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先进制造与发射方案_第1页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先进制造与发射方案_第2页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先进制造与发射方案_第3页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先进制造与发射方案_第4页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先进制造与发射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先进制造与发射方案TOC\o"1-2"\h\u29362第一章航天器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277811.1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390691.2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 323071第二章航天器材料与工艺 425862.1航天器材料的选择与功能 4198792.1.1材料选择的原则 4228982.1.2航天器常用材料 4327492.1.3材料功能评价 418812.2先进制造工艺的应用 5141242.2.1精密铸造 5290242.2.2高能束焊接 5209722.2.3精密切削 5323202.2.4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 5238212.3材料与工艺的集成创新 5277072.3.1材料与工艺的优化组合 5304972.3.2新材料研发与应用 5152452.3.3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应用 5214102.3.4智能制造与信息化 623884第三章航天器结构设计 612193.1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6211003.2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6104843.3结构强度与可靠性分析 6963第四章航天器系统集成与测试 7167174.1系统集成的基本流程 790214.2系统测试与验证方法 8246934.3故障诊断与排除 810145第五章航天器发射技术 976335.1发射场地与设施 9162805.2发射载体与发射方式 9222555.3发射过程管理与控制 915829第六章航天器发射环境与安全性 10229276.1发射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 10203666.1.1气候因素 1088916.1.2地理环境 1060536.1.3空间环境 109666.2发射安全性分析 10236026.2.1发射原因分析 10174596.2.2发射风险评价 1085286.2.3发射安全性评估 11204266.3安全防护措施 1190496.3.1发射环境监测与预警 11149536.3.2发射设备可靠性保障 11296826.3.3发射操作规范化 11285036.3.4应急响应与救援 11226856.3.5安全防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1120506第七章航天器发射方案设计 11160397.1发射方案的需求分析 11264057.1.1航天器任务需求 11306327.1.2发射环境分析 12135337.1.3发射条件分析 12191877.2发射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1245407.2.1发射方案制定 1229917.2.2发射方案优化 12139847.3发射方案的评估与决策 1282907.3.1评估指标体系 12175467.3.2评估方法 1341567.3.3决策过程 1312117第八章航天器发射实施与管理 1329238.1发射实施的基本流程 13192518.2发射实施中的关键环节 14202738.3发射实施的管理与协调 1431465第九章航天器发射后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1429709.1航天器在轨运行管理 14115609.1.1轨道控制 14245869.1.2姿态控制 1524229.1.3热控制 15278879.1.4电气系统管理 15290519.1.5载荷管理 15113629.2航天器在轨维护与维修 15250179.2.1定期检查 1542259.2.2故障诊断 15217469.2.3维修操作 1576089.2.4备件管理 16101829.3航天器退役与回收 16103429.3.1航天器退役决策 1698189.3.2退役操作 16226449.3.3回收利用 1631738第十章航天器先进制造与发射技术的发展趋势 162735110.1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161564510.2发射技术的发展方向 171027710.3航天器行业的发展前景 17第一章航天器先进制造技术概述1.1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航天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紧密伴人类航天事业的进步。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首次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以来,航天器制造技术经历了从初期的基础制造到现代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制造的转变。在早期,航天器制造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如车、铣、刨、磨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受限于加工精度和效率,难以适应航天器对高精度、轻量化、可靠性等方面的严格要求。科技的进步,航天器制造技术逐渐发展,以下为几个关键阶段:(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航天器制造开始采用数控加工技术,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2)20世纪80年代,航天器制造技术进入了集成制造阶段,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设计与制造的高度集成。(3)20世纪90年代至今,航天器制造技术进一步向精密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方向发展。这一阶段,航天器制造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超声波加工等先进加工方法的应用。1.2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在航天器制造领域,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以下为几种典型的先进制造技术:(1)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加工具有能量密度高、加工精度高、热影响区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结构部件的切割、焊接、打标等环节。