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名句名篇默写1.默写。表达方式是文章思想内容变成具体存在现实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段,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蒹葭》中(1)“,”是记叙,记叙了主人公在艰险而高陡的道路上追寻伊人;《关雎》中(2)“,”是描写,描写鸟儿相爱的情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3)“,”是抒情,抒写了在太平盛世闲居在家的惭愧心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4)“,”是议论,通过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写出了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柳宗元《小石潭记》中(5)“,”兼用描写和抒情,既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又抒发了作者孤寂、凄凉、哀怨的心情。二、基础知识综合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宋诗散文化,到苏轼而极。他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因为攻击①新法,一辈子升沉在党争中。他将禅理大量地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他的诗气象洪阔,铺叙宛转,又长于譬喻,真到用笔如舌的地步;但不免“掉书袋”的毛病。他门下出了一个②,是第一个有意讲究诗的技巧的人。他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也因党争的影响,屡遭贬zhé,终于死在贬所。他作诗着重锻炼,着重句律;句律就是篇章字句的组织与变化。他开了江西诗派。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说他“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liè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贬zhé()
着()重
会萃()
搜liè()(2)上面文段中括号的作用是。(3)上面语段选自《经典常谈》,请在文段横线上填写诗人的名字。(4)请根据文段内容,分析苏轼诗歌的特点。三、综合性学习3.班级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请你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小明:小李同学,为开展这次活动,班主任让我搜集有关资料。可是,我还不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小李:低碳生活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小明:我明白了。从我搜集的《京津冀地区释碳量比对图》来看,倡导低碳生活非常有必要。小李:是的,从这张图表可以看出。小明:那么,?小李:我们要绿色出行,不要乱扔垃圾等。小明:昨天我看见小安洗过手没有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如果再遇见,我该如何劝导他?小李:。小明:“。”小李:你说的这个口号很恰当,我们共同努力吧!(2)下面是小徽同学搜集到的一段文字,请你修改。漫步途中,你可能会注意到没见过的鸟类,驻足聆听它们不同的叫声;【甲】可能会发现叫不出名字的正在街角茁壮生长一株漂亮植物;可能看到城市河道上撑桨板的人正在和皮划艇爱好者竞渡,水面上波光粼粼闪着金辉。【乙】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扩大,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成为共识。而城市漫步这种旅游路线短且以步行或骑行为主的旅行方式,正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完美实践。①【甲】处画线句有语序不合理的语病,请修改,使之与前后句子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句。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温暖的回忆王春英①从陕北回到北京已经26年了,临近春节,心里就莫名的想念,总觉得有很多事情放不下,不知道是人老了还是心里的牵绊太多。有人说,过了60岁能记住30年前的事,而眼前的事想不起来。我就是这样的人,对北京没有太多的记忆,可对30前生活过的陕北,记忆就如此清晰。不知道是第二故乡给我的记忆太深,还是人身在北京心留在当地了,我常常想起陕北的年,想起我的青年时代。②1968年12月24日,是我来到陕北插队的日子,也是我第一次在陕北过大年。来时一路火车劳累、汽车颠簸,车窗外是黄土高坡,沿路的风景就两个字概括——“太土”。我的心情交错复杂,不知今后会如何生活,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到了延安才发现,新奇的环境、全新的生活,陕北老乡给我亲人般的照顾、无微不至的体贴,让远离家乡的我一点也不孤单。③记得刚到村里,我站在崖边上,一眼望去家家的窑顶都是徐徐青烟。村里人住的窑洞有门、有窗户,虽然不大,但都收拾得干净整洁。窑洞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每天做饭都是烧柴火,火走烟道,陕北的火炕热乎乎的。