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伦理学第二讲
第二讲中国和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伦理学第二讲第二讲中国和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和道德意识、共同的道德情感、道德心理和道德传统习惯。在这些基础之上产生了丰富的伦理思想,成为我国思想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秦汉至清代时期、清末到“五四”之前时期。这里先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即封建伦理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发端、形成的。当时主要讨论的问题有:人性问题,即道德起源的问题;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规范问题;“义利”之辩;道德作用与教育;道德评价与修养问题等。在这一时期,我们主要分析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派别,其中最主要的是儒家,它是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伦理学第二讲一、中国伦理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约公元前551一前479)为代表。他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
“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境界。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和做人的根本原则,礼是人行为的根本原则,仁是内心的德性,礼是外在的规范。孟子对孔子的伦理思想中的“仁”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提出了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心,具体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种善端。扩充“善端”,便发展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伦理学第二讲
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
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主要有两重意义:一是爱人,二是忠恕。伦理学第二讲
孟子:他的伦理思想主要收入《孟子》
一书中。他提出
“仁义礼智”、
“孝悌忠信”八个道德规范。伦理学第二讲道家的伦理思想
道家的伦理思想以老子(约公元前580-公元前500)和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公元前286)为代表。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庄子》,又称《南华经》一书中。伦理学第二讲道家的伦理思想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道家伦理的基本精神道家政治伦理的价值内核道家个人伦理的合理因素道家生命伦理的基本观点道家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伦理学第二讲道家的伦理思想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道家伦理思想是以“道法自然”的思想为起点和基础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故人应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规律。道家主张保育和涵养人自身中的自然,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素无为是道家的人性论的基本观点伦理学第二讲道家的伦理思想道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尊道贵德的价值视角身重于物的伦理关怀内方外圆的处世态度返朴归真的人格理想伦理学第二讲道家政治伦理的价值内核
无为而治的基本取向与民休息的治政方略众皆平等的价值意识不以兵强天下的和平主张伦理学第二讲道家的伦理思想道家个人伦理的合理因素:自知知人的伦理觉悟多予少取的立身原则宠辱不惊的超然境界恬淡如水的交友之道伦理学第二讲道家的伦理思想道家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物我为一的整体观念知常知和的平衡思想知足知止的开发原则热爱自然的伦理情趣伦理学第二讲道家的伦理思想道家生命伦理的现代价值:保身尽年的生命意识少私寡欲的调适之道积善积德的充实之方参透死亡的达观态度伦理学第二讲墨家的伦理思想
墨家的伦理思想以墨子(约公元前468一前376)为代表,提倡“兼爱”的伦理原则。在道德评价上,墨子提出“志功”统一的主张。在义利关系上,墨家主张把义利统一起来,墨家认为义就是利,“重利”就是“贵义”。伦理学第二讲“义,利也。”(《墨子.经上》)“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下》)墨子伦理学第二讲法家伦理思想
法家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是管仲(?一前645)和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法家伦理思想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为法起根本性的作用,甚至夸大为可以代替道德。伦理学第二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礼、义、廉、耻”四维是治国的四纲,“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管仲伦理学第二讲(二)秦汉至清代时期的伦理思想1、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全面确立和逐渐巩固的时期,形成了一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主要代表有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王充。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乱分裂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者逐步融合的局面。核心哲学问题是名教自然之辩。3、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两个统一的王朝,表面上是儒、道、佛三教并用,实际上最注重儒家,以韩愈为代表。伦理学第二讲(二)秦汉至清代时期的伦理思想4、宋至明中叶: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稳定社会秩序,以“天理”为宇宙本体和道德本源,把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到最高阶段。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学派,以朱熹和王守仁最为突出。5、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以王夫之和清代中期的戴震等一批思想家为代表的具有一定启蒙意义的伦理思想。
伦理学第二讲(三)清末到“五四”前时期的伦理思想1、酝酿萌芽阶段鸦片战争前后,在地主阶级内部,以龚自珍和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了批判。2、初步形成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政治上提出君主立宪,在思想文化上,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伦理观念。在这一时期,出现一大批资产阶级改良人物,其中以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最为突出。伦理学第二讲(三)清末到“五四”前时期的伦理思想3、发展成熟时期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派取代了改良派,使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趋于成熟。革命派先后提出“道德革命”、“三纲革命”的口号,强调自由、平等和博爱乃是“根于心理”的真道德,论述了“自利利人”的“合理利己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资产阶级革命人物,其中以章太炎、孙中山最有代表性。伦理学第二讲(四)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特点
1、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2、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
3、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为维护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强调个体服从整体。
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
