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五年级S版语文全册的教案_第1页
汇集了五年级S版语文全册的教案_第2页
汇集了五年级S版语文全册的教案_第3页
汇集了五年级S版语文全册的教案_第4页
汇集了五年级S版语文全册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

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

内容。

教学难点:

从神鸟制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

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

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

“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

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

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

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

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

“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

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

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

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看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

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一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O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的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

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

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

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

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xx我想对你说为

题或自拟题目。

2、格萨尔王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

福百姓的故事。

3、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4、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5、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

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

的原因。

6、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

精神。

7、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

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格萨尔资料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

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

他吗?为什么?

⑶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

(-)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找代表,反馈分段情况。

(二)感受英雄形象

1、教师;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

2、交流反馈:⑴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⑵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

造福百姓。

(三)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

⑴学生朗读唱词。

⑵教师;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

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四)思想教育升华

农历前年冬,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大受雪灾时,党和政府、人民是怎么

抗雪灾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关心、爱护人民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

些抗灾人员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

⑴学生回顾,讨论。(提示国家领导亲临灾区、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

施、各部门派出人力、人们伸出热乎乎的双手……)

⑵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诣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

个热心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领导是关心、爱护人民的领导,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

家人。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受我们爱戴和拥护。

三、课堂小结

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

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位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四、作业

1、收集本课词语。

2、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3、冬不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

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王学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琴声分“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准备:(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

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

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

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一、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

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lnming)骏马(junzun)

依恋(ludnlidn)匕首(bibi)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

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板书

生字(易错字)1、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2、王子除害牺牲

3、琴声讲述故事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背诵15、16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阿肯的琴声是怎样使国王了解事情的经过的,体会这种表达方式

的特点,感悟哈萨克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

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T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步骤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

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

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

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

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文章层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

四、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

(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儿个词语的意思,

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儿个情节。(出示填空)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五、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六、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儿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

(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4、*火把节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

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

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

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

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

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

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儿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嬴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

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

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火把节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

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

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

4.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儿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

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或演示文稿)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3.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

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4.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5.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

情。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

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2.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3.小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

5.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

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6.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

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

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板书:

4、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饰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

象征)

5、刘三姐

教学目标:

1、会认“喉”等六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3、听一听刘三姐的山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引营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

斗争的。

教学重点、难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

斗争的。以及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

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

2、思考:课文是分儿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儿件事?

3、全班同学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汇报初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

魂落魄,而乡新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

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读,也可以

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巩固练习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成语

⑴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

⑵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

板书:

山歌唱得好

5*、刘三姐人品更好热爱家乡疾恶如仇深受爱戴

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语文百花园一

语文大课堂: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

教学目标:

1、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

神。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达到整理资料的两项要求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

教学准备:

1、提前分组,落实搜集资料的途径。

2、请组长填写表格。(表格见后面)

3、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故事或歌谣。

4、歌谣文字稿、一份小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民间故事,你们看有的神鸟,有的格

萨尔王,有的冬不拉,有的火把节,有的刘三姐。在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

中,还有许许多多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呢!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故事会,请各

组同学来讲讲你们组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

2、拉^出要求.

(1)讲故事或歌谣时吐字清楚,内容健康、具体。

(2)语气生动、用手势助说话气势。

3、全班交流

4、介绍过程

刚才同学们故事讲的好,能把你们搜集过程或整理过程向全班介绍吗?

(1)组长将填写表格利用投影给同学们看,并进行讲解。

(2)组员补充并说说体会

表格一搜集途径

时间小组成员搜集途径(画“)具体内容

采访图书馆

上网读物

表格二整理资料

按主题分类故事名举例

善良、美好的

勤劳、质朴的

勇敢、无畏的

聪明、智慧的

二、各组把找到的民间故事及歌谣作为内容办一份小报,在全班展示并评出

最佳编辑、记者、优秀小报。

(出示老师找的歌谣,让学生读一读,出示教师准备的一份小报请同学参

看。)

后记:同练习,锻炼了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

的精神,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编写故事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2、懂得续写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应与原文内容一致。

3、故事内容具体,有故事情节。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神鸟》的故事吗?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神鸟”给可汗讲了三个小故事,什么内容,都是歌颂什么,批评什么

呢?

3、可汗不甘心失败,他又第四次捉住了神鸟,神鸟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呢?你们现在就是这只神鸟,想想,你准备讲什么故事呢?

二、根据原文,选择材料

1、同桌互相说说(故事中角色是谁?故事内容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请2-3名说说

3、评议:哪些材料选的好,为什么?

4、小结:选材必须与原文意思一致,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怎样保持一致

呢?

要点;(1)歌颂小动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

(2)被主人误解错杀了。

(3)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

三、内容具体,情节感人

1、出示例段,请大家修改

2、看来,要使故事情节感人就要有具体内容。

要点:(1)写故事时,要想好这个故事分为几个环节,每一步是什么?理

清文章顺序。

(2)写故事时每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写出来。

(3)要把感人之处、令人同情之处写具体。

四、写出作文,互相评改

1、学生自己写文2、读文,学生评议。(按习作讨论平台中的三个问题评

议)

3、修改作文,抄写作文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课:考试课

:1: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考查法

:两课时

一、教师提出这节课的内容。

二、教师强调纪律。

三、分法试卷

四、学生答卷。

五、教师巡视。

六、收卷。

小:就学生考试情况进行小结。

第一单元试卷评析

课型:练习课

重点:通过试卷评析,进一步巩固第一单元所学知识。

难点:查漏补缺。

教具:测试卷。

教法:讲授法

课时:一课时

过程:

1、公布学生总体成绩

2、成绩分析。

(1)得失分情况。

(2)得失原因。

(3)逐题讲解。

小结:通过评讲,大部分同学能从中吸取教训,把错题改正。

6《猫》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

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镜文全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猫(齐读)板书:猫

导语: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

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

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⑴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⑵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pi

③辨析多音字:和运用媒体解决:

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

的拼音;

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

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

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古怪淘气可爱

⑵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中哪儿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儿又写了猫的淘气?

