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中国近代史模板01民族觉醒模板01民族觉醒与救亡图存模板02思想解放与道路抉择模板03步入近代与接轨世界模板04立足国情与红色征程识·模版解读模板导航+真题在线+常见设问/关键词+命题预测+技巧解读明·模板构建基础设问+描述方向+参考术语通·模板运用真题示例+思路点拨/模板运用+举一反三练·模板演练最新模拟、预测考向本节导航模板/知识点真题在线模板01民族觉醒与救亡图存2024·广东(广东与近代中国)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2024·全国新课标(抗日战争)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2023·北京(甲午海战)辨析和考证上述材料,并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2023·湖北(根据地与敌后抗战)简述八路军在华北战略展开的意义。2023·福建(根据中国近现代史撰写目录)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自选主题,撰写一书名和相应的完整目录。2022·湖北(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及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2022·福建(抗日时局)推测当时关心抗战时局的延安军民获知上述声明后的可能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模板02思想解放与道路抉择2024·浙江(李鸿章的思想主张、新文化运动)概括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局限性。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2024·全国甲(黄兴与孙中山政治主张)黄兴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相同之处、政治分歧及其后果。2023·江苏(严复主张)概括严复对欧洲国家发展历程的基本认识。简要评价严复关于近代欧洲国家发展的观点。2023·浙江(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概括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概括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2022·河北(李大钊主张)概括李大钊的观点并对某一观点进行论证。2022·北京(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模板03步入近代与接轨世界2024·上海(从时间尺度认识晚清教育改革)对理解晚清教育改革有何意义。2024·浙江(评价康有为的改革主张)简要评析康有为“筑全国铁路”之建议。2024·湖北(五四期刊)五四时期期刊的整体特征及蓬勃发展的背景。2023·湖北(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2023·浙江(中国的现代化)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及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2023·辽宁(近代中国会计师行业)说明近代中国会计师行业兴起发展的原因及所起的作用。2022·天津(近代城市或地区)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为该地重大赛事开幕式的筹办,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模板04立足国情与红色征程2024·辽宁(党史中的东北元素)请围绕“党史中的东北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2023·河北(近代中国农村派)概括中国农村派形成的原因,对中国农村派的活动及主张进行阐释。2023·重庆(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作用。2023·广东(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2023·海南(劳动对中国革命作用)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2022·浙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这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的名称,归纳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设问关键词拟定主题、简要评价、论证阐述、理由缘由考点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中国民主革命、反帝爱国运动、全民族抗战、自强运动命题预测中国近代史的主观题备考重点应关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史;党史;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发展史;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具体表现等。技巧解读把握时空线索,梳理阶段特征;注意史论结合,牢记论从史出;弘扬民族正气,传颂家国情怀模板01民族觉醒与救亡图存基础设问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背景、特点描述方向参考术语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2.政治: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3.客观: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各种矛盾尤为突出(直接原因)4.个人: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会(思想和组织准备)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1.社会: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2.政治:巨额赔款激化了阶级矛盾,促使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4.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5.思想基础:民族意识的觉醒;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6教训:洋务运动失败,学习器物富国强兵之路破灭辛亥革命的背景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2.经验教训:“师夷长技”与改良道路的失败3.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民心尽失4.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6.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7.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8.参与力量:留学生、新军成为革命主要力量9.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10.革命条件: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11.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3.政治:北洋政府腐朽黑暗,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4.思想基础:国民思想愚昧落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传播;资产阶级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5.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五四运动的背景1.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曙光2.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使中国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原因);一战期间,日、美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3.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4.阶级基础: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5.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了思想;民族国家意识的进一步觉醒6.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1.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打击中外反动势力2.宗教性:利用拜上帝教组织民众3.空想性:《天朝田亩制度》的构想不切合实际,无法实现4.落后性:所主张的经济仍属小农经济范畴,政权仍体现出向封建政权过渡的特点5.进步性:《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洋务运动的特点1.自救性:挽救和维护封建统治2.进步性:开近代化之先河3.混乱性:运动领导层各自为政,未统筹规划4.局限性:只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中体西用)戊戌变法运动的特点1.结合性:中西思想结合(移花接木)2.革命性:反对封建制度3依赖性:依靠无实权君主4.