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抗美援朝 D.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新中国成立之际,新政协筹备会向社会各界征集国旗图稿,国旗审查小组一个月时间收到了2992件。这些图稿作者中,工人和职员最多,学生和农民次之。国内各省几乎都有图稿寄来,也有从国外寄来的。这反映出(
)A.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建设精神 B.全国上下的美术设计氛围浓厚C.人民对成立新中国的热情高涨 D.国际上积极支持新中国成立工作3.1951年5月,中共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C.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4.“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直接暴露在美国的军事威胁之下,甚至中国首都也在美国轰炸机的活动半径之内,中国的战略后方和政治经济中心顿成前线。”这则材料可用来研究中国抗美援朝的(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5.“战争的胜利,使神州大地上‘崇美、亲美、恐美’的风气为之一扫,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八面威风,打出了持续整整半个多世纪中国东部边境的稳定和安然。”由此可知这场战争(
)A.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C.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D.推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6.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农村耕地占有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推动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阶级成分占全国农户总数比重占全国耕地比重地主、富农不足7%50%以上贫农、雇农57%以上14%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A.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此判断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共和制度C.生产资料公有制 D.政治协商制度9.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运输邮电占19.2%,农林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重工业的投资比例大体是轻工业的79倍。由此可见,我国“一五”计划时期(
)A.工农业比例协调 B.优先发展重工业C.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D.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10.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序开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1.毛泽东不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而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词气势宏伟,反映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的生动描绘。以下诗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的是(
)A.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2.下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所处创作年代应该是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13.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祥”。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有什么不好?”这段话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大创举,它是(
)A.拍卖政策 B.吞并政策 C.没收政策 D.赎买政策14.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15.下图叙述的是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宝贵探索。这次会议是(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七千人大会16.“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段话总结的是(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C.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影响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17.对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它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某地有这样一副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此对联最早应该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初 D.21世纪初18.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此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A.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19.下列成就中,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是(
)A.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大庆油田建成投产C.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D.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建立20.1979年元旦,邓小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他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
)A.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解决“文革”中的遗留问题21.1979年l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一一《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拨乱反正工作圆满完成 B.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22.1984年被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很多驰骋一时的公司,如海尔、联想、健力宝等均诞生于这一年。这直接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23.农业农村部表示,截止2021年全国已有1239个县(市、区)、18731个乡镇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或服务中心,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5.55亿亩,这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重大变化。这一重大变化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投资 D.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的城市是(
)A.上海 B.厦门 C.海南 D.深圳25.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下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1950年10月19日夜,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进朝鲜C.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D.1984年,我国开放了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二、辨析改错(8分)2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1)在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中,战斗英雄邱少云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2)1954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4)在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认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新中国确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追求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1953年12月,按照毛泽东要求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明确提出,“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是……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摘编自郑子青、郑功成《消除贫困:中国奇迹与中国经验》(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此所做的努力。材料二
1978年12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会议做出了转移全党全国工作重心的重大决议。会议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有较大规模的贫困人口存在…需要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借助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也有了较大改善。——摘编自宋洪远《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变迁史论(第四卷1978-2012)》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个村民在一份包产到户的协议书上郑重地按下了自己的红手印。这份如同生死文书一般的秘密协议,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的实施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材料三
2018年以来,全国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4.8亿人次,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已达420万公里。截至2020年3月,近五年我国投入约6000亿元资金,让千万贫困人口搬进新家。截至2020年6月,全国贫困村通光纤比例从2017年的不足70%提升到98%。截止2020年9月,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产品已销售1715.18亿元。2021年2月,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摘编自《人民日报》(3)依据材料三,概括近年来中国扶贫工作的特点。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1984年2月24日)(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经济特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材料二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材料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四、活动与探究(18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一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烈士遗书(1936年8月2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赵一曼烈士写下这封遗书的时代背景。这反映了赵一曼烈士怎样的精神品质?材料二
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今天是星期日,我没外出,给班里的同志洗了五床褥单,帮战友补了一床被子……今后还应该多做一些日常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少说漂亮话。——雷锋日记(节选)(2)依据材料二,概括日记中体现的雷锋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与雷锋同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材料三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每个时期的奋斗都有标志性精神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①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②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③改革开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3)依据材料三,将下列精神按照其形成的时期填入相应位置。从这三种精神中任选其一,结合史实说说对这一精神的理解。A.特区精神
B.建党精神
C.抗美援朝精神(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对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与解析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B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不符,排除A项;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不符,排除C项;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材料主要讲了新中国成立前广大民众送审国旗稿件的数量众多,这充分地说明了人民对于新中国成立的热情高涨,C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新中国国旗稿件的征集数量众多,与建设无关,排除A项;国旗稿件的投送数量多不能说明全国上下美术设计氛围浓厚,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在当时遭到了部分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排除D项。故选C项。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项正确;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1956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1949年渡江战役后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4.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直接暴露在美国的军事威胁之下,甚至中国首都也在美国轰炸机的活动半径之内,中国的战略后方和政治经济中心顿成前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中国就必须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因此题干材料可用来研究中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A项正确;中国抗美援朝的过程,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击美国侵略者,与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不符,排除B项;中国抗美援朝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作战,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与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不符,排除C项;中国抗美援朝的影响,是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战争的胜利,使神州大地上‘崇美、亲美、恐美’的风气为之一扫,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八面威风,打出了持续整整半个多世纪中国东部边境的稳定和安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不符,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与“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C【详解】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农村耕地占有状况”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9月,新中国还未成立,排除A项;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不是在新中国成立时期,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涉及政治制度方面,与土地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结束了封建土地制度,使人民政权更加稳固,抗美援朝维护了国家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因此两者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D项正确;土地改革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排除A项;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8.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内容,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排除B项;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或劳动者集体所有的形式,排除C项;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工业占58.2%,运输邮电占19.2%,农林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重工业的投资比例大体是轻工业的79倍”可知,各行各业投资比例的数据,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题干数据不能说明工农业比例协调,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排除AC项;我国尚未基本实现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A【详解】根据材料“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可知,材料反映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当时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A项。