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安区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2025.04(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3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34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2.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七夕夜,你仰望星河澄澈,牵牛织女似近在咫尺,不由想起《迢迢牵牛星》中的诗句“,。”(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第5-10题(21分)【甲】出师表(节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5.甲文作者是(朝代)(人名)。(2分)6.为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1)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A.成为 B.担任 C.认为 D.作为(2)居有间()A.居住 B.停留 C.经过(一段时间) D.处在,处于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3分)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8.与乙文“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尔安敢轻吾射! B.甚矣,汝之不惠!C.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9.甲乙两文都涉及“用人”的问题。甲文作者给刘禅提出的用人建议,其核心是(1);乙文中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人的特点是(2)。(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10.对乙文中心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A.表现晋平公知人善用。 B.表现祁黄羊知人善用。C.表现祁黄羊大公无私,以国家为先。 D.表现晋平公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二、现代文(3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6分)亭子中的古人生活①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以有顶无墙为基本特征,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从材质来看,有竹亭、木亭、茅亭、石亭等。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②亭的历史十分悠久,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用于军事防御。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③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而起的是驿站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有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因而沿用下来。也有的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一般十里或五里设置一个,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④到隋唐时,亭子的建造数量激增,一度达到了“无园不亭、无亭不园”的程度。如杨广在洛阳兴建的西苑中就有风亭月观等景观建筑。唐代宫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现,如长安城的大明宫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莱山,池内有太液亭。⑤在皇家趣味影响下,士大夫群起效仿,建造了众多的园林景观。由文人、画师参与修建的园林,主要是为了放松身心。此时的亭子多负载风雅之意,供文人士大夫游赏赋诗之用。亭,卸下防御与驿站的实用功能,开始转向供人观赏、游玩、社交的精神功能,由此,亭子开始成为中国文人与雅集文化的建筑符号。⑥自宋代起,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极精巧。商贾或官宦常邀请好友、文人、画师于亭中雅聚,作饮酒、和诗、品茗、抚琴的风雅活动。据《杭州府志》记录,当时杭州士大夫常“十数为群,选胜为乐,咏景赋诗,优游自如”。在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和苏轼《放鹤亭记》等亭记中,描述的内容已远超建筑物本身,亭成为他们表达人生追求、人格志向的物象。亭的存在不仅是为观景、停歇、雅集,更逐渐成为一种显著的文化符号。⑦在中国山水画中,亭子是文人雅士寄托情怀的载体,是营造画面意境的符号。山水画中点景亭子多为独立建筑,与远山、幽林、小桥及浩渺湖水相环绕。画中之“亭”看似是实在的建筑,实则是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清代石涛山水图册中存在大量空置的亭子。浮萍、枯石、浩渺湖水围绕下的一座孤亭,成为文人安顿心灵的一片空间。⑧古人爱亭,在于亭子可作为人与自然沟通交流的媒介,其顶为天,基为地,柱似人,人入亭中便与自然成为有机体。亭子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开阔的视野,扩大了驻足之人的情感空间,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对宇宙的无限生发出丰富的联想。游览者置身其中,做的其实是“精神的远行”。 (有删改)11.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但是而是 B.虽然就是C.但是就是 D.虽然而是12.第⑧段加点词语“精神的远行”在文中指__(3分)1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6分)14.下列文字更适合放在第③段还是第④段?说说你的理由。(5分)同时,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出现于园林之中。(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20分)眼前多少绿意一①“阳光是日头射出的万支金箭,它射到哪儿,哪儿就光芒万丈。”升入初中,班级出壁报,我投稿,开篇如是说。②李立凡老师是班主任,他给我这段文字加上红圈,同时勉励:“阳光是个很宽泛的意象,可以从多角度表述,你试试看。”③是晚,我煞费心机,另取譬喻:“阳光是日头的嘘寒问暖,流泻到哪儿,哪儿就泛光溢彩。”次日交卷,李老师又是一通夸赞:“你感觉很好,将来能当作家。”我满心喜悦,从此潜心练笔。④你大概没有想到,李老师是教化学和生物的,不是语文老师。他“教外施化”,无心插柳,植下了我心田中的第一株文学幼苗。二⑤中学语文老师,教过我的有五位。另有一位,不是教员,属于“四字师”,印象特殊而深刻。⑥那是初二的一个凌晨,教室的门还锁着,走廊有灯,我借着它的光亮背书。东方泛白,身后有人咳嗽一声,回头看,是食堂的大师傅。他说:“我注意了你几天,你很用功,孺子可教。语文的诀窍嘛,说来也就四个字:多读多写。”⑦这四字并非有多深奥,毋宁说是常识。然而,在这样一个晨光熹微的黎明 由这样一位食堂大师傅满怀关爱、郑重其事地说出,我就觉得非同寻常。也许他是世外高人,隐身伙房,今日偶开尊口,试探我的慧根……⑧岁月不居,流光飞逝,偶一回眸,仍觉似真似幻,神秘而又庄严。三⑨初二或初三,管启文老师教过我代数,讲的内容,早已忘光,其为人,却形象鲜明,终身不忘。⑩管老师的笑,是那种满脸笑纹漾开的笑,金灿灿的,美滋滋的,让人想到怒放的向日葵,想到红杏枝头春意闹。⑪单杠大回环,体育老师也耍不来,唯独管老师能连续旋上十几个,旋得旁观者大声喝彩,数步外的小白杨也跟着哗哗鼓掌。⑫高一,管老师临时给我们代了一节几何课,我坐在后排,偷看小说。两天后,在校园里面对面碰上了,管老师叫住我,微笑着问:“几何课上看小说,收获几何?”一句话说得我面红耳赤,羞愧不已。⑬事后咂摸:管老师岂止是数学行家,语文水平和批评艺术,也堪称里手。四⑭我所在的中学是1953年由陈洋迁过来的。当时是白茫茫的盐碱地,矗几排灰瓦青砖的平房,校园里没有一棵树,连草也没有几株。⑮潘校长带领大家植树。冬天挖好树坑,交给风吹,交给日晒。从河底挖来淤泥,堆在坑边,也交给风吹,交给日晒。春暖花开,动手栽树。在坑底铺一层风化了的淤泥,撒一层切碎的青草,放进树苗,扶正再培一圈淤泥,浇足水。最后,又撒一层碎草碎泥。潘校长说,植树是门学问,有生物,有物理,也有化学。⑯潘校长带领大家,自力更生盖礼堂。采购砖瓦,雇船运到校门外小河边,全体学生排成长龙,从河岸一直逶迤到礼堂工地,接力输送。潘校长叮嘱同学:砖笨实,三五、七八块码成一摞搬,万一拌成两截,砂浆一抹照样用;瓦细俏,缺一角,裂一缝,就成了废品,只能两片一组,小心翼翼地传递。⑰原来,学问无处不在,随手可拾。⑱我进校时,小树已然亭亭,青翠欲滴;礼堂也早落成,宽敞明丽。第二年,我因病休学一年。当我拿着休学证明离开办公室时,潘校长特意送到走廊,叮咛:“这是一个小挫折,不要灰心,养好身体,明年我在这儿等你。”⑲这一语,眼前多少绿意。⑳这一语,天地多少光华。(有删改)15.梳理文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6分)16.下列对文章的选材组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中所写都是曾关爱并助“我”成长的中学师长。B.几位师长所做之事都出人意料,令“我”钦佩。C.几位师长身份虽不同,但都善于“教外施化”。D.文中材料是按照对“我”影响大小的顺序安排的。17.作者用“世外高人”来形容食堂大师傅,称当年那一幕“神圣而庄严”是否过于夸张?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18.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眼前多少绿意”的妙处。(6分)三、综合运用(20分)根据要求,完成第19-22题(20分)班级开展“小说艺术面面观”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参与。【理情节之奇妙】19.梳理小说故事情节上的奇妙联系,完成下表。(1)填写表格中的①②③④四处。(6分)(2)ABC中这一处是错误的,应改为。(2分)【观人物之立体】20.下列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尼摩船长的温情与冷酷:尼摩船长智斗鲨鱼,冒险救下采珠人,他对弱者的同情,体现其温情的一面;他用诺第留斯号击沉敌舰,任由舰上的人沉入大海,显示了其冷酷的一面。B.祥子的上进与堕落:祥子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车,拼命拉车,积极上进,对生活充满希望;他经历了卖车埋葬虎妞、小福子自杀等打击后,希望破灭,自暴自弃,一步步走向堕落。C.简·爱的反抗与逃避:简·爱从小痛恨虚伪、残酷,无论是在舅妈家还是在洛伍德学校,她都叛逆、反抗。后来,爱上了自己的主人罗切斯特,但当她得知罗切斯特的原妻尚未与之离婚,且仍活着,便远走高飞,选择了逃避。D.唐僧的软弱与坚定:唐僧遇到妖怪时常战战兢兢,体现他的软弱;无论遇到多少磨难或诱惑,唐僧取经之心从不动摇,体现他的坚定。【品细节之传神】21.《范进中举》中,胡屠户一巴掌治好了范进的疯病,回家路上,“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一细节极为传神,请具体分析。(4分)【赏视角之独特】22.《我的叔叔于勒》和《孔乙己》均以儿童视角展开叙事。请任选其中一篇,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采用这一叙事视角的表达效果。(5分)四、写作(60分)23.“拔节”指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主茎的各节长得很快的现象。除了农业意义,“拔节”一词也常被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在特定阶段的快速发展和显著讲步。请以“拔节会有时”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文言文(34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3每空3分,第4题4分,凡错、漏、删、改1字扣1分)1.无案牍之劳形2.独怆然而涕下3.醉里挑灯看剑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第5-10题(22分)5.三国诸葛亮(2分)6.(1)