策略性:利用孔子(托古改制)5.爱国性:救亡图存6.进步性: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7.空想性:自上而下改良道路行不通8.启蒙性:思想解放潮流9.激进性:变法措施急于求成10.局限性:资产阶级软弱妥协;仅面向知识阶层,忽视人民大众的力量义和团运动的特点1.爱国性:救亡图存2.自发性:民族意识觉醒的驱动3.落后性:封建迷信色彩浓厚4.盲目性:笼统排外辛亥革命的特点1.革命性:反对封建制度,打击中外反动势力2.爱国性:救亡图存3.进步性:学习西方先进宪政制度4.启蒙性:思想解放潮流5.组织性:政党的领导(同盟会)6.幻想性: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7.局限性: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革命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2.启蒙性:思想解放潮流,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3.文化性:文化转型运动,使用白话文,有利于文化普及4.广泛性: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5.近代性: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6.阶段性:前期主要弘扬民主、科学;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7.激进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五四运动的特点1.爱国性:救亡图存,维护中国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2.民族性:民众广泛参与,强烈的民族感、时代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4.彻底性: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5.成功性:斗争的初步目标基本实现6.新领导: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7.启蒙性:进一步解放思想8.结合性: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国民大革命的特点1.群众基础更为广泛2.反帝反封建立场更为明确3.国共两党共同领导4.军事斗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抗日战争的特点1.战争性质的双重性:即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又是民族解放战争2.参与力量的民族性: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3.中国共产党的主导性:中流砥柱4.国共两战场的协同性:配合作战5.“得道多助”的国际性:得到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6.抵抗力量的持久性:坚持持久抗战路线取得最终胜利1.(2024·广东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广东不仅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摘编自刘云波《晚清岭南文化的三大核心精神》结合材料,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思路详解答题角度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模版语言选取广东的作用阅读材料要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的主题来拟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广东在反帝反封建道路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拟定观点一为”广东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民主革命,近代化根据材料“在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上作出贡献”可以拟定观点二为“广东推动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史实结合所学相关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论述例如:结合所学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在广州革命、国民大革命等史实来论述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救亡图存,爱国性答案总结:2.(2023·福建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23年2月22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管理思想史》《百年革命家书》《新中国70年》等历史图书获奖。该奖项的主要参评条件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图5为《新中国70年》一书的部分章节目录。第一章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任务第二节巩固新生政权与社会改革第三节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第四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第五节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六节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第三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第四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第五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请依据该参评条件,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自选主题,撰写一书名和相应的完整目录。(要求:书名明确,各章须有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得照抄材料。)思路详解答题角度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模版语言选取书名审问题“请依据该参评条件,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该奖项的主要参评条件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近代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和探索中国出路的史实”等知识可得出书名为《1840年至1919年中国的探索与抗争》抗争与探索审问题“相应的完整目录”并据材料可知最少需要有两级目录。结合所学可得出一级目录有“第一章探索史”“第二章抗争史”史实结合所学列出二级目录探索:例如,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后,戊戌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展开,企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是失败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成为潮流;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想通过建立民主共和国挽救中国;但事实证明,不变革思想是行不通的,于是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通过思想领域的变革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抗争:例如,在列强入侵和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太平天国爆发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洋教对中国人民的欺压,义和团运动爆发了,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救亡图存,爱国运动答案总结:3.(2022·湖北卷)【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1915年反“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组织领导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参与群体城市士绅、商人为主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基本形式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中心口号“救国”“勿忘国耻”“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规模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材料二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年8月13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思路详解答题角度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模版语言选取变化根据材料“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可知由自发性,组织化程度较低到有政党领导,组织程度较高自发性,政党领导,组织性关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组织领导能够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也会促进组织的壮大,领导能力的提升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去思考,主要从民族危机、思想、经济、阶级、组织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断传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运动有了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民族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答案总结: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矛盾运动的状况最后取决于人民力量的状况。