与流行病学中心和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于7月15日前和2019年1月15日前,分别将上半年和全年外来动物疫病监测、监视结果和工作总结报至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和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三)病原学监测阳性结果的报告与处置各地要科学对待病原学监测阳性结果的报告,在监测中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及H7N9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病原学阳性的,要立即报告兽医主管部门和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进行调查复核。省级复核为监测阳性的,以快报形式报农业农村部兽医局,并通过“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系统”报送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将阳性样品送
12、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和分析鉴定。对确诊阳性畜禽及同群畜禽按农业农村部有关规定或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处置。对其他病种,按农业农村部有关规定和相关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及时上报、送检和处置。(四)监测信息反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按规定做好监测信息上报的同时,要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送样单位和相关的采样场点,以便各采样场点及时掌握畜禽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五、工作要求(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组织指导,按照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要求做好所需经费预算,及时向财政部门申请相应经费;建立工作考评机制,结合开展“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
13、伸绩效管理,将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纳入动物防疫考核的范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优化实验室人员配置,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按要求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二)强化制度管理,提升工作水平。要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农医发200915号)和我省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有关制度;要加强监测工作流程管理,确保监测工作有依据、有记录、有审查复核、有结果分析报告;要规范动物疫病监测诊断试剂管理,按农业农村部和省有关规定选择和使用试剂;要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切实提高监测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三)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措施到位。要
14、加强对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督促检查,对组织领导、岗位责任、技术力量等落实不到位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未能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要责令及时整改;对影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造成疫情扩散的,要依法追究责任。附件:1动物流感监测方案2口蹄疫监测方案3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4小反刍兽疫监测方案5血吸虫病监测方案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方案7猪瘟监测方案8新城疫监测方案9牛结核病监测方案10狂犬病监测方案11非洲猪瘟监测方案12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方案13家禽流感防治措施效果专项调查方案附件1动物流感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评估家禽免疫抗体水平,掌握群体免疫状况;了解动物流感病毒感染状况,重点监测H5、H7亚型
15、流感病毒变异及流行状况,追踪动物流感病毒变异特点与趋势。二、监测对象鸡、鸭、鹅和其它家禽,野生禽鸟,貂、貉等经济动物,虎等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高风险区域内的猪,以及高风险区域环境样品。三、监测范围禽类:种禽场、商品禽场、散养户、活禽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候鸟主要栖息地和重点边境地区。哺乳动物类:经济动物饲养场、动物园,高风险区域内的养猪场(户)和生猪屠宰场。注:散养户以一个自然村为一个监测采样的流行病学单元。四、监测时间免疫抗体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监测。病原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监测。五、监测方式(一)被动监测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病死或不明原因死亡的家禽或野鸟,应及时向当地动
16、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采样进行监测。(二)主动监测1、病原监测采用先抽取场群,在场群内再抽取个体的抽样方式开展监测采样。选择场群时要覆盖种禽场、商品禽场、散养户、活禽市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场,同时兼顾不同禽类养殖场点的数量比例。2、抗体监测选择场群时要覆盖种禽场、商品禽场和散养户,同时兼顾不同禽类养殖场点的数量比例。六、监测内容和数量每次监测要把H5和H7亚型流感监测结合起来。每次覆盖所有有适时采样群体的养殖场(点),每个场(点)至少采集样品10份。由市监测。上半年样品3月31日前送达,下半年样品9月30日前送达。主动监测可参考场群内个体抗体监测抽样数量表(见附表
17、1)、场群内个体病原学监测抽样数量表(见附表2)和2018年苏州市集中监测采样任务分配表(见附表5)确定监测数量。全年血清学样品监测数平均不少于1200份。七、检测方法(一)病原检测采集咽喉/泄殖腔拭子样品,采用RT-PCR或荧光RT-PCR方法进行检测。(二)抗体检测采集血清样品,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H5、H7亚型禽流感抗体检测。八、判定标准(一)免疫合格个体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国家标准(GB/T 18936-2003),经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对灭活疫苗免疫的家禽,免疫21天后HI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二)免疫合格群体对弱毒疫苗免疫的商品代肉雏鸡,第二次免疫14天后免
