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检测卷(满分7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旧时代”与“新时代”分别是指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D.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达成,西藏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A.新中国实现完全统一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C.西藏自治区成立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3.李光耀曾在回忆录中说:“朝鲜战争前我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中国出兵朝鲜并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这说明抗美援朝(
)A.提高了我国的军事实力 B.营造了稳定的国内环境C.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D.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学史更轻松,让漫画更深刻。与下边漫画所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法律文献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5.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D.贯彻落实双百方针6.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以阶级斗争为纲”③“多快好省”
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7.如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国家或地区主要文献苏联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欧洲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中国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8.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D.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9.模范人物往往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的事迹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追求真理,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11.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对外开放12.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这一伟大历史性决策B.确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C.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3.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B.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C.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4.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十三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和平共处二、辨析改错(8分)1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前行,取得了很大成就。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加以改正。(1)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2)“一五计划”时期,南京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3)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采取没收政策。(4)1956年底三大改造顺利完成后,我国开始进入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建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现实与未来进行思考后作出的必然选择,它不是表面完成一段时期的一个历史任务,而是在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铺平道路。——徐博《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对农民阶层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我们党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后我国实行怎样的土地所有制?材料二
下表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71.87.099资本主义经济6.90.001(2)据材料二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反映出三大改造是一场怎样的社会变革?材料三
1978—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如图反映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18.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在探索中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知名人士徐铸成在参加过某次会议后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的滋味。”(1)根据材料一、指出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在这次会议中颁布了什么重要文件?材料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部宪法颁布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2)有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根据材料二、分析得出上述结论的理由。请结合所学,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材料三
陈伯达、江青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他们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3)从民主法治建设的角度分析,材料三的描述说明了什么?四、活动与探究19.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长足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材料一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重大决策?材料二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国家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四个,它们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选定这四个城市设立为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材料三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深圳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资本与技术的胜利,而是观念与制度的成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试验田。它成功的经验也不仅仅属于深圳,更是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摘自陶一桃《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及启示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窗”和“中国道路”各自的具体内涵。(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1.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实现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所以“旧时代”指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时代”是指新民主主义社会,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C。2.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项正确;1951年虽然西藏和平解放,但还未收回香港、澳门,台湾问题还未解决,排除A项;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排除C项;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在1965年,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根据题干“‘朝鲜战争前我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中国出兵朝鲜并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因此材料表明这场战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欧洲人对华人态度的改变,没有体现提高了我国的军事实力、营造了稳定的国内环境,排除AB项;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捍卫了我国领土主权,但并不能抵御帝国主义对其它地区的侵略扩张,且C项说法与题干“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4.B【详解】据据题干“1950年”“咱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1947年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与“咱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无关,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2年通过,是为了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可以培养多个领域的人才,适应了国家建设需要。故A符合题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题干的1952年不符,排除B;发展航空航天技术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双百方针在1956年提出,排除D。故选A。6.D【详解】①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②是1966年开始的“文革”,③是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④是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①③②④正确,D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正确,排除ABC项。7.D【详解】根据表格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参考了苏联、德国、法国等国外宪法,还参考了近代中国宪法,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故选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考了中国近代宪法,还参考了苏联、德国、法国等国外宪法,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排除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还参考了中国近代宪法,排除C。【点睛】8.B【详解】观察示意图可知,B点到C点的时间为1957—196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B项正确;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排除A项;“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1976年,与时间“1957—1960年”不符,排除C项;1961年初,“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实施,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与图示中农业经济发展下降的趋势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模范人物往往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的事迹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激励了几代人,A项正确;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体现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体现的是追求真理、改革创新,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坚持科学、崇尚民主精神,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0.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渐深入内地,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C项正确;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设立经济特区,排除AD项;我国对外开放第一步是设立经济特区、其次是开放沿海城市,排除B项。故选C项。11.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所有制方式的改革、管理体制的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但无论哪方面的改革,其最终目的都是增强企业活力,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因此,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12.C【详解】根据材料“1992年”“分水岭”“隧道口的光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思想,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C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但只体现“开放”,与“改革”不符,排除B项;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13.C【详解】根据“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对邓小平同志历史功绩的高度概括,也是对邓小平同志本人的高度评价,这属于历史评价,C项正确;史实陈述是对史实的客观叙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属于史实陈述而非历史评价,排除ABD项。故选C项。14.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D项正确;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排除C项。故选D项。15.D【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平共处不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选择D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内涵,ABC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6.(1)正确(2)错误;将“南京长江大桥”改为“武汉长江大桥”(3)错误;将“没收”改为“赎买”。(4)错误;将“共产主义”改为“社会主义”。【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故原题正确。(2)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时期,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故原题错误,将“南京长江大桥”改为“武汉长江大桥”。(3)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采取赎买政策。故原题错误,将“没收”改为“赎买”。(4)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顺利完成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原题错误,将“共产主义”改为“社会主义”。17.(1)目的: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铺平道路。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变化: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一“而是在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铺平道路”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铺平道路。土地所有制:结合所学土地改革的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实现了由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变化:根据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可知,1952年公有制经济占据的比例比较小,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最大,尤其是国营经济,因此可得出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变革:结合所学三大改造的实质可知,实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3)得益于:根据材料三“1978—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可知,从1978年开始到2008年开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这得益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地区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8.(1)目的:筹备建国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说明:民主法治遭到破坏。【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一“一知名人士徐铸成在参加过某次会议后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的滋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目的是筹备建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这次会议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师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项目决策中的情感和理智分析试题及答案
- 提升职业适应力的工作计划
- 团队建设中的管理艺术与技巧计划
- 微生物实验的水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 如何提升主管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计划
- 先人一步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中的人际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要求及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2025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2第5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通关能力提升含2025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考研(第3版)郑永廷配套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名校真题、典型题】
- GB/T 12009.2-2016塑料聚氨酯生产用芳香族异氰酸酯第2部分:水解氯的测定
-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课件
- 项目七-质谱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001课件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流程图
- 软件系统功能需求调研表(信息系统项目需求调研表)
- 中国电信LTE网络质量评估测试规范(试行稿)V1
- 蓝牙音响成品检验规范
- 材料5:个人征信系统机构接入和接口验收工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