(2)电子束加工技术:电子束加工具有能量密度高、加工速度快、热影响区小等优点,可用于航天器材料的高精度焊接、切割、表面处理等。(3)超声波加工技术:超声波加工具有加工精度高、速度快、无污染等优点,适用于航天器精密部件的加工。(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通过CAD/CAM技术,可以实现航天器设计的高效、精确,以及制造过程的高度自动化。(5)制造技术:制造技术在航天器制造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复杂部件的高精度加工,提高生产效率。(6)增材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具有设计自由度高、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可用于航天器轻量化部件的制造。(7)绿色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在航天器制造中的应用,旨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航天器制造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高质量的目标,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器先进制造技术将继续向更高水平发展。第二章航天器材料与工艺2.1航天器材料的选择与功能2.1.1材料选择的原则航天器材料的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轻质、高强度、耐高温、抗腐蚀、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力学功能。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加工工艺、成本以及环保要求。2.1.2航天器常用材料航天器常用的材料包括:轻质合金(如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高温合金、不锈钢、陶瓷等。以下对几种常用材料进行简要介绍:(1)轻质合金: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良好的耐腐蚀功能,适用于航天器的结构件、蒙皮等。(2)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良好的抗疲劳功能,适用于航天器的结构部件、防热层等。(3)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功能、抗热腐蚀功能,适用于航天器的发动机部件、热防护系统等。(4)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功能、力学功能,适用于航天器的储箱、管道等。(5)陶瓷:具有高温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适用于航天器的热防护系统、发动机喷口等。2.1.3材料功能评价在航天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的功能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力学功能:包括强度、韧性、硬度、疲劳功能等。(2)物理功能:包括密度、导热系数、膨胀系数等。(3)化学功能:包括耐腐蚀功能、抗氧化功能等。(4)工艺功能:包括加工性、焊接性、热处理性等。2.2先进制造工艺的应用2.2.1精密铸造精密铸造技术具有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内部组织均匀等优点,适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航天器部件。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精密铸造在航天器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2.2高能束焊接高能束焊接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热影响区小、焊接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航天器的高强度、高精度焊接需求。主要包括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2.2.3精密切削精密切削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切削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航天器的精密加工。主要包括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等。2.2.4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是航天器制造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预浸料制备、热压罐成型、固化、机械加工等。2.3材料与工艺的集成创新航天器材料与工艺的集成创新是提高航天器功能、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的重要途径。以下列举几个方面的集成创新:2.3.1材料与工艺的优化组合通过优化材料选择和工艺参数,实现材料功能的最大化利用,提高航天器的整体功能。2.3.2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研发具有优异功能的新材料,并将其应用于航天器制造,提高航天器的功能和可靠性。2.3.3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应用将多种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航天器的高效、精确制造。2.3.4智能制造与信息化利用智能制造与信息化技术,提高航天器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研制周期。第三章航天器结构设计3.1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航天器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功能需求:结构设计应保证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能够满足预定的功能要求,包括承载、连接、防护、散热等。(2)轻量化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结构重量,以提高航天器的有效载荷。(3)可靠性设计:结构设计应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保证在极端环境下航天器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可制造性设计:结构设计应考虑制造工艺、材料功能等因素,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5)维修性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到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的维护和维修需求,提高航天器的维修性。