认识历史,就像认识河流,随时要探测出它底层激流的状况,要了解人民力量的状况。以西安事变为例,蒋介石之所以暂时放下“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转而抗日,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斗争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归根到底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人民力量的发展,是中国面临被日本灭亡的严重民族危机下,民族运动的蓬勃兴起。这与所谓“蒋所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民族主义思想、个性和权力欲望等”没有必然的联系,无法用个人意志、感情、性格等作出解说。——摘编自刘大年《照唯物论思考》请根据上述视角,运用所学知识,选取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反侵略斗争活动并以此为例进行说明。(要求:自拟题目,题目包含所选活动;史论结合,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表述清晰;不得与材料雷同)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辛亥革命绝非某种偶然因素的结果,也不是某个或某些历史人物主观选择的结果。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如果不具备客观的历史需要,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任何人都无法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把它制造出来。……辛亥革命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产物。——摘编自欧阳军喜《无法告别的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几个问题辨析》材料二国外学界不乏人物认为辛亥革命为“非革命”或“假革命”。如美国华裔学者陈志让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什么社会改革,是一场“假革命”,高慕柯说辛亥革命“犹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是“政体的变革”。日本学者横山英认为,辛亥革命是带有资产阶级因素的政治势力自上而下借以整顿原有封建统治秩序而发动的一场政治变革,不具革命性质。……总之,这些学者要么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政权变更,要么认为是汉族人发动的排满运动,反正所谓辛亥革命不是革命。——摘编自王小荣《略述学界关于辛亥革命若干问题的分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绝非某种偶然因素的结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上述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是革命”的观点。模板02思想解放与道路抉择基础设问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历程中的特点、口号、人物、思想主张、道路选择及影响描述方向参考术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阶段特征所处时期主导口号阶级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学习层面历史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洋务运动时期自强求富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中体西用器物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度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时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宋教仁暴力革命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制度推翻帝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过渡到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民主科学文学革命批判旧道德思想文化动摇封建正统思想;推动思想文化革新和解放思想五四运动时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发挥领导作用陈独秀李大钊思想推动民族国家意识新觉醒,提高中国人民觉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2.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3.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思想文化层次”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化的历程4.从学习方式上看: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从文化交融上看: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1.(2024·浙江卷节选)近代以来,“新”“旧”缠绕互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致总理衙门》材料二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思想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从一九一八年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发表文章,把书面语言和口语统一起来,接着出版的《每周评论》、《新潮》、《晨报副刊》等都采用白话文。同时《新青年》高举反封建大旗,在新闻和出版界得到广泛响应,一时形成了一个宣传新文化的新闻出版阵线。……那时,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引起广泛关注,女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有人称赞它表现了“女性的自觉”。——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局限性。(2)根据材料二、概述当时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局面”,并结合所学,指出“新局面”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思路详解答题角度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模板语言选取器物据材料“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可得出中国制度优于西方学习西方据材料“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可得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局限性是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局限性,引进西方,封建统治语言刊物妇女据材料“《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发表文章,把书面语言和口语统一起来,接着出版的《每周评论》、《新潮》、《晨报副刊》等都采用白话文。”可得出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妇女解放据材料“在新闻和出版界得到广泛响应,一时形成了一个宣传新文化的新闻出版阵线。”可得出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据材料“有人称赞它表现了“女性的自觉”可得出妇女解放等口号提出内容结合所学得出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答案总结:2.(2023·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自然是“合群”的题中之意。