冬天外面再冷,只要你躺在炕上就会消除劳动中的满身疲劳,睡得很踏实。④阴历腊月快过年了,村里很热闹,虽然都是黄土一片,但依稀可以看到,每家窗户都贴着红色的窗花,窄小的门上贴着大红色的对联,有求福保平安的祈盼、有为子女学业的祈福。农村人很浮朴,有的老人一辈子也没有从山里走出去,但是他们对过大年很重视,从进入腊月就开始忙活起来,磨面蒸馍、磨豆子做豆腐、杀猪宰羊,忙得不亦乐乎,每个人都是喜气洋洋,一年的辛苦也许在这一刻全部释怀。这也是我在北京不曾看见也不曾体会到的,书本上描写再热闹的过年都不如亲临现场的感受最真实。⑤除夕夜,各家电灯都是通亮的,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我站在高处崖边环视整个村落,点点灯光忽隐忽现,就像萤火虫散落在各个角落,村庄、窑洞、小路构成了一幅画,特别美。那种美是我之前在北京不曾见到过的,那是乡土气息的本色美。⑥从正月初二开始,就到了亲戚朋友相互走动的日子,大家背着大包小包。有拉驴车的,一般都是给老人坐的,年轻人就是骑自行车走街串巷。小路上到处是笑声、吆喝声、孩子们的互相打闹声,更增加了过年的喜庆气氛。⑦平时村里的乡亲们也把我们当孩子看待,亲切地称我们“北京娃”,谁家做了好饭好菜,都会想到我们,遇到刮风下雨,给我们知青点送一些。如果相隔几个崖畔,就站在山棱喊几嗓子,声音悠长而清晰,这种表达方式也是陕北男女用来表达爱情的。据我所知,陕北民间小调就是从这种浪漫的呼喊形成的,这种表达很真诚。农村生活虽然很苦,但每个人都很快乐。⑧如果赶上哪家嫁姑娘、娶媳妇,那更是喜庆热闹,全村人携老扶幼陆陆续续来主人家送祝福、凑份子,虽然钱不多,一般是本家亲戚的心意,但是全村人都带着满满的心意为主人家送去祝福。院子里,摆好一排排整齐的桌子,大盆大碗的肉菜,支起的大铁锅、压饸饹的工具,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村民手工做的,勤劳的陕北人,各显拿手本事。⑨农村看似很落后,但人们的心离得很近,感情真挚。不像城市,满大街熙熙攘攘的人,都是互相擦肩而过。在我离家的那些日子里,并没有孤独无助,是延安的父老乡亲把这份亲情给了我,让我难以忘怀。想念陕北、想念质朴的老乡、想念那份沉甸甸的情谊。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我”对在延安时的插队生活记忆深刻。B.陕北农村的窑洞具有有门有窗、干净整洁、冬暖夏凉、火走烟道等特点。C.第⑥段画线句子是侧面描写,烘托了陕北农村孩子们过年的喜庆气氛。D.陕北民间小调是由浪漫的呼喊演变而成的,陕北男女常用来表达爱情。5.文章写了许多陕北春节的习俗,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磨面蒸馍、磨豆子做豆腐、杀猪宰羊→各家电灯通亮→6.文章为什么多次写到北京?请列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7.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1)来时一路火车劳累、汽车颠簸,车窗外是黄土高坡,沿路的风景就两个字概括——“太土”。(从描写方法的角度)(2)点点灯光忽隐忽现,就像萤火虫散落在各个角落。(从修辞方法的角度)8.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材料一: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养育,例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子始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摘编自360百科词条“物候”)材料二:①借助技术手段,如今让花卉推迟花期也成为现实。如果想让春花推迟到“十一”期间开放,就要在2月底气温回暖之前把盆栽花卉移至冷库,继续保持冬季温度,同时保证一定湿度,每天观察花卉状态,保证既不冻伤又不会使花蕾膨大开放。8月中旬开始,将冷库升温,每周上调2—3摄氏度。9月初,将花卉从冷库移出至树下接受散光照射,同时每天在盆栽花卉的枝条及花苞上喷施水雾至少3次,直至花蕾膨大、花卉透色、含苞待放,这时就可以摆放到展厅与观众见面了。②花开随人意,四季春常在。冬赏春花,在品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感悟一花一叶背后所承载的技艺传承,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摘编自《春花如何在冬天绽放?》,《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5日)材料三:①室外寒风凛冽,大棚内却是暖意融融,一排排高架栽培和智能化设备随处可见。与以往的种植方式不同,这里的草莓不是长在地垄中,而是生长在“半空”,水肥一体化管道直通槽内。根不沾地、住着“高楼”,草莓植株生长的营养从哪里来?相比传统地栽草莓,草莓移到半空中栽种采用进口基质和椰糠作为植料,引进全自动水肥滴灌一体机设备,自动滴灌输送营养物质,这样一来,草莓植株就能在不沾地的情况下茁壮成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实现高产、优产。同时,高架种植系统改善了草莓的通风透光条件,有效抑制病虫害的滋生环境,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量,确保草莓的绿色、健康与安全。②冬季草莓生长需要气温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最低不低于8摄氏度。