5、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伦理学第二讲(五)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现代启示1、重视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2、推崇仁爱原则,强调建立“厚德载物”的和谐人际关系。3、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4、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伦理学第二讲二、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二)中世纪的伦理思想(三)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四)现代西方伦理思想(五)西方伦理思想的特点伦理学第二讲(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年至公元前500年)认为世界的来源是抽象的“数”,他用“数”来说明人的本性和社会道德。在他看来,人是一个和谐的“小宇宙”,是受数的统治和制约的,人的灵魂是一种数,灵魂决定了人的善恶,因此,道德起源于数。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因而“正义就是一种正方形的数”,“友谊就是一种和谐的平等”。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40年至公元前470年)认为,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也和其它事物一样按逻各斯来生活。在幸福问题上,赫拉克利特是最早提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的思想家。伦理学第二讲(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年至公元前370年)其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是快乐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把“快乐”或“幸福”宣布为行为标准的思想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00年)其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美德即知识”。伦理学第二讲(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至公元前347年)认为,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着永恒的“善的理论”。“善的理念”存在于理念世界之中,是世界的本质,是创造和维持一切的力量。世界是按照“善的理念”创造出来的,一切善的事物都是“善的理念”的模仿,世界是“善的理念”的暗淡的影子。灵魂是永恒的,在它坠入肉体之前本来是处在理念世界之中,因而对理念世界的一切早已有知识。但当它离开理念世界进入肉体后,由于受肉体的玷污,原先的理念知识也都遗忘了,所以,人们只有通过学习、回忆的办法,才能获得遗忘的道德知识。在人生观上,柏拉图认为,单纯的理性生活和单纯的感性生活都不是幸福的,因而都是不足取的,他主张人应用智慧和意志控制情绪,过一种以理性为基础的“和谐”生活。在社会伦理观上,柏拉图提出了“三等级、四主德”的思想。伦理学第二讲(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伦理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就是幸福,或者说就是“生活得好”或“行得好”。为了实现人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人的心灵分为理智的德性和道德的德性。他认为,人与动植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功能,能按理性生活。人的理性一方面是纯粹的理性,其职能是沉思真理,其完善的活动是理智的美德;另一方面是与感性和欲望相联系,其职能是调解并控制感性和欲望,其完善的活动是实践的美德。他认为,美德和善行皆由理性决定,有德性的人的灵魂各部分是协调一致的,若不能协调一致,则会导致恶行,而理性的作用正在于使人能控制自己的心灵和行为,使之不走极端,符合“中道”,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伦理学第二讲(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年至公元前270年)为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而快乐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肉体的快乐是暂时的,精神上的快乐却更加稳定,它比肉体的快感更加深刻而强烈。伦理学第二讲(二)中世纪的伦理思想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是教父神学的主要代表,他全面系统地阐述和发挥了基督教的世界观的教义和伦理思想,对中世纪以及后来的西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人性论上,奥古斯丁认为,人类由于祖先亚当犯有原罪而远离了上帝,因而具有自私和趋向邪恶的倾向。人只有信仰、热爱、服从上帝,才能从原罪中拯救自己。在行为选择上,奥古斯丁认为,尽管人类由于犯有原罪而丧失自由,但由于上帝仁慈,并赋予人以意志自由,所以人可以根据善恶标准而选择自己的行为,做到择善去恶。伦理学第二讲(二)中世纪的伦理思想托马斯·阿奎那(公元1225~1274年)是经院神学的代表,其伦理思想的最大特点是把基督教教义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调和起来,创建起庞大的天主教思想体系。托马斯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这种幸福不是感性的物质欲望,而是理性的真实幸福,而对上帝的信仰是一切理性幸福中最大的幸福。托马斯认为,宗教伦理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巩固人们的宗教信仰,由此,他提出“两种幸福”和“两性德性”的学说。
伦理学第二讲(三)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
霍布斯(公元1588~1697年)根据唯物主义感觉论,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并阐述了利己主义人性理论。他认为,人不仅是动物,而且是凶恶的野兽,“人对人是狼”。但他又认为,人类在互相争夺、摧毁中仍是有理性的,并可运用理性来保护自己,追求幸福。为了避免相互毁灭,人类理性提出了人类和平的条约,即“自然法”。由于自然法的作用,使人们订立契约,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并产生法律,产生调节人与人关系的道德规范,所以,道德归根到底取决于自然法。伦理学第二讲(三)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
爱尔维修(公元1715~1771年)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是追求肉体感官的快乐。自爱心是道德的基础,人的所有欲望、感情和精神都来自自爱之心。人们的利益决定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在动机和效果问题上,他从功利主义出发,突出强调效果。在教育与道德的关系上,他认为,性善或性恶都是教育的产物,提出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著名论断。伦理学第二讲(三)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
边沁(公元1748~1832年)是功利主义的主要代表。在人性领域,边沁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在善恶问题上,边沁认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行为和原则就是善的,具有道德价值的,反之则是恶的,不具有道德价值的,而所谓需要就是利益。于是,他得出功利主义的公式:能够增进利益,就是道德原则,反之则不能成为道德原则的。在幸福问题上,边沁提出了“最大幸福”原则,他认为最大幸福或社会利益不是别的,而是个人利益的总和。伦理学第二讲(三)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康德(公元1724~1804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也是18世纪欧洲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性是道德的基础,并把感性经验排斥于道德领域之外。他否认道德与功利的关系,认为快乐、幸福、利益均与道德无关,道德是不能讲自己有什么利益,相反的却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康德认为,理性表现为善良意志,是道德行为的来源,又是道德评价的根据。伦理学第二讲(三)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把伦理道德看作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一个阶段。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将整个伦理体系分为抽象法阶段,道德阶段和伦理阶段三个阶段。其中抽象法阶段是客观阶段,讲人格的实现和尊严;道德阶段是主观阶段,讲内心的信念和规定;伦理阶段是主观和客观阶段的统一,是客观精神的真实体现。伦理学第二讲(四)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这是西方伦理思想由古典向现代发展的过渡时期,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孕育和形成时期。第二阶段:从20世初至60年代末,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伦理思想具有更多的人文特征,于是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宗教伦理学便成为这一阶段伦理思想发展的主线。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这一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战后复兴,并借助于高科技,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理论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始了某些新的复归,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伦理学流派。