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_第1页
九下《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_第2页
九下《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_第3页
九下《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_第4页
九下《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下《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十年春,……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日:“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日:“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又何间焉

间:

(2)小惠未遍

遍:

(3)必以信

信:

(4)必以情断之

之:

⑸智虽弗及

及: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参考译文】【乙】长勺之战,曹刿问鲁庄公(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

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判决它。”(曹刿)回答说:“这就可以了。如果内心为百姓考虑,智慧即使有不能达到(的地方),(也)一定可以达到(目的)。”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公与之乘,……故逐之。【乙】尝①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③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④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蹙⑥其脑,果腹而去。注:①尝:曾经

②而势稍不及,及:至,到达。③若将,若:好像。④待:防备。⑤飙:像疾风一样。这里指迅速。⑥蹙(cù):吸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公将鼓之:

(2)再而衰:

(3)如是者三四次:

(4)果腹而去:2.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2)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3.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4.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5.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参考译文】【乙】曾经看见一蜘蛛在墙壁间织网,蜘蛛网离地约有二三尺高,有一只大蛇从蛛网下经过,抬起头想吃掉蜘蛛,可是它的力量稍稍达到不了。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将要离去,蜘蛛突然悬丝而下,蛇又抬起头来想吃掉蜘蛛,蜘蛛仍是守住它的网,又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又将要离开,蜘蛛又赶忙垂丝而下,蛇又抬起头来等待蜘蛛,蜘蛛仍又回到网内,像这样三四次,蛇精疲力尽了,把头趴在地上,这时蜘蛛趁其不备,迅速悬丝而下,盘踞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被咬得)乱跳乱颠,以至到死。蜘蛛于是就吸蛇的'脑汁,吸饱了才离去。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甲】同前文“二”节选。【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日:“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

既⑦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日:“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节选自《公羊传》)【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dài):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

鼓: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杨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译文】【乙】宋公与楚军在泓水北面交战。楚国军队渡过泓水到北岸来,有官吏请示宋公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时攻击他们。”宋公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使人陷入困境,我虽然是几乎灭亡的国家的后人,我还是不忍心这样做。”楚国军队已经渡过泓水,但还未排列成阵。官吏又请示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摆成阵势时攻打他们吧!”宋公说:“我听说,君子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楚军已经列好阵势,宋襄公这才击鼓进攻。宋国军队大败。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甲]十年春,……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

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注释]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易置:撤换。奇兵:变

化莫测的军队。1.解词

:(1)小惠未遍

(2)牺牲玉帛

(3)而绝其粮道

(4)秦悉坑之2.翻译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参考译文】【乙】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军官。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事,派了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兵士便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甲】十年春,……战则请从。【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日:“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②阳城胥渠l.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

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增加)

B.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同“遍",普遍、遍及)C.夫杀人以活畜(使……存活)

D.人主安能不好士?(爱惜)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D.夜叩门而谒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子。(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甲、乙两个文段,反映了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这种政治思想用我们课内学过的孟子的一句名言(或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6.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参考译文】【乙】赵简子有两匹白骡,简子特别喜爱它们。一天夜里,任广门邑小吏的阳城胥渠来到简子的门前,叩门申述说:“主君的家臣胥渠病了,医生告诉他说:‘如果弄到白骡的肝吃了,病就能好;如果弄不到,就必死。”’负责通报的人进去禀告赵简子。董安于正在一旁侍奉,恼怒地说:“嘿!胥渠这个家伙!竞算计起我们主君的白骡来了。请允许我去把他杀掉!”简子说:“为使牲畜活命而杀人,不也太不仁义了吗?为救活人命而杀掉牲畜,不正是仁爱的体现吗?”于是呼唤厨师杀掉白骡,取出肝,送给阳城胥渠。过了没多久,赵简子举兵攻狄,广I"1邑的小吏,左队七百人,右队七百人都争先登上城头,并斩获敌方披甲武士的首级。由此看来,君主怎么可以不爱士呢?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甲】公与之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将驰之

(2)望其旗靡

(3)三军可夺气

(4)朝气锐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参考译文】【乙】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一、【参考答案】1.(1)参与(2)遍及,普遍(3)实情(4)代指〃狱〃(案件)(5)到、达到2.(1)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这就可以了。3.对话(或语言)衬托(或对比).①鲁庄公取信于民(有民本意识)、善于听从意见;②曹刿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怀)、富于谋略。(意思对即可)二、【参考答案】1.(1)击鼓(2)第二次(3)像这样(4)离开2.(1)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2)蜘蛛乘蛇不防备,迅速悬丝垂下,盘踞在蛇的头上。3.辙乱旗靡

以首俯地。4.示例一: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示例二:对事物

的正确判断应建立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5.弱者如果能抓住时机,也可以战胜强者。三、【参考答案】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2.C.

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4.示例一:鲁庄公“不鄙”。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5.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四、【参考答案】1.

(1)通“遍”,普遍、遍及(2)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3)截断(4)动词活埋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