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1页
重庆三峡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2页
重庆三峡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3页
重庆三峡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4页
重庆三峡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三峡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一、常识判断(共15题)1.重庆三峡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以下哪个不属于该地区的文化遗址?()A.白帝城B.张飞庙C.武侯祠D.石宝寨答案:C。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主要纪念诸葛亮等蜀汉人物。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都在重庆三峡地区。2.下列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B.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C.位于重庆市境内D.于2006年全线竣工答案: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而不是重庆市。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2006年全线竣工。3.重庆三峡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高原山地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答案:B。重庆三峡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4.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与三峡地区有一定关联的是()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答案:D。《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情节发生在三峡地区,如刘备夷陵之战等。《红楼梦》主要描写的是贵族家庭的生活;《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水浒传》讲述的是宋朝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的故事。5.下列哪种能源不是重庆三峡地区可以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A.水能B.风能C.煤炭D.太阳能答案:C。煤炭属于化石能源,不是清洁能源。重庆三峡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大型水电站;部分地区有一定的风能资源可开发利用;也可以开发太阳能资源。6.重庆三峡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其中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是()A.蒙古族B.维吾尔族C.土家族D.朝鲜族答案:C。重庆三峡地区土家族人数较多,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等地;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等地。7.以下哪个节日是重庆三峡地区土家族的传统节日?()A.泼水节B.火把节C.赶年D.那达慕大会答案:C。赶年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火把节是彝族等民族的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8.重庆三峡地区著名的中药材是()A.人参B.天麻C.枸杞D.三七答案:B。重庆三峡地区的天麻是著名的中药材。人参主要产于东北;枸杞主要产于宁夏等地;三七主要产于云南等地。9.下列关于长江三峡的表述,正确的是()A.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B.瞿塘峡以幽深秀丽著称C.巫峡以雄伟险峻著称D.西陵峡是最短的峡谷答案:A。长江三峡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雄伟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是最长的峡谷。10.重庆三峡地区的特色美食中,以下哪一种是用糯米制作的?()A.小面B.毛血旺C.阴米子D.辣子鸡答案:C。阴米子是用糯米蒸熟后阴干制成的。小面主要原料是面条;毛血旺主要食材有鸭血等;辣子鸡主要食材是鸡肉。11.下列哪位诗人曾在重庆三峡地区留下了众多诗篇?()A.李白B.王维C.孟浩然D.贺知章答案:A。李白曾在重庆三峡地区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众多诗篇。王维、孟浩然、贺知章与三峡地区关联不大。12.