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写出康、梁等人“群学”思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思路详解答题角度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模板语言选取群学由材料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可得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合群或合群立国救亡图存由材料及所学可知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救亡图存救亡图存绅士报刊由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可得出“社会”比“群”理念更新(或更少传统政治色彩);绅士的推动推动材料二“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可得出报刊的宣传革命由材料二“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及所学可知建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宣传;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三民主义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新文化运动由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及所学可得出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发展由材料三“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及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材料三“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可得出知识分子的宣传结合所学可得出工人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由材料三“《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及所学可得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人们改造世界行动的重大思想武器答案总结:3.(2022·北京卷)【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材料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思路详解答题角度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模板语言选取独创性阅读材料,根据“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可得出观点——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毛泽东思想具有独创性独创性,工农武装割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选一个实例,进行论述如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创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发展等,说明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并在史实论述基础上,进行总结,如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答案总结: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战后,严复提出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就要亡国灭种,为“天演”所淘汰。1898年,康有为用“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来解释历史的演进。1903年,康有为表示“有竞争则不能平等,则人人不能皆强……于是有弱者矣,于是有危者矣”。进化论的介绍和传播,影响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49)》材料二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1917年1月,胡适表示“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1918年11月,李大钊指出欧战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廿世纪新潮流的胜利”。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齐集天安门广场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同年6月5-11日,上海参加罢工的工厂企业达50多家,参加罢工工人前后有六七万人。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得其助力仍在发展,各种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数量增加不少,但其主导趋向却有了明显的变化。——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时期思想启蒙的局限性。(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与维新思想启蒙相比,概述五四后新文化思想启蒙的变化特点及其历史意义。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初,新的世界意识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天下观”之否定的基础上的,认为中国既不是世界地理的中心,也不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只是世界上众多国家中的一国。1912年,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最早提出“世界的国家”。新文化运动时期,新的世界意识进一步认为,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作为世界各国中的一国,应该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主动地融入这个世界,成为“世界的国家”,为这个世界的发展,做出中国自己应有的贡献。陈独秀《敬告青年》向青年提出了“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国民而无世界智知,其国将何以图存于世界之中?”——摘编自郑大华《从“天下”走向“世界”——近代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二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等,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开始研究与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并有意识地将之与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联系起来。由此,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较多地见诸报纸杂志。李大钊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等创办的《每周评论》还刊载了摘译的《共产党宣言》。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中指出,1920年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在这项工作中我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影响的指引。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摘编自姜秀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早期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早期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模板03步入近代与接轨世界基础设问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历程中的特点、口号、人物、思想主张、道路选择及影响描述方向参考术语近代中国政治近代化实质民主化表现1.戊戌变法2辛亥革命3.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4.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权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实质工业化表现1.洋务企业(自强、求富)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实业救国)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实质科学化、理性化表现见模板02近代中国外交文化近代化表现1.晚清政府近代外交意识的增强2国际法观念的纳入3.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洋务运动)4.与国际外交体制接轨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表现1.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与留学教育出现,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此起步2.戊戌变法时期曾倡导新式学堂与留学教育3.清末新政时期,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并于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中国教育近代化继续前进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表现1.