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顶目指南
园家百州科学基金奥灵会
面上通目
。耐十划通目
AOTS
S»i(»E)目但与
联自资an星胤I目
专丽目
阳量
广东医学院科技处存档资料
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
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
展、引领未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
研究的主渠道之」必须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和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推
动科学基金事业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基础研究繁荣和发展。
发展基础研究,加强原始创新,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抉择。基础研究以认识
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等为基本使命,是高新技术的源头,
创新人才的摇篮,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国家实力的根本源泉。必须“加
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
新能力“十一五”及今后更长的时期,我国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研究的创新
成就,依赖于基础研究必然孕育的优秀人才。
科学基金工作必须把不断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科学基金制实施以来,
在营造创新环境、孕育创新思想、凝聚创新人才、培育创新团队,引导科学家探索科学前沿、
服务国家目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科学基金
工作贯彻''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咨询、
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管理体系,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才培养资助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
为推动基础研究,特别是源头创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加强统筹部署,贯彻工作方针,切实发挥科学基金对提升国
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
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就是要坚定不移
地支持基础研究,着力源头创新,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成果和人才储备;
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家自由探索的宽松环境;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加强战略引导。
加强科学基金统筹,就是要统筹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发展需求,既要支持以科学自身发
展需要为动力的研究,也要支持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为动力的研究;统筹全面布局与重
点部署,既要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发展,又要结合我国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领域进行重点部
署;统筹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环境建设,加强项目支持,突出科技人才培养,推进科
研环境建设;统筹继承完善与改革发展,弘扬科学基金优良传统,完善资助格局、管理体制
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展科学基金制的功能;统筹争取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继续
争取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发挥科学基金的放大效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
贯彻“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
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尊重科学规律,保护科学家的创造精神:坚持“依靠
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完善平等竞争机制,鼓励科学家“敢为
天下先“;倡导合作精神,支持合作研究,促进战略协作;建设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激励
创新思想,培育创新人才;把握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切实发挥基础研究引领未来发展
的先导作用。
科学基金"十一五''期间总体发展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着力营造有
利于源头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和造就•批具有国际影
响力的杰出科学家和进入国际科学前沿的创新团队,提升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取得突破,为繁荣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
贡献。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将实施四项战略:
一是源头创新战略。把握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完善学科布局,推动学科交叉,加
强关键科学领域的前瞻性部署,培育原始创新,促进集成创新,构筑支撑科技、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知识平台。
二是科技人才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基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
养,凝聚国内外人才资源,完善科学基金人才培养资助体系,促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
能力的提升。
三是创新环境战略。增进公众对基础研究的理解与支持,把握科学规律,改进科学基金
评价体系,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
门和企业的战略协作。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条件支撑。
四是卓越管理战略。完善科学基金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发挥项目
依托单位的作用,全面提高科学基金管理能力,保障科学基金使用效益。
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科学基金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发展机遇,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为全面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全面实现我国“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做出切实贡献。