伦理学第二讲(五)西方伦理思想的特点重视人,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个性,重视个性的发展,提倡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道德和政治紧密结合重视道德理论的研究伦理学第二讲(六)西方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个人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个人或自我。认为只有个人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有社会的发展。人道主义:它反对超自然主义,把人看作是自然对象,肯定人的基本尊严和价值,以及人运用理性和科学方法获得自我完善的能力。敬畏上帝:体现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日常生活方式之中,构成了西方人的精神支撑,也是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敬畏上帝是西方人通向精神信仰和终极关怀之门。伦理学第二讲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概述(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第一阶段:由旧伦理学向新伦理学的过渡第二阶段:伦理学的革命变革的实现第三阶段:马恩伦理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伦理学第二讲(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道德的社会经济基础道德受社会关系制约。本质不同的社会关系会引起不同的道德类型。2.道德的相对独立性道德有其自身的发展趋势,能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伦理学第二讲(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3.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阶级性: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的内容,而在阶级社会中这些关系首先表现为阶级关系,反映社会关系的道德也就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全人类性:某一阶级在历史上通过自己的特殊道德对人类道德经验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全人类性表现于阶级性中并通过阶级性而表现出来。伦理学第二讲(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4.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其个人发展和自由的条件。个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社会的最高价值和最高目的。伦理学第二讲(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5.未来的共产主义道德(1)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状况。(2)共产主义道德宣扬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是并不把它们相互对立起来。(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伦理学第二讲(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特征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因为他们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研究道德问题。批判性:马恩研究道德问题的根本的、首要的目的,是要在批判旧世界的教程中创造新世界。实践性:马恩指出,社会的道德革新和人的道德改造,每一步都离不开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伦理学第二讲(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道德学说史上的变革1.从人类生活的社会关系出发代替了从自然人性出发。2.实现了道德学说在研究方法上的变革。3.揭示了道德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4.正确地指出了道德的阶级性和历史性。伦理学第二讲四、二十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概述(一)二十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三大杰出成果1、毛泽东伦理思想(1)创造性地提出了共产主义道德体系: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人道主义的等为主要规范,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满腔热情为价值目标。伦理学第二讲1、毛泽东伦理思想
(2)动机和效果统一的道德评价论(3)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人性论(4)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伦理文化继承论伦理学第二讲2、邓小平伦理思想(1)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培养(2)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3)共同富裕,消灭贫穷的功利思想(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性伦理学第二讲3、江泽民伦理思想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的提出了弘扬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建构既立足现实有面向未来、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价值的新型伦理文化体系的许多设想,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伦理思想伦理学第二讲(二)二十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独特贡献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使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道德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成为合乎人类伦理文明发展趋势和目标的崭新到的类型,是中国的伦理文化沿着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方向发展并成为时代的主题。伦理学第二讲(二)二十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独特贡献2、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及其创造性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道德积极性和主体性,人民成为新道德的积极拥护者和创造者,焕发出空前的建设自己精神家园的道德热情,形成了著名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为中国的独立、富强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能。伦理学第二讲(二)二十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独特贡献3、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及其创造性发展使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安丘市、高密市、寿光市2024-2025学年初三化学试题开学统练试题含解析
- 庆阳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保廉合同(廉洁协议)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届高三11月第四次联考-物理答案
- 辽宁省丹东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 SEO优化服务合同范本:行业标准
- 年终述职报告工作总结120
-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 机械制造工艺绪论
- 企业合并合同范本
- (三诊)绵阳市高中2022级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卷A卷(含答案)
- 店长劳务合同协议
-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解读
- 肺癌化疗护理查房
- 2025年04月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政法委员会公开招聘临时辅助用工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GB/T 18655-2025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 银行系统招聘考试(经济、金融、会计)模拟试卷14
- 2025届百师联盟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冲刺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 心理韧性在咨询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新华书店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