18、疫抗体转阳50%;对灭活疫苗免疫的家禽,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群体总数的70 % (含)以上。(三)疑似阳性个体采用国家推荐的RT-PCR或荧光RT-PCR(含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为阳性。(四)确诊阳性个体疑似阳性个体经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结果为阳性。(五)确诊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六)临床病例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确定。附件2口蹄疫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评估畜群免疫效果,掌握群体免疫状况;了解口蹄疫病原感染分布情况及高风险区域的发病情况;跟踪监测病毒变异特点与趋势;查找传播风险因素。二、监测对象猪、牛、羊、鹿等偶蹄类动物。三、监测范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
19、心对猪、牛、羊、鹿等偶蹄类动物的种畜场、规模饲养场、屠宰场、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场等进行监测。注:散养户以一个自然村为一个监测采样的流行病学单元。四、监测时间(一)免疫抗体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监测。(二)病原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监测。五、监测方式(一)被动监测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牛、羊、鹿等偶蹄动物或野生偶蹄动物出现水泡、跛行、烂蹄等类似口蹄疫症状,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采样进行监测。(二)主动监测1、病原监测采用先抽取场群,在场群内再抽取个体的抽样方式开展监测采样。选择场群时要考虑猪、牛、羊、鹿等偶蹄类动物的种畜场、规模饲养场、散养户、牲畜
20、交易市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的比例。2、抗体监测选择场群时要综合考虑猪、牛、羊、鹿等偶蹄类动物的种畜场、规模饲养场、散养户、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的比例。六、监测内容和数量每次覆盖所有有适时采样群体的养殖场(点),每个场(点)至少采集样品10份。样品由市监测,上半年样品3月31日前送达,下半年样品9月30日前送达。主动监测可参考场群内个体抗体监测抽样数量表(见附表1)、场群内个体病原学监测抽样数量表(见附表2)和2018年苏州市集中监测采样任务分配表(见附表5)确定监测数量。全年血清学样品监测数平均不少于500份。七、检测方法(一)病原检测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颌下淋巴结或扁桃体用RT
21、-PCR方法或荧光RT-PCR方法检测O 型、亚洲I型、A型口蹄疫病原。牛羊猪口蹄疫感染情况采用非结构蛋白(NSP)抗体ELISA方法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牛羊采集O-P液用RT-PCR或荧光RT-PCR方法检测,如检测结果为阴性,应间隔15天再采样检测一次,RT-PCR检测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畜。猪颌下淋巴结或扁桃体RT-PCR检测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猪。对养殖环节采集的生猪样品,在免疫状况下,对NSP抗体检测阳性的,可重复采样检测NSP抗体,根据抗体阳性率变化判断是否感染病毒。具体方法是,在NSP首次监测2-4周后(期间不能进行免疫)对猪进行二次采样检测(两次采样检测的猪要保持一致)。对NSP抗
22、体阳性率等于或低于首次检测结果的,可排除感染。(二)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采用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方法进行检测。(三)抗体检测猪免疫28天后,其他畜免疫21天后,采集血清样品进行免疫效果监测。O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合成肽疫苗采用VP1结构蛋白ELISA进行检测;亚洲I型和A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八、判定标准(一)免疫合格个体1、液相阻断ELISA:抗体效价26。2、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抗体效价25。(二)免疫合格群体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群体总数的70 % (含)以上。(三)疑似阳性个体1、免疫家畜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阳性的。2、未免疫家畜血清抗体检测阳
23、性的。3、牛羊的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猪的颌下淋巴结或扁桃体用RT-PCR或荧光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四)疑似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可疑阳性个体的。(五)确诊阳性个体疑似阳性个体经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确诊,结果为阳性。(六)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的。(七)临床病例按照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确定。附件3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掌握牛、羊等易感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及不同种型的分布状况,了解我市不同区域布鲁氏菌病传播的风险因素。二、监测对象牛、羊等布鲁氏菌病易感动物。三、监测范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辖地区牛、羊等易感动物的种畜场、规模饲养场、散养户、活畜
