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八年级(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中,小明知道同样条件下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于是他认为短蜡烛先灭.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分析与论证 B.提出问题C.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D.假设与猜想2.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频率变大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真空罩中的小米手机 B.超声波清洗机C.倒车雷达 D.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4.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5.如图所示,将一枚回形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水没有溢出;再放入几枚,水也没有溢出;继续放入回形针直至杯中水溢出.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水不会溢出,是因为水中有空隙.”B.“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水会溢出吗?”C.“为什么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水不会溢出?”D.“能放入回形针的多少与杯子的材质、杯子的形状有什么关系?”6.汽车经过我市某噪声检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所示,其中80.8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7.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A.用手机控制相机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C.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D.笑脸抓拍8.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 B.隔音走廊C.防止噪声耳罩 D.环境质量检测仪9.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0.下列实例中利用液化放热原理的是()A.液化气打火机 B.仙人球的针状叶子C.蒸饭车 D.用纸锅烧水1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 B.冬天江河结冰C.春天白雾弥漫 D.阳光下露珠变小12.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13.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C.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D.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1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 B.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C.稍后也沸腾了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15.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D.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二、填空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6.“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产生的,通过传入手机的话筒中.17.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这是采用(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将此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小球弹起.这是因为.18.如图所示,体育课上小明和小华同学合作做“测量声速”的实验,小华应该(选填“听枪声”或“看枪烟”)开始计时,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得多,若在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故意按另一方法计时,记录成绩为14.8s,则该同学的实际成绩为s.19.2016年4月16日,riben九州岛发生了7.3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超声波能进行塑料焊接是因为声波可以传递.20.如图是普通的声学听诊器,它能将声音集中在胶管中传播,这样做减少了声音的,增大了声音的,这比直接听人的“心音”效果好,说明体传声的效果更好.21.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低沉而有力,即音调较,响度较.(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0.5吨的海豚和100吨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甲/乙)是海豚发出的.22.从物理学角度来看甲、乙是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图丙表示的意思是,这是在减弱噪声.23.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声呐(如图所示),一般声呐可向水中发出频率10~30kHz的声波,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是kHz到kHz.若海水的深度是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声呐发出信号后需经过约秒才能接收到信号.24.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若小芳同学的实际体温为37℃,而小红同学不用力甩就用它直接测量小芳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25.如图所示,把三根火柴梗a、b、c放在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火柴梗(选填“a”、“b”或“c”)最先烧焦.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时虽然有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在①筷子、②菜刀、③食油、④空气、⑤鸡精、⑥食醋等物体中,常温下呈固态的有.(填序号)26.如图所示,一位小朋友在世博园内的风扇下“纳凉”.这种风扇能喷射大小为微米级的“白汽”,这些“白汽”在时热量,使人达到“纳凉”的目的,这些“白汽”是(选填“小水滴”或“水蒸气”).27.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h.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发生了现象.28.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填物态变化名称)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深秋季节,晚自习教室窗玻璃上会出现一些水珠,它是由(选填“教室内”或“教室外”)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32题每空2分,图象2分,其余每空1分,共31分)29.在学习演奏二胡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如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规格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尼龙551B尼龙550.5C尼龙801D镍合金①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A与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处所缺数据为.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B与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30.在“练习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的实验中:(1)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列:.A.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B.选取合适的温度计C.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时间E.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F.估计被测液体温度(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①;②.31.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图乙是她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由丙图可读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在BC阶段物质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需要吸热,温度.3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实验中有一处错误,是.(2)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3)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4)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99999(5)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6)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7)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8)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操作建议:.33.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电冰箱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了冰箱外面.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它放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如图电冰箱的构造原理图,液态的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迅速膨胀、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次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走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对低的温度,实际冰箱内部一般分成冷藏室和冷冻室两个空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通常冷藏室温度设定在5℃左右,冷冻室的温度在﹣18℃以下.(1)根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你认为电冰箱中的“制冷剂”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A.沸点低B.熔点低C.沸点高D.熔点高(2)关于冰箱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缩机不转,制冷剂也能循环流动B.气态制冷剂液化是利用了降低温度的方法C.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汽化并吸收热量D.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汽化并吸收热量(3)冰箱工作时,冷藏室内壁有时出现很多小水珠,冷冻室内则有霜出现,为了不影响制冷效果,还需要定期除霜,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水珠是食物中的水分蒸发形成的B.霜是小水珠凝固形成的C.除霜过程是熔化过程D.小水珠是冰熔化形成的(4)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无道理?请简述理由?.(5)有同学认为,电冰箱既然能够制冷,那么打开电冰箱的门,让其持续工作就可以像空调一样降低室温,你认为这种说法(选填“正确”或“错误”).