前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国家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面向全国,重点支持具有良好
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中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二十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运用国家投入的科学基金,资助了各类项目10万多项,
对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基础研究的特点,结合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确定了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
挥导向作用”的自身定位,经过不断的管理探索与变革,构建了有利于源头创新的自然科学
基金资助体系。突出鼓励源头创新,支持不同学术思想的交叉与包容。
自然科学基金按照资助类别可分为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
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专项项
目、联合资助基金项目以及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通过亚类说明、附注说明还可
将一些资助类别进一步细化。所有这些资助类别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当前的自然
科学基金资助体系。
2
在2005年集中受理期间,自然科学基金委受理面上项目申请共计49326项,比上一年
增加了24.36%。批准资助9089项,比上一年增加了17.87%。平均资助强度为24.78万元/
项,比去年21.72万元/项提高了3.06万元/项。扣除1、2年短期项目后,3年期项目的平均
资助强度为26.18万元/项。比上一年有较大的提高。受理重点项目申请1330项,批准资助
290项,平均资助强度159.2万元/项。
为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自然科学基金委2006年的资助政策,正确选择项目
研究领域和资助类别,申请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特编写《2006年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简称《指南》)。
《指南》按照项目类别分别对2006年集中受理期受理的各类项目进行了介绍,同时在
面上项目的叙述中也包含了各科学部的整体概况和申请项目时的注意事项,申请者需特别注
意阅读。
根据近两年在项目申请、受理和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请项目申请者、项目依托单位在申
请2006年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时尚需注意如下方面:
一、在撰写申请书之前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指南》和与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的规定、办
法和通知通告等文件。在撰写申请书时严格按照要求填写相关内容,避免因为不了解自然科
学基金的有关规定在形式审查期间即被初筛去掉。项目依托单位要认真审核申请书的真实性
并对申请者的申请资格负责。特别要注意如下几种规范性要求:
1.撰写申请书时,一定要认真、准确填写“申请代码”、“资助类别”、“亚类说明”、
“附注说明”等项内容。不按要求填写或者填写错误的申请书都不能通过初审。
2.申请书中的项目组成员中如有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参加,即视为有合作单位,在申
请书的签字盖章页上一定要加盖合作单位公章。
3.申请者如为在职博士生,要附导师签字的同意申请证明材料。
4.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一定要在申请书上签字。
5.承担过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者(包括执行期为一年的小额探索项目),请不要
再次申请青年科学基金。
申请书中如有上述问题之一,都将被初筛,不能进入下一轮评议。
二、遵守科学道德,要以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撰写申请书。避免在
申请书中出现夸大、不真实和不准确的内容,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三、申请项目应该具有实质性的源头创新思想或思路。在大量文献调研和工作基础上
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防止“大”而“空”的倾向。以应用为目标的基础研究,应用
背景要论述清楚。
四、申请重点项目时,应正确理解《指南》要求,注意凝练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避
免大而全、缺少深度的申请。特别对于按立项领域受理申请的重点项目,须分清领域名称和
项目名称。其项目名称应根据项目本身内容确定,尽量避免使用领域名称。同时要注意项H
名称与研究内容不符的问题,项目的研究内容要避免覆盖整个领域范围。
五、在申请联合资助项目时须注意有关知识产权及其它一些特殊的规定。
3
六、申请者应严格按照通知通告中的时间要求,通过所在单位报送申请书。自然科学
基金会不受理逾期申报和个人直接申报的申请。
七、对于初次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者,建议咨询本单位科学基金管理部门或
有相关经验的人员之后再进行申请。
八、项目依托单位应严格按照《指南》和与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的规定、办法和通知通
告等文件的要求组织、指导、审查本单位的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近两年来,发现同一人
同期在不同单位申请或参加申请项目,希望引起申请者和项目依托单位注意,尽量杜绝此类
现象。
另外,受《指南》发行时间的限制,有些内容未能收录在《指南》之内,将另行通过网
页等形式及时发布。请广大科技人员注意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和出版的其他含有有关项目指
南内容的文件、通知、期刊和书册,特别要及时访问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网站
()。一些重要的项目指南也会在全国性科技类报刊上刊登。
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受理、评审和管理项目过程中,始终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
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采用“平等竞争、科学民主、激励创新”的运行机制,执行回避
和保密的有关规定,接受科技界和社会的监督。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高水准的研究项目,
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4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的主要部分,包括自由申请项目、青年科学基
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个亚类,其资助经费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经费的60%
