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之呼吸系统PPT课件_第1页
系统解剖学之呼吸系统PPT课件_第2页
系统解剖学之呼吸系统PPT课件_第3页
系统解剖学之呼吸系统PPT课件_第4页
系统解剖学之呼吸系统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四章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2,喉,呼吸系统,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和主支气管及分支 第三节 肺 第四节 胸膜与胸膜腔 第五节 纵隔,.,3,一、组成: 呼吸道:传送气体 肺:气体交换 二、功能:呼吸功能,尚与发音、嗅觉及内分泌有关。,喉,第一节 概述,.,4,上呼吸道: 鼻、咽、喉 下呼吸道: 气管 主支气管及分支,喉,第二节 呼吸道,.,5,一、鼻,鼻由外鼻、鼻旁窦和鼻腔三部分组成。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同时又是嗅觉器官。鼻旁窦中空,既可减少面颅骨重量,又可起到共鸣箱作用,可改变发音的大小和音调等,故鼻也是重要的发音辅助器官。,

2、.,6,(一)外鼻 外鼻位于面的中部呈三棱锥形,以骨和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而成。主要结构有:鼻背、鼻根、鼻尖、鼻翼、鼻孔等。,一、鼻 nose 功能:气体通道、嗅觉器官,外鼻表面由皮肤覆盖,鼻尖和鼻背处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容易发生鼻疖和痤疮。,.,7,(二)鼻腔,由骨和软骨的表面覆以粘膜或皮肤构成,以鼻中隔为界分为左、右鼻腔。 鼻腔粘膜分区为: 1嗅区: 分布于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略呈浅黄色,司嗅觉。 2呼吸区: 嗅区以外的粘膜,呈淡红色,可提高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并净化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等。 其中位于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血管丰富,称易出血区。,.,8,Litte区,易出血区

3、(Little区)位于鼻中隔的前下方,该区域粘膜中有丰富的血管吻合丛,约90%的鼻出血均发生于此处。,.,9,(二)鼻腔 鼻中隔 易出血区 (梨氏区),.,10,以 为界,每侧鼻腔可分为:,鼻阈之前,鼻翼所围成的扩大的空间。 鼻前庭以后的部分, 向后借鼻后孔通咽。,鼻阈,鼻腔分部: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11,鼻腔分部: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12,外侧壁: 上鼻甲 上鼻道 中鼻甲 中鼻道 下鼻甲 下鼻道 鼻粘膜: 嗅区 olfactory region 呼吸区 respiratory region,嗅区,.,13,鼻腔有四个壁: 上壁狭窄,邻颅前窝; 下壁口腔顶,由硬腭构成;

4、 内侧壁鼻中隔; 外侧壁最复杂, 由上而下为上、中和下鼻甲, 各鼻甲下方间隙为上、中和下鼻道。,.,14,上颌窦最大, 位于上颌骨体内, 开口于中鼻道。,3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开口于中、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因下鼻道上部骨质较薄,上颌窦穿刺可由此刺入。,上颌窦开口位置较高,所以上颌窦发炎化脓时引流不畅。,.,15,(三)鼻窦 paranasal sinuses(副鼻窦),.,16,二、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口咽 鼻咽 喉咽,.,17,三、喉 larynx 功能:气体通道,发音器官,(一)喉的位置 位于颈前部正中, 喉咽的前方。相当

5、 于第5-6颈椎的高度。,.,18,(二)喉软骨 甲状软骨:形成喉结 环状软骨:完整,颈部标志 杓状软骨:成对 会厌软骨:吞咽时封闭喉口,.,19,(三)喉腔,1、喉口,.,20,2、喉腔侧壁有上下两对黏膜皱襞: 前庭襞 前庭裂 声襞 声门裂喉腔最狭窄部 声带:声襞、声韧带和肌共同构成,.,21,易水肿,导致呼吸困难,4、喉肌 作用:使声带紧张或松弛,声门裂开大或缩小,调节音调的高低和音量的大小。,3、喉腔分部:,.,22,四、气管 trachea 位置:位于食管前面,上端平第6颈椎体下缘,下端至胸骨角平面分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 结构:长约10-13cm气管软骨呈“C形”,开口向后,

6、有16-20个。气管切开术,在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处。 分部:颈部、胸部,.,23,五、主支气管 principal bromchi,左主支气管: 细长、走行较水平,经左肺门入左肺。 右主支气管: 粗短、走行较直,经右肺门入右肺,易坠异物。,.,24,位置:左右各一,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 颜色:新生儿淡红色,成人深灰色(灰尘) 质软有弹性,第三节 肺 lung,.,25,形态:呈半圆锥形 一尖:肺尖肺的上端钝圆,突入颈根部。其体表投影在锁骨内侧1/3部的上方23cm。 一底:肺底(膈面) 两面:外侧面(肋面) 内侧面(纵隔面) 三缘:前缘:左肺前缘有 心切迹 后缘 下缘,.,26,内侧

7、面(纵隔面): 肺门 hilum of lung 肺根 root of lung,肺门: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27,肺的分叶: 左肺:上、下两叶 右肺:上、中、下三叶,.,28,二、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气管 左、右主支气管 肺叶支气管 肺段支气管 支气管树,.,29,支气管肺段,定义: 由肺段支气管 的分支与所属 的肺组织构成。 分段: 每侧有10个肺段(左8右10)。,.,30,三、肺的微细结构,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 分导气部和呼吸部 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31,(一)导气部 导气部包括肺叶支