重庆三峡地区的航运中,以下哪个港口是重要的枢纽港口?()A.万州港B.涪陵港C.奉节港D.以上都是答案:D。万州港、涪陵港、奉节港都是重庆三峡地区重要的枢纽港口,在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3.三峡地区的生态保护中,以下哪种行为不利于生态保护?()A.建设自然保护区B.过度捕捞渔业资源C.植树造林D.推广生态农业答案:B。过度捕捞渔业资源会破坏三峡地区的生态平衡,不利于生态保护。建设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推广生态农业都有利于生态保护。14.重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中,有一位是著名的抗日名将,他是()A.刘伯承B.聂荣臻C.王铭章D.秦良玉答案:C。王铭章是抗日名将,在台儿庄战役中壮烈牺牲,他是四川新都(今属成都市新都区)人,与重庆三峡地区有一定关联。刘伯承、聂荣臻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秦良玉是明朝著名女将。15.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周边地区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气温年较差增大B.降水减少C.局部地区气候更湿润D.风速减小答案:C。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域面积增大,蒸发量增加,局部地区气候会更湿润。气温年较差会减小,降水可能会有所增加,风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一定减小。二、言语理解与表达(共15题)16.重庆三峡地区的自然风光________,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A.巧夺天工B.鬼斧神工C.美轮美奂D.富丽堂皇答案:B。“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常用来形容大自然的杰作,符合重庆三峡地区自然风光的特点。“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一般用于形容人工制品;“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17.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重庆三峡地区的民宿如________般涌现出来。A.雨后春笋B.星罗棋布C.浩如烟海D.鳞次栉比答案:A。“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符合民宿大量出现的语境。“星罗棋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18.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三峡地区的人民始终________,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A.坚忍不拔B.锲而不舍C.持之以恒D.勇往直前答案:A。“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强调在困难面前的坚韧意志,符合三峡地区人民面对困难的状态。“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指长久地坚持下去;“勇往直前”意思是勇敢地一直向前进。19.重庆三峡的文化底蕴深厚,每一处古迹都________着历史的记忆。A.承载B.承担C.承受D.负担答案:A。“承载”指承受支撑物体,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如承载记忆、文化等,符合语境。“承担”一般指担负责任、任务等;“承受”主要指接受、禁受,如承受压力等;“负担”通常指承受的责任、费用等。20.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旅游,使我对重庆三峡地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B.重庆三峡地区的自然风光不仅美丽,而且人文景观也很丰富。C.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D.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答案:B。A项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C项语序不当,应先“继承”再“发扬”;D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2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重庆三峡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等。B.“你看,”他说:“这里的风景多美啊!”C.我喜欢重庆三峡的山水,它既有雄伟的一面,又有秀丽的一面。D.他问我:“你是打算明天去重庆三峡呢?还是后天去?”答案:C。