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八年级(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中,小明知道同样条件下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于是他认为短蜡烛先灭.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分析与论证 B.提出问题C.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D.假设与猜想【考点】物理常识.【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小明知道同样条件下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于是他认为短蜡烛先灭”这是猜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时出现的现象,因此不属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分析与论证,而属于假设与猜想.故选D.【点评】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几个基本环节.2.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频率变大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故选C.【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真空罩中的小米手机 B.超声波清洗机C.倒车雷达 D.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①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解答】解:A、听不到放在真空罩内手机发出的声音,由此得到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正确;B、超声波清洗机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C、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说明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D、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信息,声与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4.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弦乐器中,弦的长短、粗细、松紧都会影响其音调的高低.【解答】解: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A符合题意;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不合题意;C、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不合题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D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尤其是知道弦的长短、粗细、松紧都会影响其音调的高低.5.如图所示,将一枚回形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水没有溢出;再放入几枚,水也没有溢出;继续放入回形针直至杯中水溢出.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水不会溢出,是因为水中有空隙.”B.“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水会溢出吗?”C.“为什么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水不会溢出?”D.“能放入回形针的多少与杯子的材质、杯子的形状有什么关系?”【考点】物理常识.【分析】结合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和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解答】解:此题现象是将一枚回形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水没有溢出;再多放入几枚,水也没有溢出;对于现象: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水没有溢出;再多放入几枚,水也没有溢出;可以提出的问题是:“能放入回形针的多少与杯子的材质、杯子的形状有什么关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是对科学猜想的考查,是实验常用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题意联系能放入回形针的现象提出问题.6.汽车经过我市某噪声检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所示,其中80.8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解答】解: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此时的噪声是80.8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80.8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响度.故选A.【点评】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7.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A.用手机控制相机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C.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D.笑脸抓拍【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和“B超”的原理类似,“底部声呐”发出超声波,被景物反射的超声波再被吸收,据此形成影像,完成拍摄.【解答】解:“底部声呐”发出超声波,该超声波被景物反射,“底部声呐”吸收被反射的超声波,形成影像,完成拍摄,相当于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原理,由“底部声呐”联想到“B超”进行分析是关键.8.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 B.隔音走廊C.防止噪声耳罩 D.环境质量检测仪【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B、隔音走廊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B不符合题意;C、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C不符合题意;D、质量检测仪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及大气的测定,不是为了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9.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考点】物理常识.【分析】使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注意“三禁原则”: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解答】解:①熄灭酒精灯,用灯冒盖灭,所以①正确;②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熄,会使火焰引燃灯内酒精,引起失火,所以②错误;③酒精具有可燃性,点燃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个酒精灯,故③错误;④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④正确.综上可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中的物质的加热,加热最常用的仪器就是酒精灯,因此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要记牢.本考点还有一个特点:选出正确的答案之后,自己再填一个正确选项,这是近几年刚出现的一个题型,要好好把握.10.下列实例中利用液化放热原理的是()A.液化气打火机 B.仙人球的针状叶子C.蒸饭车 D.用纸锅烧水【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压缩体积,二是使气体温度降低.(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这三个方面考虑可以加快蒸发或减慢蒸发.(3)蒸饭车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来蒸饭.(4)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没有燃烧.【解答】解:A、液化气打火机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故A不合题意;B、沙漠中干旱、高温,水分蒸发很快.仙人掌适合在沙漠中生存,因为它的叶子是针状的,尽量减与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减小水分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C、蒸饭车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来蒸饭.故C符合题意;D、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吸热不升温,吸收的热量用于汽化.因此,用纸做的锅装上适量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水烧开了,而锅不会损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而这时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故锅不会损坏.故D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利用液化放热原理工作的工具和常见现象,要会用物理知识来分析.1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 B.冬天江河结冰C.春天白雾弥漫 D.阳光下露珠变小【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冰雪遇暖消融,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液态的水,故A正确;B.冬天江河结冰,是液体的水凝固为固体,故B错误;C.春天白雾弥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错误;D.阳光下露珠变小,是液体的露珠汽化为水蒸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12.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2)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3)读数时,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4)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C、图中读数时,视线没有和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错误;D、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13.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C.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D.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2)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解答】解: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故A正确;B、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与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汽化吸热的原理,但简易冰箱没用到液化放热,故B错误;C、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故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故C正确;D、加大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因此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蒸发的特点以及影响蒸发的因素,关键是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1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 B.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C.