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

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

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请你

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

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

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

作者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

改板书)

板书:可爱

古怪淘气

小结: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

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两种猫有什么不同特点,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同上节课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⑴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儿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可以画一画,可以作批注,还可以读一读,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第一自然段:从性情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写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

贪玩又尽职。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第一自然段时,

要读出作者行文时的多重转折、回环婉转的语气。并结合课文理解“无忧无虑、

闭息凝视”等词语。

(3)总结学法

①默读思考从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②勾画、批注、朗读理解课文;

③说一说具体表现。

2、学习第2、3自然段:

⑴运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第2、3自然段。理解词语:温柔可亲、

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等。(先自学,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第二自然段:从脾气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高兴时温柔可

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

板书:温柔——固执(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来的)

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方面写它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什么时候

都害怕,有时又非常勇敢。

板书:害怕——勇敢

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总结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说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固执,

害怕和勇敢这些表现,构成了它古怪的性格呢?

⑴分析理解:

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问题。如果将上面的各种表现单独来看,任何一

种也构不成古怪。但如果把老实和贪玩,贪玩和尽职等这样一组一组截然相反,

互相矛盾的表现统一在猫的一身,就使猫的性格变得不同一般,令人捉摸不定了,

因而显出了它的古怪。

⑵填空练习:(在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之后,用投影打出来,让学生口

头填空,随着学生填空出示相关内容)

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既贪玩又

(),既胆小又();高兴时(),不高

兴时,()。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⑴小声读,思考:这一段从哪儿方面写小猫的淘气?

这一段从小猫什么东西都玩;玩起来不怕摔跟头,也不怕撞疼;胆子

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三方面写小猫的淘气。最后一句总结了小猫这

些表现都是生机勃勃的。理解词语: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

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依据板书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思考:(教师指板书)猫既古怪又淘气,作者为什么还说它可爱呢?

⑴从古怪上看,正是因为猫的性格是矛盾的统一体,才使它的性情丰富

多彩、生动有趣、出人意料、令人着迷;

⑵从淘气上看,一个“生气勃勃”道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默读全文,画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主要画出比喻、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使用这些句子的心情,在深入体

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的第3题。

四、布置作业

1、语言积累:摘抄你认为好的词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一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老师可以视班级的实际情况,推荐相关文

章)

7、珍珠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

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

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

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福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初读课£,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刍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

O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

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

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

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

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精细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

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引入:

齐读课题。先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

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

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

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是谁信赖谁呀?(珍

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骥才)

(二)学习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至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

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

呢?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

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学

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谈,也可能

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

学而导,以学定教。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一

一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

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

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

快批画积累下来。

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

也变了。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

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尊敬的那些大文豪的名

字呀?

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

为什么都不飞出去呢?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

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出示文字片]

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

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

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指名回答。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

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

(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

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

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

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

呢?指名读。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

(三)回读第1—6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

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越来越信赖“我”

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

的哪些段落?默读1—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

3、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学生朗读所

画语句。

(1)“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亮的

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

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3)“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

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

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学生朗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

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

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

出美好的境界!

(五)扩展升华课文内容: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

间都需要信赖)

2、是^有了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赖”永

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因为爱,所以作者对珍珠鸟一家

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

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

话吧!齐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你能仿照作者“信赖,。”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

句子吗?学生写后汇报。大家都对信赖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心中多一份信

赖,充满爱的情感,一齐努力地去追寻作者所期望的那种境界吧!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

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8、海豚救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

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6蔡豚施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

物。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教学平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危险时,警察叔叔会救人;当发生火灾时,消

防员叔叔会救人。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些动物会救人。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救人的文章。

2、学生齐读课题。

3、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

道吗?海豚还被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了解些

什么?

(1)海豚怎样救人?

(2)想知道海豚救人的故事。

(3)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4)想知道海豚是怎样的一种动物?

4、过渡:课文的阅读提示中也提到了同学们想知道的一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抽一小组读一个自然段)。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哪些段落讲海

豚救人的原因?

4、你们打算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

(记者采访、当介绍员、朗读、汇报资料、介绍小报等)

5、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自主、合作、探究)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刚才哪个小组的同学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学习课文的?出示幻灯。(一

组)

(汇报海豚怎样救人、为什么会救人。师生评价)

2、我听说有的小组在课前合作办了一些小报,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两

组)

(介绍两份小报,师生评价,贴在黑板上)

3、听了这两个小组同学的介绍,你们想看看这些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吗?(播放录像)刚才有一个小组是用介绍员向游客介绍的形式来学习的,下面

我们就请他们结合这段录像给我们介绍,好不好?(--组)(师生评价)

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呢?请你们上台把

这些词语板书出来。(7、8个学生)

5、感情朗读5—8自然段。(播放录像)

四、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幻灯出示句子,学生说出所用的表达方式)

2、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3、提问交流。

(举例叙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扩展。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故事、习性、种类)

2、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想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作业。

练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海豚的内容,写一篇《海豚的自述》。用

上学过的一些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24海豚救人

海豚: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1966年一艘韩国海船

1972年南非一位姑娘

1992年两名海员

海豚救人的原因

9、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

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

出来的。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

契。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

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

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

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

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适时强调“鸥”

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

旋(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