3.2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航天器结构优化设计是提高结构功能、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1)拓扑优化:通过优化材料分布,实现结构轻量化,同时满足承载、刚度等功能要求。(2)尺寸优化:对结构尺寸进行优化,以提高结构功能。(3)形状优化:对结构形状进行优化,改善载荷传递路径,提高结构功能。(4)材料优化:选择合适的材料,实现结构轻量化、高可靠性等目标。(5)多学科优化:综合考虑结构、热、动力学等多个学科,实现航天器整体功能的最优。3.3结构强度与可靠性分析航天器结构强度与可靠性分析是保证航天器在轨运行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1)有限元分析:利用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静力学、动力学、稳定性等分析,评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2)疲劳分析:考虑材料疲劳功能,分析结构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3)断裂分析:分析结构在裂纹扩展过程中的断裂韧性,评估结构的安全性。(4)可靠性分析:采用概率方法,评估结构在特定环境下的可靠性。(5)风险评估:结合故障树分析、蒙特卡洛等方法,对航天器结构进行风险评估,为设计改进提供依据。通过对航天器结构强度与可靠性的分析,可以为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保证航天器在轨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四章航天器系统集成与测试4.1系统集成的基本流程航天器系统集成是将各个分系统、单机及组件按照设计要求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系统集成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系统集成目标与任务。根据航天器研制任务书,明确系统集成所需达到的功能指标、功能要求及关键技术。(2)制定系统集成方案。根据航天器各分系统的技术特点,制定合理的系统集成方案,包括集成顺序、集成方法、集成环境等。(3)搭建集成环境。根据系统集成方案,搭建集成环境,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工具、测试设备等。(4)分系统调试与集成。对各个分系统进行调试,保证其满足设计要求,然后按照集成方案进行分系统之间的集成。(5)单机及组件安装。将单机及组件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到航天器本体上,保证安装质量。(6)系统级调试与测试。对整个航天器系统进行调试与测试,验证其功能指标和功能要求。(7)问题诊断与排除。针对测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诊断与排除,保证航天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2系统测试与验证方法系统测试与验证是保证航天器系统集成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常用的系统测试与验证方法:(1)功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对航天器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功能测试。对航天器系统的功能指标进行测试,包括速度、精度、功耗等,以评估其功能水平。(3)环境适应性测试。在高温、低温、湿度、振动等不同环境下,对航天器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其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4)可靠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重复试验等方法,评估航天器系统的可靠性。(5)安全性测试。对航天器系统的安全功能进行测试,包括抗干扰能力、防辐射能力等。(6)故障诊断与定位。通过故障模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航天器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定位。4.3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诊断与排除是航天器系统集成与测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下是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几个关键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在测试过程中,密切关注航天器系统的各项功能指标,发觉异常现象。(2)故障原因分析。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如硬件故障、软件错误、外部干扰等。(3)故障定位。通过故障模拟、数据分析等方法,定位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4)故障处理。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更换硬件、修改软件、优化参数等。(5)故障验证。在处理完故障后,重新进行测试,验证故障是否已被排除。(6)故障总结。对故障原因、处理方法等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故障的预防和排除提供经验借鉴。第五章航天器发射技术5.1发射场地与设施航天器发射场地是航天器发射任务的重要基础,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设施设备等因素对发射任务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我国目前主要的航天器发射场包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这些发射场地均具备完善的发射设施,包括发射塔、发射台、测试厂房、指挥控制中心等。发射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航天器进入预定轨道;二是气候条件适宜,降低发射风险;三是设施设备齐全,满足发射任务需求。5.2发射载体与发射方式发射载体是航天器进入太空的运输工具,主要包括运载火箭、弹道导弹、飞机等。运载火箭是目前最常用的发射载体,根据火箭的级数和推力,可分为单级火箭、多级火箭等。火箭的发射方式主要有垂直发射和水平发射两种。垂直发射是指火箭从发射台垂直升起,这种方式有利于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减小空气阻力,提高载荷能力。水平发射则是指火箭从飞机或其他载体水平发射,这种方式适用于小型航天器或亚轨道飞行任务。5.3发射过程管理与控制航天器发射过程管理是指对发射任务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保证发射任务顺利进行。发射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发射前准备:包括航天器、运载火箭、发射设施等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发射条件具备。