稍后也沸腾了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分析】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沸腾和沸腾条件的应用,应用好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是关键.15.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D.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同样的装置,得出不同的图象,可以考虑水的多少是不同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解答】解:观察图丙可知,a升温快、b升温慢,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甲组水的质量小于乙组水的质量.A.图线a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故A错误;B.图线b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故B错误;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故C正确;D.水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并且考查了水的沸点和水多少之间的关系,知道水的沸点与水的多少无关.二、填空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6.“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音色(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手机的话筒中.【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依靠空气或其它介质进行传播.【解答】解:“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够区别出来;我们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手机的话筒当中.故答案为:音色;振动;空气.【点评】本题旨在考查音色及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声音的特征及声音的产生的掌握,属于基础题.17.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这是采用转换法(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将此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小球弹起.这是因为月球上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1)“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1)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是转换法.(2)在月球做这个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月球上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故答案为:转换法;不能;月球上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分析解答.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18.如图所示,体育课上小明和小华同学合作做“测量声速”的实验,小华应该看枪烟(选填“听枪声”或“看枪烟”)开始计时,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快得多,若在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故意按另一方法计时,记录成绩为14.8s,则该同学的实际成绩为15.1s.【考点】声速;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很多,以烟为信号及时,更能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肯定少了,所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是:测得的百米跑成绩加声音传播100m的时间.【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因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由v=得,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t声==≈0.3s,这位同学的实际成绩:t运动员=t+t声=14.8s+0.3s=15.1s.故答案为:看枪烟;快;15.1.【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是本题的关键.19.2016年4月16日,riben九州岛发生了7.3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超声波能进行塑料焊接是因为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能量.【分析】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往往伴有次声波产生;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其中固体传声的效果最好;“B超”属超声波的应用,医生利用了B超来获取人体的相关信息.【解答】解: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而有些动物听觉灵敏,可以感受到次声波;在震后伤员救治时,医生用“B超”是利用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超声波能进行塑料焊接是因为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答案为:次;超;能量.【点评】在地震为背景,考查了次声波、超声波的应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等,属声学基础题.20.如图是普通的声学听诊器,它能将声音集中在胶管中传播,这样做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这比直接听人的“心音”效果好,说明固体传声的效果更好.【考点】响度.【分析】(1)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解答】解:普通的声学听诊器能将声音集中在胶管中传播,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医生会听得更清晰;声音是通过胶管传播的,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分散;响度;固.【点评】本题考查了提高响度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1.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低沉而有力,即音调较低,响度较大.(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0.5吨的海豚和100吨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甲(甲/乙)是海豚发出的.【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由信息知: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故响度大,音调低;由图象知:甲的振幅大,频率低,故甲是质量大的蓝鲸的叫声的波形图,相反乙是海豚的叫声的波形图.故答案为:低;大;甲.【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此外还要通过波形图来认识声音的特征,对波形图的各种特征要了解.22.从物理学角度来看甲、乙是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乙是噪声的波形,图丙表示的意思是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噪声及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的振动.(2)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是消声、吸声和隔声,从噪声的产生减弱噪声的措施是消声,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措施是隔声,从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的措施是吸声;交通指示标志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限速限载包含了惯性和压强的知识,禁止鸣笛包含了声学的知识等等.【解答】解:甲图的波形是有规则的,是乐音;乙图的波形是无规则的,是噪音.丙图中所示的标志是禁止鸣笛,属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乙;禁鸣喇叭;声源处.【点评】本题考查了乐音与噪音的区别、减弱噪声的途径等知识,相对比较简单.23.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声呐(如图所示),一般声呐可向水中发出频率10~30kHz的声波,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是0.02kHz到20kHz.若海水的深度是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声呐发出信号后需经过约10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2)已知声音传播的路程(往返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传播时间.【解答】解:(1)1kHz=1000Hz,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即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0.02kHz到20kHz;(2)声呐传播的路程s=2×7.5km=15km=15000m由v=得,声呐传播需要的时间:t===10s.故答案为:0.02;20;10.【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意回声测距声波通过的往返路程,这一点容易失误.24.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39.5℃,若小芳同学的实际体温为37℃,而小红同学不用力甩就用它直接测量小芳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39.5℃,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①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②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时,首先要明确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线相垂直;③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解: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位于39℃与40℃之间,而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细心观察可准确读出数值为39℃+0.5℃=39.5℃;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故答案为:39.5;39.5;热胀冷缩.【点评】本题考查普通温度计的原理和体温计的使用,难点是体温计的使用,如果第二次被测人的温度高于或等于第一次时,体温计的示数升高,结果准确.否则,就不准确.25.如图所示,把三根火柴梗a、b、c放在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火柴梗a(选填“a”、“b”或“c”)最先烧焦.物质处于液态(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时虽然有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在①筷子、②菜刀、③食油、④空气、⑤鸡精、⑥食醋等物体中,常温下呈固态的有①②⑤.(填序号)【考点】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分析】①根据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不同考虑;②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物质既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解答】解: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则最先烧焦的火柴梗是放在a位置的;有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则该物质处于液态;固态有一定的体积,也有一定的形状,则常温下处于固态的是①筷子、②菜刀、⑤鸡精.故答案为:a;液态;①②⑤.【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物体一般用外焰加热,以及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的不同特点.26.