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平米住宅设计资料课件_第1页
9平米住宅设计资料课件_第2页
9平米住宅设计资料课件_第3页
9平米住宅设计资料课件_第4页
9平米住宅设计资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0平米中小套型住宅设计探讨,在20世纪90年代商品住宅开始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以来十几年间,我国普通商品住宅的套型一基本完成从“温饱型”到”舒适型“的转变,100平米左右的23居室套型成为多数城市房市的主流产品。然而,近几年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中,“豪宅”的比例不断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业逐渐出现套型变大变奢的趋势,造成住宅结构失调,普通居民买不起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这些大而不当商品住宅的存在不仅增加了购房者的负担,而且降低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更是背道而驰。纵观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普通住宅情况,其户型居住面积都在90。因此,

2、在高速发展和建设大潮流中的我们也应保持冷静的头脑,从具体国情出发,从全民享有居住权利的大局出发,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一、规划层面上小套型住宅提升容积率的方法,(一)、板、塔结合,分别定性计算,在容积率压力大、中小套型比例大的项目中,板塔式结合式住宅可以较好的解决各种资源的占用与分配问题。将板连塔分割为几部分,分别定性为塔或板(见图1)。然后分别参照我国建筑日照设计规范进行计算,可以有效的缩减建筑间距。目前被一些开发商尝试利用。,(二)、板楼斜向布置,按照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对日照间距的计算要求,板楼朝向与正南夹角在20度60度时,建筑间距系数可降低为1.4H,规划设计时充分

3、利用朝向与日照的关系,摆好住栋,以节省土地,对活跃小区规划的布局形式也有一定的好处(见图2)。,方向旋转后,正南正北方向,(三)、利用住栋斜边单元,1、斜边单元几个特点: a、斜边单元在日照上较有优势,由于倾斜摆放使前后间距可适当 减小; b、斜边单元轮廓线舒展从而面积增大,且争取了更大的采光面, 故斜单元的套型往往采光通风较好; c、斜套型视线开阔,结合景观资源可提升其价值。立面、体型设 计易于出彩,有利于小区形象的提升(见图3)。,2、何种情况下可考虑设计斜边单元: a、容积率略有不足时。因斜边单元较普通正南北单元在面积上 有所“扩大”,且日照上又有优势,因此对提高容积率有帮助; b、排楼

4、时,当剩余的宽度大于1个单元而小于2个单元时,可以 选择斜边单元扩大面积; c、在临近市政道路的时候,可通过牺牲该部分斜边单元,形成围 合式,对组团内部降噪。 3、斜边单元的问题: 套型内部出现斜空间,不易布置家居,需精心处理。一般布置在厨房、卫生间、楼梯间或管道井等空间。,(四)利用住栋尽端单元,尽端单元是指位于楼栋端部的单元,因其外墙面较中间单元多,套型的日照、通风条件好,应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但同时也要注意解决好开窗时与近处楼栋之间的对视问题。常见的套型处理手法有改变套型和增加户数两种。 1、改变套型:在用地范围 和日照间距许可的条件下,充分 利用尽端单元良好采光通风和景 观视野条件,适

5、当加大尽端单元 套型的面积,增加房间个数。 如:标准单元为2室户,尽端单 元可变为2室半、3室户,同时适 当加大进深,提高土地利用率 (见图4)。,2、增加户数:利用尽端单元采光面多的优越条件,增加户数、设计小套型,不仅可以使每户都有较好的朝向和通风,而且可以提高电梯的使用率,降低公摊的公共交通面积(见图5、图6),此外,这样的套型还特别适合“老少居”套型的设计,并且通过对套型的灵活性设计,使其形成为两个独立的小套型,合则为两代居,满足老年人与子女分而不离的居住需求。,二、住栋层面上小套型的设计探讨,(一)一梯两户板楼,舒适但不节地,优缺点并存,一梯两户时,由于公摊面积较大,每户的建筑面积通常

6、都会以90平米为上限尽量做足。若想将建筑面积控制在90平米内,同时要节地又要能保证使用功能及一定的舒适度,套型的面宽和进深需要慎重推敲。 下面是针对小套型板楼所作的探讨和图示: 1、对理想式住宅的瘦身尝试。将一个市场上比较瘦欢迎的面积在95-105平米之间,具有明餐、明厨、明卫的一梯两户的单元平面,进行瘦身,为保证其基本功能和舒适度不变,套型在面宽方面压缩的幅度不是很大,进深方面则有一定的余地,压缩后的套型面积为90平米和83平米,但由于进深过小,在节地方面不是很有利(见图7); 2、在90平米小套型的限制下,一梯两户板楼中、面宽与进深、节地与舒适的相对关系像一把双刃剑,需要很好的平衡。我们在