热武器的大量使用2.近代海军的建立3.新式练兵方法4.近代军事人才的培养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原因1.民族危亡的冲击2.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3.内忧外患的影响4.西方文明的冲击5.社会经济的发展6.进步思潮的推动7.革命运动的冲击8.历届政府的重视9.仁人志士的倡导内容1.衣着:从传统服饰(长袍马褂)到西装再到休闲服装2.饮食:从传统饮食到西餐再到追求营养健康3.住房:从传统平房到西式楼房4.出行:从传统交通工具到近现代交通工具(铁路);交通规则的引用5.用品:从传统手工制品到机制商品(洋货)再到国货崛起6.通讯:从传统邮驿到近代邮传电信7.大众传媒: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8.习俗:引用公历;从陈规陋习到文明风尚9.居住环境:从传统型城市走向近代城市化特点1.过程: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2.程度:随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而深入3.水平: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4.实质:东西方文明碰撞后中华文明的扩展1.(2024·浙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筑全国铁路,起海陆军而强中国……今何时乎?列国交通竞争、互校优胜劣败之时也。……夫辟地利,开明智、通商业、广邮政,起农工林矿之业,达辽、蒙、准、藏、滇、桂之防,皆非铁路不为功矣。凡铁路所到之处,即为文明繁盛,铁路未开之所,即为闭塞榛荒,此万国已然之迹也。而达国广土,需之尤迫。——康有为《清计全局筹巨款以行新政筑铁路起海陆军折》(1898.9)请简要评析康有为“筑全国铁路”之建议。思路详解答题角度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模版语言选取必要性操作性根据材料“夫辟地利,开明智、通商业、广邮政,起农工林矿之业,达辽、蒙、准、藏、滇、桂之防,皆非铁路不为功矣。凡铁路所到之处,即为文明繁盛,铁路未开之所,即为闭塞榛荒,此万国已然之迹也。而达国广土,需之尤迫”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筑全国铁路”之建议具有必要性,但操之过急西方文明救亡图存社会经济思想解放救亡图存发展经济巩固国防思想启蒙如根据材料“夫辟地利,开明智、通商业、广邮政,起农工林矿之业,达辽、蒙、准、藏、滇、桂之防,皆非铁路不为功矣。凡铁路所到之处,即为文明繁盛,铁路未开之所,即为闭塞榛荒,此万国已然之迹也”和所学知识得出当时世界已经步入铁轨时代,而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需要救亡图存,并且修建全国铁路利于求富,有利于经济发展与交流、开发资源、开发边疆、发展工商业,同时也利于巩固国防、削弱列强对华控制,促进思想启蒙、解放等方面的必要性列强技术资金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新政阻力大,如守旧派、顽固派、政治腐朽等阻力大分析出这时期列强干预,如控制路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加上缺乏资金、技术、专业人才等方面分析不切实际的理由答案总结:2.(2023·湖北卷节选)[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据《宋史》《明史》等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思路详解答题角度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模版语言选取选任方式据材料一“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与材料二“武官选任则从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可知从武举选拔到行伍出身为主与武举结合再到晚清新式军事学堂出身担任新式学堂,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培养机构据材料一“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明代武学”与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可知从专设武学培养到改为官学设立武学培养再到晚清新式学堂培养培养内容据材料一“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篡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到材料二“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可知从军事理论、骑射、儒家伦理到晚清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内忧外患洋务运动有识之士西学传播据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可知伴随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内忧外患列强入侵内忧外患洋务运动有识之士西学传播据材料二“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可知洋务运动的推动,以此挽救统治危机结合所学可知有识之士逐渐认识西方先进科技、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答案总结:3.(2022·天津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1年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省会西安举行,开幕式包括序曲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3个篇章,展示了黄帝陵、秦兵马俑、大唐盛世、丝绸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延安精神、新中国建立、科技兴国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为该地重大赛事开幕式的筹办,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供至少三个相关的近现代历史史实,具体准确;说明完整清楚,观点正确)思路详解答题角度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模版语言选取天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选取近代以来天津是北方经济重镇自强求富,民族资本主义,实业救国,城市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开展了为富国强兵而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天津成了北方的洋务中心;天津是近代重要商埠之一;天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之地答案总结: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到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走过180多年,过程曲折,成果辉煌。时期概况1840—1921年中华民族因面临亡国灭种危机而开始探索学习西方,经历了从旧式农民起义到地主阶级改良,再到资产阶级改良,最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但这些努力最终都失败了。1921—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扫除障碍、形成根本性的社会条件。1949—1978年这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根本政治前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经验教训。1978—至今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大奇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摘编自武力《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时期,围绕“现代化”主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近代化的变迁受制于西方示范效应和历史传统辐射的双重变量时,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传统与现代”这样一种将传统等同为抗拒,现代理解为发展的二分法观点。事实上,现代化这一现实神话固然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的繁荣、知识的爆炸和文明的进步,但在其演化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负面效应,同样,中国的历史文化固然给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众多负面的抗拒效应,但毋庸置疑的是,推动社会变迁的某些要素又是在中国自身的传统中提炼、转换而来的,如蕴含着现代“工具理性“的“经世致用”思想、在现代商品经济氛围中所激发起来的儒家资本主义精神、替代身份等级制的阶层流动与普遍成就取向等。