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冰防冰工作规定_第1页
除冰防冰工作规定_第2页
除冰防冰工作规定_第3页
除冰防冰工作规定_第4页
除冰防冰工作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述与适用范围本程序阐述了飞机在地面的除冰、防冰工作的要求。本程序适用于飞机在地面的除冰、防冰。依据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3011.19-2006“民用航空器除冰、防冰液的使用”。术语与定义地面结冰条件:一般情况下地面结冰是指外界大气温度在5℃以下,存在可见的潮气(如雨、雪、雨夹雪、冰晶、有雾且能见度低于1.5公里等)或在跑道上出现积水、雪水、冰或雪的气象条件,或者外界大气温度在10除冰:清除飞机上冰、雪,霜和雪泥的过程。防冰:在一定的时间内使飞机表面保持清洁,不致形成冰、霜、雪和融雪的过程。保持时间:除冰/防冰液阻止飞机受保护表面结冰、霜或积雪的预计时间。(注:保持时间从最后一次使用除冰、防冰液开始计算,至应用于飞机上的除冰、防冰液失效时结束。)霜:表面温度在0℃或0雪:以片状小冰晶的方式降落,可以积聚在飞机表面的沉积物。敏感表面:飞机飞行中不允许有污染物存在的飞机外表面。包括飞机机翼、舵面和飞机制造厂家手册中规定的其他关键表面(如:发动机进气道、起落架、风挡、前机身表面、安定面、各操纵舵面以及皮托管进口、静压口和总温探头进口周围4英尺内等)。人员资格要求和职责除冰、防冰操作人员应经过经批准的相应机型地面除冰、防冰培训大纲的初始培训和每年复训,具有维修人员上岗证,获得厦航授权。除冰、防冰飞机检查人员应经过相应机型局方认可的I类(含)以上或厦航B级(含)以上机型培训,并经过经批准的相应机型地面除冰、防冰培训大纲的初始培训和每年复训,持有该机型飞机维修人员执照获得厦航授权。规定一般说明在当地气象条件满足地面结冰条件时,即开始执行“冰雪天气下的特殊维护工作――航前”、“冰雪天气下的特殊维护工作――短停”和“冰雪天气下的特殊维护工作――航后”工卡。地面结冰条件下的飞机外部检查在地面结冰的气象条件下,飞行前实施航前、短停时,维修人员应按工作单卡检查飞机敏感表面(机翼、发动机进气道、水平安定面机身、风挡及空速、高度、爬升速率、飞行姿态等仪表系统表面等)是否附着冰冻污染物,发现或者怀疑有冰冻污染物的情况时,应及时报告机长,并应进行除冰/防冰。当机长要求时,也应进行除冰/防冰。如果飞机在地面期间,遇到降雨状态(如雨、小雨、雾),在机翼下表面油箱区域已经形成霜或冰,或根据气象条件怀疑机翼上表面已经形成清洁的冰层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接近机翼上表面,检查是否有清洁的冰层。在一些情况下,只有通过触摸才能确定冰层是否存在。在飞机维修手册和用户使用手册(检查单)中规定了相应的检查、检验要求。除冰/防冰构型飞机在进行除冰/防冰工作前,通知并配合机长将飞机调整到飞机制造厂家的规定的除冰/防冰构型。除冰/防冰的通讯联系维修人员应通过对讲机或无线电通信,在除冰/防冰开始前和除冰/防冰完毕后与机长建立直接联系。为防止人员和飞机损伤,通信联系应在任何除冰/防冰之前开始实施。在开始使用除冰/防冰液前,地面除冰/防冰人员向机长确认航空器是否处于适当的除冰/防冰构型,例如:除冰员:“机长,是否可以进行除冰/防冰”;在完成除冰/防冰后,地面除冰/防冰人员向机长通报使用除冰/防冰液的类型、浓缩比例和最终使用液体的开始时间(当地时间),例如:除冰员:“机长,飞机已用Ⅰ型液完成除冰。1430开始使用除冰液”;除冰员:“机长,飞机已用Ⅰ型液完成除冰,并用Ⅱ型液进行了防冰。防冰液混合比例为75/25。1645开始使用防冰液”。除冰/防冰后的检查除冰/防冰工作完成后,除冰/防冰人员应对飞机敏感表面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积冰已经清除干净,必要时还应通过触摸检查确认。在除冰/防冰结束后,应全面检查空气动力区域(如平衡舱、机翼后梁和安定面后梁等区域)和空腔内有无聚集残存的除冰/防冰液,并予以清除。