8、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终末支气管等,只有传送气体功能,无气体交换功能。 导气部随着管径逐渐变小,管壁逐渐变薄,管壁结构逐渐发生以下变化: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层柱状上皮;纤毛、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平滑肌相对增多,由分散排列逐渐形成完整的环行肌层。环行平滑肌的收缩或舒张,可调节出入肺泡的气流量。如果这些环行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可造成呼吸困难,引发支气管哮喘。,.,32,(二)呼吸部 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气体交换功能 1.呼吸性细支气管 是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不完整,有少量肺泡开口。在肺泡开口处,上皮由单层立方上皮过渡

9、为单层扁平上皮。 2.肺泡管 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上有大量肺泡开口,故管壁结构很少,切片上可见在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有结节状膨大。 3.肺泡囊 是肺泡管的分支,是由许多肺泡开口围成的囊腔。因无管壁结构,故在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无结节状膨大。 4.肺泡 为多面形囊泡,肺泡壁很薄,由单层肺泡上皮和基膜构成。,.,33,肺的微细结构,.,34,型肺泡细胞:细胞扁平,占肺泡表面积的绝大部分,构成气体交换的广大面积,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 型肺泡细胞:细胞圆形或立方形,嵌于型肺泡细胞之间,并突向肺泡腔,仅占肺泡表面积的极小部分。型肺泡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类物质),涂于肺泡上皮表面,能降低肺泡表

10、面张力(即肺泡回缩力),稳定肺泡大小。 肺泡隔: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内含丰富毛细血管网、弹性纤维和肺泡吞噬细胞。,.,35,肺泡与肺泡隔,.,36,呼吸性支气管和肺泡,观察肺动、静脉和支气管动、静脉这2套血管的分布。,(详见组织学 ),.,37,四、肺的血管 肺有两套血管: 第一套:是肺的功能性血管,专门进行气体交换。 肺A:肺泡形成毛细血管网。 肺V:小V汇集而成。 第二套:是肺的营养性血管。 支气管A:营养各级支气管、肺、胸膜。 支气管V:,.,38,第四节 胸膜 pleura,一、胸膜 :是覆盖于肺表面和胸壁内面的浆膜。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 壁胸膜: 胸膜顶 分部 肋胸膜 纵隔胸

11、膜 膈胸膜 脏胸膜:肺表面浆膜,.,39,1、壁胸膜的分部,壁胸膜以衬覆部位不同可分为相互移行的四部分: 胸膜顶:包裹在肺尖的周围。 肋胸膜:贴于胸壁内面; 纵隔胸:膜紧贴纵隔两侧面; 膈胸膜:覆盖于膈的上面;,.,40,壁胸膜形成的结构,胸膜隐窝(胸膜窦):在壁胸膜各部移行转折处,形成的潜在间隙,肺缘不能伸入其内。 肋膈隐窝(肋膈窦)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的返折而成的间隙,整体呈半环状,左、右各一,人体直立时,是胸膜腔位置最低处。,.,41,2、脏胸膜,脏胸膜(肺外膜):被覆于肺表面并伸入肺裂内的胸膜。,.,42,二、胸膜腔 pleural cavity 指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共同形成潜在

12、的密闭腔。腔内为负压,含少量浆液。,肋膈隐窝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肋膈窦),.,43,三、肺的体表投影,两肺尖和肺前缘的投影:均起自锁骨内侧1/3上方23cm处,斜向下内侧,经胸锁关节后方至胸骨柄后面,约在第2胸肋关节水平,两侧靠拢。右肺前缘由此垂直下行,至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右转移行于下界;左肺前缘垂直下行,至第4胸肋关节处转向左外下,沿胸骨外侧缘约23cm下行,至第6肋软骨中点后方处移行为下界。 肺的下界投影:两侧大致相同。右侧起自第6胸肋关节后方,左侧起自第6 肋软骨中点。至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腋中线上与第8肋相交,肩胛线上平第10肋,在接近脊柱外侧处

13、平第10胸椎棘突。,.,44,四、胸膜的体表投影,两侧胸膜顶和胸膜前界的体表投影;分别与肺尖和肺前缘的投影基本一致。 下界:体表投影左右一致,约比两肺下缘低两个肋。右侧起自第6胸肋关节后方,左侧起自第6肋软骨后方。至锁骨中线处与第8肋相交,腋中线上与第10肋相交,肩胛线上平第11肋,在接近脊柱外侧处平第12胸椎棘突。,.,45,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46,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境界 前:胸骨 后:脊柱胸段 两侧:纵隔胸膜 上:胸廓上口 下:膈,第五节 纵隔 mediastinum,.,47,通常以胸骨角平面将纵隔分上纵隔和下纵隔。 下纵隔再以心包为界分为前方的前纵隔、后方的后纵隔和中纵隔。,纵隔的区分,.,48,胸骨角平面,.,49,.,50,纵隔各区的主要内容物,右,左,.,51,纵隔,上纵隔: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迷走神经、气管、食管等; 前纵隔:少数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中纵隔:心包、心及心血管。 后纵隔:胸主动脉、奇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