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樊淑敏_第1页
(8.3.4)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樊淑敏_第2页
(8.3.4)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樊淑敏_第3页
(8.3.4)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樊淑敏_第4页
(8.3.4)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樊淑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风格、流派与思潮(三)多元化文学思潮从1992年前后开始,与全社会“市场化”转型和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构成呼应关系。图片来源于百度文学风格、流派与思潮1.依托国家媒体、文学奖等官方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文学;2.依托专业期刊、高等教育等专业媒介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学;3.依托图书市场、新型网络等各类大众媒介的消费市场中的大众通俗文学。三种文学形态图片来源于百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启蒙文学思潮”及其价值观念和文学观念,在精英文学创作和批评中得以坚持。文学风格、流派与思潮对市场化进程中人文精神失落状况的表达不满和批判,在世俗化运动和文学商品化状况面前的以决绝姿态坚守人文精神。1993年《上海文学》王晓明等人的对话《旷野上的废墟一一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危机》,引发“人文精神大讨论”。图片来源于百度文学风格、流派与思潮图片来源于百度文学风格、流派与思潮“新生代”小说家中的女性作家:林白、陈染和、海男等。这一类写作抛弃国家主义、启蒙主义的宏大话题,关注私人经验的表达,关注个人情感的遭遇,关注女性的命运,乃至个人的梦幻和梦想。图片来源于百度文学风格、流派与思潮小说情感细腻、形式精细,带有“私人化”的痕迹,有一定“消费符号"色彩。图片来源于百度文学风格、流派与思潮五四时期—左联时期—延安时期—新中国文学,“大众”贯串文学史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众”变成一定自主性的概念。1.身体叙事:文学经验的欲望化,“女性写作”;2.“大话”文化:文学经典的娱乐化,《大话西游》;3.叙事断裂:文学形式的图像化,绘本文学;4.青春写作:产品换代和市场思维,偶像剧;5.话语膨胀:传统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