以上,主要支持科技工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
究,资助期限一般为3年。《指南》以各科学部为单位介绍面上项目的资助范围和资助政策。
同时也将涉及各科学部总体概况、申请注意事项和重点资助方向等内容。2006年面上项目
的平均资助强度将有较大提高,项目资助率将与2005年基本持平。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见下表。
2005年度面上项目申请和贲助情况(包括联合基金面上项目)
批准费助
申请
科学部项数资助金额占全委比例资助强度
项数项数
受助率(%)(万元)(%)(万元硕)
数理科学部330797829.572674211.8727.34
化学科学部428198422.992433110.8024.73
生命科学部21408334415.628024035.6324.00
地球科学部366388124.052910112.9233.03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8305142517.163559015.8024.98
信息科学部5123105020.5221669.8421.11
管理科学部323942713.1870483.1316.51
合计49326908918.4322521810024.78
数学科学处化学科学处
数
力学科学处化学科学二处
一命科学一处
天文科学处化学科学三处
1生命科学二处
物理科学一处化学科学四处
1生命科学三处
物理科学二处化学科学五处
生命科学四处
材料科学一处
地球科学一处
H生命科学五处
地材料科学二处
_地球科学二处
球工程科学一处生命科学六处
一地球科学三处
科工程科学二处1生命科学七处
学地球科学四处
_
部工程科学三处生命科学八处
一
地球科学五处工程科学四处生命科学九处
11工程科学五处
信息科学一处
值
息信息科学二处
和
学信息科学三处
都
信息科学四处
5
生命科学部
生命科学部由生物学、基础农学、基础医学3部分组成,卜设9个科学处。主要研究生
命现象的本质及其活动规律,涉及环境、资源、农业、人口与健康等方面。在人类对自然的
认识中,生命无疑是最具魅力的现象。20世纪生命科学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也为人类不断
地从更深层次上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生命的奥妙也吸引着数学、物
理学、化学等学科向生命科学不断渗透。生命科学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的活跃领
域之一,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
生命科学苛面上项目近两年资助情况一览表
2004年度2005年度
科学处资助金额项数资助金额项数
资助项数资助项数
(万元)资助率(%)+(万元)资助率(%)+
微生物学1214-12*261821.91122+13,323219.45
一处
植物学111+14*246824.80114+13*299820.16
生态学87+14,191921.72100+1r259519.01
二处
林学81+12*181020.4891+13,239517.36
生物物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12+14,247819.93119+13*318520.26
三处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100+12,219026.79101+12'272524.15
细胞生物学92+12・202623.16104+12,273421.01
免疫学99+11*214118.33109+12,288815.63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114+12*254120.59133+15,352717.83
四处
生物医学工程学113+10*252022.12128+10*334617.31
五处农学264+25・570717.81296+25・767817.29
畜牧兽医学与水产学161+14.346618.72179+14,464516.33
六处
动物学73+110160923.2782+11*216623.72
生理学与病理学268+25♦581616.24300+24*783113.36
七处
预防医学186+13*398418.39203+13,524315.67
临床医学基础I269+1r562214.93285+16,737411.76
八处
临床医学基础II205+22,445514.22239+16,623911.79
药物学与药理学125+12*271120.00140+14,368316.94
九处
中医学与中药学203+24,444415.66218+24,575612.64
合计2784+280*6052518.393063+281,8024015.62
平均资助强度(万元颂)19.75(20.94**)24.00(25.46**)
注:2006年拟资助项目数与2005年资助项目数相当(以上数据含小额探索项目)
注:*为小额探索项目
**为3年期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
+尔肚充忙络的G曰;4■台/公小主俯口、
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
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学者在Cell、Nature^Science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
文逐渐增多,我国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正在走向世界。
2005年生命科学部受理面上项目的各类申请21408项,较2004年增加4754项(增
长28.51%),包括小额探索项目在内共计资助3344项,平均资助率为15.62%,平均资助
强度为24.00万元/项。其中,研究期限为三年的面上项目共计资助3063项(2004年为2784
项),平均资助率为14.31%,平均资助强度为25.46万元/项(2004年为20.94万元/项)。
今后,生命科学部将继续按照自然科学基金委适当控制资助规模、稳步提高资助强度的资助
6
原则,进一步增加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2006年本科学部三年期面上项目预计资助强度为
28-30万元/项左右。
生命科学部积极鼓励开展具有创新性学术思想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尤其对具有原
始性创新思想、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申请项目,或是在长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新理
论、新假说给予特别的重视。对不同学科交叉的研究项目,特别是学术思想上相互交融的创
新项目给予大力支持。经典的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类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研究队伍呈萎缩趋势,尤其缺乏有较深造诣的青年学者。自2002年
起生命科学部已经连续对经典分类给予每年300万元的经费倾斜,以加强资助动物、植物、
微生物等学科的经典分类项目。2006年生命科学部仍将继续鼓励和大力支持经典分类学研
究。2005年科学部从总经费中划拨出部分经费,用于对"我国重要特有生物资源(含遗传家
系)的遗传分析"以及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基础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倾斜资助,
同时,配合国家重大需求,对与奥运科技相关的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给予了倾斜资助。今后,
生命科学部仍将密切关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领域,同时对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环
境与生态、人口与健康等研究领域也将继续给予倾斜资助。