除了无土栽培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外,草莓大棚里安装了物联网系统,工作人员只需在手机端进行便捷操作,就能对棚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智能化调控,让草莓吹上“空调”。(摘编自《“空中”草莓吹空调》,《贵州日报》2025年01月13日)材料四:受11月下旬以来持续干旱和阶段性寒潮天气影响,小麦出现了干冻害,表现为叶片发红发紫,部分旺长麦苗黄叶干稍,严重威胁着小麦安全生长。五河县气象局副局长张元刚介绍,根据该局在全县建立的两处农作物物候自动观测系统监测数据表明,五河县麦田旱象已经露头,并有进一步发展势头,气象预报显示,1月底前仍无有效降水,抗旱保苗要引起高度重视,应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五河县农技专家建议,播种较晚、整地粗放、坷垃较多、土壤疏松、根系下扎不足10厘米,且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持续低于65%的麦田,应抓紧时间及时进行灌溉,以压实土壤,平衡土壤温度,确保麦苗安全越冬,为实现夏粮二十二连增、二十二连丰,打下坚实的苗情基础。(摘自《科技指导促冬管,培育壮苗保丰收》,“人民网·安徽频道”2025年01月20日)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物候观测的记录反映了不同地区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B.材料二第二段语言优美,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生动性。C.草莓植株生长在“半空”中,采用进口基质和椰糠作为植料,可以茁壮成长,实现高产、优产。D.及时进行灌溉可以有效减小持续干旱和阶段性寒潮天气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确保麦苗安全越冬。10.材料一画线句子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11.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材料内容加以概述。12.请结合后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这句话的理解。五、文言文阅读【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癸巳,发峨眉县,出西门登山,过慈福普安二院、白水庄、蜀村店、十二里龙神堂。自是谷舂淙①,林樾雄深。小憩华严院,过青竹桥、峨眉新观、路口、梅树垭、两龙堂,至中峰院……出院,过樟木、牛心二岭及牛心院路口,至双溪桥。乱山如屏簇②,有两山相对,各有一溪出焉,并流至桥下。石堑深数十丈,窈然③沉碧,飞湍喷雪,奔出桥外,则入岑蔚④中。可数十步,两溪合为一,以投大壑。渊渟⑤凝湛⑥,散为溪滩。滩中悉是五色及白质青章⑦石子。水色曲尘⑧,与石色相得如铺翠锦非摹写可具。(节选自范成大《吴船录》)【注】①舂淙:水石冲击声。②簇:围着,拥着。③窈然:深远,幽深。④岑蔚:深茂的草木丛。⑤渊渟:潭水积聚不流动。⑥凝湛:深湛清澈。⑦章:花纹。⑧曲尘:指淡黄色。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日光下澈
澈:
(2)斗折蛇行
斗:(3)并流至桥下
并:
(4)滩中悉是五色及白质青章石子
悉: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与石色相得如铺翠锦非摹写可具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自是谷舂淙,林樾雄深。16.【甲】【乙】两个文段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法,请结合文段概述并简要分析。六、作文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不是顶峰的手摘星辰,而是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请以“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自定立意;(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溯洄、跻、雎鸠、洲、楫、耻、涯、悄怆、幽邃”等字词容易写错。2.(1)谪zhuócuì猎(2)补充说明(3)①王安石
②黄庭坚(4)①气象洪阔,铺叙宛转。②将禅理大量地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③长于譬喻。④真到用笔如舌的地步。【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贬zhé(谪):指官吏降职并流放。着(zhuó)重:“着”读zhuó时,有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在思想感情、行动上)对某事物表示重视等意思。会萃(cuì):“萃”本义指草丛生,引申为聚集,“会萃”同“荟萃”,指(杰出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搜liè(猎):指搜集,“猎”有寻求、搜寻的意思。(2)本题考查标点的作用。文段中括号“(今四川眉山)”“(今江西修水)”的作用是补充说明,对“眉州眉山”“洪州分宁”这些古代地名进行解释,让读者了解其在现代的地理位置。(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①王安石: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王安石推行变法,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陷入党争。