检查的范围应包括:飞机的机翼、缝翼、襟翼、方向舵、升降舵、水平安定面、垂直安定面、平衡舱、排水孔、操作的连杆、驱动的组件等部位。认真检查装有雨刷的风挡,确保没有残留防冰、除冰液,以免起飞和滑行中雨刷上的液体流到风挡上。所有的操纵面应该没有冰雪。除冰后,确保在飞行操纵面的铰链,导向滑轨和作动筒处没有收集到水分。起落架区域包括起落架、锁机构和电门元件没有冰雪。APU和空调的所有空气的进口和出口及其周围区域没有冰雪。飞机的机翼和安定面不得存在任何霜、冰、雪以及积水。如在机翼上表面发现结冰,在除冰/防冰以后,用适当的方法重新接近机翼进行检查,以保证所有沉积的冰都已清除干净。在某些情况下,只有通过触摸才能确定冰层的存在。启动发动机以前,应检查发动机进气道区域和探头是否积聚有雪或冰。在冰雾情况下,还应检查风扇叶片的后面是否结冰。在风扇叶片结冰的情况下,应按该型航空器维修手册的规定,使用热空气加温融冰。起飞前的检查对飞机进行了除冰/防冰工作后,如在预计的保持时间内起飞,应完成起飞前检查,确认飞机敏感表面的实际状况是否与预计的保持时间一致。除非飞机制造厂家的手册中另有规定,此检查可以由飞行机组在机舱内进行。对飞机进行了除冰/防冰工作后,如超过了预计的保持时间,在起飞前5分钟内应完成起飞前污染物检查,确认飞机敏感表面没有影响航空器起飞性能的污染物存在。此项检查可以由机组在机舱内进行,也可以由机组或者其他有资格的人员在机舱外部进行,但要根据具体的机型、照明状况、气象条件和型号合格证持有人规定的其他条件确定。注:由于Ⅰ型液的防冰时间较短,超过防冰时间以后会发生突然结冰,因此Ⅰ型液不适用于起飞前5分钟检查。只有在使用Ⅱ、Ⅲ、Ⅳ型除冰防冰液时,并且防冰时间等于或大于20分钟的情况下,才能采用起飞前5分钟检查的程序。当上述检查发现任何超出起飞限制的情况后,可以在起飞前重新进行地面除冰/防冰,或者等候至航空器状态符合局方规定的起飞条件。填写除冰防冰维修记录维护人员应在航线维修记录本中正确填写完成的相应工卡号,除冰防冰工作完成后,应在工卡上完整地填写记录,如果仅完成了防冰检查,没有进行除冰工作,则在工卡除冰工作栏上填写“N/A”并签署。除冰/防冰记录至少保存30天,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机型、机号、实施日期;除冰/防冰液的类型和制造厂家;除冰/防冰液与水的混和比例;最后一步使用防冰液的开始时间(即预计的保持时间开始时刻);实施人员的姓名及签字。除冰/防冰过程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除冰/防冰过程中应采取所有必要的合理措施,以减少除冰/防冰液进入发动机、操纵面的空腔和其他进气口。禁止将除冰/防冰液直接喷入各种压力传感器的通气孔、限流孔,或直接喷到迎角探测器和机窗上。两侧机翼和安定面应进行完全相同和全部的防冰处理。除冰/防冰后应清除空气动力感应区域和空腔内聚集或者残存的除冰/防冰液,并清洁风挡玻璃上的除冰/防冰液痕迹。当人工清除机翼表面上的积雪时,不得操纵和踩踏机翼操纵面。当飞机发动机在运转状态下进行除冰/防冰工作时,除冰/防冰设施和人员不得进入接近发动机的危险区域。除冰/防冰液是危险品。不要接触皮肤或眼睛,需穿有足够保护的衣服。在飞机离港前,应将驾驶舱窗户(特别是装有雨刷的窗户)上的除冰/防冰液的痕迹清洁干净。在大雪的气象条件下,应及时清除飞机上的积雪,注意飞机的重心和平衡,必要时应顶托飞机。用人工清除大翼表面积雪时,不应操作和踩踏大翼活动面,以免伤人。如果冰造成静压口堵塞,应按该型航空器维修手册的规定,使用热空气加温融冰。如果在静压口附近的机身喷过多的除冰/防冰液,则检查最近的排放口。在除冰/防冰过程中不需在排放口安装堵塞。但不要将液压喷到排放口区域。在施加除冰/防冰液时不要影响到起落架的润滑。没有足够的润滑,部件可能无法正常作动。喷枪的压力在25平方英寸上不要使用超过10PSI。除冰/防冰液不要垂直喷射在飞机表面上。确保在除冰和/或除雪的过程中,没有将冰雪推入飞行操纵面的周围区域。在关门前应扫除门和哥特棒周围的所有冰雪。如果不需要,不要打开货舱门。在将货物装至飞机上之前应扫除其上的冰雪。