(2)发射实施:在发射指挥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各系统协同工作,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发射操作。(3)发射后监测:对航天器进行实时跟踪、测控,保证航天器进入预定轨道,完成发射任务。发射过程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射窗口选择: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气象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发射时间。(2)发射程序控制:按照发射任务流程,对火箭各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发射过程安全可靠。(3)故障应对:针对发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发射任务顺利进行。通过发射过程管理与控制,我国航天器发射成功率不断提高,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六章航天器发射环境与安全性6.1发射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6.1.1气候因素发射环境中的气候因素对航天器的影响不容忽视。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在发射过程中,这些因素可能对航天器结构、电子设备、推进系统等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温度变化可能导致材料膨胀或收缩,湿度会影响电子设备的绝缘功能,风速和气压则可能影响火箭的飞行轨迹。6.1.2地理环境航天器发射场地的地理环境对发射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等因素均会影响发射安全。例如,海拔较高的发射场可以减少大气层对火箭飞行的影响,提高发射效率;而复杂的地形地貌则可能增加发射过程中的安全风险。6.1.3空间环境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磁辐射、微流星体、空间碎片等方面。这些因素可能对航天器表面材料、电子设备等造成损伤,甚至影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6.2发射安全性分析6.2.1发射原因分析发射安全性分析首先需要对历史上发生的发射进行总结和归类。原因主要包括火箭故障、航天器故障、发射操作失误、环境因素等。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可以为发射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6.2.2发射风险评价发射风险评价是对发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排序的过程。主要包括火箭可靠性、航天器可靠性、发射场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通过发射风险评价,可以为发射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6.2.3发射安全性评估发射安全性评估是在发射前对发射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过程。评估内容包括发射环境、发射设备、发射操作、应急响应等方面。通过发射安全性评估,可以保证发射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6.3安全防护措施6.3.1发射环境监测与预警为降低发射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需对发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通过建立气象观测站、卫星遥感、地面雷达等手段,对气候、地理、空间环境等进行监测,及时发觉异常情况并发布预警。6.3.2发射设备可靠性保障提高发射设备的可靠性是保证发射安全的关键。需对发射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定期检测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采用冗余设计、故障诊断等技术,可以提高发射设备的抗干扰能力。6.3.3发射操作规范化规范发射操作流程,提高操作人员素质,是降低发射风险的重要措施。需制定详细的发射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保证发射过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6.3.4应急响应与救援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救援能力,是应对发射的重要保障。在发射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6.3.5安全防护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发射环境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开展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并应用于发射实践。例如,研究新型材料、抗辐射技术、抗冲击技术等,以提高航天器的安全功能。第七章航天器发射方案设计7.1发射方案的需求分析7.1.1航天器任务需求在发射方案设计之初,需首先明确航天器的任务需求。这包括航天器的功能、任务目标、任务周期、轨道参数等。通过对任务需求的分析,可以为发射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7.1.2发射环境分析发射环境主要包括发射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安全距离等因素。在分析发射环境时,需考虑发射场地对航天器发射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7.1.3发射条件分析发射条件涉及发射窗口、发射顺序、发射速度等。通过对发射条件的分析,可以确定发射方案的可行性,并为发射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7.2发射方案的制定与优化7.2.1发射方案制定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发射环境和发射条件,制定发射方案。发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发射方式:如垂直发射、水平发射等;(2)发射工具:如运载火箭、发射器等;(3)发射轨道:如地球轨道、月球轨道等;(4)发射时间:确定发射窗口;(5)发射顺序:确定航天器发射的先后顺序。7.2.2发射方案优化在制定发射方案后,需对方案进行优化。优化目标主要包括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成功率、缩短发射周期等。以下为几种常见的优化方法:(1)选择合适的发射工具,提高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2)调整发射轨道,降低轨道转移所需能量;(3)优化发射时间,选择最佳发射窗口;(4)调整发射顺序,保证航天器发射的顺利进行。