7、宜居和节地两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见表1)。,(二)满足节能省地要求,每单元多户成为设计趋势,一梯两户、南北通透的板楼最大限度的满足居住者对采光和通风的需求,但对于那些高层带电梯的住宅,难免会带来较大的公摊面积。对于90平米以下套型,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同时为了紧凑套型面积,往往需要压减住宅今生以减掉套型中部多余的面积,这就造成板楼的厚度有所降低,由此导致的容积率下降又无法满足节能省地的需要,因此一旦“90平米”及以下面积的套型成为主流 ,一梯两户的楼层格局很可能被一梯多户所取代木板楼再去爱住宅建筑中的主导地位也将位于塔楼、板塔结合式等其他样式,这样才能解决得房率和节能省地两方面的需求。 每单元

8、多户住宅单元的常用形式有:塔式、板塔结合式、连廊式住宅等,下面对比这几种住宅形式的优缺点。,1、板塔中一梯三户、一梯四户的优缺点(见图08、图09): 优点: 均好性较好 通风采光较好 缺点:每层面积不够大 有一定相互遮挡,2、板塔每单元六户以上的优缺点(见图10): 优点:容积率高、节地 户公摊面积小 缺点:朝向均好性差 容易产生纯北套型 凹进处日照形成自遮挡,视野差,总的来说,板塔有下列优缺点,见表2: 表2:,3、塔楼的优缺点(见图12): 优点:1)节地,户公摊面积小 2)小区规划中易形成 视觉通透的效果 缺点: 1)朝向均好性差 2)容易产生纯北套型 3)对视问题严重 4)每户外墙面

9、占用少,通风差 5)内部暗空间多 6)日照形成自遮挡,4、连廊式的优缺点(见图13): 优点:1)易于形成一室的小套型,作青年、老年公寓使用 2)楼、电梯资源节省;易满足消防要求 缺点:1)楼道面积多 2)私密性差 3)对流通风不易解决 4)小面宽时厨房对外开窗困难,(三)对套型面积影响重大,住宅交通核户公摊面积应 合理确定,由于住宅建筑面积不能超过90平米的规定,使公摊面积紧凑化变得更为重要,要压缩多余的走道,合理布置管井,稍有浪费就可能影响或减少户内的某项功能,需要精打细算。 经测算分析,较紧凑的多层住宅公摊面积为13-15平米。 中高层住宅因为加设电梯和增加户数公摊面积增加,大致在22-

10、39平米之间。 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因增加电梯、剪刀梯、管井等,公摊面积较大,在43-83平米左右。,a、多层(6层以下)一梯两户交通部分面积13-15平米 b、中高层(11层以下)一梯两户交通部分面积22-26平米,c、中高层(11层以下)一梯四户交通部分面积24-39平米 d、高层(18以下)一梯四户交通部分面积43-52平米 e、高层(18层以上)一梯六户交通部分面积62-83平米,(四)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小套型,空间还有压缩余地,近几年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小套型住宅(图15),一般为两室两厅一卫,或三室两厅二卫,面积在90-120平米左右,常见为板式南北通风的单元住宅,单元面宽在18-20

11、米,进深在12-13米左右。这类套型的舒适度较好,但共同的为题是面积还不够经济紧凑。特别是进深方面拉得较大,中部出现较大面积暗示空间,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三、套型层面上的小套型设计手法,(一)整体平衡 从大套型改革至小套型,首先要保证各空间基本的使用功能。可通过降低面宽,压紧中部交通面积来使整个套型面积得到控制,同时应注意套型内各个功能空间的比例协调,不要过分强调或者消弱某一部分空间的大小,注意整体的平衡。 (二)餐起合一 在可能的条件下降餐厅和起居室的功能空间合一,省去走道面积,使用功能基本不受影响,空间的灵活性也较强(见图16)。 (三)“复合式”厨房 将厨房的功能进行拆分,把爆炒、储

12、藏等功能分散到不同的空间,例如设)置单独的爆炒间,不封橱柜及冰箱移入餐厅,设置服务阳台等(见图17)。,(四)“一个半”卫生间 由一个设置“三件套”的全功能卫生间 加上一个仅设置便器和小型洗面器的“半 卫”组成。对于家庭结构复杂,可能常有 客人留宿的住家,这个“半卫”可以起到 很大的作用。而且在没有客人留宿的情况 下,则完全可以将水道封堵上,把“半 卫”这个小空间当做储藏室使用,这样 空间的使用就可以更加灵活,也更为高 效了(见图18)。卫生间压缩后,洗衣 机可放到生活阳台上,这样也方便晾衣。 在设计时应注意在生活阳台上预设上下水。,(五)多功能空间 1、“半房间”:在保证两间正常 大小居室的

13、同时,增添一个面积不大, 最多不超过8平米的“半房间”,可以 作为书房、棋牌室,又可以当成一间小 卧室。 2、“能分能和”:在设计套型时 尽量设置一些可以拆改的隔断墙,使住 户可以根据居住需要分割和改造空间, 隔出一间小卧室或一个读书角落,将某 个空间扩大等(见图19)。,(六)、储藏空间 小套型住宅对于储藏空间的需求 并不会减少很多,应充分利用可能的 零碎角落设置储藏空间。 例如:生活阳台上可设置一定量 的储物柜,还可利用走廊、过道上空 间做顶柜,服务台也可以承担一部分 储藏功能(见图20)。,住宅楼栋的面宽与进深,面宽:是指主要采光面的宽度。 进深:是指与面宽在平面上相垂直的面的宽度。(见