——摘编自许纪霖《中国现代化史》就材料中某一个信息或整体信息,提炼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模板04立足国情与红色征程基础设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红色精神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描述方向参考术语党史上的重要会议会议时间主要内容一大1921年党的诞生二大1922年制定最低和最高纲领三大1923年决定国共合作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右倾错误,挽救大革命古田会议1929年确立建党建军原则瑞金会议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遵义会议1935年纠正左倾错误,以毛泽东为领导瓦窑堡会议1935年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洛川会议1937年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七大1945年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工作重心转回城市八大1956年确立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的主要任务七千人大会1962年纠正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十一届六中中全会1981年拨乱反正(《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史上的重要“红色精神”产生时期名称1919年五四精神1921年红船精神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精神1934-1936年长征精神全面抗战时期延安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抗战精神解放战争时期红岩精神1949年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角度具体解释例证(1)革命纲领从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一大到二大(2)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失败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到国民大革命(三大)(3)革命领导从大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国民大革命失败到南昌起义(4)革命道路从照搬城市中心论到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工作重心)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走井冈山道路(5)革命心理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遵义会议(6)对主要矛盾的认识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国共两党关系和土地政策国共二次合作1.(2024·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东北地区的革命事件、奋进精神等东北元素。某课题组拟建立“党史中的东北元素资料库”,特向社会征集党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东北元素。请围绕“党史中的东北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要求:题目明确且包含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思路详解答题角度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模版语言选取党史东北根据材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可确定时空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战、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国有企业改革、新时代东北振兴。例如:可以拟定专题为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不屈的抗争。从东北人民自发组织义勇军反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抵抗、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东北人民的抗战打击和牵制日本侵略者、东北人民的抗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等角度来阐述。救亡图存,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路线答案总结:2.(2023·重庆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材料二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后,就派人到各国访贤,做工作。中国有五四运动的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斯大林的理论分析和形势估计的影响下,1927年11月党中央扩大会议就搞了盲动主义,号召到处暴动。1935年7~8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当时通过了一个决议,一般不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后来战争打起来,对我们党的干涉就很少了。到了1943年,共产国际就解散了。——根据《周恩来选集》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作用。思路详解答题角度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模板语言选取苏俄政权亚洲民族民主革命根据“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并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胜利,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共产国际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列强对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封锁和扼杀根据“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可知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潮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党的建立国共合作国民革命根据“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得出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根据“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加速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答案总结:3.(2022·浙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开始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会后,党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变敌后为抗日前线。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民主的模范区。——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特别是国民党发动了多次反共高潮,使广大人民对抗战前途和中国的未来日益担忧。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一个关系重大的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经过革命胜利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反复比较,经过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学习讨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乃势所必然。——引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这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的名称,说明陕甘宁边区在全国抗日根据地中的地位,请用关键词归纳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2)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及其对“中国向何处去”时代之问的回答。“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乃势所必然”,结合延安整风运动的史实,从端正党内思想认识的角度予以扼要说明。