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例说1wfh.ppt_第1页
文言虚词例说1wfh.ppt_第2页
文言虚词例说1wfh.ppt_第3页
文言虚词例说1wfh.ppt_第4页
文言虚词例说1wfh.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请赏析本词上阕的主要艺术手法。(4分)答:绘形绘声绘色(或视听结合,或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描写残阳西挂、白雁成行、黄花委地,点染白、黄、残阳暮色等色调,氤氲玉笛幽怨之音;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写登高见闻,描绘秋天黄昏萧瑟伤感景象,传达孤独落寞、萧索感伤之情。视角推移:仰观遥望天际雁,俯察近观地上花。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以景写情):分析略。(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给4分),(2)请分条简答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惊叹节序变化、时光易逝;感慨命运浮沉变幻;感伤青春、繁华、美好如梦;咏叹人生有如一梦的惆怅悲凉;孤独和对友人的怀念。(每点1分,任意答出四点给4分),16概要指出第自然段中

2、所用表现手法(含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5分)答:引用,借自己座谈会上的一段发言表达自己对怀旧的认识;对比,鲜明表现人性中的两面;举例,形象证明“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是求新”;类比,证明人们对怀旧情感符号的恒定要求;反问,强烈(强调)表达情感求新的不可思议。,17简要分析作者不惜用11个自然段写希望用青砖建房而最终“打了水漂”的用意。(6分)答:将青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情感记忆的符号,使所怀之“旧”具象化并具有感染力;让怀旧的高成本(价格隔离线)表现得具体真实可感;使“浪子”有心归家而无钱买单,从而只能失去某种情感记忆权利的遗憾与愤懑表达得更真切;为后文有关人性中欲望膨胀而情感缺失的议论

3、以及无奈心情的表达张本(提供具体的材料依据)。(答出一点记2分,答出意思即可,未尽之处能言之成理亦可。),18探究作者在本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答:对中国清润质朴的传统文化的眷念;对都市膨胀了的欲望的不屑和厌倦;对打上了欲望烙印的都市文化怀旧之风(需要高昂成本才能聊以怀旧)的愤懑与无奈;期待(呼唤)人性中情感的一面顽强复活;对老工艺无人传承的遗憾。(答出一点记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未尽之处言之成理亦可。),简析“我”的形象特征。答:“我”是继承了一笔遗产的暴发户,(1分)不知物力维艰,奢侈使用大笔金钱,只为和“王子”近距离接触,除满足虚荣心之外毫无意义。(2分)“我”体现

4、了某些没有通过创造而获得钱财的“暴发户”的典型弱点;(1分)通过刻画“我”的形象,作者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批判。(2分),21从右边头的角度:与人打交道,不仅仅要宽厚包容,更要尽量了解对方个性,及时有效沟通,化解误会,以免积怨益深,酿成恶果。从左边头的角度:自私嫉妒,常怀小人之心,以恶意推测他人,遇事冲动走极端,最终害人害己。,连词,复音虚词,代词,而,蟹六跪而二螯,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故舍汝而旅食京师,表并列,可不译,表递进,“并且”,表承接,“接着”,1而,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却”,死而有知,其几何离?,表假设,“如果”,“假如”,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地”,而

5、母立于兹,第二人称,“你的”,“你”,如是而已,相当于“罢了”,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因果,因而,既而儿醒,大啼。,不久,一会儿。,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骨,何况,表反问的语气,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掩口胡卢而笑。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5)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6)若欲死而父。7)如是而已。8)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练习,转折修饰假设目的承接你的同“耳”何况递进,判断加色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相同的一项是A.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

6、学也B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C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D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秦王还柱而走,(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何,(2)作动词的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取河南河北),(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二)用作疑问副词(1

7、)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用作语气词,相当于“啊”。如: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四)通假现象通“呵”,喝问。如: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五)用作复音虚词【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樊哙曰:“

8、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户,将奈何?(荆轲刺秦王),【何乃】译为“怎能”。如: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何大铁椎,不知何许人。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豫州今欲何至?如太行、王屋何?,随堂演练,什么为什么多么哪里怎么样,判断加色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C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此外事,妇人何知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C是何也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

9、于赵,乎,3乎,语气词,儿寒乎?欲食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疑问,吗,呢,表反问,吗,呢,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感叹,啊,呀,助词,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揣度,吧,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用在句中表停顿,介词,生乎吾前,相当于“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表商量语气,可译为“吗”。,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一)用作语气词1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如: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如: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0、?(师说),3.乎,练习,1)壮士,能复饮乎?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4)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5)吾尝疑乎是6)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7)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8)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疑问反问形容词词尾揣测对在感叹商量,下列加色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相同的项一项是A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B亦无怪乎其私之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以吾一日长乎尔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一)用作副词1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如:以其乃华山之

11、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2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乃,副词,代词,乃,乃入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臣乃敢上璧,就,竟(然),才,4乃,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仅,家祭无忘乃翁,你的,连词,乃西入关见卫将军,于是,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表确认,“就是”,(四)用作复音虚词【乃尔】译为“这样”。如: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1)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4)视之,乃庞德也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零落难堪,似成弃物

12、;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练习,于是才却就是竟然你的于是,下列加色虚词意义和用法的不同的一项是A.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不改过自新,乃益骄恣。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良乃入,具告沛公。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一)用作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引以为流觞取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5.其,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如: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词,副词,连词,其,臣从其计

13、,秦王恐其破璧,余亦悔其随之,第三人称,“他(它)的”,第三人称,“他(它)”,第一人称,“我”,5其,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那(些)”,择其一二扣之,指示代词,“其中的”,其无知,悲不几时,表假设,“如果”,其皆出于此乎?,其孰能讥之乎?,吾其还也,表测度,“大概”,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可要”,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选择,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止一年,请归取其孥。(祭十二郎文),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

14、“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如: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还是”。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四)用作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其于乱石间择其一

15、二扣之。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国无主,其能久乎?天其弗知,人胡能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随堂演练,其中的它们难道表让步,尚且表指示,那,那些,判断加色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D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东望双明西岩,其下犹透明而东也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一)用作连词。1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况且”等。如: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6.且,2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等。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3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等。如: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磐石方且厚磐,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如: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2暂且,姑且。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