在起飞关舱门前,将防冰液置于以下区域:释压门、下门槛、门的底部。对涡流发生器附近的机翼和尾翼表面除冰时要小心,否则会损坏涡流发生器。在机翼和安定面上喷除冰液时其喷射方向应从前缘至后缘、外侧至内侧。应按照下列方法使安定面配平-机头完全朝下:将安定面置于APLNOSEDOWN极限位,以防止除冰/防冰液进入安定面配平板孔内;将飞机电配平到APLNOSEDOWN极限,继续用人工配平到APLNOSEDOWN极限。对于机身有灯和天线的区域除冰时要小心,如果不小心可能损坏设备。发动机和APU:警告:运转时,人员应远离发动机前后的危险区域(AMM71-00-00)和APU排气口(AMM49)否则会伤及人员。为了人员的安全,在除冰/防冰过程中不要运转发动机或APU。如需在发动机和/或APU运转时进行除冰/防冰工作,则完成如下步骤:确保发动机和/或APU处于慢车速度;不要将除冰/防冰液直接喷到发动机和/或APU进口;注意:在起动APU前,确保APU进口无外物。进口处的冰雪会损坏APU;如果发动机/APU在运转,则完成以下步骤,以防止在喷除冰/防冰液时,气味窜到客舱中:关闭空调组件活门;关闭APU供气关断活门。不要将除冰/防冰液直接喷到以下区域:发动机或APU进气管、排气管、发动机反推、发动机进气口、发动机引气管;在APU不工作时,去除在APU进气门处的涡流发生器的冰。刹车在对飞机除冰或防冰时,如下保护机轮和刹车不被液体污染:不要将除冰或防冰液直接喷到机轮和刹车上;如果可行,则在机轮和刹车处使用合适的盖板;如果可行,设置停留刹车以减少污染刹车摩擦面的可能,如果最后一次刹车设置后,机轮没有转动,就不需重新设置刹车。在机轮和刹车处人工除冰雪,可以使用热的吹风机。航空器制造厂家的手册中另有规定时,还应当遵循其规定。除冰/防冰工具设备的使用规定除冰/防冰应使用除冰车、防冰车、拖把、鬃刷、鬃扫把或热气源等工具、设备,不能使用硬的或尖锐的可能造成飞机表面损伤的工具、设备。除冰/防冰液的喷洒应使用能够满足除冰/防冰液使用要求(如加热和温度控制要求等)的专用设备进行。如飞机制造厂家规定了除冰/防冰过程中使用的其他工具,应符合制造厂家的规定,并不得使用可能造成航空器表面损伤的任何工具。除冰/防冰液的使用除冰/防冰液应使用符合飞机制造厂家指定规范的产品或者使用经局方适航审定部门批准的等效替代产品批准的除冰/防冰液指:具有局方颁发的现行有效的《航空用化学品设计/生产批准函件》的产品或者列入飞机维护手册、材料清单或服务通告等文件中,且未经过分装、配置、加工的产品;列入飞机维护手册、材料清单或服务通告等文件的产品出厂后,销售到直接用户前,若经过分装、配置、加工等活动,则应取得局方颁发的《航空用化学品设计/生产批准函件》;列入FAA、加拿大运输部(TransportCanada)和加拿大国际防冰实验室的“合格除冰防冰液清单”,但未列入飞机维护手册、材料清单或服务通告等文件中的产品,则应取得局方颁发的《航空用化学品设计/生产批准函件》。应注意《航空用化学品设计/生产批准函件》的有效期,并严格按照该函件附页“产品使用范围和限制”使用除冰/防冰液。除冰/防冰根据外界温度、气象条件和预计的保持时间正确地选择。推荐的除冰/防冰液使用方法参见附录的规定。除冰/防冰液的保持时间除冰/防冰液预计的保持时间必须按照局方可接受的数据,局方可接受的数据包括:飞机制造厂家手册规定的数据;除冰/防冰液制造厂家说明书规定的数据;MH/T3011.19-2006“民用航空器除冰、防冰液的使用”推荐的数据。;局方以其他形式认可的数据。厦航采用MH/T3011.19-2006“民用航空器除冰、防冰液的使用”推荐的数据,保持时间详见附录。厦航也接受飞机制造厂家手册规定的数据以及除冰/防冰液制造厂家说明书规定的数据。除冰/防冰液的预计保持时间从最后一步使用除冰/防冰液的开始时刻开始计算,并且不能超出上述局方可接受数据的范围。附录一:除冰/防冰液的使用方法除冰、防冰液的类型和代码类型常用的除冰、防冰液有I型、II型、III型和IV型。具有除冰功能的液体包括:热水;I型液;水和I型液的混合液;水和II型液的混合液;水和III型液的混合液;水和IV型液的混合液。具有防冰功能的液体包括:I型液;水和I型液的混合液;II型液;水和II型液的混合液;III型液;水和III型液的混合液;IV型液;水和IV型液的混合液。