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用,意象及主观感受,推测,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以意逆志,什么是“以意逆志”:,.,2,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知人论世,.,3,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4,长 恨 歌 白居易,赏析示例,.,5,知人论世:白居易,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白居易,字乐天,晚居香山,自
2、号香山居士。出身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俱为官。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能辨声韵,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6,知人论世:白居易,二十九岁中进士,四十四岁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 。 贬为江州司马后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感伤诗”代替了“讽喻诗”,如 琵琶行。 另著有白氏长庆集。,.,7,最大的艺术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就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他提出了一种写作准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现实主义的
3、高潮。,.,8,白居易的爱情悲剧,白居易和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痛苦和愁闷。,.,9,.,10,写作背景,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
4、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11,美史,1.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故事,杨玉环原为寿王李瑁的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从此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并被册封为贵妃。其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而从,.,12,“一骑红
5、尘妃子笑”的后面,我们看到玄宗是怎样动用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的,这样的做法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爱,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必然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这使得他们的爱情是不可能单纯,并最终敌不过政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玄宗匆匆出逃,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仍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唐玄宗不得已将杨贵妃赐死,而他自己则痛苦万分。他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13,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
6、,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14,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15,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16,审题: 长恨歌 恨是什么意思? 谁恨? 恨什么? 怎么表现恨?,.,17,揭示“恨”之内涵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
7、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遗憾,也是怨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与怨恨。,.,18,朗读,概括故事内容,.,19,回眸mu 粉黛di 骊宫l 萦纡y 霓裳n chng 临邛qing 龙驭y 鼙鼓p 仙袂mi 衣钿din 千乘shng 钗擘 chi b 马嵬wi 阑干ln gn 绰约chu 衾寒qn,注意以下字音:,.,20,梳理结构,学习目标一,.,21,整体感知,结构总括,第一部分:安史之乱前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第二部分:安史之乱后的唐玄宗和杨贵妃。,.,22,概述内容,长恨歌,李杨相爱 (乐极),李杨共恨 (悲极),杨妃受宠,明皇迷色,李思,杨思:,
8、马嵬死别,蜀中伤心,还都断肠,回宫相思,道士施法,寻觅玉环,玉环送钗,遥寄誓词,安史之乱,政治悲剧 爱情悲剧,.,23,行文线索: 重色-寻色-迷色-失色-思色-访色盟誓,.,24,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重色,.,25,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寻色,.,26,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迷色,.,27,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迷色,.,28,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迷色,.,29,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家族兴旺 观念改变,迷色,.,30,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
9、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迷色,.,31,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乱发西逃,.,32,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失色,.,33,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失色,.,34,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思色,.,35,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思色,.,36,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访色,.,37,风吹仙袂飘飖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访色,.,38,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盟誓,.,39,在天
10、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千古绝唱,.,40,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学习目标二,.,41,关于主题,讽喻主题 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情爱的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行了讽刺和暴露。 爱情主题 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双重主题 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42,你认为本诗的主题是什么?,要“以意逆志、知人论世”,.,43,讽 喻 说 以意逆志: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写玄宗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李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
11、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长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杨贵妃之死。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长恨之直接原因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结尾,写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长恨之情状 陈鸿长恨歌传中曾说到白居易创作动机: “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44,讽 喻 说 知人论世: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璬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四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
12、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法号“太真”,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錡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45,讽 喻 说 知人论世: 天宝十四年,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
