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3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3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3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3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长治高三基础调研)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注重加强对地方诸侯的管理,要求其绝对服从,实质也是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该规定反映的是汉武帝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排除;C项实质也是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故选D。答案:D2.(2018·聊城高三月考)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肯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解析:根据题干中“诸侯稍微”的原因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极大削弱了地方王国实力,将大的王国分割成小的侯国,无法同中央对抗,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达到“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的效果,主要反映了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故A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郡国并行制出现问题之后,汉武帝实行削弱诸侯国的措施,排除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答案:C3.(2018·鞍山高三模拟)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履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A.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B.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把决策权力分为决策、审议、执行三步运行,门下省具有审议、封驳的职能,可参与决策,故B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大臣可以对于君主的不当诏令加以限制,是决策正确的保证,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下的门下省具有对诏令的审议和封驳权,而不是监察权,故C项错误;分割相权,削弱的是相权,加强了皇权专制,故D项错误。答案:B4.(2018·盘锦高三摸底)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设置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下列各项可以作为佐证的是()A.设立内阁负责奏章票拟 B.派遣通判监督地方长官C.开创三省六部管理体制 D.设枢密院分理全国军务解析:内阁制度创立于明代,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结合所学,北宋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立通判,对其进行监督,与题干“中枢机构”不符,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开创于隋唐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全国军务归枢密院管理,以削弱宰相的军权,故D项正确。答案:D5.(2018·太原高三诊断)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解析:由“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可以看出行省制体现出中央机构的特点;由“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可以看出行省是地方权力机构;综合上述可以看出行省制是具有双重性的权力结构,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行省制体现的是中央集权;B项说法错误,与“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不符;D项说法本身错误。答案:C6.(2018·大连高三联考)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是元朝的最政机构C.行省制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行省制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解析:根据材料,由“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知,行省是元朝的地方行政机构,行省拥有经济、政治、军事大权,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因此地方权力相对较大,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不会导致地方势力的膨胀,故A项错误。行省制下,行省拥有经济、政治、军事大权,但并不能对中央的权力起到分权的作用,没有起到制衡的作用,故D项错误。元朝最政机构是中书省,而不是行省,故B项错误。答案:C7.(2018·亳州高三评估)汉武帝时,许昌、薛泽、庄青翟、赵周等为丞相,“皆……娖娖(小心谨慎之意)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于是设立中朝。据此,中朝的设立()A.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专制 B.为弥补宰相才干不足C.为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 D.与“外朝”相互牵制解析:据材料“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这说明当时丞相才干不足,“于是设立中朝”说明其目的在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故B选项正确;虽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立中朝与限制相权、强化专制有关,但材料无法体现这一特点,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故C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而不是与“外朝”相互牵制,故D选项错误。故选B。答案:B8.(2018·宝鸡高三质检)秦和西汉时期,中央实行丞相制;东汉初年,尚书台成为事实上的中枢决策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建立,形成三公、三省两套各具实权的职官系列。据此推断,魏晋南北朝()A.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B.宰相制度名存实亡C.决策行政职能分离 D.中央职官体制完善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套各具实权的职官系列”意在强调决策行政职能是分离的,即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魏晋南北朝中央集权尚未高度强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来看魏晋南北朝宰相也具实权,并非名存实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魏晋南北朝中央职官体制尚未完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答案:C9.(2018·菏泽高三诊断)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A.大大加强了宰相的执行权力B.促进了集体决策模式的形成C.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解析:材料认为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制约作用,能够使决策合理化和科学化,故选D;A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最后由皇帝定夺,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故排除B、C。故选D。答案:D10.(2018·珠海高三模拟)北宋初期,行使检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B.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D.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御史和丞相“交战于廷”,没有涉及相位之争,排除B。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的说法错误,排除C。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于汉武帝时期,排除D。所以选A。答案:A11.(2018·黄冈高三统测)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朝朝廷下诏提出,幽州、并州、凉州边界地区人口稀少、边役繁重、士人进仕途径狭窄,主张“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增加在上述地区举荐孝廉的比例,其目的在于笼络边远地区的百姓人心,D项正确。题干体现汉代孝廉察举员额分配的变化,与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无关,排除A。其目的是应付北方民族的威胁,与改变人才南北分布无关,排除B。C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答案:D12.(2018·大同高三评估)有学者论及唐朝科举制:“有案可稽的唐代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微寒’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多半是破落官僚家庭,至少是个小地主,只是近几代无人做官而已。”对上文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B.唐朝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科举考试实现了真正的广开才路D.唐朝科举考试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解析:材料中的比例数字可以直接看出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其实仍然是多处在社会上层的,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多处在社会上层说明了并未实现真正的广开才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考试和九品中正制有很大的不同,并不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8·沈阳高三段考)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图1、图2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三: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10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下虽无世禄之臣”归纳“变”,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分析原因。由材料一“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归纳“不变”,结合所学分析原因。第(2)问,可以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归纳;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归纳评价。第(3)问,依据材料三可以归纳出观点,即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史实可以从秦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归纳。答案:(1)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不变”成因: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创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互为补充、相互牵制。评价:通过分权,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3)观点: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论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创立以来其本原精神不变,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制度,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朝内外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道、州、县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和路、州、县制,并实行重文轻武等制度;元朝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14.(2018·抚州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晁福林《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和目的。(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10分)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第一小问制度,根据材料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可知,秦朝政治上废除王国,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该制度是郡县制。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解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监视旧贵族等信息可知,该制度的特点是实现了对地方政权有效的控制;或以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第三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