24、交易市场、屠宰场等场点进行监测。四、监测时间血清学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五、监测内容和数量每次应对辖区内所有乳用、种用牛/羊(包括犊牛、羔羊)进行监测;对商品牛、羊、猪等其他易感动物进行抽样监测,抽样监测时每场群(自然村)采样量不少于30只。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牛羊出现流产、死胎等临床异常情况且诊断为临床病例的,应及时按规定报告。六、检测方法(一)筛选试验血清学监测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还可以采用OIE推荐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试验)或荧光偏振试验。(二)确诊试验筛选试验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确诊,或采用OIE推荐的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5、(cELISA试验)进行确诊。七、判定标准(一)疑似阳性个体待检动物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iELISA试验或荧光偏振试验检测,结果为阳性。(二)确诊阳性个体监测疑似阳性个体经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cELISA试验,结果为阳性。(三)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的。(四)临床病例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确定。附件4小反刍兽疫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进一步了解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分布范围和羊群免疫状况,科学评估疫情风险,推动实施全市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二、监测对象山羊、绵羊、野羊。重点是出现口腔溃疡、眼鼻分泌物增多、体温升高和腹泻等症状的羊只。三、监测范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有山羊、
26、绵羊的种畜场、规模饲养场、屠宰场、交易市场进行监测。四、监测时间(一)免疫抗体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监测。(二)病原检测。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监测。五、监测方法(一)被动监测。接到疑似疫情报告后,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采样送检,规范处置,按规定报告。野羊样品应联合林业部门共同采集。(二)主动监测。各地根据省、苏州市和常熟市监测计划时间安排,主动开展监测工作。六、监测内容和数量每次覆盖所有有适时采样群体的场(点),每个场点采集血清学样品10份。由市监测,上半年样品3月31日前送达,下半年样品9月30日前送达。全年血清学样品监测数平均不少于400份。七、检测方法(一)抗体检测羊免疫21天后
27、,采集血清样品进行免疫效果监测。采用竞争ELISA、阻断ELISA方法。(二)病原检测采集拭子或者组织样品,采用RT-PCR或者荧光RT-PCR方法进行检测。八、判定标准(一)免疫合格个体1、竞争ELISA:抗体阳性。2、阻断ELISA:抗体阳性。(二)免疫合格群体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群体总数的70 % (含)以上。(三)疑似阳性个体羊拭子或组织样品用RT-PCR或荧光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四)确诊阳性个体监测阳性个体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结果为阳性。(五)确诊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的。附件5血吸虫病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掌握家畜血吸虫病感染及流行情况,了解我
28、市不同地区血吸虫病在不同畜群中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市疫情动态、发展趋势及传播因素。二、监测对象牛、羊,重点为放牧牛羊。没有放牧牛羊和马属动物的,监测其他哺乳动物。三、监测范围全市。四、监测时间家畜和野粪监测:2018年4-6月份监测一次。5、 监测内容和数量 监测任务以省血防办下达的为准。(一)本地家畜监测各地根据辖区内防控实际,结合2018年省血防办制定的血吸虫监测工作任务开展血吸虫监测工作。 全市、区选择1-2个尚有残存螺点或仍然存在钉螺孳生环境、历史上家畜有较高感染率的镇,随机抽取放牧牛羊(或割草饲喂牛羊)200头(只)(如不足200头,则全部监测)进行监测。 (二)外省调运家畜的监测 加
29、强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云南和四川等6个疫区省调运牛羊的监测。六、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家畜监测:直接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进行检测,或先用间接血凝方法(或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用粪便毛蚴孵化法复检。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测为阳性的,确诊为阳性畜。野粪监测:收集监测地块内所有新鲜野粪,对调查范围内成形的野粪按每一摊(堆)为一个单位,散在的羊粪收集后每20g为一个单位,进行计数。对成形的每一摊野粪称重后采样,其中粪量较大的牛和马属动物的野粪,每份采集50g样品,人粪、犬粪采集20g样品;不足分量的野粪全部采集。用粪便毛蚴孵化法进行检测,并对孵化出的毛蚴进行计数。附件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方案一
30、、监测目的掌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情况,分析病毒遗传变异特征和规律;发现疫病传播风险因素;评估免疫效果,掌握群体免疫状况。二、监测对象猪。三、监测范围重点对种猪场、中小规模饲养场、交易市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和发生过疫情地区的猪进行监测。四、监测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五、监测内容和数量(一)免疫抗体监测可参考场群内个体抗体监测抽样数量表(见附表1)和2018年苏州市集中监测采样任务分配表(见附表5)确定监测数量。(二)病原监测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开展病原学监测,可参考场群内个体病原学监测抽样数量表(见附表2)确定监测数量。(三)临床病例报告任何单
31、位和个人发现监测对象中出现临床异常情况且诊断为临床病例的,应及时按规定报告。全年血清学样品监测数平均不少于500份。六、检测方法(一)血清学检测方法采集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二)病原学检测方法活体采集全血或扁桃体,采用RT-PCR或荧光RT-PCR方法进行检测。屠宰场可采集猪扁桃体、肺脏、颌下淋巴结样品进行病原检测。七、判定标准(一)免疫合格个体活疫苗免疫28天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ELISA抗体检测阳性判定为合格。(二)确诊阳性个体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测,排除疫苗免疫阳性,结果为阳性的。(三)阳性群体排除疫苗免疫阳性,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的。(四)临床病例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
32、病防治技术规范确定。附件7猪瘟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掌握猪瘟流行情况,分析病毒遗传变异特征和规律;发现传播风险因素;评估免疫效果,掌握群体免疫状况。二、监测对象猪。三、监测范围重点对种猪场、中小规模饲养场、交易市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和发生过疫情地区的猪进行监测。四、监测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五、监测内容和数量(一)免疫抗体监测可参考场群内个体抗体监测抽样数量表(见附表1)和2018年苏州市集中监测采样任务分配表(见附表5)确定监测数量。(二)病原监测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开展病原学监测,可参考场群内个体病原学监测抽样数量表(见附表2)确定监测数量。