代码除冰、防冰液的代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前一部分表示液体类型,后一部分表示稀释的体积比。示例1:“II型液100”表示100%的II型液。示例2:“II型液75/25”表示75%的II型液与25%的水的混合液。示例3:“I型液50/50”表示50%的I型液与50%的水的混合液。除冰、防冰液的使用应使用符合航空器制造厂家推荐或下述任一情况的替代品:该替代品已通过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适航审定部门批准或认可;该替代品的制造标准或规范与所替代的除冰、防冰液的制造标准或规范一致。用加热的混合液除去航空器表面的冰、雪、霜等污染物时,保留在航空器表面的液体只能提供有限的防冰能力。可参考附录:表l~表4规定的防冰保持时间,综合考虑外界大气温度和气象条件,正确选择除冰、防冰液。注:使用附录:表1~表4中数据的责任在使用方。宜采用表5、表6规定的除冰、防冰液使用方法。在除冰、防冰工作完成后,如果发现航空器又有结冰现象,应再次进行除冰、防冰。

附录二:除冰/防冰液的使用指南和保持时间指南表1I型液保持时间指南外界大气温度℃(℉)I型液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的保持时间(分钟)活性霜冻雾雪、雪粒冻毛毛雨b轻度冻雨冰冷机翼上的雨c其他d非常轻度a轻度a中度a≥-3(27)4511~1718~2211~186~119~132~52~5-3~-6(27~21)458~1314~178~145~85~92~5-6~-10(21~14)456~1011~136~114~64~72~5≤-10(14)455~97~84~72~4空格处无推荐的保持时间I型液的混合液保持时间与天气条件和外界大气温度有关,本表格只用于出港且应与起飞前检查程序结合使用。注1: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防护的时间可能会缩短。暴雨或高湿度、狂风或喷气发动机的尾流都可能减少保持时间,使其低于已经确定了的时间范围。当航空器蒙皮温度比外界大气温度低的时候保持时间可能会下降。注2:用于地面除冰、防冰的I型液在飞行时不提供防护作用。a使用这些时间值,除冰液应加热至喷嘴处液体温度不低于60℃(140℉),而且喷洒在已除冰航空器表面的量至少为1L/m2。所选择I型液与水的混合液的冰点至少低于外界大气温度10℃(18℉)。b如果不能肯定是冻毛毛雨则使用轻冻雨的保持时间。c本栏只用于温度在0℃(32℉)以上。d雪丸、冰丸、大雪、中等的和大的冻雨及冰雹。表2II型液保持时间指南外界大气温度℃(℉)II型液浓度(原液与水的体积比)II型液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的保持时间(分钟)活性霜冻雾雪/雪粒冻毛毛雨a轻度冻雨冰冷机翼上的雨b其他c≥-3(27)100/048035~9020~4530~5515~305~4075/2530025~6015~3020~4510~255~2550/5018015~305~155~155~10-3~-14(27~7)100/048020~6515~35(15~45)d(10~25)d75/2530020~5515~25(15~30)d(10~20)d-14~-25(7~-13)100/048015~2015~30空格处无推荐的保持时间≤-25(-13)100/0只要除冰、防冰液的冰点最少低于外界大气7℃(13℉)而且能够满足气动验收标准,II型液可在-25℃(-13℉)以下使用。当II型液不能使用时考虑使用I型液。II型液的混合液保持时间与天气条件和外界大气温度有关,本表格只用于出港且应与起飞前检查程序结合使用。注1: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防护的时间可能会缩短。暴雨或高湿度、狂风或喷气发动机的尾流都可能减少保持时间,使其低于已经确定了的时间范围。当航空器蒙皮温度比外界大气温度低时,保持时间可能会下降。