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从课文中摘录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摘录一: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摘录二: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摘录三: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wèimiǎn。摘录四: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yìngchèn,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摘录五: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摘录六: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1)给摘录一、二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①倔强______________②推崇______________(2)根据摘录三、四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wèimiǎn_______②yìngchèn_______(3)解释摘录五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振聋发聩:(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摘录一出自茅盾的《白杨礼赞》,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B.摘录五画线句“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这句话的主干是“屠杀是记忆”。C.摘录六中加着重号的“盎”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皿”部,再查10画。D.摘录六中画线句“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了夸张修辞。二、语言表达(★★★)2.鲁迅先生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比较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原稿改定稿出处在我一生之中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奖励的一个。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藤野先生》三、综合性学习(★★)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本报杭州10月8日电亚运聚欢潮,璀璨共此时。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8日晚在杭州圆满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闭幕式。在过去16天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在这里团结交流、收获友谊,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累计15次打破世界纪录、37次打破亚洲纪录、170次打破亚运会纪录,①。中国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以一流的场馆设施、出色的组织服务,赢得了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01枚金牌、383枚奖牌,②,第十一次蝉联亚运会金牌榜榜首。(节选自《人民日报》)(1)请为这则消息拟个题目,15字以内。(2)下面这两句话是从上面语段中抽离出来的,结合语境,①处应填_____,②处应填_____(填字母)A.共同创造了亚洲体育新的辉煌和荣光B.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四、名句名篇默写(★★★)4.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我们从“①_________,飞漱其间”读出了景物的雄奇,从“②_________,欣然起行”读出了景物的清澈,从“③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读出了景物的明丽。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我们从“天时不如地利,④___________”懂得了“和”的重要,从“所以动心忍性,⑤___________”懂得了要成才必要经受磨练,从“⑥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懂得了有理想才会有追求。五、诗歌鉴赏(★★★)5.古代诗歌阅读。【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①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②忽传收蓟北③,初闻涕④泪满衣裳。却看⑤妻子愁何在,漫卷⑥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⑦作伴好还乡。即⑧从巴峡穿巫峡,便⑨下襄阳向洛阳。注:①官军:指唐朝军队。②剑外:剑门关以南。③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④涕:眼泪。⑤却看:回头看。⑥漫卷:胡乱地卷起。是说书也无心看了。⑦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⑧即:即刻。⑨便:就。(1)两首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①甲诗: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诗: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体裁上看,两首诗都是近体诗,都是律诗。B.从修辞上看,两首诗的颈联都运用了对偶。C.从内容上看,两首诗都和“安史之乱”有关,都能体现杜甫诗歌“写实”的风格。D.从写法上看,甲诗“浑欲不胜簪”从侧面写“愁”,乙诗“却看妻子愁何在”从正面写“愁”,都表达了相同的情感。六、文言文阅读(★★★)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选自《与朱元思书》)【乙】燕地寒,花朝节①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②,作则飞沙走砾。局促③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节选自《满井游记》)【丙】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④烂然,香气拂拂⑤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选自《游东山记》)注:①花朝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据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②作:起。③局促:拘束。④葩:花。