33、(三)临床病例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监测对象中出现临床异常情况且诊断为临床病例的,应及时按规定报告。全年血清学样品监测数平均不少于500份。六、检测方法(一)血清学检测方法采集血清,采用抗体阻断ELISA、抗体间接ELISA方法进行检测。(二)病原学检测方法采集扁桃体或颌下淋巴结,采用RT-PCR或荧光RT-PCR方法进行检测,病原学阳性样品及时送猪瘟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七、判定标准(一)免疫合格个体免疫21天后,抗体阻断ELISA方法和抗体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阳性判定为合格。(二)确诊阳性个体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三)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的。(四)临
34、床病例按照猪瘟防治技术规范确定。附件8新城疫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掌握新城疫流行情况,分析病毒遗传变异特征和规律;发现传播风险因素;评估免疫效果,掌握群体免疫状况。二、监测对象鸡、鸭、鹅、火鸡、鸽和鹌鹑等。三、监测范围重点对种禽场、商品禽场、活禽市场的家禽进行监测。四、监测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五、监测内容和数量(一)免疫抗体监测可参考场群内个体抗体监测抽样数量表(见附表1)和2018年苏州市集中监测采样任务分配表(见附表5)确定监测数量。(二)病原监测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开展病原学监测,可参考场群内个体病原学监测抽样数量表(见附表2)确定监测数量。(三)临床病
35、例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监测对象中出现临床异常情况且诊断为临床病例的,应及时按规定报告。全年血清学样品监测数平均不少于400份。六、检测方法(一)病原检测采集咽喉/泄殖腔拭子样品,采用RT-PCR或荧光RT-PCR方法进行检测。(二)抗体检测采集血清,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检测。七、判定标准(一)免疫合格个体免疫21天后,抗体效价25判定为合格。(二)确诊阳性个体用病原学监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三)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的。(四)临床病例按照鸡新城疫防治技术规范确定。附件9牛结核病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及时发现感染结核病的乳用(包括奶水牛)、种用牛;掌握牛结核病流行情况
36、。二、监测对象所有乳用牛(包括奶水牛)以及种牛。三、监测时间和数量每年5月、11月进行两次集中监测。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四、检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8645-2002),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进行检测,或用外周血-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法进行检测。五、结果判定对皮内变态反应检测阳性的动物,45天后用牛型和禽型结核分枝杆菌PPD在颈部两侧或颈部同侧相距12-15cm的两个部位进行比较皮内变态反应确诊(GB/T 18645-2002);或用外周血g-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检测阳性的牛,判定为结核病牛。按照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对阳性动物进行扑杀和
37、无害化处理;隔离阳性场/群,定期进行跟踪检测。六、生物安全防护检测和采样人员需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和手套、穿工作服等。附件10狂犬病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掌握狂犬病感染及流行情况,了解我市不同地区狂犬病的分布情况。二、监测对象犬、猫及其他易感动物。三、监测范围重点对农村犬、猫,城镇流浪犬、猫,以及动物医院就诊的犬、猫进行狂犬病监测。四、监测时间每年开展一次免疫抗体集中监测。五、监测内容和数量(一)免疫抗体监测主要是对免疫犬进行抗体合格率抽查。免疫1个月后采血,数量及送样时间由苏州市动物疫控中心确定。(二)病原监测以发病动物监测为主。对狂犬病死亡或疑似发病的犬、猫和家畜进行扑杀,采集脑组织
38、进行实验室确诊。确实不能扑杀的疑似病例要隔离观察10天。同时,对安全扑杀的流浪犬以及屠宰的肉狗采集脑组织进行检测。(三)临床病例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监测对象中出现临床异常情况且诊断为临床病例的,应及时按规定报告。六、检测方法(一)血清学检测方法采集血清,采用ELISA试剂盒或血清中和抗体试验进行检测。(二)病原学检测方法用吸管法采集脑组织。脑组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FA)进行确诊,也可先用RT-PCR或荧光定量RT-PCR进行检测,阳性样品再采用DFA进行确诊。狂犬病检测阳性脑组织样品送狂犬病实验室进行复核确诊和病毒分离鉴定。七、判定标准(一)疑似患病动物1、被发病动物咬伤或符合临床特征
39、的动物。2、RT-PCR或内基氏小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动物。(二)确诊患病动物1、免疫荧光试验或小鼠和细胞培养物感染实验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动物。2 、被发病动物咬伤或符合临床特征,且RT-PCR或内基氏小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动物。附件11非洲猪瘟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及时发现非洲猪瘟感染和疑似疫情,增强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为科学研判疫情风险提供技术支持。二、监测范围重点对种猪场、中小规模饲养场、交易市场、屠宰场进行监测,特别是出现发烧、厌食、腹泻以及急性死亡等症状的家猪和野猪。三、监测对象猪。四、监测时间常规监测。市疫控中心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全年做好辖区内监测工作。五、监测方法(一)被动监测。接
40、到疑似疫情报告后,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采样送检,规范处置,按规定报告。野猪样品应联合林业部门共同采集。(二)主动监测。各地根据市监测方案时间安排,做好辖区内家猪、野猪的临床巡查和样品送检工作,并填写临床巡查登记表,特别是进境猪隔离检疫场的周边地区,以及空港、海港、口岸、边境通道周边养猪场和野猪群。临床巡查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病猪应立即按规定处置、送检和报告。六、监测数量常规监测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确定辖区内监测数量并组织做好检测工作,疑似病例应及时平行采集血清样品和抗凝血样品,以及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组织样品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七、检测方法(一)血清学检测竞争ELISA或间接
