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文学接受的发展-朱松苗_第1页
(9.3)文学接受的发展-朱松苗_第2页
(9.3)文学接受的发展-朱松苗_第3页
(9.3)文学接受的发展-朱松苗_第4页
(9.3)文学接受的发展-朱松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接受的发展第九章运城学院朱松苗文学概论文学接受的过程文学模仿什么?

一、文学接受的发生

二、文学接受的发展三、文学接受的高潮文学接受的发展文学接受的发展

文学接受的发展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阅读阶段,这是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中的文本符号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对话。文学接受的发展: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二)还原与异变

(三)理解与误解

(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文学接受的发展

“填空说”由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加登提出来的。他认为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不定点”,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填补不定点”的过程。文学接受的发展

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进一步指出,文学本文是一个不确定的“召唤结构”。那里面包含着某些“空白”,只有读者才能填充这些“空白”。文学接受的发展

“对话说”由德国阐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提出,他认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的个人体验之间没有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本文“对话”中生成的。而且“对话”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历史的、无限的,这样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多重的、不确定的。文学接受的发展

孔子的“诗可以兴”,按朱熹的见解是“感发意志”,即读诗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进而通过想像和联想感悟、体味诗中意蕴。文学接受的发展文学接受的发展: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二)还原与异变

(三)理解与误解

(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文学接受的发展异变的情况:①形象的异变②情感的异变③思想观念的异变文学接受的发展

王国维曾经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文学接受的发展

晏殊的《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文学接受的发展

柳永的《蝶恋花》:“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文学接受的发展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文学接受的发展文学接受的发展: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二)还原与异变

(三)理解与误解

(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文学接受的发展

根据阐释学的理论,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必然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份,即所谓“前理解”。在阅读时,如果这种“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间构成的“对话”是顺畅的、相应的,这就是“正解”。当两者之间不适应、相悖时,这就是“误解”。文学接受的发展

误解又分为“正误”和“反误”两种情况。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触,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既切合作品实际,又令人信服。文学接受的发展

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作品进行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进行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文学接受的发展如明代学者杨慎指责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做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文学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