②黄庭坚:黄庭坚是苏轼门下的重要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讲究诗的技巧,着重锻炼和句律。(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结合文段中“他将禅理大量地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他的诗气象洪阔,铺叙宛转,又长于譬喻,真到用笔如舌的地步……他作诗着重锻炼,着重句律;句律就是篇章字句的组织与变化。他开了江西诗派”可作答。3.(1)示例:什么是低碳生活呢京津冀地区2025年预测释碳量均比2020年释碳量略有增加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倡导低碳生活呢小安,你好。如果大家都经常忘记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节能减排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为了践行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让我们一起改掉不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的坏习惯吧!选择低碳,绿色相伴(2)①可能会发现一株叫不出名字的漂亮植物,正在街角茁壮生长②把“扩大”改为“增强”。【详解】(1)本题考查补写。第一空:结合“小李同学,为开展这次活动,班主任让我搜集有关资料。可是,我还不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可知,小明明确表明自己不知道低碳生活是什么,处于求知状态。补写内容需围绕询问低碳生活的概念展开,采用疑问句式。示例:小李,能给我讲讲啥是低碳生活不?第二空:“我明白了。从我搜集的《京津冀地区释碳量比对图》来看,倡导低碳生活非常有必要。”“是的……”分析,小明提到了释碳量比对图以及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小李的回应要基于图表内容。观察图表可知是2020年和2025年京津冀地区释碳量的对比。从图片《京津冀地区释碳量比对图》来看:北京市2020年释碳量是11,341万吨,2025年预测释碳量是11,874万吨,2025年相较于2020年释碳量数值增大。天津市2020年释碳量为19,560万吨,2025年预测释碳量是21,458万吨,明显能看出2025年预测值高于2020年实际值。河北省2020年释碳量是94,673万吨,2025年预测释碳量达到102,625万吨,同样呈现出2025年预测释碳量高于2020年的情况。故可总结:京津冀地区2025年预测释碳量均比2020年释碳量略有增加。据此回答即可。第三空:小明:“那么……”小李:“我们要绿色出行,不要乱扔垃圾等”:前面小明了解了低碳生活概念,又和小李探讨了图表反映的释碳量情况,此时用“那么”进行过渡,而小李陈述了生活中具体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因此小明应该是问如何在生活中具体践行低碳生活。示例:那在日常生活里我们该咋做才能践行低碳生活呀?第四空:小明:“昨天我看见小安洗过手没有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如果再遇见,我该如何劝导他?”:小明提出了具体的劝导场景和问题。补写内容要针对小安未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行为进行劝导。开头称呼体现礼貌,接着阐述这种行为对节能减排目标的影响,最后以温和的方式提出改掉坏习惯的建议。示例:小安,你好呀。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能节约不少能源呢,要是大家都不注意,咱们的低碳生活可就难实现啦。咱们一起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好习惯,好不好:第五空:小李:“你说的这个口号很恰当,我们共同努力吧!”:小李称赞了小明提出的口号,因此补写小明提出的宣传低碳生活的口号。示例:低碳行动,绿满家园。(2)本题考查病句和词语运用。(1)原句“叫不出名字的正在街角茁壮生长一株漂亮植物”存在多重定语语序混乱问题。根据汉语表达习惯,正确顺序应为:数量词(一株)→形容词(叫不出名字的、漂亮)→名词(植物)→地点及状态状语(正在街角茁壮生长)。结合“你可能会注意到没见过的鸟类,驻足聆听它们不同的叫声”“可能看到城市河道上撑桨板的人正在和皮划艇爱好者竞渡,水面上波光粼粼闪着金辉”可知,前后句的句式都是先列举事物,再描写动作等。调整后与前后句结构一致:修改后句子先列举“一株叫不出名字的漂亮植物”,再补充状态“正在街角茁壮生长”,形成“发现事物+描述状态”的排比句式,句式工整,逻辑清晰。(2)“意识”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其程度需用“增强”“提升”等动词搭配(如“环保意识增强”“安全意识提升”);而“扩大”通常搭配“范围”“规模”等具体名词(如“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影响范围”)。原句“意识不断扩大”属于动宾搭配不当,修改为“意识不断增强”。4.C5.贴窗花对联亲戚朋友相互走动6.示例一:第④段中,把在北京过春节的感受与在陕北过春节的感受作对比,突出强调了陕北老乡对过大年很重视,表现了他们的热闹快乐,表达了作者对陕北生活的思念之情。示例二:第⑤段中,把除夕夜陕北村落之美与之前北京的场景作对比,突出了陕北村落具有充满乡土气息的本色美,表达了作者对陕北生活的思念之情。7.