41、ELISA方法。(二)病原学检测采用夹心ELISA或PCR方法,结合病原分离和序列测定。附件12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一)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探寻病因及风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二、调查范围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一)疑似或确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二)疑似或确认发生疯牛病、痒病、
42、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或新发病病例的;(三)疑似或确认发生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四)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五)局部地区或养殖场(小区)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不明原因死亡,且蔓延较快疫病的;(六)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形。三、工作程序(一)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苏州市、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二)现场调查人员首先进一步核实情况,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三)现场调查人员应
43、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四)省级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五)必要时,报请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派出专家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损失和防控措施评估等评估工作。四、工作要求(一)省级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重大动物疫情封锁和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二)疫情解除封锁前,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及省级流行病学调查专
44、家组的审核意见报农业部兽医局,并抄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明确专人负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表填报工作。附件13家禽流感防治措施效果专项调查方案1、 目的了解H7N9流感免疫、活禽市场管理、调运监管等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情况,分析评估实施效果,系统梳理风险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政策提供技术支撑。二、范围全市。三、方式与内容(一)总体情况调查调查全市黄羽肉鸡产业结构、H7N9流感防疫措施实施、经费与人力投入等情况;访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等机构相关人员,了解黄羽肉鸡养殖、免疫、流通监管等情况。(二)流通环节调查选择2个大型活禽批发市场和若干活禽零售市场,对5名
45、经纪人和至少10名商户开展调查,了解黄羽肉鸡活禽交易模式、市场交易数量与价格、流通调运监管,以及相关防控措施的资金与人力投入、防疫意愿等信息。(三)汇总分析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综合评估免疫、扑杀、活禽交易市场管理、调运监管等措施效果,比较政策调整前后的成本和效益。四、组织实施有关市、区及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常熟市农业委员会党政办公室 2018年5月21日印发附表1场群内个体抗体监测抽样数量表场/群存栏数(头只)抽样数量(头只)可接受误差5%6%7%8%9%10%5037333026242110059494236302615072594840
46、34292008265534336302509070564537313009573584638323501007659473932400103786048393245010680614939335001098162494033550111826350403360011383645040336501158464504133700116856551413375011786655141348001188665514134850119876651413490012087665141349501218866524134100012288665241341100123896752423412001258967524234130012590675242341400126906853423415001279168534234160012891685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五金件表面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超硬合金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机房工程验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游泳池电动吸污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电动三轮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中国半流体膏状包装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宝宝玩具织布机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0-2025年中国预装式箱式变电站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儿童摄影店营销策划方案三
- 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规范
- ESD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 正确认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 宜黄县二都镇高山饰面用花岗岩开采以及深加工项目环评报告
- 血液科护士的恶性肿瘤护理
-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讲稿课件
- 土地纠纷调解简单协议书
- 服装仓库管理制度及流程
- 《餐饮渠道开发方案》课件
- 架子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答案)
- 一中师德考核评估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