13、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陈玄礼等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46,讽 喻 说 知人论世: 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正是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小背景下,白居易作长恨歌又何尝不是为没有能够担当中兴之任的铁腕雄主而喟叹呢?其主旨在于联系社会现实,探讨历史教训,谴责李、杨的荒淫导致安史之乱,看来是理所当然了。,.,47,爱 情 说 以意逆志: 1.白居易之作长恨歌,据长恨歌传说,是为了“惩尤物,窒乱阶”,但读了全诗,反而对“乱阶”的杨贵妃有更多的同情和怜悯,谁还忍心憎恨呢?诗中塑造了一个美
14、丽动人风韵十足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其审美趣味。 2.刻画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无比,超出了常度,为历史所罕见;然后描写唐玄宗对杨贵妃回肠荡气的悼念,天人永隔,玄宗心灵上留下了难以平复的创伤,以致长久地感到无比的痛苦;最后叙述方士觅魂,作为仙子的杨贵妃的心理状态被描写得极其隐约迷离,缠绵悱恻,至为动人。,.,48,爱 情 说 以意逆志: 3.自居易通过对于李、杨爱情故事的动人描写,歌颂了与普通人感情相一致的纯洁无瑕的爱情交流,这和梁祝等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爱情故事一样,都“属于人民的精神情绪的表现”。诗中虽也写到李、杨误国,但并不十分显著。,.,49,爱 情 说 知人论世: 白居易自己编撰诗集的时候,把
15、长恨歌列入了“感伤”诗类中。而且,有人考证,诗人在创作此诗时,正值他自身遭受爱情痛苦的深渊时期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十年(804)秋,白居易已33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一首潜别离
16、中,.,50,潜别离 白居易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51,双重主题说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长恨歌写的是一个特殊性质的爱情悲剧,李、杨两人既是悲剧承担者,又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这就使得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不能不“怒其作孽”,而“哀其可怜”,不能不在这两个形象身上集中了谴责与同情。 诗的前半部分毫不留情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情不自禁地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长恨
17、正文)。 或者说,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52,其他主题说 感伤时代说 所谓“长恨”,不仅仅是作者对李、杨悲剧之“恨”,更主要的,是对统治阶级不能保持唐朝开元、天宝时期的社会兴盛面貌,反而只是在盛世中纵情享乐而招致了家破国衰局面的“长恨”,是对一个全盛时代衰亡的“长恨”。 感伤人生说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咏叹,表达诗人的内心痛苦:不仅是爱情的不幸,还有命运的无常,.,53,谁在“恨” 一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二是作者和百姓在恨,恨李隆基不理朝政,重色误己、误民、误国。李隆基酿成大错却不知悔过,更
18、加让人大恨痛恨。 三是后人在恨,后朝多少皇帝不以之为戒却重蹈覆辙,终成千古之恨。,.,54,一曲长恨歌, 为白居易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曲长恨歌, 让敏感的读者倍感伤情 一曲长恨歌, 让千百年来文人们众说纷纭 一曲长恨歌, 究竟是怎样一颗跳动的心灵,.,55,爱情与政治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母题之一,作为被推尊为古今长歌第一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无疑是表现这一母题的最伟大的诗篇。,.,56,艺术手法 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入蜀(实) 回宫(实) 仙界(虚) 叙事 写景 抒情相结合(借景抒情) 语言 比喻 对仗 连环顶针,.,57,以意逆志,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诗人不同,诗风各
19、异; 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时代不同,精神迥异。,知人论世,赏析方法小结,.,58,艺术特色,(一)情节曲折多变 1. 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结合, 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 2. 情节设计曲折巧妙, 波澜屡生、高潮迭起。 贵妃专宠渔阳鼙鼓马嵬赐死 玄宗思念玉容仙境寄物传情,.,59,作品内容以意逆志 作者自己知人论世 社会背景知人论世,注意不同角度,.,60,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佳人曲,有诗为证 诗曰:,.,61,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
20、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题目写明,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62,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概述内容:,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不重生男重生女 逃难途中,玉环被杀:骊宫高处入青云不见玉颜空死处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 玉
21、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 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长恨歌,就是歌长 恨,长是时间,是感情 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 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 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 恨就是长久的遗憾。,合作探究: 谁恨? 恨什么? 为什么恨? 怎么表现恨?,谁恨: 恨什么:,李隆基和杨贵妃 作者(白居易),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为什么恨?,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3、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4、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22、?,提纲挈领 统领全篇.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对比.,华清赐浴 、不理朝政 、专宠贵妃 、兄弟列土、 骊宫歌舞.,唐玄宗迷色误国(重色轻国) 乐极生悲. 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安史乱起、 马嵬兵变、 逃难蜀中.也造成了李杨天人永隔的爱情悲剧.,“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接原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
23、人公),为什么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刺意味,其讽刺意味也就在这里。,怎样表现恨?,(1)马嵬兵变中”血泪相和流”的死别. (2)入蜀道上:奔蜀途中及在蜀地、行宫触景生情的寂寞悲伤:奔蜀途中以秋景衬托悲思,在蜀地,透过山清水碧来写哀情,在行宫,以富有特征的事物(见月 、闻铃),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 (3)还京路上的思念:还京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 (4)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玄宗返回长安后,仍然怀念
24、杨贵妃.,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触景生情,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天旋日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于乐事中写悲情,愈见情悲。旧地重过,玉颜不见 ,故而踌躇,叙事见情,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药代理合同样本
- 代理委托采购合同标准文本
- 保温纱窗采购合同样本
- led灯具安装合同标准文本
- 供水运营合同标准文本
- 中英爱守护合同样本
- 井下电缆采购合同样本
- 中级收入建筑合同样本
- 供暖换热站安装合同样本
- 公司审计合同样本
- 消防更换设备方案范本
- 合伙开办教育培训机构合同范本
- 嵌入式机器视觉流水线分拣系统设计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10096-2018)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湖南省2025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安徽省集训选拔赛“电子商务”赛项规程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翻折问题(含解析)
- 唐太宗-李世民
- 项目部二级安全教育内容
- 统编(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