(1)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荒凉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当时迷茫的心情,为下文写新奇的环境、全新的生活做铺垫。(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灯光比作萤火虫,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灯光忽隐忽现的特点,表现了陕北农村除夕夜的图画美。8.①作者把陕北称为第二故乡,常常想起陕北的年,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表现了作者对陕北生活的怀念之情。②作者写第一次在陕北过大年,陕北老乡给他亲人般的照顾,表现了作者对陕北老乡的感激之情。③文章记叙了陕北老乡勤劳、淳朴、真诚、善良,热情好客,表现了作者对陕北老乡的赞美之情。【导语】这篇散文以深情的笔触勾勒出知青对陕北生活的温暖回忆。作者通过对比北京与陕北的生活差异,突显了陕北乡村的质朴人情与独特年俗。文中对窑洞、窗花、除夕灯光等细节的白描,与“萤火虫”般的比喻相映成趣,既展现了黄土高原的原始风貌,又暗含对纯真人情的礼赞。记忆中的陕北春节成为情感载体,承载着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对第二故乡的眷恋。城市与乡村的情感张力贯穿始终,最终升华为对真诚人际关系的永恒向往。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C.有误,结合第⑥段“小路上到处是笑声、吆喝声、孩子们的互相打闹声,更增加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知,句中“笑声、吆喝声、打闹声”是对过年场景的直接描写,属于正面烘托喜庆气氛,而非“侧面描写”;故选C。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第④段“每家窗户都贴着红色的窗花,窄小的门上贴着大红色的对联”可知,这是腊月里临近过年时,陕北农村在装扮房屋、营造节日氛围的习俗。由此可知,第一个横线处应填“贴窗花对联”。结合第⑥段“从正月初二开始,就到了亲戚朋友相互走动的日子,大家背着大包小包……小路上到处是笑声、吆喝声”可知,这是正月里走亲访友的习俗,体现了过年时的热闹氛围。由此可知,第二个横线处应填“亲戚朋友相互走动”。6.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合第④段“这也是我在北京不曾看见也不曾体会到的,书本上描写再热闹的过年都不如亲临现场的感受最真实”可知,作者将北京过年的“未见未感”与陕北过年的“亲临热闹”形成对比。由此可知,通过对比突出陕北老乡对过年的重视、氛围的热烈,以及作者对陕北生活的深刻记忆与思念。结合第⑤段“那种美是我之前在北京不曾见到过的,那是乡土气息的本色美”可知,作者把北京场景的“无此美景”与陕北村落除夕夜的“萤火散落般的灯光之美”对比。由此可知,通过对比凸显陕北乡村质朴天然的美感,强化作者对陕北独特生活场景的怀念与眷恋。7.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1)结合第②段“来时一路火车劳累、汽车颠簸,车窗外是黄土高坡,沿路的风景就两个字概括——‘太土’”可知,这里通过“黄土高坡”“太土”等景物描写,勾勒出陕北初印象的单调与苍凉。由此可知,这种描写既渲染了初到异乡的陌生与荒凉氛围,也直接烘托出作者初到陕北时内心的迷茫、不安,同时为后文写陕北老乡的热情、环境的新奇形成反差,做足情感与情节的铺垫。(2)结合第⑤段“点点灯光忽隐忽现,就像萤火虫散落在各个角落”可知,作者将除夕夜窑洞的灯光比作“萤火虫”,二者在“忽隐忽现”的动态与“散落角落”的分布上高度相似。由此可知,比喻手法的运用,生动具象地展现了灯光闪烁的灵动画面,让陕北村落的夜色充满诗意,既突出了乡土气息的本色美,也暗含作者对陕北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切喜爱。8.本题考查情感理解。结合第①段“对北京没有太多的记忆,可对30年前生活过的陕北,记忆就如此清晰。不知道是第二故乡给我的记忆太深,还是人身在北京心留在当地了,我常常想起陕北的年,想起我的青年时代”可知,作者将陕北称为“第二故乡”,且用“记忆如此清晰”“常常想起”等表述,直接抒发对陕北生活及青年时代的深切怀念。由此可知,这体现了作者对陕北生活的怀念之情。结合第②段“陕北老乡给我亲人般的照顾、无微不至的体贴,让远离家乡的我一点也不孤单”可知,初到陕北的作者因老乡的关怀而感受到温暖,这种“亲人般的照顾”是身处异乡的心灵慰藉。由此可知,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陕北老乡的感激之情。结合第⑦段“平时村里的乡亲们也把我们当孩子看待……谁家做了好饭好菜,都会想到我们,遇到刮风下雨,给我们知青点送一些”可知,老乡们主动分享食物、风雨中送关怀,展现出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品质。由此可知,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叙述,自然流露出对陕北老乡美好品格的赞美之情。9.A10.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物候学与气候学作比较,突出了物候学与气候学的不同特征。②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并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这一事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11.①水分②光照③养分④科技12.