注2:用于地面除冰、防冰的II型液在飞行时不提供防护作用。a如果不能肯定是冻毛毛雨则使用轻冻雨的保持时间。b本栏只用于温度在0℃(32℉)以上。c雪丸、冰丸、大雪、中等的和大的冻雨及冰雹。d低于-10℃(14℉)的条件下没有推荐的保持时间。表3III型液保持时间指南外界大气温度℃(℉)III型液浓度(原液与水的体积比)III型液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的保持时间(分钟)活性霜冻雾雪/雪粒毛毛雨a轻度冻雨冰冷机翼上的雨b其他c非常轻度轻度中度≥-3(27)100/012020~4035~4020~3510~2010~208~106~2075/256015~3025~3515~258~158~156~102~1050/503010~2015~208~154~85~94~6-3~-10(27~14)100/012020~4030~3515~309~1510~208~1075/256015~3025~3010~257~109~126~9≤-10(14)100/012020~4030~3515~308~15空格处无推荐的保持时间III型液的混合液保持时间与天气条件和外界大气温度有关,本表格只用于出港且应与起飞前检查程序结合使用。只要除冰、防冰液的冰点最少低于外界大气7℃(13℉)且能够满足气动验收标准,III型除冰液可在-10℃(14℉)以下使用。当III型除冰液不能使用时考虑使用I型除冰液。注1: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防护的时间可能会缩短。暴雨或高湿度、狂风或喷气发动机的尾流都可能减少保持时间,使其低于已经确定了的时间范围。当航空器蒙皮温度比外界大气温度低时,保持时间可能会下降。注2:用于地面除冰、防冰的III型液在飞行时不提供防护作用。a如果不能肯定是冻毛毛雨则使用轻冻雨的保持时间。b本栏只用于温度在0℃(32℉)以上。c雪丸、冰丸、大雪、中等的和大的冻雨及冰雹。表4IV型液保持时间指南IV型液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的保持时间(分钟)活性霜冻雾雪/雪粒冻毛毛雨a轻度冻雨冰冷机翼上的雨b其他c≥-3(27)100/072075~15035~7540~7025~4010~5075/2530065~10520~5535~5015~305~3550/5018015~355~1510~205~10-3~-14(27~7)100/072020~8020~40(20~45)d(10~25)d75/2530025~5015~35(15~30)d(10~20)d-14~-25(7~-13)100/072015~4015~30空格处无推荐的保持时间≤-25(-13)100/0IV型液的混合液保持时间与天气条件和外界大气温度有关,本表格只用于出港且应与起飞前检查程序结合使用。注1: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防护的时间可能会缩短。暴雨或高湿度、狂风或喷气发动机的尾流都可能减少保持时间,使其低于已经确定了的时间范围。当航空器蒙皮温度比外界大气温度低时,保持时间可能会下降。注2:用于地面除冰、防冰的IV型液在飞行时不提供防护作用。a如果不能肯定是冻毛毛雨则使用轻冻雨的保持时间。b本栏只用于温度在0℃(32℉)以上。c雪丸、冰丸、大雪、中等的和大的冻雨及冰雹。d低于-10℃(14℉)的条件下没有推荐的保持时间。 表5I型液的使用指南外界大气温度℃(℉)一步除冰/防冰二步法第一步:除冰第二步:防冰a≥-3(27)除冰液与水的混合液应加热至喷嘴处溶液温度大于60℃(140℉),混合液的冰点至少应低于外界温度10℃(18℉)。用加热的除冰液与水的混合液,喷嘴处溶液温度应大于60℃(140℉)除冰液与水的混合液应加热至喷嘴处液体温度大于60℃(140℉),混合液的冰点应至少低于外界大气温度10℃(18℉)<-3(27)加热的除冰液与水的混合液的冰点不应高于外界大气温度3℃(5℉)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