14、图2),首先,住宅各房间的面宽尺寸可以决定占用外墙多少,这既影响到该房间的大小也影响到其采光通风效果。而其中南向面宽最为重要。主要房间(如主卧室、客厅等)都需要占用朝南面,次要房间(如厨房、卫生间等)可用于北朝向或东西朝向面宽,一般楼梯间设在北部,不希望占用南面宽。即便单元入口在南侧的,也可做成“南进北梯”型。 其次单元面宽决定初步规划。住宅各房间的面宽之和为户面宽,户面宽相加为单元面宽。单元面宽在做规划时是十分重要的数字指标。在套型细节尚未决定时,主要靠单元面宽控制规划。(见图3),进深与面宽在经济节地和舒适性上是一对矛盾,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1、受进深影响的因素;

15、2、改善大进深住宅良好居住环境的设计手法 ; 3、面宽受影响的因素; 4、住宅各房间的面宽分配;,受进深影响的因素,1、建筑密度 居住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加大进深使得面宽相应减少,建筑密度和户数也相应增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大进深对于节地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确有好处,但进深超过一定的限度会使套型舒适度和使用性变差,在设计时需要找好平衡点。 2、能源消耗 在冬季需要采暖的地区,加大进深可以减少外墙面的面积,体型系数(一栋建筑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的体积之比)相应减小,由外围护结构传出去的热量也就减少,可以起到保温、节能的作用。 3、采光通风 加大进深同时会带来相应的问题 大进深的住宅套型在进深方向一般包

16、括3-4个使用空间层次,中部空间的采光通风条件较差,室内居住舒适度降低 权衡上述因素,楼栋总进深并不是越深越好,应适度掌握,一般以11-13m为宜(不含阳台)。,改善大进深住宅良好居住环境的设计手法,前面已经提到大进深住宅套型的室内居住环境相对较差,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常采用的设计手法有以下两种,外墙开凹槽和设置内天井。 1、外墙开凹槽 外墙开凹槽是在套型面宽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加大进深套型的外墙面长度而增加开窗机会,将需要采光通风的空间布置其中,以争取光线和气流,从而实现良好居住环境的设计手法。但是也要注意到这种方法使外墙系数增大,对于节能不利,并且凹进的形式使采光的质量不好,因此不太适用于北方

17、,而主要见于南方用深缝来解决卫生间的通风问题。 设计时要尽量避免住栋外形凹凸过多或是过于复杂。同时要保证房间的采光口有一定的宽度处于中部的起居室采光口宽度应不小于1.5m,双人卧室的采光口宜不小于1.2m,单人卧室,厨房及餐厅的采光口宽度不宜小于0.9m;并且凹进的槽深不要太深,一般不要超过槽宽的两倍。,2、设置内天井 内天井的设置可以在不占用套型面宽的情况下,解决中部暗房间(如卫生间、餐厅等)的采光通风问题,有效利用中部空间;并且有利于增加楼栋进深,节约土地资源。但进行内天井设计时,要预先考虑到以下问题,以免由于照顾不周而使天井形同虚设或带来负面影响。 a、当内天井面积过小时,光线昏暗,通风

18、不良,防火不利达不到预期效果; b、面向内天井开窗容易造成视线、气味、噪声的交叉干扰,卫生性差,影响私密性; c、注意解决内天井底部的排水问题; d、适合高层,但天井深度不宜过高;,面宽受影响的因素,1、舒适程度 生活和设计经验告诉我们,套型面宽直接影响到居住的舒适度相同面积的情况下,每套住宅的面宽越大,就意味着房间的开口面积可以越大,采光通风条件自然就更加优越,居住舒适度也就相应提高;但也要注意到一些问题,如果开间过大,家具摆放距离远,容易使居室缺乏温馨感,甚至影响使用; 2、土地资源 住宅面宽的大小,对住宅小区的规划布局,节能节地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缩小面宽,加大进深可以有效的增加户数和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因此,在土地资源匮乏,建筑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住宅套型设计应注意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对面宽有所控制。,住宅各房间的面宽分配,综合考虑到人体功效学,各房间家具的尺寸与摆放方式、居住者的空间感受以及经济性等因素,整理出了一套集合住宅各功能房间面宽的常用尺寸,供大家参考:,需要注意的是,在板式住宅中,各房间的面宽直接影响到户面宽和单元面宽,进而关系到整体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布局。在规划设计的起始就必须对单元面宽及户面宽重视和确定。一般情况下,住宅的套型类型与其南向面宽有如下关系:,层 高,层高的确定于住宅建造造价以及能源消耗关系密切。层高降低可节约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