11.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意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词中的“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是一五计划在交通运输建设上的重大成就,C项符合题意;AD项与长征有关,B项与渡江战役有关,均与题干“一五计划”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2.A【详解】依据题干材料“1953年”“《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和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小农经济不能解决水利问题,不能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促进工业化,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土地改革是1950年到1952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6年到1976年,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3.D【详解】“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要创举,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不是拍卖,排除A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并未吞并,排除B项;对官僚资本主义采取没收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4.C【详解】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C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与题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不符,排除A项;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与题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不符,排除B项;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与题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家的主要矛盾,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从此,我国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B项正确;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排除A项;1958年5月5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排除C项;1962年,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党内的民主集中制,以便进一步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错误,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排除D项。故选B项。16.D【详解】根据“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可知,邓小平总结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犯了“左”倾错误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没有进行闭关自守,排除A项;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都不是违法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事件,排除BC项。故选D项。17.A【详解】根据题干“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多快好省”和所学知识可知,对联主要反映了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所以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20世纪50年代末,A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末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与对联内容不符,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初,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21世纪初,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B【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这一时期既有中共八大的召开等正确的探索,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所以是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排除A项;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排除C项;这一时期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社会主义经济并没有持续和稳定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9.C【详解】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在1966-1976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在1973年,C项正确;ABD项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取得的成就,排除ABD项。故选C项。20.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79年元旦,邓小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内容:在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在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C项正确;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与毛泽东相关,与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不符,排除A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1979年元旦,邓小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理由不符,排除B项;从1979年开始到1983年这一段时间,解决“文革”中的遗留问题,与1979年元旦,邓小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理由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1.C【详解】根据“1979年10月……《市场报》……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C项正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排除A项;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的指导后的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在1980年,排除D项。故选C项。22.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84年,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公司制度在中国悄然而生,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决定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ACD项。故选B项。23.A【详解】根据题干“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5.55亿亩,这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重大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即拥有土地使用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A项正确;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完成在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投资对引起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重大变化关系不大,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引起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重大变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24.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称之为“一夜崛起之城”,D项正确;上海、厦门、海南,与“一夜崛起之城”的城市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25.A【详解】根据材料“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对新中国成立的评论,属于史论,A项正确;“1950年10月19日夜,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进朝鲜”是历史事实,排除B项;“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是历史事实,排除C项;“1984年,我国开放了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是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26.(1)错误,“邱少云”改为“黄继光”(2)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正确(4)错误,“中共十四大”改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中,战斗英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因此错误,“邱少云”改为“黄继光”。(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强加给国家主席刘少奇“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并被迫害致死,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破坏了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因此是正确的。(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内容:在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在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因此错误,“中共十四大”改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7.(1)根本途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在农村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发展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2)途径: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生产产量和农民收入,有利于消除农村贫困。(3)特点:加大扶贫力度;精准扶贫和定点扶贫;扶贫方式多样;党的领导或政府主导;从输血到造血;脱贫攻坚战赢得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写出两点即可)【详解】(1)根本途径:根据材料“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可知,新中国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努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分析,所以,在农村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发展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主要途径:根据材料“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有较大规模的贫困人口存在…需要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借助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也有了较大改善”和所学可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的主要途径是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进行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生产产量和农民收入,有利于消除农村贫困。(3)特点:根据材料“全国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4.8亿人次,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已达420万公里。截至2020年3月,近五年我国投入约6000亿元资金,让千万贫困人口搬进新家”可知,加大扶贫力度;精准扶贫和定点扶贫;根据材料“全国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4.8亿人次,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已达420万公里。截至2020年3月,近五年我国投入约6000亿元资金,让千万贫困人口搬进新家”可知,扶贫方式多样;党的领导或政府主导;从输血到造血;根据材料“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可知,脱贫攻坚战赢得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28.(1)作用: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从而极大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2)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国际市场;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有能力参加国际竞争;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详解】(1)作用根据“。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得出是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从而极大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2)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特点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原因根据“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国际市场;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有能力参加国际竞争;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29.(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感受:不怕牺牲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2)雷锋精神: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奉献精神。(言之成理即可)英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3)①B②C③A。示例:特区精神: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等措施;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展现了深圳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中国志愿军保家卫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检验项目的选择与设计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工作量评估与优化考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道德考评分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措施试题及答案
- 项目细节管理的试题及答案
- 关注法规变动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培训内容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技师证书考试复习要点与试题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学员互助活动与试题与答案
-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课件
- 人工智能导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天津大学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教学设计4:2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案
- Unit 3 We should obey the rules. Lesson15(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 202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预赛试题
- 国开(河北)2024年秋《宣传工作实务》形考任务1-4答案
- 农村产妇对产后盆底康复的认知及需求调查
-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 《海南省安居房建设技术标准》
- 光纤光缆线路维护技术 第3部分:基于光传感技术的光缆识别 征求意见稿
- 医院管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