思路详解答题角度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模板语言选取全面抗战路线根据“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可得出1937年的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中流砥柱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指挥中枢,总后方,抗日民主的模范区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思想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纠正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使全党从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掌握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答案总结: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情况(1921年-1949年)会议时间地点介绍一大1921年上海嘉兴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大1923年广州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四大1925年1上海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五大1927年4武汉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八七会议1927年8汉口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六大1928年6莫斯科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纠正错误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回到中央领导岗位七大1945年延安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西柏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并提出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任务——来源: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红色精神红船精神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是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是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为崇高革命理想自觉献身的精神,是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民主、团结的精神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核心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丁德科、王昌明《红色精神百年史述论》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红色精神与中国革命”自拟一个具体论点,并就所拟论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模板01民族觉醒与救亡图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8年,荷兰共和国执政威廉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邀请下,出兵英国。推翻斯图亚特复辟王朝,英国史书上称为“光荣革命”。发动“光荣革命”的七位政变者中有四位是辉格党领袖,代表了新贵族利益。剩下的三位,有托利党创始人,顽固守旧的男爵,还有伦敦主教,他们则是典型的旧贵族的代表。七位新旧贵族联合发动政变,表明了“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之间的联合妥协。——摘编自陈晨《从1688年光荣革命看“英国式”政治冲突的解决》材料二辛亥革命期间,由于险恶的革命形势,南方革命政府被迫和北方清政府进行“南北和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党人被迫向得到列强支持的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其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发布退位诏书。次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被袁世凯窃得,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此可见,“南北和谈”的达成,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摘编自刘经盛《南北和谈,中国式“光荣革命”——试论辛亥革命的历史结局》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传媒技术、新式教育、工商业和政治纷争等因素的复合体。”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之所以能刺激全国并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群体性抗议活动,关键在于当时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基于外贸拉动的对外开放、新式传媒与交通技术改变信息传播方式、西学渐兴、倡导政治共和但新旧纷争深刻激烈的复杂社会形态中。该说法的理由如下:一是自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起展开的技术与经济变革,推动了“千古未有之变局”;二是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印刷机可以快速印制小册子、传单等宣传品,这种宣传效应形成维护主权的滔滔民意;三是步入近代以来,多数国家都设立大学以培养人才,大学因知识密集、思想多元而成为信息交流的区域中心。近代信息与交通技术的逐渐普及,造就了五四运动在欧亚大陆、从北京到上海、从城市到乡镇的空间转换,形成了参与规模、话语策略、影响力等方面的近代特征。但如果相信只要有信息技术的推动,即可实现新知识的传递进而引发思潮纷涌和社会运动的话,那就未免过于天真了。——摘编自江沛《传媒、政争、工商业与五四运动的形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条件。(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四运动在近代社会“参与规模、话语策略、影响力”的表现。(3)辨证分析“只要有信息技术的推动,即可实现新知识的传递进而引发思潮纷涌和社会运动”这一观点。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中共中央积极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45年,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1937年到1945年,国民政府指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与日军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规模战斗38931次,毙伤日军859626人,同时也付出了3220419人重大伤亡的代价。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的两年中,敌后战场军民抗击了58%至62%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粉碎了日军千人以上至5万人的“扫荡”近百次,作战1万余次,成为全国抗战的生力军。材料为“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从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模板02思想解放与道路抉择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1892年开始创作,1898年刊行)中提出,所谓上古三代“文教之盛”和三皇五帝、尧舜汤武等事迹,都是孔子及其门人为了“托古改制”,创建孔教而假借、编造而成的。儒教为孔子所创立,中国的义理制度也皆由孔子所创立。六经都是孔子为改制而作,孔子之所以假借上古先王名义进行改制,正是为“行君主之仁政”“行民主之太平”,把孔子描绘成在中国推行虚君民主的先驱。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后,康有为及孔教会欲立孔教为国教的活动,袁世凯借尊孔之名行复辟帝制之实的举动,标志着民国初期创建现代新文明遭遇严重困顿,也使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分子认识到:尊孔与复古、尊孔与帝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为了防止帝制复辟并维护共和体制,必须反对尊孔复古,对孔子及儒学进行彻底批判。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公开揭露“反孔批儒”。经过新文化运动的猛烈抨击,儒学失去以往的独尊地位,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受到空前批判,历代附加在孔子和儒学身上的迷信色彩得以清除,为儒学的现代复兴创造了必要条件。——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康有为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影响。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青年》自1915年创刊至1926年终刊,专门讨论“民主”的文章只有3篇,专门讨论“科学”的文章多一点,也不过五六篇。……我很纳闷:为什么学术界一直认为“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思想主题呢?反复寻找之后,我发现提“民主”与“科学”必引用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创刊后,发表了大量批判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儒家文化的文章,另外、还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思想非常激进。这遭到一批观念保守的知识分子的批评。陈独秀为了回应那些人的批评,就写了这篇答辩书。答辩书中,陈独秀必须寻找一个连保守派也无法否认的理论依据,以抵挡对方的攻击,于是就将“民主”和“科学”搬出来——在当时的中国,“民主”和“科学”是没人敢批评、敢反对的。——王奇生《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材料二