如图所示,一位小朋友在世博园内的风扇下“纳凉”.这种风扇能喷射大小为微米级的“白汽”,这些“白汽”在蒸发(汽化)时吸收热量,使人达到“纳凉”的目的,这些“白汽”是小水滴(选填“小水滴”或“水蒸气”).【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热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2)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汽化要吸热.【解答】解: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答案为:蒸发(汽化);吸收;小水滴.【点评】本题考查了汽化吸热在科技上的应用,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一道好题.27.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h.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液化现象.【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2)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从气态变为液态.【解答】解:(1)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态的;(2)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水蒸气;液化.【点评】了解液化现象及液化的方法,能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答的关键.28.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凝固(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深秋季节,晚自习教室窗玻璃上会出现一些水珠,它是由教室内(选填“教室内”或“教室外”)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解答】解:(1)冬天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液态的水遇冷凝固为固态的冰,同时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2)深秋季节,教室内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内侧,属于液化现象.故答案为:凝固;放;教室内.【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此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32题每空2分,图象2分,其余每空1分,共31分)29.在学习演奏二胡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如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规格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尼龙551B尼龙550.5C尼龙801D镍合金①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A与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处所缺数据为55.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B与D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3)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解答】解:(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C进行研究.(2)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应选B、D进行探究,则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55.(3)音调的高度与琴弦的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有关,当探究音调高度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需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因此需要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故答案为:(1)C;(2)55;D;(3)控制变量法.【点评】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要掌握.30.在“练习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的实验中:(1)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列:FBADCE.A.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B.选取合适的温度计C.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时间E.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F.估计被测液体温度(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①离开被测液体读数;②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1)测量液体温度的步骤:先估测液体的温度;再选取合适的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几分钟,然后读数;取出温度计;最后记录数据;(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②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③读数时,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④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解:(1)由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在使用温度计的时候应该先估计被测温度,根据估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在测量的时候温度计的液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待示数稳定后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所以正确的顺序是:FBADCE;(2)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图中读数时俯视了.故答案为:(1)FBADCE;(2)①离开被测液体读数;②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操作步骤.通过此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1.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图乙是她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由丙图可读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3)冰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在BC阶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需要吸热,温度不变.【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分析】(1)在加热固态物质时,常用水浴法,是为了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4)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结合图象分析.【解答】解:(1)将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而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升温较慢目的是为了便于记录数据;(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3℃;(3)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是0℃,所以冰是晶体;(4)由图象可知,BC阶段是冰的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慢;(2)状态;﹣3;(3)晶体;(4)固液共存;保持不变.【点评】像这类实验题主要考查这样几个方面:①实验数据的分析,判断晶体还是非晶体,绘制温度﹣﹣时间图象,找出熔点或凝固点;②判断某个时间段物质所处的状态,熔化前固态,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熔化后液态.3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实验中有一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杯底.(2)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B(选填“A”或“B”).(3)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71℃.(4)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99999(5)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99℃.(6)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C(选填“C”或“D”).(7)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8)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操作建议:适当提高水的初温.【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2)在此实验中,酒精灯及温度计的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要从下向上进行调节;(3)要正确的读数一定要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5)知道水的沸点的概念,水沸腾时的温度是沸点,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6)掌握水沸腾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6418.1-2025铜基钎料第1部分:实心钎料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练习200道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学习攻略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考试内容分析的深入思考与总结试题及答案
- 项目实施中的信息流畅沟通探索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中的决策考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行业分析考题及答案
- 探讨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法律条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理财师考试复习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多维度分析试题及答案
- 防溺水工作布置教师会议上校长讲话:全力防溺水守护学生生命“生命线”
-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茅竹镇中心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监测八年级下册《物理》试卷(含答案)
- 交互式影像中叙事与视觉表达的融合及其观众体验研究
- 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 情绪的管理课件
- 重难点05 涉及二次函数的图形变化类问题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创新类问题(2种命题预测+77种题型汇-总+专题训练+3种解题方法)(解析版)
-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精神分裂症个案护理汇报
- 四川达州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4-2024)
- 2025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工项目审核中心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B34-T 4442.4-2023 煤矿水害防治 第4部分:老空水害防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