⑤拂拂:风吹动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①自富阳至桐庐_____②欲出不得_______③草本之葩烂然__________(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②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3)甲文中所写的水“独绝”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4)乙文和丙文都描写了相同的景物——“风”,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七、现代文阅读(★★★★)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摘编自《早春的风筝》)材料二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摘编自网络)材料三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几个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清明民俗》有改动)(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2)材料二中加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用是?(3)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母亲的月台陈世旭①母亲是广东潮州人,会烧菜,能把豆腐和大白菜帮子烧出红烧肉的色香味。但她很少有时间做饭。全家五口全靠她一个人在一家废品加工厂做工的工钱糊口,每个月不足20元。那个厂子离家有十几里路,她每天天亮前出门,晚上快半夜才到家。②念完了初中,看着好几年前失去父亲后已经变卖一空的家,看着母亲干枯憔悴的脸,我决定不读书了,出去做事——去一个沙洲农场种棉花,去了就是工人,每月可以拿工资,半年回家一次。③过年的几天假期,母亲整天在忙,除了忙一天两顿饭,就是料理我从农场带回的棉花:找弹花匠打棉被。除了忙活这些,母亲还有些事做得很秘密,总是在我们几个都睡熟以后才做。到我动身返回农场的那天早上,她指着一只堆得老高的竹篓说:这是给你带去农场的。什么啊?这么多!我很惊讶。母亲淡淡地说:就是一床棉被,还能有什么。④那一天,母亲和我一起早早出了门,我们早早赶到公交车站,却好长时间见不到车来。车站的人越积越多,好不容易来了一趟车,抬着竹篓的我们根本挤不上去。母亲口里直说“莫急莫急”,其实她心如刀绞。车票是预先买好了的,如果误了车,就等于废了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好不容易挤上了车,一路上看着车停站、等红灯、让人、让车,人几乎要疯。到了火车站,一下公交车,抬上竹篓,母亲就飞快地跑起来。她在前,我在后,跑了几步,我就感觉到母亲的步子乱了,一个趔趄接一个趔趄,终于跑不起来。我不由得一个劲埋怨母亲,不是说就一床棉絮吗,这么沉?母亲喘气说,你一个人在外面,我照顾不到,能带就多带些。就那样挣扎着进了站,发现还要翻过一个高高的天桥。我坐的那趟车,预告的汽笛忽然响了。母亲像疯了一样弯下腰往天桥的台阶上爬。上了桥,过了一段平路,就是下台阶了。我在后面紧紧地抓住竹篓,不使它压上前面几乎已经缩成一团的母亲。⑤离最后下天桥还有几个台阶了,母亲忽然腿一软,栽倒了,瘫坐在地上:“快,儿呀!就几步了!”我冲到前面扯起竹篓,冲进车厢,在第一个车窗的小桌板上俯下去,猛力掀开车窗。⑥母亲已经站起。抱着月台上的站牌柱,站在那里。列车刮起的风,卷起她破旧的衣服和已经花白的稀疏的头发,她失神地站在那里。⑦下了火车,当天傍晚到农场,打开竹篓,那床棉被下面居然有那么多的瓶瓶罐罐:砂糖,猪油⋯⋯其中居然有那么大的一罐梅干菜红烧肉!最让我莫名其妙的是红烧肉:吃年饭的时候,姐姐偷偷告诉我,别怪母亲没有给我们烧肉,你去农场之后,母亲把定量肉票都拿去换钱了。原来这是母亲的一个借口。⑧不幸的是,那些瓶瓶罐罐都已破碎,是母亲跌倒时摔碎的。好在整个竹篓上上下下包得严严实实,连汤汁都没有漏出来。当夜一帮弟兄大呼小叫,挑出了玻璃碎屑,风卷残云,扫荡了个精光。给母亲去信时,我没有说那些瓶瓶罐罐的破碎,我怕母亲的心会跟着破碎。⑨再次回家过年,我才知道,一年前送我那次在火车站跌倒,母亲胫骨韧带撕裂,在家里只躺了3天就一瘸一拐地去上工了——她怕丢了那份工。而在这一年我收到的家信里,有关她受伤的事只字不见。她不许姐姐透半个字给我。她怕我的心会跟着撕裂。难怪母亲当时抱着月台的站牌柱。⑩写这则短文的时候,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的短文或许情境跟它有一点相似。不过,抱着站牌柱的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要大得多。在那之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在陆地、在海上、在天空,旅途上都会有一个母亲跌倒的月台,都会有一个母亲抱着的站牌柱,都会有一个抱着站牌柱的母亲在为我送行。(选自《渤海早报》有删改)(1)根据文意梳理“我”对母亲的情感态度。
事件“我”对母亲的情感态度看到母亲为我准备的堆得老高的竹篓惊讶母亲送我到火车站,抬着竹篓跑不起来①_______母亲和我抬着竹篓上天桥、下天桥,着急栽倒②_________________看到母亲给我准备的竹篓里的真相③________________(2)选文④至⑥段写母亲送我上火车,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⑥段画线句。列车刮起的风,卷起她破旧的衣服和已经花白的稀疏的头发,她失神地站在那里。(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而在这一年我收到的家信里,有关她受伤的事只字不见。(《母亲的月台》)【乙】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背影》)两段文字中父母身体均不适,但母亲的信中“只字不见”,父亲却写信告诉我“大去之期不远矣”,试揣摩母亲和父亲的心理。(5)文章以“母亲的月台”为题,有何作用。八、名著阅读(★★★)9.阅读下面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摘录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摘录一:这一本书出版之后,居然风行各国,与其说是由于这一本著作的风格和形式,倒不如说是这一本书的内容吧。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北江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大学生暑期销售实践报告
- 2025年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 室外装饰工程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个别差异化辅导计划
- 小学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 结核病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 新时代新养老课件
- 512防震减灾教育专题
- 舌骨恶性肿瘤护理措施
- 宫颈癌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废机油市场发展趋势及投资运行状况监测研究报告(-版)
- 危险废物暂存库管理制度
- 酒驾复检申请书
- 工程竣工验收申请表
- 2024全面解读新修订保密法知识培训课件
- 棚洞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医院护工承包合同3篇
- 分包工程结算流程管理办法
-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
- 河南中考英语词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