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不能代表全盘。新文化运动之批判儒学显然算不上“全盘性的反传统”。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学时并没有抹杀其历史价值。陈独秀、胡适等对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和作用是予以肯定的。不过,陈独秀对儒学的现实价值提出了批判,认为其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生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与传统的关系是“形离而神合”的、因为传统是割不断、切不开的。他们自身是传统的载体,没有,也无法脱离传统。新文化运动中有一些激烈的话语乃是一种“言说策略”,从言说策略的选择这一视角来看,新文化运动“反孔非儒”话语的激烈乃是一种“有意的偏激”,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颠覆”与“全盘否定”,它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作用,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可见,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的复杂性,简单化地认定新文化运动是“全盘性的反传统”.——刘波《复杂性视域下的新文化运动评价重构》(1)据材料一、指出后人与时人眼中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有何差异?(2)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全盘性的反传统”现象。请据材料二进行批驳。模板03步入近代与接轨世界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中国的中层社会中层社会主要指自由职业者群体,其职业属性、知识素养及社会参与均有自身特色,主要包括律师、会计师、医生、新闻记者、工程师、教师等,这是近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表征,受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专业知识体系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职业会计师律师医师备注产生受工商业经济发展程度及国家经济政策影响受近代司法及政治制度影响中西医师之竞争则因西医的急剧扩张而激化由引入至本土化,由微弱至规模化,由分散至组织化,最后逐步壮大成为近代中国中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观念需要保持独立的地位,自由行使职权,具备知识、经验和道德素养,保持“不隐徇”,遵守“不泄密”,维护雇主利益受当事人之委托为契约、遗嘱之证明或代订契约等法律文件,对律师职务范围及收费(公费)项目进行详细的规定,由此确定了律师基本的经营规范需要协调营业与职业道德的关系,有独特的职业观念强调其专业能力及独立地位、职业精神及诚信服务。生活实态除日常开支外,还少不了娱乐场所消费,热衷新潮生活方式,安装电话,甚至购买汽车家庭生活与社交闲暇社会比一般人更加优越收入高于一般下层群众,其生活状况也比较好。社会形象随其作用的日益重要、团体的建立和宣传,其形象日益改善将自己角色与封建讼师完全区别,与法官相同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社会角色特征与社会形象民众对医师的负面评价增多,视医师为商人较为普遍——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层社会与近代转型”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晚清国家翻译能力(节选)时间事件1840年前后清廷因缺少合格译员,外交谈判全权委托传教士,受制于西方列强1862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畿、通商口岸及边疆等涉外事务频繁地区陆续开办外语学堂1864年翻译《万国公法》等国际政法著作,提升外交法治观1874年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组织师生翻译、刊行了各类西学书籍1876年清廷任命同文馆出身的汪凤藻为驻日公使;清政府开始在英、美、法、德、日、俄等国设立领事馆1878年曾纪泽出使英国,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建议1881年光绪七年,总理衙门奉谕设立官书局1896年湖北自强学堂增设翻译处;总理衙门奉谕设立官书局——摘编自夏军、吴赟《晚清外交话语转型视域下的国家翻译能力建构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晚清外交”,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模板04立足国情与红色征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共产党的入党条件变迁(1921~1935年部分)时期入党标准和要求1921年中共一大党纲明确规定,愿忠诚于党者,只要不跨党做官,不分国籍、性别皆可入党1923年中共三大党章取消了党员不能跨党和做官的限制;规定入党者只要有阶级觉悟及忠于革命,便可加入1927年中共中央在总结失败教训时认为失败的根源在于“党的指导机关的知识分子化”,于是要求改造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片面强调党员的工人成分比例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明确指出“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党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据孙明增《中国共产党的入党条件变迁研究》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任意一个时期入党标准和要求予以阐释。(要求:阐释充分,持论有据,逻辑清晰)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铿锵有力、重若千钧,激起广泛共鸣。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向何处去”的精神路标。文艺界应以更加多样的艺术形式,以更加丰富的文艺作品,展现红色故事、激活红色血脉,是让更多人发现历史、传承精神的必由之路。——摘编自张砥《用厚重的作品传扬共和国的红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任选一个你认为可以承载“共和国红色基因”的遗址,并说明理由。(要求:史实明确,理由充分。红色基因可以体现在红色故事、红色事迹、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等方面)专题02中国近代史模板01民族觉醒模板01民族觉醒与救亡图存模板02思想解放与道路抉择模板03步入近代与接轨世界模板04立足国情与红色征程识·模版解读模板导航+真题在线+常见设问/关键词+命题预测+技巧解读明·模板构建基础设问+描述方向+参考术语通·模板运用真题示例+思路点拨/模板运用+举一反三练·模板演练最新模拟、预测考向本节导航模板/知识点真题在线模板01民族觉醒与救亡图存2024·广东(广东与近代中国)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2024·全国新课标(抗日战争)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2023·北京(甲午海战)辨析和考证上述材料,并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2023·湖北(根据地与敌后抗战)简述八路军在华北战略展开的意义。2023·福建(根据中国近现代史撰写目录)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自选主题,撰写一书名和相应的完整目录。2022·湖北(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及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2022·福建(抗日时局)推测当时关心抗战时局的延安军民获知上述声明后的可能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度解析2025年消费金融用户画像精准营销策略创新报告
- 数字化理赔服务在2025年保险行业的客户满意度提升路径报告
- 船舶修理合同及技术协议
- 湖南校企合作协议书范本
- 灾害监测合同协议书模板
- 聘用电工合同协议书模板
- 演员人身意外安全协议书
- 法人委托他人签合同范本
- 电动车合同租赁合同范本
- 铺地老青砖出售合同范本
- 2025河南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模拟卷(含答案)
- 甘肃张掖培黎职业学院招考聘用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共500题附答案解析】
- 道路清扫合同
- 会-解盾构区间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终)
- 乒乓球赛程编排方法
- (高清正版)JJF(浙)1090—2014薄片千分尺校准规范
- 支气管扩张-ppt课件
- 装饰工程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方案及成本控制
- 最新系统FMEA—(SFMEA)
- 单独公司来负责集团统一采购的模式
- 中国统治者列表(03)夏朝方国与周边民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