A项“……”和“等”不能同时使用;B项“他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项选择疑问句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2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重庆三峡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________,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2)我们要________利用这些资源,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3)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实现可持续________。A.丰富充分发展B.丰盛充沛进步C.富有充足进化D.丰厚充裕演变答案:A。“丰富”侧重于种类多、数量大,可用于形容旅游资源;“充分”表示足够、尽量,“充分利用”搭配合理;“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可持续发展”是常用表达。“丰盛”多形容食物等丰富;“充沛”一般形容精力、雨水等;“富有”通常指拥有大量财产;“丰厚”常用来形容报酬、礼品等;“充裕”主要指时间、资金等充足。“进步”“进化”“演变”与语境不符。23.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那瀑布如同一条白练,从悬崖上倾泻而下。”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答案:A。该句把“瀑布”比作“白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将事物赋予人的行为或情感,不属于拟人;没有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不属于夸张;也没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不属于排比。2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峡窄俊工陡峭B.遗撼拨河慈祥C.闲暇教诲耽误D.帐蓬辨论坚苦答案:C。A项“峡窄”应是“狭窄”,“俊工”应是“竣工”;B项“遗撼”应是“遗憾”,“拨河”应是“拔河”;D项“帐蓬”应是“帐篷”,“辨论”应是“辩论”,“坚苦”应是“艰苦”。25.下列句子中,“而”字表示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三峡的山险峻而秀丽。B.他努力学习,而成绩却不理想。C.我们顺流而下,而欣赏两岸的美景。D.大家一鼓作气,而完成了任务。答案:B。A项“而”表示并列关系;B项“而”表示转折,前后情况相反;C项“而”表示承接关系;D项“而”起连接作用,强调结果。2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三峡的美,不仅在于自然风光的壮丽,还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②这里有古老的巴楚文化,有三国时期的历史遗迹。③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④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⑤因此,三峡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A.①②④③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D.②④①③⑤答案:A。①句总述三峡的美包括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引出下文,应为首句;②句具体阐述三峡的文化底蕴,承接①句;④句进一步说明文人墨客留下诗篇,也是文化底蕴的体现;③句说明游客能在欣赏美景时感受历史沧桑,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⑤句“因此”得出结论,三峡成为旅游胜地。所以正确顺序是①②④③⑤。27.下列对“重庆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重庆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很特别,与其他地区不同。B.重庆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很丰富,有很多种类。C.重庆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很古老,历史悠久。D.重庆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很受欢迎,很多人喜欢。答案:A。“独具特色”强调的是独特性,即与其他地区不同,A选项理解最准确。B选项强调丰富性;C选项强调古老性;D选项强调受欢迎程度,均不符合“独具特色”的核心意思。2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重庆三峡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雄伟壮观的峡谷,有秀丽迷人的山水,还有历史悠久的古迹。近年来,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历史的沉淀。文段主要介绍了()A.重庆三峡地区的旅游景点B.重庆三峡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C.