生命科学部鼓励科学家长期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性、原创性的研究工作。重视和
加强资助项目的后期管理,实行"绩效挂钩",对高质量完成基金项目的主持人所申报的项目,
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资助。生命科学部鼓励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研究,鼓励海外优秀学
者回国开展研究工作。但是,近年来一些国内的申请单位利用海外学者申请基金面上项目
的情况有增多趋势,因此,科学部特别提醒国内的申请单位,本科学部不资助尚在国外工
作,无法保证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国内开展研究工作的申请。如有此类情况发生,将一律
不予评审。
另外,针对近年来基金申请及评审中存在的问题,生命科学部特别提醒申请者在撰写
申请书时注意:
1.个人简历一栏中要详细提供申请者及项目组主要成员的工作简历和受教育情况、以
往获基金资助情况、结题情况、发表相关论文情况。所列论文要求将已发表论文和
待发表论文分别列出。对已发表论文,要求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发表的
年份、期刊号、页码等,并按论著、论文摘要、会议论文等类别分别列出。
2.请申请者详细论述与本次申请相关的前期工作基础,以及所提出的新设想、新假说
的实验依据和必要的预实验结果等。前期工作已发表的论文,请在申请书中详细写
明,尚未发表论文者要求提供重要实验结果的相关资料,如实验照片或图表等。
3.申请书中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和方法是专家评价该项目可行性的重要指标,因此,
要求申请书中提供的实验设计要详实,技术路线明确,切忌粗略、笼统。并建议提
出当某些关键技术方案失败时拟采取的备用方案,供专家评审时参考。
4.对于在以往基金资助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申请,请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上一基金项目
的进展情况,本次申请的研究内容与前一项目的区别与联系。与已承担的其他项目
资助内容有关联者,应明确说明二者的异同。
5.对于涉及医学伦理学的研究项目,要求申请者在申请书中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
单位伦理委员会的证明。对于如利用基因工程生物等开展的研究工作,要求写明其
来源,如需要由其他实验室赠予,需提供对方同意赠予的证明。
6.对于研究内容涉及国际合作或项目组成员中有旅居境外的研究人员的申请,要求在
申请书中提供国际合作协议书或境外人员的知情同意书。
7
对于未按上述要求填写申请书或提供材料的申请,科学部对该申请项目将不予资助。
金命利号一处
生命科学一处包括微生物学与植物学两个学科。主要资助基于微生物与植物的生物资
源、系统发育与进化、生理与代谢等相关基础研究。
微生物学学科
微生物学学科资助以微生物(含未培养)为研究对象而开展的基础研究课题。包括微生
物的遗传与发育、生理与代谢、结构与功能、资源、生态、系统发育与进化等各个层次的基
础性科学研究。鼓励开展微生物与宿主或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模式微生物的系统研究
以及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
从近年受理与资助项目情况看,我国微生物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并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
态势,在一些研究领域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是,研究方向不够集中和研究力量分
散的状况仍比较突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有独特的研究材料却未能提出创新的课题;有创
新思路,却没有相应的研究力量保证项目的实施;有创新性发现的研究工作又难以继续深入;
研究内容过大或空泛。
近年来,自然科学基金委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措施,推动科学家申请有创新思想的
研究课题,并以多种项目形式给予资助。本学科也较大幅度地增加了资助指标,使得多数创
新性强的优秀项目获得了资助。同时,为更有效地使用基金,每年遴选资助项目时,均对申
请人的科研背景和潜力以及前期执行基金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认真考评。
为了更好地稳定和培养真菌类生物经典分类人才,2006年度本学科将继续实行对“真菌
经典分类"研究的倾斜政策。
植物学学科
植物科学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人口健康、生物资源、环境等重大需求的基础,随着植
物科学研究的深入,学科间的渗透与交叉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进
一步综合化、系统化和国际化。
近年来植物学项目申请和资助的情况分析表明,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植物激素和生长
发育、水分及抗性生理等方面的申请数量相对较多,呈现出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各种新的
研究方法和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基因组研究对植物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重要功能基因的发
掘与研究逐步成为申请的热点,本学科鼓励研究者以水稻、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为对象开展的
此类研究工作:我国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但相关的基础研究和积累相对薄弱,学科积极鼓
励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尤其是与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生态学、化学、基因组学等的联
系,促进我国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学科优先支持能够解决该领域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鼓励多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研究,
如系统整合生物学(SystemsBiology)和Evo-Devo;加强对有创新思想的青年学者的资助。
8
植物分类、系统发育与进化等领域的研究日趋综合,在研究物种形成、系统发育与进化、
生物地理等方面,注意加强野外调查与实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经典分类是植物学的重要基础,本学科将继续优先支持重要类群研究,并重视关健、薄
弱地区的植物地理区系研究。
植物形态发生和胚胎学研究已深入到探索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发育过程的调控机理。应
加强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学科的交叉结合,
重视形态发生和发育过程调控网络及机理研究。
植物生理学己经深入到分子水平,积极支持在细胞及个体等多层次上对植物的物质能量
代谢、生长发育、逆境适应与抗性、激素作用、信号传导、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多个领
域进行深入研究。
植物资源研究涉及植被、物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包括特殊代谢产物),
应加强对我国特有和经济植物资源(如具有我国特色的药用、食用、工业用等野生植物)的
深入和系统研究,重视民族植物学,鼓励对生物多样性热点问题、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
