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1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2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3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4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野外做饭时人们会在一片空地上用石头围成一圈,在圈内点燃木柴生火烹煮,结束后浇水熄灭火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木柴属于可燃物 B.将木柴底部架空可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C.浇水熄灭火堆是为了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点火前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答案】C【详解】A.木柴属于可燃物,选项说法正确;B.将木柴底部架空可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选项说法正确;C.煮饭结束,用水将火扑灭是因为降低了木柴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不属降低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D.点火前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液面上升,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氧气的量不足B.玻璃杯内气体压强减小水面上升C.玻璃杯内含有难溶性的气体D.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答案】D【详解】A、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故A正确;B、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故B正确;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故C正确;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含有氮气、少量的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故D错误;故选D。3.(2022秋·重庆綦江·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草纸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草纸是可燃物B.竹筒帽有一定的透气性C.竹筒要盖上帽是为了减少与氧气接触D.打开竹筒帽,吹一吹,使草纸温度升高燃烧起来【答案】D【详解】A、草纸能燃烧,说明草纸是可燃物,故说法正确;B、竹筒帽盖上时,草纸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说明少量氧气能进入竹桶内,故说法正确;C、竹筒盖上盖子后减少了内部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使可燃物不能剧烈燃烧,故说法正确;D、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主要原因是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氧气,故说法不正确。故选D。4.(2022秋·湖北襄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在空气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答案】A【详解】A、放在空气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木桌椅的着火点,故A不正确;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故B正确;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故C正确;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D正确;故选A。5.如图为粉尘爆炸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罐内压强B.点燃蜡烛是为了升高面粉的着火点C.实验说明粉尘遇到空气就会发生爆炸D.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答案】D【详解】A、鼓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将面粉吹起,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A不符合题意;B、点燃蜡烛是为了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面粉的着火点是定值不能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说明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在有限的空间容易发生爆炸,故C不符合题意;D、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故D符合题意。故选D。6.“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答案】C【分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详解】A、纸张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项解释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纸张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水蒸发时吸热,导致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因此纸张不能燃烧,故选项解释正确;D、纸张与空气充分接触,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C。7.(2022秋·山东临沂·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北方冬季常使用煤炉取暖,而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来加热煤球使其燃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B.把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C.煤不充分燃烧有利于节约燃料D.燃烧时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二氧化碳在燃烧【答案】B【详解】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B、把煤做成蜂窝状,能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符合题意;C、煤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有毒气体,不利于节约燃料,不符合题意;D、燃烧时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了空气B.将煤球制成蜂窝状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如图中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燃烧而滤纸碎片不燃烧—滤纸碎片不是可燃物D.森林灭火,在火势蔓延的前方砍出隔离带—清除可燃物【答案】C【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了空气,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燃料充分燃烧要有足够的氧气,将煤球制成蜂窝状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如图中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燃烧而滤纸碎片不燃烧—铜片上的温度未达到滤纸的着火点,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森林灭火,在火势蔓延的前方砍出隔离带—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9.(2023秋·安徽亳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该混合物后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其主要原因是A.玻璃棒具有神奇的功能,可使酒精灯被点燃B.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C.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答案】B【详解】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中酒精具有可燃性并且与氧气接触,若要发生燃烧,还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因此酒精灯立刻被点燃的原因是高锰酸钾、浓硫酸、酒精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了酒精的着火点。故选B。10.(2023·河南信阳·校考三模)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铁粉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B.吹入空气的目的之一是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就会发生燃爆D.蜡烛熄灭,可能是爆炸产生的气流隔绝了氧气【答案】C【详解】A、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铁粉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是因为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热,导致气体体积膨胀,故A说法正确;B、吹入空气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说法正确;C、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燃爆,需要达到爆炸极限,故C说法不正确;D、蜡烛熄灭,可能是爆炸产生的气流隔绝了氧气,故D说法正确;故选:C。