B

(2)

C

(4分)7.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8.B(3分)9.(1)亲近贤臣,远离小人(2分)(2)举荐外人时,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举荐内部人时,不回避自己的儿子唯才是举任人唯贤(4分)(抄写选择题C给2分)10.C(3分)二、现代文(3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6分)11.A(2分)12.亭子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开阔的视野,扩大了驻足之人的情感空间,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对宇宙的无限生发出丰富的联想。(3分)(0+1+2)13.(1)旅途歇息之所,迎送宾客的礼仪场所(2分)(2)人格文化符号(3)清代(4)精神栖息之所(5)精神(2-5各1分)14.第③段。这句话是说亭开始在园林中出现,第④段说明隋唐时亭的数量激增,且普遍于园林中建亭,第③④两段按时间顺序说明亭的发展,所以这段话应放在第③段,补充说明魏晋南北朝时亭的发展。(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20分)15.(1)给“我”多读多写的语文学习建议。(2)幽默地批评“我”在几何课上看小说。(3)在“我”因病休学时给予鼓励。(6分)16.D(3分)17.示例一:否。作者大词小用,“世外高人”和普通的食堂大师傅,“神秘而又庄严”和他给“我”近乎常识的建议这一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食堂大师傅给“我”留下的印象特殊而深刻,表达了对其学识和给予“我”关爱和指引的钦佩和感激之情。示例二:否。食堂大师傅身居伙房却深谙语文学习诀窍,足见其见识之高;他对素不相识的“我”却满怀关爱,足见其品德之高,故称其为“世外高人”。大师傅的四字提点并不深奥,却给“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