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静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体会古代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把握诗歌中情感的细腻变化。2.分析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以及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对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作用,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3.品味诗歌简洁明快、质朴自然的语言,感受诗歌独特的韵律之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纯真爱情主题。2.掌握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古代爱情的美好与独特魅力。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2.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增强对诗歌的感性认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静女》,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大意。2.搜集与《诗经》相关的资料,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如成书年代、内容分类、艺术特点等。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长河中,爱情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有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和诗篇流传至今。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去聆听一首古老的爱情恋歌——《静女》。《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静女》这首诗,以其质朴纯真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诗经》中的经典之作。那么,这首诗究竟描绘了怎样的爱情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寻。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静女》,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强调重点字音:姝(shū)、俟(sì)、城隅(yú)、踟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管(tóng)、炜(wěi)、说怿(yuèyì)、荑(tí)、洵(xún)。划分诗歌节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2.学生跟读:学生跟着教师的朗读,轻声跟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尝试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疏通诗意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歌大意。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逐句翻译诗歌。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如有不同意见或疑问,可随时提出。第一句“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等我。第二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故意躲藏让我看不见,我挠着头来回徘徊。第三句“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色的管箫。第四句“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红色的管箫色泽鲜亮,我喜爱它的美丽。第五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从郊外采来茅草芽送我,实在美好又珍异。第六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茅草芽本身美,而是美人所赠才显得美。3.教师总结:教师对各小组代表的翻译进行点评,纠正不准确或不恰当的地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大意。同时,强调诗歌翻译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内容分析1.梳理诗歌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故事,梳理诗歌的情节发展。明确:诗歌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约会过程。首先写女子与男子约定在城隅见面,男子来到后却不见女子,急得“搔首踟蹰”;接着写女子出现,赠送男子彤管;最后写女子又从郊外采来茅草芽送给男子,男子因喜爱女子而觉得茅草芽无比美丽。2.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描写男女主人公的语句,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提问:从诗歌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女子的性格特点?明确:“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直接描写女子的美丽,“爱而不见”则表现出女子的活泼、俏皮,她故意躲藏,逗弄男子,充满了少女的天真烂漫。提问:诗歌又是如何刻画男子形象的呢?明确:“搔首踟蹰”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男子等待女子时焦急、不安的神态,突出了他对女子的深情;“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则体现出男子对女子所赠礼物的珍视,进一步表现出他对女子的喜爱。3.体会诗歌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体会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提问:这首诗表达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明确:诗歌通过描绘男女主人公的约会场景和相互赠送礼物的细节,表达了他们之间纯真、热烈的爱情。男子对女子充满了爱慕与思念,女子对男子也饱含着深情,这种情感在诗歌中表现得细腻而动人。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内容分析等环节,初步了解了《静女》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诗歌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美好场景,展现了他们纯真的爱情。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诗经》独特的艺术魅力。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板书设计静女情节:约会(城隅等待、赠送彤管、赠送荑草)人物:女子(美丽、活泼、俏皮)男子(焦急、深情)情感:纯真、热烈的爱情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背诵《静女》。2.随机提问学生诗歌的大意和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巩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艺术特色分析1.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引导发现:让学生仔细阅读诗歌,找出诗歌中重复出现的诗句和词语,分析其特点和作用。明确:诗歌中“静女其姝”“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牧归荑”等语句的重复出现,形成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重章叠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增强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诗歌在形式上整齐划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传唱。深化主题和情感:通过反复咏唱,强调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丰富诗歌内容:在重复的基础上,又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如“姝”与“娈”、“彤管”与“荑草”的不同,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展现了不同的场景和情感。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回顾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讲的赋、比、兴手法的概念,让学生思考《静女》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手法。分析赋的手法:赋,即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静女》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等诗句,都是直接叙述男女主人公约会的过程和相互赠送礼物的情景,运用了赋的手法,使诗歌内容更加真实、具体,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分析比的手法:比,即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在这首诗中,虽然没有明显的比喻句,但可以引导学生从男子对女子所赠礼物的喜爱之情中,体会到一种潜在的比喻关系。男子因为喜爱女子,所以觉得女子赠送的彤管和荑草都无比美丽,这里将女子的美好形象比喻为彤管和荑草的美丽,从侧面烘托出女子在男子心中的重要地位。分析兴的手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静女》开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以描绘女子的美丽和约会地点开篇,自然地引出下文男女主人公的约会故事,起到了引起下文、营造氛围的作用,运用了兴的手法。3.细节描写的作用找出细节描写: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细节描写的语句,如“搔首踟蹰”“彤管有炜”等。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搔首踟蹰”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男子等待女子时焦急、不安的神态,将男子对女子的急切思念和期盼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使男子的形象更加鲜活、真实。“彤管有炜”通过对彤管色泽鲜亮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彤管的美丽,更衬托出男子收到女子礼物时的喜悦心情,从侧面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喜爱。主题探讨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静女》这首诗的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爱情主题、社会文化背景等。提问:这首诗仅仅是一首简单的爱情诗吗?它是否还蕴含着其他更深层次的意义?2.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看法。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观点一:这首诗就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诗,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约会的场景和相互赠送礼物的细节,展现了古代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观点二: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这首诗可能还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制度和风俗习惯。在西周时期,婚姻受到严格的礼仪规范约束,而这首诗中男女主人公自由约会的情节,或许体现了当时民间青年男女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表达。观点三:诗歌中的“彤管”和“荑草”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彤管”可能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和温柔,“荑草”则可能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和美好。整首诗通过对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的描写,深化了爱情的主题,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珍视和追求。3.教师总结: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不同观点,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强调诗歌主题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拓展延伸1.古代爱情诗词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古代爱情诗词,如李白的《长干行二首·其一》、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并简要分析这些诗词所表达的爱情与《静女》中爱情的异同。2.现代爱情观念探讨:引导学生结合现代社会的爱情观念,谈谈对《静女》中所描绘的纯真爱情的看法。思考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这种纯真的爱情是否依然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爱情。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深入分析了《静女》的艺术特色,探讨了诗歌的主题,并进行了拓展延伸。通过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诗经》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古代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还对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读经典诗词,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珍惜身边的美好情感。课后作业1.背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杭州及周边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保密协议模板
- 海口房屋买卖合同
- 个人公积金商业贷购房合同
- 15 我们不乱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幼儿表演性舞蹈创编实例
- 员工加班调休统计分析报告审核奖惩管理制度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第十九章 生态系统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教案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人体发育学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 制造执行系统集成
- 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治课件
-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 室内设计原木风格研究现状
- MOOC 涂附磨具-河南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车间班组长岗位竞聘述职报告课件模板
-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
- 2020年春季学期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案教学设计
- 食品采样检测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