7.3发射方案的评估与决策7.3.1评估指标体系为了对发射方案进行评估,需建立一套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发射成本:包括发射工具、发射场建设、发射操作等费用;(2)发射成功率:考虑发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发射周期:从发射准备到发射成功所需的时间;(4)发射安全性:考虑发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5)发射效益:考虑发射任务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7.3.2评估方法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发射方案进行评估。具体方法包括:(1)层次分析法(AHP):将评估指标分为多个层次,通过专家评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评估结果;(2)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评估各发射方案的综合效益;(3)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各发射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相似程度,评估方案优劣。7.3.3决策过程在评估完成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决策。决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决策目标:根据任务需求,确定发射方案的主要决策目标;(2)选择备选方案: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出符合决策目标的备选方案;(3)方案比较:对备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佳方案;(4)方案调整:根据比较结果,对最佳方案进行调整,保证方案的可行性;(5)方案决策:最终确定发射方案,并提交相关管理部门审批。第八章航天器发射实施与管理8.1发射实施的基本流程航天器发射实施的基本流程涵盖了发射前准备、发射实施及发射后评估三个阶段。以下是具体流程:(1)发射前准备:包括航天器研制、试验、检测、运输等环节,保证航天器满足发射条件。(2)发射实施:包括发射场选择、发射设施建设、发射窗口确定、发射操作等环节。(3)发射后评估:对发射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发射中出现的问题,为后续发射提供改进方向。8.2发射实施中的关键环节航天器发射实施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射场选择: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发射设施条件、气象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发射场。(2)发射设施建设:包括发射台、发射塔、控制中心等设施的建设,保证发射过程顺利进行。(3)发射窗口确定: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发射场条件、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最佳发射时间。(4)发射操作:包括航天器与运载火箭的对接、加注燃料、点火发射等环节,保证发射过程安全、顺利进行。8.3发射实施的管理与协调航天器发射实施的管理与协调是保证发射任务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发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实现协同作战。(2)制定详尽的发射实施计划:包括发射前准备、发射实施、发射后评估等环节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节点。(3)加强发射场管理:保证发射场设施正常运行,为发射任务提供良好条件。(4)强化发射过程监控:对发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发射安全。(5)做好发射信息沟通与协调: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信息沟通,保证发射任务顺利进行。(6)加强发射风险评估与应对:对发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保证发射任务成功。第九章航天器发射后的运行管理与维护9.1航天器在轨运行管理航天器在轨运行管理是保证航天器正常运行、完成既定任务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轨道控制、姿态控制、热控制、电气系统管理以及载荷管理等方面。9.1.1轨道控制轨道控制是指对航天器在轨运行的轨道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保证航天器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轨道控制主要包括轨道保持、轨道机动和轨道转移等操作。9.1.2姿态控制姿态控制是指对航天器在轨运行时的姿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保证航天器各系统正常工作,并满足任务需求。姿态控制主要包括姿态稳定、姿态机动和姿态调整等操作。9.1.3热控制热控制是指对航天器在轨运行时的热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保证航天器内部温度稳定,避免设备过热或过冷。热控制主要包括热防护、热调节和热辐射等手段。9.1.4电气系统管理电气系统管理是指对航天器在轨运行时的电气系统进行监测和管理,保证能源供应稳定,满足航天器各系统的工作需求。电气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电源控制、负载控制和电缆管理等方面。9.1.5载荷管理载荷管理是指对航天器在轨运行时的载荷进行监测和管理,保证载荷正常工作,完成预定任务。载荷管理主要包括载荷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载荷维护等方面。9.2航天器在轨维护与维修航天器在轨维护与维修是指在航天器运行过程中,对航天器各系统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故障排除,保证航天器正常运行。其主要内容包括定期检查、故障诊断、维修操作和备件管理等方面。9.2.1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指对航天器各系统进行周期性的检查,以发觉潜在的故障和问题。定期检查主要包括设备功能测试、系统参数监测和功能检查等。9.2.2故障诊断故障诊断是指对航天器在轨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和定位。故障诊断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故障树分析和故障模拟等方法进行。9.2.3维修操作维修操作是指对航天器在轨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修复和排除。维修操作主要包括现场维修、远程维修和更换备件等。9.2.4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