重庆三峡地区的自然风光D.重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答案:B。文段先介绍了重庆三峡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接着提到随着旅游基础设施完善,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整体是在阐述重庆三峡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A选项只强调了旅游景点;C选项只提及自然风光;D选项只涉及历史文化,都不全面。29.对下面句子中“仿佛”一词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站在三峡的山顶上,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A.表示比喻B.表示想象C.表示猜测D.表示比较答案:B。“仿佛”在这里表示作者站在三峡山顶上的一种想象,感觉自己好像置身于仙境之中,并非真正的比喻、猜测或比较。30.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你去重庆三峡旅游,回来后我问你:“你觉得那里的风景怎么样?快给我分享分享!”B.我对导游说:“你必须给我详细介绍一下重庆三峡的历史。”C.游客对景区工作人员说:“你们这景区管理太差劲了,一点都不好。”D.我对朋友说:“你这次去重庆三峡旅游,肯定玩得一塌糊涂。”答案:A。A选项表达自然、礼貌,符合正常交流的语境。B选项“必须”语气过于强硬;C选项直接批评景区管理,不礼貌;D选项“玩得一塌糊涂”是贬义词,不适合用于祝福朋友的旅游经历。三、判断推理(共15题)31.所有重庆三峡地区的居民都以渔业为生。小李是重庆三峡地区的居民,所以小李以渔业为生。以下哪项与上述推理结构最为相似?()A.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学生证。小张有学生证,所以小张是大学生。B.所有的鸟类都会飞。企鹅是鸟类,所以企鹅会飞。C.所有的水果都含有维生素。苹果是水果,所以苹果含有维生素。D.所有的运动员都身体强壮。小王身体强壮,所以小王是运动员。答案:C。题干的推理结构是:所有A是B,C是A,所以C是B。A项推理结构是:所有A是B,C是B,所以C是A,与题干不同;B项中“企鹅会飞”与客观事实不符,推理本身错误;C项推理结构是:所有A是B,C是A,所以C是B,与题干一致;D项推理结构是:所有A是B,C是B,所以C是A,与题干不同。32.重庆三峡地区的某个村庄,有些村民种植水果,有些村民养殖家禽。已知种植水果的村民都不养殖家禽。由此可以推出()A.有些养殖家禽的村民不种植水果B.有些种植水果的村民养殖家禽C.所有养殖家禽的村民都种植水果D.所有种植水果的村民都养殖家禽答案:A。由“种植水果的村民都不养殖家禽”,根据换位推理可得“养殖家禽的村民都不种植水果”,再根据“有些”的逻辑关系,可以推出“有些养殖家禽的村民不种植水果”。B项与题干“种植水果的村民都不养殖家禽”矛盾;C项与推理得出的“养殖家禽的村民都不种植水果”不符;D项也与题干矛盾。33.以下是关于重庆三峡地区旅游景点的一些描述:(1)如果去了白帝城,就会去张飞庙。(2)只有去了石宝寨,才会去张飞庙。(3)不去天坑地缝,就不去石宝寨。(4)去了天坑地缝,但是没去小三峡。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去了白帝城B.去了张飞庙C.去了石宝寨D.没去白帝城答案:D。由(4)可知去了天坑地缝,根据(3)的逆否命题“去石宝寨→去天坑地缝”,只能说有可能去石宝寨;再根据(2)“去张飞庙→去石宝寨”,也只能说有可能去张飞庙;根据(1)“去白帝城→去张飞庙”,因为不能确定是否去张飞庙,所以也不能确定是否去白帝城。但是如果去了白帝城,根据(1)就会去张飞庙,再根据(2)就会去石宝寨,再根据(3)就会去天坑地缝,而题干中只表明去了天坑地缝,不能必然推出其他景点都去了,所以可以确定没去白帝城。34.甲、乙、丙三人讨论重庆三峡地区的旅游季节。甲说:“重庆三峡适合春季旅游。”乙说:“重庆三峡适合夏季旅游。”丙说:“甲和乙说的都不对。”已知三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对的,那么重庆三峡适合旅游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无法确定D.既不是春季也不是夏季答案:C。甲说适合春季旅游,乙说适合夏季旅游,丙说甲和乙都不对。若甲说的对,那么乙和丙说的错;若乙说的对,那么甲和丙说的错;若丙说的对,那么甲和乙说的错。由于不知道到底谁的说法正确,所以无法确定重庆三峡适合旅游的季节。35.以下关于重庆三峡地区的四个陈述:(1)有些景区开放了漂流项目。(2)有些景区没有开放漂流项目。(3)巫山景区开放了漂流项目。(4)云阳景区没有开放漂流项目。已知上述陈述中只有两个是正确的,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有些景区开放了漂流项目B.所有景区都开放了漂流项目C.所有景区都没有开放漂流项目D.巫山景区没有开放漂流项目答案:A。(1)“有些景区开放了漂流项目”和(2)“有些景区没有开放漂流项目”是反对关系,两个“有些”至少一真。因为题干中只有两个陈述正确,所以(3)和(4)一真一假。假设(3)为真,即巫山景区开放了漂流项目,那么(1)也为真,此时(2)和(4)为假,(2)为假意味着所有景区都开放了漂流项目,(4)为假意味着云阳景区开放了漂流项目,符合题意;假设(3)为假,即巫山景区没有开放漂流项目,那么(2)为真,此时(1)和(4)为假,(1)为假意味着所有景区都没有开放漂流项目,(4)为假意味着云阳景区开放了漂流项目,相互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有些景区开放了漂流项目一定为真。