研究。
金命科修二处
生命科学二处包括生态学科和林学学科,长期实验数据的积累是这两个学科开展科学研
究的基础。
生态学学科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与可持续发展对科学理论的要求,直接推动了生态科学的迅
速发展。生态学在继续探索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生物进化与适应机制的同时,还积极
为解决区域性、全球性环境问题发展新的理论与方法。
生态学科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是:(1)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十分活跃,
与化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等的交叉成为生态学综合性的特征,而学科的交
叉对发展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生态学在研究上向多尺度和多过程方
向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生态学研究中。(3)
以定位研究为基础的实验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近年资助项目来看,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动物行为生态学是生态学获得项目资
助较多的分支学科;在以长期定位研究为基础的实验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区域生态学及生态安全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申请和获得资助的项目有所增加,但仍是生态学
发展较为薄弱领域,亦是需要加强的领域。
分析生态学科申请项目未获得资助的原因,主要的共性问题是:(1)选题过大,概念
不清,生态学的科学问题不突出;(2)项目独立创新性不强,有对国外研究盲从的倾向: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不够清晰、新技术使用不当,以及与生态学问题结合不紧密等。
9
生态学科鼓励创新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多学科交叉项目,尤其是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
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及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研究项目;提倡野外观察、控制实验、
模型以及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
林学学科
当今的林学基础研究更加注重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从系统
和综合的角度去理解林业科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空间和信息科学
与林业科学的交叉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森林的社会、经济和服务功能已成为林学
最重要的研究主题;多学科综合探讨林木生长发育规律、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森林的多重
服务功能、林木重要性状遗传规律与生物技术、森林资源管理及信息技术等,已成为林业科
学的前沿和热点。
近年来,我国林学基础研究发展较快,表现为:一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基金申请量快
速增长,面上项目数2005年达599项,三年翻了一番;研究经费从2002年开始以年均27
%的速度递增;二是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在•些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
特色。然而,我国的林学基础研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多数研究属于跟踪性质,学术思想
和研究方法创新不足,与国家林业重大科技需求结合不紧密,题目过大,内容空泛等。青年
学者申请的优秀项目偏少,优秀人才匮乏。某些重要的传统学科,如森林生物分类等,申报
项目较少,呈现出萎缩态势。
2006年林学学科在充分保护自由探索的基础上,鼓励科学家围绕林学重要科学问题和
国家林业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大力支持林木(包括园林植物)生长发
育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森林植被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森林生产力形成与调
控机制的研究,森林生物灾害预防与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林木重要性状形成的遗传学机制、
多世代遗传改良理论和育种方法创新,森林的多重服务功能,林产品开发和利用中的重要基
础问题的研究等。对于森林生物资源及其分类的研究将给予倾斜支持。
看命科学三处
生命科学三处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细胞生
物学和免疫学5个一级学科,集中了生命科学最基础和最前沿的研究,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
研究领域之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最前沿和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本学科资助的领域包
括:蛋白质与肽、核酸生物化学、酶学、多糖及糖复合物、激素、生物膜、无机生物化学。
2005年生化学科受理项目的特点:包括蛋白质晶体学、NMR研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结构等结构生物学课题比较往年有所增加;青年基金项目申请在去年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又
增加15%;从受理项目内容来看,细胞的信号转导、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申
请比较多,但创新不够;分子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方面的申请不多。
10
本学科今后重点资助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蛋白质构象、折叠运动与功能以及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是生物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
向。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功能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对蛋白质的研究提出了新的
课题。功能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逐渐成为本学科新的研究课题。学科鼓励发展和引进
新的技术,如新的蛋白质分离纯化及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创新技术等。
DNA、RNA等作为遗传信息分子,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及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该领域
更基础的课题。基因表达调控等是本学科以往在核酸领域重点支持的方向之一。RNA在基
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是近年来生化领域研究的热点,RNA选择性剪接、RNA水平的
