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夙夜在公,恪尽职守,危言危行 , 秉公不惧权势,持正不阿所私。B . 我们只有在师承前贤,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真正做到师心自用。C . 暑假到丽江,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风情,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D . 文海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2. (2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不可否认,公务员聘任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公务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热情。但是“

2、零解聘”的通过率还是难免让人心生疑窦。B . 此次美日联合军演规模庞大,并以中国为假想敌。通过军演,能使日本自卫队逐步掌握大规模战役经验,获得进攻能力,这将对东亚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C . 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致。D . 他们不仅用世俗的伦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用人间的道德来凝聚大家的思想,从而在“家-国”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3.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一些地方,低保工作的具体操作人员存在把关不严的情况,致使一些不符合条件人员成为低保户,进而使广大群众对低保工作的

3、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持怀疑态度。B . 年轻干部也需要通过艰苦环境磨砺增长人生经历 , 在困难挫折中砥砺性格、意志和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为民办实事、解难事能力,成长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干部。C . 奥巴马在叙问题上的进退维谷凸显出美国中东战略决策的矛盾境遇,奥巴马本人一直标榜的“多边外交”原则似乎开始动摇。D . 在国内,由于出游时的“不文明”几乎属于共同行为,人们不以为意,而到了国外,则成了另类行径,也就难免令人刮目相看。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 (6分) (2016高一下株洲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练习。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

4、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

5、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

6、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仰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去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

7、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1) 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B . “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C . “提笔忘字”如果成

8、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D . “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2) 下列对汉字书字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B . 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 . 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D . “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

9、样。(3)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 . 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B . 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 . 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D . 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5. (12分) (2017高一上云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借给你的温暖江文胜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地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

10、门。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

11、,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

12、动静。“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嘛要借他的。

13、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某某年某月某日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B .

14、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C . 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D . 小说的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2) 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 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 (9分) (2017高一上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材料一: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

15、、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材料二:(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材料三: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

16、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

17、、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奏唱国歌有法可依)材料四: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

18、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19、) A . B . C . D .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B . 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C . 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D . 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E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

20、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据。(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20高三下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成礼而去。孝景三年 , 吴楚反。亚夫为太尉 ,

21、 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吴方攻梁,梁急,请救,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卻,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

22、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等为列侯。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取佣苦之,不予钱。佣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

23、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B . 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C . 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D . 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续绛侯后:这里指的是袭爵,即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周亚夫承袭父亲绛侯周勃的侯爵位,因封地在条,故称条侯。B . 孝景三年: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是古代纪年法中的一种。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这里指的是使用“孝景”这个年号的第三

24、年。C . 太尉:秦朝和西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后来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等的加官、赠官,无实权。D . 县官: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西汉时常用以称政府或皇帝。索隐解释说,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亚夫严于治军。汉文帝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周亚夫驻守细柳营,营中将士随时保持战备状态,皇帝也不能随意进出军营。B . 周亚夫长于用兵之道。在平定七国之乱时,他明了敌方的优势和缺陷,提出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并排除干扰,坚决执行,大败敌

25、军。C . 周亚夫性格耿直,坚持自己政见。他先是以“高皇帝约”反对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后来又站在臣子守节的立场上反对封匈奴降王为侯。D . 周亚夫处事不慎,终至惹祸上身。他儿子私自购买甲盾埋在地下,被佣夫告发,调查的官员把他转交廷尉处理。他绝食抗议,五天后呕血而死。(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 (7分) (2018成都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和子由四首送春苏轼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

26、懒飞。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注】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B . 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C . 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D . 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E . 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2) 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9. (3分) (2016高三上莆田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_,_。” (2) 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写一切都融于琴声之中, 只有江中的月影随着江水摇动。 (3) 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10. (1分) (2016高二上武邑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啸,是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