11.(2023秋·河南南阳·九年级期末)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CO中毒【答案】B【详解】A、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A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C、家中燃气泄漏时,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立即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C错误;D、CO在难溶于水,故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D错误。故选B。12.(2022秋·四川乐山·九年级校考期末)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扇子扇灭蜡烛火焰,原因是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D.在提供氧气和足够温度的前提下,可燃物可以在水下燃烧【答案】C【详解】A、将木柴架空燃烧,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不符合题意;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小,高处二氧化碳含量高,不符合题意;C、扇子扇灭蜡烛火焰,原因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D、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在提供氧气和足够温度的前提下,可燃物可以在水下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C。13.(2023春·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生活中有人通过放孔明灯(如图)祈福。孔明灯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不会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灯罩不是可燃物B.孔明灯升空是因为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变小C.放孔明灯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场地D.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答案】A【详解】A、灯罩具有可燃性,但是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错误;B、点燃孔明灯后,灯罩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在浮力作用下升空,故正确;C、孔明灯燃烧时温度可达300°C,一旦其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就会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引发火灾,所以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易爆场地,故正确;D、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故正确;故选A。14.(2023春·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末)淄博烧烤全网走红,小葱、小饼和小炉子是淄博烧烤“灵魂三件套”。机制炭(如图)用作烧烤燃料,引燃它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炭火可以使用燃烧后产生的炭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机制炭做成空心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炭灰可以盖灭炭火是因为隔绝了空气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D.烧烤应该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答案】C【详解】A、机制炭做成空心,增大了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炭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使机制炭熄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使用时用酒精引燃,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使温度达到机制炭的着火点,而不是为了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D、烧烤应该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可以促进物质的燃烧,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5.(2023春·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或做法正确的是A.发现燃气泄露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 B.在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接打电话C.高层建筑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油锅着火立即洒水浇灭【答案】B【详解】A、燃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防止爆炸的发生,家中燃气泄漏时,首先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错误;B、加油站、面粉厂等地的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燃油蒸汽、可燃性粉尘,因此应严禁烟火或电火花,以防发生爆炸,所以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接打电话,正确;C、高层建筑起火,不能立即乘电梯逃离火场,因为发生火灾时往往会发生停电,且电梯井内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人的窒息,错误;D、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所以油锅着火不能洒水浇灭,应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错误。故选B。16.(2023秋·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B.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C.原子结构模型D.灭火方法模型【答案】B【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而模型中是氧、硅、铁、铝,不符合题意;B、元素可以组成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符合题意;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故选B。17.(2023春·北京东城·九年级北京五十五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及原理都正确的是A.吹灭蜡烛,原理是隔绝氧气B.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辟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答案】C【详解】A、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错误;B、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C、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C正确;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D错误;故选C。18.(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加油!向未来》栏目组做了一个实验,将冰冻大虾不经过解冻,直接放在正在用火加热的滚烫油桶中,油桶周围瞬间燃起大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油桶着火可以浇水进行灭火B.高温的油粒引燃油桶外空气,使其迅速燃烧C.冰遇到高温的油变成水蒸气,水蒸气迅速燃烧D.冰遇到高温的油变成水蒸气,气体迅速膨胀,扩散带出油粒,油粒遇火燃烧【答案】D【详解】A、由于水具有流动性,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油桶着火浇水会使火势蔓延,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高温的油粒进入空气,增大了油粒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加迅速、充分,空气不能燃烧,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冰遇到高温的油迅速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带着油粒进入空气,增大了油粒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迅速燃烧,水蒸气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冰遇到高温的油变成水蒸气,气体迅速膨胀,水蒸气带着油粒进入空气,增大了油粒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油粒遇火迅速燃烧,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9.(2023秋·海南海口·九年级海口市第十中学校联考期末)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书灯勿用铜盘,惟瓷盏最省油,中有夹瓷盘,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写出一种熄灭省油灯的方法,并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2)“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盛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