36.重庆三峡地区的一家旅行社推出了两种旅游套餐:A套餐包含三峡游船和白帝城游览;B套餐包含三峡游船和张飞庙游览。游客小李选择了A套餐,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小李去了张飞庙B.小李没去张飞庙C.小李去了白帝城D.小李没去白帝城答案:C。因为A套餐包含三峡游船和白帝城游览,小李选择了A套餐,所以小李一定去了白帝城。而对于张飞庙,小李选择A套餐并不能确定他是否去了张飞庙。37.某旅游团队在重庆三峡地区旅游,导游说:“要么去神女峰,要么去小三峡。”以下哪项与导游的意思一致?()A.去神女峰或者去小三峡B.去神女峰且去小三峡C.不去神女峰就去小三峡D.去神女峰但不去小三峡答案:C。“要么去神女峰,要么去小三峡”意思是只能在神女峰和小三峡中选择一个。A项“去神女峰或者去小三峡”包含了去神女峰、去小三峡、两者都去三种情况,与导游意思不一致;B项“去神女峰且去小三峡”不符合“要么……要么……”只能选其一的意思;C项“不去神女峰就去小三峡”符合只能选一个的逻辑;D项只提到了去神女峰不去小三峡,不全面,还可能是去小三峡不去神女峰。38.以下关于重庆三峡地区的旅游宣传语:“重庆三峡,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如果这句话为真,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重庆三峡有壮丽的自然风光B.重庆三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C.重庆三峡要么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要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D.重庆三峡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答案:D。“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表达的是两者都具备的意思。A项只提到自然风光,不全面;B项只提到历史文化,不全面;C项“要么……要么……”表示只能有其一,与原文意思不符;D项准确表达了两者都有的意思。39.甲、乙、丙、丁四人对重庆三峡地区的某座山峰高度进行猜测。甲说:“这座山峰至少有1000米。”乙说:“这座山峰不到1000米。”丙说:“这座山峰至少有500米。”丁说:“这座山峰不到500米。”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对的,那么这座山峰的高度是()A.不到500米B.5001000米之间C.至少1000米D.无法确定答案:A。甲说山峰至少1000米,乙说山峰不到1000米,甲和乙的说法相互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因为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对的,所以丙和丁说的都是错的。丙说山峰至少500米为假,那么山峰不到500米;丁说山峰不到500米为假,其矛盾命题为山峰至少500米,这相互矛盾,说明我们的推理前提错误,应该是甲和乙中一真一假,丙和丁中也一真一假。因为只有一人说的对,所以只能是丁说的对,即这座山峰不到500米。40.重庆三峡地区的一个景区规定:如果游客购买了全价票,那么就可以享受导游讲解服务。以下哪项是该规定的逆否命题?()A.如果游客不享受导游讲解服务,那么就没有购买全价票。B.如果游客享受导游讲解服务,那么就购买了全价票。C.如果游客没有购买全价票,那么就不享受导游讲解服务。D.如果游客购买了半价票,那么就不享受导游讲解服务。答案:A。原命题为“如果游客购买了全价票,那么就可以享受导游讲解服务”,其逆否命题是“如果游客不享受导游讲解服务,那么就没有购买全价票”。B项是原命题的肯后推肯前,不符合逻辑;C项是原命题的否前推否后,不符合逻辑;D项“半价票”与原命题无关。41.有关于重庆三峡地区旅游景点的信息:景点A和景点B至少去一个;如果去景点A,就不去景点C;如果去景点B,就去景点D;如果去景点C,就去景点D。已知去了景点D,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去了景点AB.去了景点BC.去了景点CD.无法确定是否去了景点A或B答案:D。“去了景点D”是对“如果去景点B,就去景点D”和“如果去景点C,就去景点D”的肯后,肯后无法得出确定性结论。虽然知道景点A和景点B至少去一个,但仅根据去了景点D无法确定是去了景点A还是景点B,也无法确定是否去了景点C。42.以下关于重庆三峡地区美食的判断:“重庆三峡地区的美食要么是麻辣口味,要么是清淡口味。”以下哪项与该判断的逻辑关系一致?()A.重庆三峡地区的美食是麻辣口味或者清淡口味B.重庆三峡地区的美食既是麻辣口味又是清淡口味C.重庆三峡地区的美食不是麻辣口味就是清淡口味D.重庆三峡地区的美食既不是麻辣口味也不是清淡口味答案:C。“要么是麻辣口味,要么是清淡口味”表示只能在麻辣口味和清淡口味中选择其一。A项“是麻辣口味或者清淡口味”包含了两者都有的情况,与原判断逻辑关系不一致;B项“既是麻辣口味又是清淡口味”不符合“要么……要么……”的逻辑;C项“不是麻辣口味就是清淡口味”符合只能选其一的逻辑;D项“既不是麻辣口味也不是清淡口味”与原判断矛盾。43.某旅游公司对重庆三峡地区的旅游线路进行评估。已知:如果线路A受欢迎,那么线路B也受欢迎;线路C不受欢迎或者线路A受欢迎;线路B不受欢迎。