①借助技术手段,根据不同季节、时间调整植物环境温度,促使其发育、成熟。②在大棚内种植时,安装物联网系统对棚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智能化调控。③加强农作物物候自动观测系统建设,根据农作物物候自动观测系统监测数据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物候学与现代农业技术展开,通过四则材料形成递进式结构:先阐释物候学原理(材料一),再展示人工调控花期(材料二)、智能化种植(材料三)和气象灾害应对(材料四)三个实践维度。文本特色鲜明,既有严谨的对比说明(如气候学与物候学差异),又融入诗意表达(“花开随人意”),同时突出科技元素(冷库控温、物联网系统)。材料间形成“理论-技术-应用”的逻辑链条,生动体现了传统物候知识在现代农业中的创新性转化,凸显科技赋能下人与自然的新型互动关系。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A.有误,结合材料一“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可知,物候观测的记录同时反映当天和过去一段时间的天气积累,而非“不同地区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原文强调的是“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积累”,选项偷换概念,将“当时当地”的限定范围扩大为“不同地区”,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A。1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结合材料一“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可知,作者将气候学与物候学的观测对象和研究目的进行对比。由此可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清晰突出两者的差异,让读者直观理解物候学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可知,这是用具体天气现象的例子说明气候学的观测内容。由此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真实可感的实例,具体准确地阐释了气候学的研究范畴,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通俗性。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材料二第①段“每天观察花卉状态,保证既不冻伤又不会使花蕾膨大开放”“每天在盆栽花卉的枝条及花苞上喷施水雾至少3次”可知,水分(湿度)会影响花卉生长,需保证一定湿度并喷水雾才能让花卉正常开放。由此可知,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之一。结合材料二第①段“9月初,将花卉从冷库移出至树下接受散光照射”可知,光照条件会影响花卉生长,需接受散光照射才能让花卉正常发育。由此可知,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之一。结合材料三第①段“草莓移到半空中栽种采用进口基质和椰糠作为植料,引进全自动水肥滴灌一体机设备,自动滴灌输送营养物质”可知,养分供给会影响草莓生长,需通过基质、椰糠和滴灌设备提供营养物质才能实现高产优产。由此可知,养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之一。结合材料二第①段“借助技术手段,如今让花卉推迟花期也成为现实”、材料三第②段“草莓大棚里安装了物联网系统……对棚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智能化调控”以及材料四“根据该局在全县建立的两处农作物物候自动观测系统监测数据……应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可知,技术手段(冷库控温、物联网调控、物候观测系统等科技应用)能干预植物生长环境,解决干旱、温度等问题。由此可知,科技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之一。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材料二第①段“如果想让春花推迟到‘十一’期间开放,就要在2月底气温回暖之前把盆栽花卉移至冷库,继续保持冬季温度……9月初,将花卉从冷库移出至树下接受散光照射”可知,通过技术手段调控温度(如冷库控温、升温及散光照射),可改变花卉自然生长周期,使其在非自然花期开放。由此可知,借助技术手段调整植物环境温度,能促使其按人类需求发育成熟,体现了物候知识在指导农业生产中对植物生长周期的干预作用。结合材料三第②段“草莓大棚里安装了物联网系统,工作人员只需在手机端进行便捷操作,就能对棚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智能化调控”可知,在大棚种植场景中,利用物联网系统实现对湿度、温度的精准控制,为草莓生长创造适宜环境。由此可知,通过智能化设备调控种植环境的温湿度,是物候知识在农业生产中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应用。结合材料四“根据该局在全县建立的两处农作物物候自动观测系统监测数据表明,五河县麦田旱象已经露头……应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可知,借助农作物物候自动观测系统获取数据,可提前发现小麦生长中的问题(如旱象)并据此制定灌溉等应对措施。