编辑、snRNA在细胞核内参与转录调控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siRNA和miRNA是
最近发现的两类小分子RNA,它们在生物发育和生命进化中的作用机制近年来也比较受关
注。miRNA在正常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的表达情况及新功能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膜蛋白与膜脂的相互作用是木学科生物膜研究的重点。但由于生
物膜体系复杂,研究难度较大;多糖和糖复合物的研究也是当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的热点,但同样由于糖的成分、结构及糖链合成调控的复杂性,研究难度较大。近3年来,
生物膜及多糖方面的申请课题仅占申请总数的8%-10%,亦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和鼓励。
生物物理学学科
生物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活动的
物理、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物理特性的生物学分支学科。生物物
理学研究旨在阐明生物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有关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运动规律。近年来本
学科的发展较快,在某些方面己经处于国际前沿,并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储备。
但从总体看,基础性研究仍然较薄弱。
生物物理学科2005年项目申请情况如下:理论生物物理领域的课题申请从质量到数量
均有较大的提高,内容多集中在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生物网络构建等方面。环境物理因素如
电离、电磁辐射等对机体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仍集中在细胞水平;生物声学、生物光学等
方面的研究内容较宽泛;膜与细胞生物物理在国内有较好基础和队伍,课题水平亦较高,但
有竞争力的项目多集中在几个实验室。
生物物理学科资助领域包括:理论生物物理、环境生物物理、膜与细胞生物物理、分子
生物物理等。由于其他领域如数学、物理、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向生命科学的交叉和相互渗透、
使得生物物理学研究在方法论上借鉴了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思想。学科继续鼓励生物信息
学、系统整合生物学(SystemsBiology)、计算生物学、单分子技术等交叉学科课题研究;
重视资助膜与细胞生物物理、分子生物物理等基础领域的研究;拟鼓励发展新的结构生物学
方法,如发展新的蛋白质晶体学方法、异核多维NMR、生物质谱、电镜等用于蛋白质等生
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和功能研究;鼓励环境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的细胞及分子水平机制研
究以及微重力条件对生物体的影响等研究课题。
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学科
II
遗传是生命现象中最核心的部分,遗传学不但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表达,
而且包括通过遗传学的方法去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用遗传变异等遗传学手段去研究生命科学
中的具体问题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主流。
遗传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资助范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植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微生
物遗传学,人类遗传学,医学遗传学,体细胞遗传,基因组学(含比较基因组与进化),表
观遗传学;第二:用遗传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的领域,主要通过模式生物(酵母、果蝇、
线虫、斑马鱼、小鼠、大鼠、鸡、灵长类、拟南芥、水稻等)来建立各种研究模型,内容包
括人类疾病,动物和人类行为,动植物的抗性,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等等。
2005年的面上项目申请中,功能基因的分离鉴定依然占据主要部分,包括人类疾病基
因(包括各种遗传病、肿瘤、多基因复杂性疾病等)、植物的重要生物学性状基因、植物抗
病性和抗逆性基因等,也是本学科资助的主要内容。有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方面的申请,特
别是关于表观遗传调控方面的申请依然偏少,而这一领域又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领域(比如
关于各种RNA基因的调控功能研究),学科将予以重视。利用模式生物开展基因功能研究
方面,包括利用基因的敲除和转基因建立各种研究模型,受理的申请虽然偏少,但属于学科
资助的重点。此外,建立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相关平台(包括创建各种突变体,特别是动物的
突变体)的研究工作也非常重要,学科将予以重视。
2006年的面上项目资助中,将继续重视利用我国的疾病家系和隔离人群开展疾病相关
基因的分离鉴定,特别重视神经性系统疾病、精神性疾病、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肿瘤等多基因复杂性状疾病的家系、人群样本收集和相关基因的研究;依然重视植物的功能
基因分离和基因的功能鉴定。重视系统整合生物学(SystemsBiology)在遗传学中的研究。
鼓励基于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研究手段开展基因功能预测,基因组结构信息特征,
比较基因组学,基因单倍型(HapMap)(包括SNPs)等各种交叉领域的研究。
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各种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已经使
得我们可以从基因水平去揭示各种生命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特别是那些复杂的生命现象,
比如各种动物的行为,植物的杂种优势,等等。今后遗传学的研究将越来越重视从•种具体
的生命现象出发,从分子水平去探讨其规律。
发育是最基本的生命现象,发育生物学是很活跃的研究领域,从性细胞的发生到受精、
从胚胎到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乃至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直至衰老和死亡,每一个过
程都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包括神经细胞、免疫细胞等)、
分化与凋亡,组织的维持、再生和修复,干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体细胞核重编程及核质互作,
细胞尺寸大小控制等问题均属于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范畴。
细胞生物学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基础性学科,它主要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生命
现象、规律和机制。当今细胞生物学主要以功能或机理性问题研究为主导,充分利用各种有