由此可以推出()A.线路A受欢迎B.线路C受欢迎C.线路C不受欢迎D.线路A不受欢迎且线路C受欢迎答案:B。因为“线路B不受欢迎”,这是对“如果线路A受欢迎,那么线路B也受欢迎”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线路A不受欢迎。又因为“线路C不受欢迎或者线路A受欢迎”,现在线路A不受欢迎,根据“或关系”否定肯定式,可以推出线路C受欢迎。44.重庆三峡地区的一家酒店有三种房型:豪华型、标准型、经济型。已知:豪华型房间数量多于标准型房间数量;标准型房间数量多于经济型房间数量;豪华型房间数量与经济型房间数量之和等于标准型房间数量的两倍。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豪华型房间数量是标准型房间数量的两倍B.标准型房间数量是经济型房间数量的两倍C.豪华型房间数量比标准型房间数量多经济型房间数量D.豪华型房间数量、标准型房间数量、经济型房间数量相等答案:C。设豪华型房间数量为a,标准型房间数量为b,经济型房间数量为c。根据已知条件可得:a>b>c,a+c=2b。对a+c=2b进行变形可得a=2bc,即ab=bc,也就是豪华型房间数量比标准型房间数量多的部分等于标准型房间数量比经济型房间数量多的部分,也就是豪华型房间数量比标准型房间数量多经济型房间数量。45.以下关于重庆三峡地区旅游活动的陈述:“如果举办摄影比赛,就会有很多游客参加;如果有很多游客参加,就会提高景区知名度。”已知举办了摄影比赛,那么可以推出()A.会有很多游客参加但不会提高景区知名度B.不会有很多游客参加但会提高景区知名度C.会有很多游客参加且会提高景区知名度D.既不会有很多游客参加也不会提高景区知名度答案:C。已知举办了摄影比赛,这是对“如果举办摄影比赛,就会有很多游客参加”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会有很多游客参加;“会有很多游客参加”又是对“如果有很多游客参加,就会提高景区知名度”的肯前,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会提高景区知名度。所以会有很多游客参加且会提高景区知名度。四、资料分析(共15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4650题。2023年重庆三峡地区某县旅游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达到30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门票收入为5亿元,同比增长8%;餐饮收入为8亿元,同比增长15%;住宿收入为6亿元,同比增长13%;购物收入为7亿元,同比增长11%;其他收入为4亿元,同比增长10%。46.2022年该地区接待游客总人数约为()万人次。A.450B.454.5C.460D.464.5答案:B。已知2023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为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设2022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为x万人次,则可列方程:x(1+10%)=500,解得x=500÷(1+10%)≈454.5万人次。47.2023年餐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约为()A.20%B.26.7%C.30%D.33.3%答案:B。2023年餐饮收入为8亿元,旅游总收入为30亿元,餐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8÷30×100%≈26.7%。48.与2022年相比,2023年门票收入增加了约()亿元。A.0.3B.0.33C.0.36D.0.4答案:B。2023年门票收入为5亿元,同比增长8%,设2022年门票收入为y亿元,则y(1+8%)=5,解得y=5÷(1+8%)≈4.63亿元,增加的收入约为54.63=0.37亿元,最接近0.33亿元。49.2023年各项收入中,同比增长最快的是()A.门票收入B.餐饮收入C.住宿收入D.购物收入答案:B。门票收入同比增长8%,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5%,住宿收入同比增长13%,购物收入同比增长11%,所以同比增长最快的是餐饮收入。50.若保持2023年的增长速度,预计2024年旅游总收入约为()亿元。A.32.4B.33.6C.34.8D.36答案:B。2023年旅游总收入为30亿元,同比增长12%,若保持该增长速度,2024年旅游总收入约为30×(1+12%)=33.6亿元。根据以下资料,回答5155题。重庆三峡地区某景区2023年各季度游客接待量如下表所示:|季度|游客接待量(万人次)|||||第一季度|80||第二季度|120||第三季度|150||第四季度|100|51.该景区2023年全年游客接待量为()万人次。A.430B.440C.450D.460答案:A。将四个季度的游客接待量相加:80+120+150+100=450万人次。52.第二季度游客接待量比第一季度增长了()A.30%B.40%C.50%D.60%答案:C。第二季度游客接待量为120万人次,第一季度为80万人次,增长的比例为(12080)÷80×100%=50%。53.第三季度游客接待量占全年游客接待量的比重约为()A.30%B.33.3%C.36.7%D.40%答案:B。第三季度游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