由此可知,通过物候观测系统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及环境变化,能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体现了物候知识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价值。13.穿透像北斗星一样一起全,都14.与石色相得/如铺翠锦/非摹写可具15.(1)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2)这些地方淙淙的流水声在山间回响,林荫茂密幽深。16.甲文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是侧面描写,衬托了潭水之清。乙文段:“滩中悉是五色及白质青章石子”是侧面描写,衬托了潭水的清澈。【导语】这两段山水游记展现了唐宋文人独特的自然审美视角。柳宗元《小石潭记》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清幽冷寂的潭景,通过空游无依的游鱼和犬牙差互的岸势,营造出遗世独立的意境。范成大《吴船录》则以行旅视角记录峨眉山水,用飞湍喷雪、铺翠锦等动态比喻,突出山川的雄奇绚烂。两文都善用感官描写(水声、石色)和比喻手法(珮环、翠锦),但柳文更显孤寂,范记更具生气,体现了不同时代文人对自然的不同观照方式。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1)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2)句意: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斗:像北斗星一样。(3)句意:一起流到双溪桥下。并:一起。(4)句意:沙滩里都是五颜六色及白底青纹的石子。悉:全,都。1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谓语和宾语间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句与句间要停顿。根据句意“(浅黄的水色)与石头的颜色相映衬,就像铺着翠锦一般,这种美丽的景色是无法用文字和绘画完全描绘出来的”可知,“如铺翠锦”是对前句的比喻,需断开。“非摹写可具”是独立分句,表达无法用笔墨形容,故再断。那么,则可停顿为:与石色相得/如铺翠锦/非摹写可具。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俶尔:表突然;翕忽;形容动作迅捷,体现鱼的灵动。(2)是:这;谷舂淙:指水流冲击石头的声响;林樾雄深:突出林木的繁茂与深邃。1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知,以鱼似在空中游动,侧面体现水透明如无物,无需直接写水清。这是侧面描写,衬托了潭水之清。从乙文“滩中悉是五色及白质青章石子”可知,通过石子的色彩斑斓,目视可见的绚丽石子的颜色,这也是侧面描写,衬托了潭水的清澈。故两文均借他物间接展现景物特点,这种侧面描写的写法,增强画面感与感染力。【点睛】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乙:癸巳日,从峨眉县出发,出了西门开始登山,经过慈福普安二院、白水庄、蜀村店、十二里龙神堂等处。这些地方淙淙的流水声在山间回响,林荫茂密幽深。在华严院休息片刻,经过青竹桥、峨眉新观、路口、梅树垭、两龙堂,到了中峰院……走出中峰院,经过樟木、牛心二岭和牛心院路口,到双溪桥。乱山如屏障般围着(这里),两座山峰相对,各有一两条溪水从山间涌出,一起流到双溪桥下。(两条溪水)流入数十丈深的石沟,幽静碧绿,急流汹涌,水花飞溅,又快速流出桥外,流入深茂的草木丛中。再往前流数十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
- GB/T 196-2025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 有效准备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移动学习课题申报书
- 声乐类课题申报书怎么写
- 行政管理师职业素养考试内容的探讨与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资格考试的全面透视与试题答案
- 项目管理认证考试实务能力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专业考试内容试题及答案
- 职业生涯规划的证券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阜阳太和县第二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癌症治疗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弘扬航天精神中国航天日主题宣教课件
- 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考生物试题模拟试卷(8)生物试题含解析
- 私募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版本
-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炼油厂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中国海洋大学辅导员考试题库
- 土地房屋测绘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产品平台与CBB_技术管理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