效手段,在分子、细胞甚至在个体水平上,揭示与细胞活动有关的各种奥秘。
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资助范围是:细胞与亚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增殖与生长、细
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死亡(包括凋亡)、细胞迁移、细胞外基质与胞间通讯、细胞信号
12
转导、细胞与组织工程、细胞间相互作用、物质运输(穿膜运输与膜泡运输)、细胞学方面
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总体上我国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与国外同行先进水平的差距比较大。一方面,我国的研
究队伍不大,高水平的骨干偏少;另一方面还有不少研究者的研究兴趣还游离在研究的主流
范围之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研究者还没有完全掌握相关的研究策略,面对具体问题
尚不能从国际主流的研究思路出发设计出科学和合理的研究方案。近年来,•些学有所成的
年轻人从海外归来,大大加强了国内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力量,在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
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分裂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
2005年的面上项目申请中,多数申请依然集中在研究单一基因在某种细胞的生理现象
(包括细胞衰老、死亡、迁移、物质运输等)或过程(包括增殖、分裂、分化等)中的作用。
这些仍是目前资助的重点。但是,下述研究方向的申请相对较少:细胞间与细胞内的信号传
递,DNA、RNA和/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效应(包括其修饰与降解,在亚细胞结构间的
穿梭、转运及定位等),亚细胞结构的形成,细胞极性的建立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这些
研究即是当前的热点,今后也将会得到重视。
2006年的面上项目将继续支持开展基因与细胞的生理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分子
间相互作用及其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将重视在个体水平上开展研究,例如个体所表
现出的各种典型特性(例如感觉、生物节律等),在特定条件下,细胞所表现出的特殊生理
现象或过程等(包括疾病、抗逆或抗病、病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等),特别是研究其中
的分子机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领域中的另一个重点。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主要资助: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与结构,特别
是资助各种新的研究手段在该领域中的应用。
免疫学学科
2005年免疫学科受理和资助的项目基本反映了当今免疫学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资助的
项目数和强度都有•定的提高。但总体匕我国免疫学研究的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着
明显的差距。目前国内免疫学科内各分支领域间的差距也较大。2006年免疫学科将更加着
重以下各方面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1.加强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调控机制的研究,尤其
注重新的研究系统、方法如系统整合生物学(SystemsBiology)、细胞网络等的应用,重视
基因调控及其信号传导在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免疫效应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2.注重
重大疾病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的疾病的免疫遗传和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注重以神经-内分泌-
免疫系统在疾病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和调节;利用中国病人多、标本来源广泛的优势,加强基
础与临床的结合,加强基于临床问题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3.在免疫诊断学的研究中,
注重有自主创新的技术、方法的研究,注重我国有重大需求的技术、方法的引入和改进。4.在
免疫预防的研究中,除了继续加强现有疫苗的改进和可能机制的研究外,更应注意将免疫学
新理论新成果应用于新型疫苗的研究中,不仅要关注主动免疫技术研究,同时要加强被动免
疫如抗体等技术的研究。5.在免疫技术的研究中,应加强多学科的合作,特别是与化学、
物理学科的合作,将化学、物理学中的新概念和新技术用于免疫学研究。6.免疫治疗的研
究应注意与疾病相关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应加强体外、体内的联合研究,不同学科的
合作和交叉研究尤为重要。7.移植免疫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
加强移植耐受的诱导及维持的研究,加强移植免疫耐受和排异新理论及新方法的研究。
13
i命科考四处
生命科学四处的资助范围包括: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心理
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影像学和放射医学。研究项目都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数字
化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将会给未来的生物医学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而将数学、物理、化
学、工程与生物医学研究相结合,整合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信息可以加深我们对复杂
的生物系统的了解。我们还鼓励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社会、环境因素与生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另外,注意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动物模型,强调动物及临床
实验的伦理学论证。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学科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脑与行为的关系,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
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来挑战大脑的奥秘。
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研究项目申请数变化不大,每年约在200项左右,今年略有
增长;但从研究内容来看,多数项目不仅关心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而且也很
注重其与神经、精神疾病间的关系。2005年有关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申请项目增加明显,
由2001年的162项增加到2005年的428项。总体来看,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课题更受研
究者的关注,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研究增长较快。各种新的技术,如RNA干扰技术、
蛋白质组技术被广泛采用,但多数申请书中缺少相关的可行性,特别是其必要性的论证。目
前,申请者更多的是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开展研究,结合系统水平的研究还比较少,应该加强
整合性研究。在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领域,有越来越多的申请项目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能坚持在一个方向上深入开展研究的课题组更有可能获得资助,例如关于疼痛的研究多年来
一直是资助的重点方向。有关药物成瘾的细胞分子机制的申请项目有明显的增加I,质量也有
所提高。多学科合作研究是目前的发展趋势,综合运用行为学、影像学、遗传学的方法开展
研究成为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流行的研究模式。有关网络环境中儿童认知能力、行为模式
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汉语语言认知研究仍然是近年的资助重点之一。
本学科将加强对整合性研究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能带动整个神经科学发展的神经系统
活动基本过程和神经信息加工过程以及神经系统新功能基因的研究。重视神经科学中的一些
重大前沿问题的研究,如神经系统的发育、老化及再生、损伤与修复等。对于神经、精神疾
病的研究,申请者应将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新方法、新概念用于解决临床问题。鼓励已经掌握
了有价值的遗传资源、病理标本的临床医生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开展深入的合作研究,并
且在资助强度上将给予倾斜。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鼓励开展心理健康(如网络成瘾、青少年
犯罪行为)和行为遗传学方面的研究,继续支持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开展神经心理学的研究。
工程心理学是我国心理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需要给予一定的扶持。
生物医学工程学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多学科交叉为特点,近年来进展很快,在某些方面已经处于国际前沿,
形成有特色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储备。但从总体看,基础性研究仍然较薄弱。
14
从2005年项目申请情况来看,生物力学与流变学已有较好基础和队伍,项目质量较高,
但优秀项目多集中于儿个单位或实验室;近年来,生物力学与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并向
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整体等多层次的综合研究方向发展,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人工器官、
生物材料项目数量及质量均有所提高;组织工程研究多集中在骨、软骨及血管等方面,质量
也有所提高。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测量、生物传感器以及生物医学图像获取巧处理
等方面的项目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其中,以生物医学图像增加最显著;内
容多集中在CT、MRI、光及分子成像等方面,其中部分领域系国际热点或前沿。核医学项
目与去年相比明显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但优秀课题仍较少;医学影像学与放射医学增加
较多,仅自由申请项目就从2004年的183项增加到305项,增加了66.6%;研究内容主要
集中在医学影像学尤其是分子影像学、脑功能成像等方面,高水平项目虽然也增多,但总体
上创新性不足。
本学科资助领域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影像学与放射医学。继续鼓励生物力学与流
变学和其他科学领域相结合的研究,强调力学-生物学(化学)耦合;继续支持人工器官的
研究;支持新型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研究,以及生物
材料的安全性评价;关注仿生学研究;支持生物医学信号中隐含信息的提取与整合,无创、
实时、动态信息检测以及传感技术的研究,尤其是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和计算机辅助手术计
划;关注数字化医疗设备新概念、新方法的研究;继续关注生物医学图像获取、处理与分析
技术,MRI/MRS.PET、SPECT、光、分子成像中的新方法及其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重
要作用。
生命科学五处主要受理与农业科学基础研究相关的项目申请。受理范围为农学基础科
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植物营养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和农作物产品储藏加工与食物安全
等分支学科。
农业科学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与农业科学的交叉渗透,
农业科学的研究已从个体水平不断向微观和宏观延伸;(2)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方法
与农业科学常规方法的结合使农业科学的研究手段日益更新和完善:(3)多学科、多层次
探讨农作物资源多样性、作物遗传改良、寄主与寄生物相互关系,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正成为农业科学的研究热
点。农业科学基础研究,应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供给和实现农业可持续
发展为核心,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养分资源的高效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达标名校2025年初三第四次模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事业单位短期合同工协议书模板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2月第一次调研生物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新津县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2025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自然人股权转让合同指南
- 土建劳务分包合同
- 版展览场地租赁合同典范
- 圆周率的历史课件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0讲义课件
- 中国传统文化北京胡同介绍八大胡同教育PPT实施课件
- 甲午中日战争-完整版课件
- 2022年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述(课件)
- 自愿放弃社保协议书模板
- (高职)经济数学电子课件完整版PPT全书电子教案
- 2022年保安考试题库有答案
- (完整版)老人健康智能手环可行性分析报告 (1)
- 低钠血症鉴别诊断-杜斌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